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8.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20 15:1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地层和化石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中华龙鸟化石,产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页岩中,该岩层还含有丰富的各类动植物化石。右图为中华龙鸟化石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关于中华龙鸟生存时期的时间表述,格式正确的是(  )
A.年/月/日  
B.朝/期/年
C.时/分/秒  
D.宙/代/纪
2.根据化石推断,中华龙鸟最可能的生存环境是 (  )
A.火山频繁喷发的高原山地  
B.温暖湿润的湖泊附近
C.风沙肆虐的沉积盆地  
D.冰川广布的高寒荒漠
  地层是地壳上部呈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研究古地理环境的主要依据是(  )
A.文字记载  
B.考古资料
C.标本与化石  
D.地层和化石
4.与图中①对应的地层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某游客在中国台湾野柳地质公园中拍摄的含有海星化石的岩石照片。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关于海星化石的形成,叙述错误的是(  )
A.是古生物的遗体 
B.经过矿物质的充填作用形成
C.是古生物的遗迹 
D.经过石化形成
6.关于化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同一年代的地层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B.不同年代的地层往往含有不同的化石
C.结构简单的化石一定在地层深处
D.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确定其形成的地质年代
题组二 地球的演化史
  (2022重庆南开中学期中)科学家在研究古老地层时发现,距今5.41亿年以前,地层中埋藏的化石以藻类化石和软体动物留下的遗迹化石为主,生命形态都很简单。而此后化石的数量和种类都呈爆发式的增长,并出现了大量有硬壳或骨骼的化石,生物结构也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因此科学家将硬体生物的大量出现,作为划分一个新的地质年代的标志,并将这一地质年代命名为寒武纪。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从距今5.41亿年开始,地球的演化进入了(  )
A.冥古宙  B.太古宙  C.元古宙  D.显生宙
8.科学家划分寒武纪的主要依据为相关地层中 (  )
A.藻类化石大量发现
B.软体动物化石大量发现
C.植物化石大量发现
D.硬体动物化石大量发现
  (2022黑龙江牡丹江一中月考)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着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爱护动植物。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9.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10.地球历史上两次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  )
A.古生代中期和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中期和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中期
  (2022浙江台州书生中学月考)2020年11月,某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5.2亿年前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该生物被命名为“章氏麒麟虾”。右图为地质年代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距今时间,单位:亿年)。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1.该化石中的生物,存活的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下列关于地球演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后期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
B.②末期发生了史上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
C.③时期是地质历史上爬行动物繁盛时期
D.④时期形成了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
  (2022河北雄县四校联考)2020年10月,英国古生物学家在蒙古的戈壁沙漠中发现了一组保存完好的新品种恐龙化石。该恐龙是杂食性动物,生活在6 800万年前,身长可达两米,长有羽毛。右图为其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3.该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及生物发展阶段分别是(  )
A.中生代、祼子植物时代
B.中生代、哺乳动物时代
C.古生代、蕨类植物时代
D.新生代、爬行动物时代
14.该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  )
A.经历了一次大冰期
B.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
C.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
D.无脊椎动物全部灭绝
  (2022黑龙江绥化测试改编)野猪是一种脊椎动物、杂食类哺乳动物。早在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野猪就开始被我国先民驯化甚至被当作宠物饲养。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5.地球地质历史中,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是(  )
