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1年7月17日,河南省多地暴发持续性强降水天气。7月24日,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工业路牧野大桥段共产主义渠出现决口。决口导致河水漫灌至城区,多方救援力量在决口两边进行封堵工作。7月26日上午,决口成功合龙。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此次水灾中水体参与的水循环是( )
A.全球大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陆地内循环 D.海上内循环
2.河道决口、决口合龙中出现变化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
A.蒸发 B.降水
C.下渗 D.地表径流
3.此次水灾中,城市内涝问题极为突出,其原因不包括( )
A.排水设施欠缺
B.地表水下渗困难
C.过度开采地下水
D.城区沟渠消失
水循环包括六大环节,分别是:①海面蒸发、②海面降水、③陆地蒸发、④陆地降水、⑤水汽输送、⑥径流。下图示意水循环环节与水循环类型之间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4.图中甲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材料中的( )
A.③ B.④ C.⑤ D.⑥
5.修建水库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环节依次是材料中的( )
A.③④ B.④③
C.③⑥ D.⑥③
6.受暖流影响局部地区水循环变化的因果关系是( )
A.①增强→⑤增多→⑥增加→④增加
B.①增强→⑤增多→④增加→⑥增加
C.②减弱→③减弱→⑥增加→④增加
D.②减弱→③减弱→④增加→⑥增加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聚集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渗入土壤以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水控制和利用设施。下面为雨水花园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雨水花园首先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水汽输送
B.地下径流
C.下渗
D.蒸发和蒸腾
8.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壤层
B.种植土壤层和沙层
C.沙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下面图1为“某测站水温垂直分布图”,图2为“某海域表层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
9.图1所示海区,可能对应图2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0.若图2中①与②,③与④分别处于同一纬度,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与②的盐度高低相同
B.②的密度大于③的密度
C.④的密度大于③的密度
D.①的盐度低于④的盐度
下图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冬季表层海水盐度(单位:‰)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1.布袋附近海域冬季表层海水盐度可能为( )
A.34.1‰ B.34.5‰
C.34.8‰ D.35.0
12.图中①海域盐度低于②海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水温度 B.地表径流
C.海域封闭程度 D.大气降水
浮游生物的数量受海域温度、光照、无机营养盐浓度影响,这些因子综合起来,决定某海域浮游生物繁殖的速度。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甲海域海水运动示意图
13.甲、乙两地相比( )
A.甲地盐度比乙地低
B.甲地水温比乙地高
C.甲地溶氧量比乙地小
D.甲地有暖流流经
14.甲地浮游生物数量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寒暖流交汇,搅动海水
B.上升补偿流,营养物质上泛
C.热带水域,水温适宜
D.海域面积大,浮游生物生存空间大
下图为世界局部洋流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5.有关①②两处洋流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为寒流 B.①为暖流,②为寒流
C.均为暖流 D.①为寒流,②为暖流
16.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
A.洋流①对欧洲西部沿岸地区气候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B.洋流②对南美洲西岸气候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C.P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D.北美洲东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岸海域
迪拜杰贝勒阿里人工岛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跨度15千米,增加海岸线720千米,建有65个港口泊位,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天大楼、酒店、主题公园等。下图为杰贝勒阿里人工岛设计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7.该人工岛的建设主要利用了海洋( )
A.生物资源 B.矿产资源
C.能源资源 D.空间资源
18.杰贝勒阿里人工岛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有( )
①保护海洋生物栖息地
②改变洋流运动
③破坏沿海红树林生长
④改变海岸地貌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磷虾,主要生活于靠近南极洲的大洋,因庞大的生物量和丰富的营养成分,引起了人类的关注。随着人类对南极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磷虾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同时磷虾也作为一种渔业资源被开发利用,数量大幅减少。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9.人类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方式包括( )
①设置南极科考站
②修建海底隧道
③修建跨海大桥
④建设黄河小浪底水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磷虾数量大幅减少,人类可以采取的补救措施为( )
A.停止对南极海域的开发
B.捕杀鲸鱼等磷虾猎食者
C.加大对磷虾过度捕捞的惩治力度
D.增设南极破冰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0分。)
21.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山东沿海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海水淡化的模拟实验(下面甲图所示),乙图示意当日某时段透明水箱内外气温变化。
