(共23张PPT)
7回忆我的母亲
(第一课时)
朱德
1.了解作者,掌握课文新字和词语;了解回忆录的一般特点。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写人的手法。
3.朗读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学会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其主要著作收录在《朱德选集》里。
他貌不惊人,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他已年过半百,也许已有五十三四岁,究竟多大,谁也不知道。他的生活和穿着都和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
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人乒乓球打得好,篮球打个“不厌”。他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从他远道跋涉,到上海、北京、柏林找寻共产党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日后成为三次革命的领袖所具备的自发精神和坚定目标。
关于朱德
朱德同志的母亲锺太夫人于 1944年2月25日病逝,享年86岁。3月25日《解放日报》发表了《朱母锺太夫人传略》。朱德同志深感母亲的养育之恩,写了本文,并载于1944年4月5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4月10日,延安各界举行公祭。
回忆性散文的特点
(1)回忆性散文是片段式的,不追求完整性。
(2)回忆性散文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
(3)具有双重视角:一是体验主体——过去的“我”;二是回忆主体——现在的“我”。文章中既有“当时的我”的感受,也有“现在的我”对“当时的我”的“感受”的“再感受”。
回忆录
回忆录是传记文学的一种,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忆本人或他人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回忆录具有以下特点:(1)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2)篇幅有长有短,带有文献性质。(3)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平实。
如何读写人的回忆录:(1)抓住叙写的主线就等于掌握了理解全文的钥匙。因为回忆录是依第一人称来叙写人物的,在阅读时应沿着叙写的主线,如作者描述了哪些具体事件,进而把握所写人物的思想性格、品德、气质。(2)从记叙的字里行间和作者的议论中,弄清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
溺 佃农 劳碌 私塾
周济 宽厚 仁慈 连夜
慰勉 不辍 任劳任怨 为富不仁
nì diàn lù shú
jì hòu cí lián
wèi chuò rèn wéi
佃农:旧时农村中自己不占有土地,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宽厚:(待人)宽容厚道。
仁慈:仁爱慈善。
为富不仁: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慰勉:安慰勉励。
不辍劳作:不停止劳动(耕作)。辍,停。
1.初读课文,说说朱德母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勤劳朴素,为儿女付出全部。
2.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
“感谢”等。其中,“爱”是基本感情,也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3.本文采取了什么样的叙事方法?采用这样的叙事方法有什么作用?
倒叙、顺叙。作用:使文章的脉络清晰,内容安排极其自然。
4.作者回忆母亲,为什么选材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又是怎样将众多的日常小事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贯穿母亲一生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母亲是劳动妇女,是家庭主妇,选材范围只能是这些日常琐事。选材虽从小处着眼,但能于细微处见真情,写得真实、亲切、感人。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叙事线索,按时间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贯穿一生的品质是“勤劳”。
5.初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划分段落层次。
(2-13)追忆母亲一生的事迹。
第一层(第2—7段),概述家庭情况,叙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母亲承担着做母亲和农妇的双重负担。
第二层(第8—13段),突破家庭范围,写母亲理解儿子,鼓励与支持儿子投身革命,表现出母亲的平凡与伟大。
(14-17)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1)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6.请试着在第2-8段中找出每段的中心句,并用笔先标注出来。
第2段:我家是佃农。 第3段: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 第4段:母亲是个好劳动。第5段: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第6段: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第7段: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第8段: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第一部分
1.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点明题旨,引出下文
本质特征,表明叙事线索
交待写作缘由
表明全文感情基调
开篇点题总领全篇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开头交代了作者的写作缘由,高度概括了母亲勤劳一生的特点。“勤劳”二字正是总领全文的核心,后文诸多回忆事例,都紧紧围绕着“勤劳”二字展开。(总领全文,点明回忆的内容;抒发作者悲痛的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2.作者在第一段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作者在第一段中运用了大量内涵丰富的词,如“悲痛”“爱”“勤劳”“回忆”,总结以上词语可见,正是由于作者对母亲有深沉的爱,才会有对母亲的回忆,对母亲逝去的悲痛,对母亲高贵品格的追赞,因此作者在第一段表现了对母亲的深爱之情。
这节课,我们从整体上了解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并通过那些日常琐事,对母亲忠厚、质朴、勤劳的形象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本文,深层次地感受母亲的伟大。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