A.寒武纪  B.奥陶纪  C.石炭纪  D.侏罗纪
16.推测在地球地质历史中,野猪繁盛的时代最可能是(  )
A.三叠纪  B.白垩纪  
C.新近纪  D.二叠纪
17.第四纪出现人类,该地质年代时期(  )
A.大量金属矿产形成
B.气候冷暖交替
C.岩浆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
D.陆地面积超过海洋面积
能力提升
题组一 化石的形成及意义
  (2021湖南长郡中学期中)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的大气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蓝藻在生长过程中能黏附海水中细小的沉积物,当沉积物增多时,蓝藻需要移动到表层寻找光源进行代谢。这样,沉积物一层一层地堆积,就形成了垫状或垛状的岩石结构,称为叠层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蓝藻在地球演化历程中,最大的作用是(  )
A.制造氧气  B.形成叠层石
C.形成煤炭  D.形成铁矿石
2.叠层石的形成条件有(  )
①蓝藻的数量多
②有一定数量的细小沉积颗粒
③水底流速较慢
④岩石增长速度慢于剥蚀速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22河北辛集一中月考改编)地质工作者对某河流的一个断面开展科学考察,并借助现代技术推测出该断面河流水位及地层的上升过程。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地层上升过程中河流水位保持相对稳定。下图是根据推测结果绘制的坐标图,其中实线表示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虚线表示甲、乙、丙三个时代地层表面高度的时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该断面上,②地层比③地层(  )
A.形成早,厚度小  
B.形成早,厚度大
C.形成晚,厚度小  
D.形成晚,厚度大
4.近两年的地质调查发现,该断面河流水位线附近的石灰岩中含有大量珊瑚、原始鹦鹉螺化石,据此可以判断(  )
A.①地层中能找到蓝藻沉积形成的叠层石
B.②地层中肯定有蓝藻等生物化石
C.③地层形成于广阔的海洋环境中
D.④地层可能含有裸子植物化石
5.读甲、乙两地地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推测当时的环境特点。
(2)A—G地层中形成最早和最晚的分别是哪一层 两地层分别形成于什么地质年代
(3)A—G地层和W—Z地层中可能形成于同一地质年代的地层有哪些 列举相关地层并说明判断理由。
题组二 地球的演化史
  (2022重庆南开中学期中)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经历地质年代多,生存相对稳定的种群是(  )
A.鱼类 B.鸟类 C.两栖类 D.哺乳类
7.图中箭头表示的可能是(  )
A.生物种类趋于减少
B.从显生宙到冥古宙
C.沉积岩越来越古老
D.生物复杂度在增强
  (2022河北石家庄实验学校期中改编)下图示意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8.爬行动物时代的全球气候总体特点是(  )
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
9.相对于新生代其他时期,第四纪总体上(  )
A.极地冰盖面积缩小
B.全球高大山地冰川覆盖下限上升
C.全球海岸线变短
D.利于物种在岛屿间交流
  (2021湖南娄底期中)下图为距今2万~1.5万年(属新生代)亚洲东部海岸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0.图示时期,全球气候正处于(  )
A.历史时期的寒冷期  
B.历史时期的温暖期
C.地质时期的温暖期  
D.地质时期的寒冷期
11.该时期为(  )
A.哺乳动物时代  B.藻菌时代
C.爬行动物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D 2.B 3.D 4.C 5.C 6.C 7.D 8.D
9.B 10.C 11.C 12.D 13.A 14.B 15.C 16.C
17.B
1.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质年代的表述应采用宙/代/纪格式,D项正确。
2.B 根据材料可知,中华龙鸟化石产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页岩中,该岩层还含有丰富的各类动植物化石,这说明中华龙鸟最可能的生存环境是温暖湿润的湖泊附近,B项正确。
3.D 研究古地理环境的主要依据是地层和化石。不同的地层含有的化石不同,根据化石的差异可以判断古地理环境。
4.C 同一地层中可能含有相同的化石。由图可知,①化石类型在丙地层中也存在,所以与图中①对应的地层是丙。
5.C 该化石是海星遗体经石化(如矿物质的充填或交代作用)形成的,不是古生物遗迹。
6.C 地球上生物的演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故先形成的地层居下。结构简单的化石形成较早,可能在地层的深处,但若受到内外力的影响,也可能会分布在地层表面。
7.D 根据材料“距今5.41亿年以前,地层中埋藏的化石以藻类化石和软体动物留下的遗迹化石为主,生命形态都很简单。而此后化石的数量和种类都呈爆发式的增长,并出现了大量有硬壳或骨骼的化石,生物结构也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可知,从距今5.41亿年开始,地球的演化进入了显生宙,D正确。
8.D 根据材料“科学家将硬体生物的大量出现,作为划分一个新的地质年代的标志,并将这一地质年代命名为寒武纪”可知,科学家划分寒武纪的主要依据为相关地层中硬体动物化石大量发现,D正确。
9.B 植物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地质年代的顺序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动物的演化顺序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
10.C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球历史上两次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
11.C 由材料可知,该生物生存在距今5.2亿年前,结合图可知对应③时期。
12.D 结合图示可知,①时期为太古宙,该时期不是成煤期,A错误;②时期为元古宙,其末期没有发生史上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B错误;③时期为古生代,而爬行动物繁盛是在中生代,C错误;④时期为新生代,形成了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D正确。
关键点拨
  解答本题时应根据图中给出的时间和中生代这些信息来判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地质年代。
13.A 由材料可知,该恐龙是杂食性动物,生活在6 800万年前,当时属于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A正确,C、D错误;哺乳动物繁盛是在新生代,B错误。
14.B 三次大冰期分别在元古宙末期、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中生代没有大冰期,A错误;中生代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B正确;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是在古生代,C错误;中生代无脊椎动物没有全部灭绝,D错误。
15.C 古生代中后期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石炭纪属于古生代中后期,C正确。
16.C 野猪是一种脊椎动物、杂食类哺乳动物;哺乳动物大发展是在新生代,新生代包括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因此C正确。
17.B 第四纪时期全球气候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B正确。大量金属矿产形成主要是在中生代,A错误;岩浆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主要在太古宙,C错误;地球一直是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D错误。
能力提升练
1.A 2.A 3.C 4.C 6.A 7.D 8.B 9.D
10.D 11.A
1.A 据材料“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的大气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可知,蓝藻在地球演化历程中,最大的作用是制造氧气,A项正确。
2.A 由材料可知,叠层石是蓝藻在生长过程中黏附海水中细小的沉积物,当沉积物增多时,蓝藻需要移动到表层寻找光源进行代谢,沉积物一层一层地堆积,形成的垫状或垛状的岩石结构。故叠层石的形成条件有蓝藻的数量多,有一定数量的细小沉积颗粒,水底流速较慢,①②③正确;若岩石的增长速度慢于剥蚀速度,就不易形成叠层石了,④错误。故选A。
3.C 正常情况下的地层(呈水平状态的地层),下部的形成早,上部的形成晚。该断面上,②地层在③地层之上,形成的比③地层晚。图中虚线代表地层表面的高度,因此相邻两条虚线之间的宽度,即可视为对应地层的厚度。读图可知,②地层比③地层厚度小。
4.C 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③地层位于水位线附近。由题干可知,该断面河流水位线附近的石灰岩中含有大量珊瑚、原始鹦鹉螺化石。珊瑚、原始鹦鹉螺生存于海洋环境,因此可以判断③地层形成于广阔的海洋环境中,C正确。无法确定①地层、②地层形成时是否是海洋环境,且这两个地层在③地层之上,所含化石中的生物出现得可能比③地层中的晚,而蓝藻比珊瑚出现得早,A、B错误。④地层比③地层形成早,不可能含有裸子植物化石,D错误。
5.答案 (1)气候温暖湿润,森林密布。
(2)A地层形成最早,形成于古生代;G地层形成最晚,形成于新生代。
(3)B地层和W地层、F地层和Y地层、G地层和Z地层可能分别形成于同一地质年代;因为每对地层中含有相同的古生物化石。
解析 (1)煤炭是植物死亡之后,迅速被掩埋,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而形成的。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当时的环境特点应该是气候温暖湿润,森林密布。
(2)结合图可知,A地层的化石为三叶虫化石、菊石化石,形成于古生代,形成年代最早。G地层的化石有哺乳动物化石,形成于新生代,形成年代最晚。
(3)有相同的古生物化石的地层可能形成于同一地质年代。从图中可以看出,B地层和W地层都有贝壳类化石、菊石化石和鱼类化石;F地层和Y地层都有鸟类化石、植物化石和恐龙足迹化石;G地层和Z地层都有植物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鸟类化石。
6.A 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鱼类经历的地质年代最多,从古生代到新生代,进化时间最长,且从横向宽度看,宽度最大,因而生物物种最多,种群生存相对稳定,A正确。
7.D 由上图可知,图中的箭头从古生代到新生代,是从古到今的地质年代顺序,且都属于显生宙,冥古宙是比显生宙更古老的地质年代,B错误;沉积岩的规律是越早沉积越古老,因此沿着图中箭头方向沉积岩越来越新,C错误;从图中演化顺序可以看出,最先出现的是鱼类,然后依次出现了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物种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即生物越来越复杂,A错误、D正确。
8.B 爬行动物时代主要是中生代。读图可知,中生代全球平均温度比现代暖,全球平均降水比现代少,因此爬行动物时代的全球气候总体特点是暖干,B正确。
9.D 读图可知,相对于新生代其他时期,第四纪气候变冷,因此极地冰盖面积会扩大,全球高大山地冰川覆盖下限下降,陆上冰川覆盖面积增大,海平面下降,全球海岸线变长,A、B、C错误。海平面下降,陆地间形成冰桥,利于物种在岛屿间交流,故D正确。
10.D 距今2万~1.5万年属于地质时期,而不属于历史时期(近1万年来),A、B错误;当时海岸线比现在距离陆地远,说明当时海平面较低,因此该时期气候较为寒冷,C错误、D正确。
11.A 图示时期为新生代,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为哺乳动物时代和被子植物时代,A正确,B、C、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