甲
乙
(1)描述上面甲图中储水器获取淡水资源的过程。(6分)
(2)判断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并说明理由。(4分)
22.下图为某年2月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海水月平均温度随经度和深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描述图示海域水温随深度变化的分布特点。(4分)
(2)若仅考虑温度对密度的影响,则①③两处海域表层密度较高的是 处,简述其原因。(4分)
(3)从海水蒸发角度分析,与③海域相比,②海域附近的大气特征。(2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下图为世界海洋潮汐能富集的岸段及著名的潮汐发电站的分布示意图。
(1)与煤炭发电相比,简述潮汐发电的优点。(6分)
(2)世界上适合建造大型潮汐发电站的地点,主要集中在 。(4分)
(3)各种海洋能中,潮汐能相对密度 (填“较大”或“较小”),离海岸 (填“较远”或“较近”),周期性强,目前最具开发利用的可能性。(4分)
(4)朗斯潮汐发电站建立的优势是 。(2分)
A.朗斯河口处水位浅、潮差大
B.圣马洛湾开阔水深
C.朗斯河口处,河流水量大
D.位于多佛尔海峡窄浅处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海砂是海洋中的矿产资源,是分布于近岸及大陆架海域不同粒径的砂,来源于海底沉积物的冲刷及搬运堆积、入海河流。海砂用途广泛,不仅可用于工程建设,也能用作工业原料,极具开发潜力。近年来,由于建筑用砂市场日益火爆,引发了大量的非法盗采海砂行为,但是海上查处打击难度大。海砂的无序无度开采,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影响。下图示意渤海海砂资源(粒径>0.125毫米的含量大于50%)总体分布。
(1)说明海砂无序无度开采对海洋生态的影响。(6分)
(2)请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对海砂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8分)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1.B 2.D 3.C 4.A 5.D 6.B 7.C 8.B
9.A 10.C 11.C 12.B 13.A 14.B 15.B 16.D
17.D 18.B 19.B 20.C
1.B 由所学知识可知,河南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来自海洋的水汽在陆地上形成降水。所以此次水灾中水体参与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B正确。
2.D 由所学知识可知,地表径流在短时间内大量汇集,河流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垮河道,致使河道决口;决口合龙使地表径流外泄减少,地表径流回归原有河道。所以河道决口、决口合龙中出现变化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地表径流,D正确。
3.C 由所学知识可知,排水设施欠缺,地表水下渗困难,城区沟渠消失,是此次水灾中城市内涝问题极为突出的原因,A、B、D说法不符合题意。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不是此次水灾中城市内涝问题极为突出的原因,C说法符合题意。
4.A 读图分析可知,甲只对应陆地内循环,陆地内循环的环节包括陆地蒸发和陆地降水,而陆地降水既属于海陆间循环,也属于陆地内循环,陆地蒸发只参与陆地内循环,故A项正确。
5.D 修建水库直接影响⑥径流的变化,从而间接影响③陆地蒸发,D选项正确。
6.B 暖流对沿岸气候增温增湿作用表现为海水温度增高,海面蒸发增强,水汽输送增多,陆地降水增加,径流增加。因此受暖流影响局部地区水循环变化的因果关系是①增强→⑤增多→④增加→⑥增加。
7.C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利于雨水的下渗并回收利用雨水,同时减少了地表径流,因此雨水花园首先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下渗,C正确。
8.B 树皮覆盖层的作用是保持土壤水分,并没有起到雨水净化的作用,A错误;穿孔管收集净化后的雨水,溢流管可以排除超过设计蓄水量的积水,雨水下渗后种植土壤层和沙层可对雨水起到过滤作用,达到在一定程度上净化雨水的作用,B正确;底层的砾石层颗粒较大,净化作用不明显,C、D错误。
9.A 图1所示海区表层水温为10~20℃;图2中①的水温为10~20℃,②的水温为20~30℃,③的水温为0~10℃,④的水温为0℃。A正确。
10.C 由所学知识可知,图2中虚线表示暖流。暖流可增温、增湿、增盐度。由图2可知,②比①温度高、盐度高,A错误。一般来说,海水表层温度越高,密度越小,②温度比③高,密度比③小,B错误。④温度比③低,密度比③大,C正确。海水盐度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根据温度可推测出图2海区位于中高纬度,①温度高于④,纬度较④低,则盐度高于④,D错误。
11.C 图中表层海水盐度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差值为0.5‰,图示布袋附近海域西北方向的等值线数值为34.5‰,南部相邻的等值线数值为34.5‰,因此布袋附近海域冬季表层海水盐度可能为34.5‰~35‰,但布袋又不在等值线上,因此不能等于34.5‰或35‰,结合选项,C正确。
12.B 图中①海域盐度低于②海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①海域靠近陆地,有大量河水注入稀释海水,使得盐度降低,B正确。①海域和②海域的海水温度、大气降水差别不大,A、D错误。①海域和②海域封闭程度都较小,C错误。
13.A 甲、乙两地纬度大致相同,甲地附近有上升(寒)流流经,可以降低盐度,乙地有暖流流经,会增高盐度,因此甲地盐度比乙地低,A正确;甲地的水温比乙地低,B错误;甲地有上升流,因此海水运动导致其溶氧量比乙地大,C错误;甲地有秘鲁寒流流经,D错误。
14.B 读图可知,甲地有上升补偿流,营养物质上泛,浮游生物数量多,B正确。
15.B ①处洋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为暖流;②处洋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为寒流。B正确。
16.D 洋流①为北大西洋暖流,对流经的欧洲西部沿岸地区气候增温增湿作用明显,A说法不符合题意;洋流②为秘鲁寒流,对流经的南美洲西岸地区气候降温减湿作用明显,B说法不符合题意;图示P处位于纽芬兰岛附近,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在此交汇而形成世界性大渔场,C说法不符合题意;北美洲东岸海域的污染物可能通过墨西哥湾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欧洲西岸海域,D说法符合题意。
17.D 海上人工岛一般在小岛和暗礁基础上建造,是填海造陆的一种,属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的一种方式,故D正确。
18.B 杰贝勒阿里人工岛会挤占海洋生物栖息地,故①错误;杰贝勒阿里人工岛的建造,改变了洋流运动的方向,故②正确;杰贝勒阿里人工岛建在海上,不会破坏沿海红树林生长,故③错误;杰贝勒阿里人工岛增长了海岸线,改变了海岸地貌,故④正确。故选B。
19.B 南极科考站、黄河小浪底水库都在陆地上,不属于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方式。
20.C 停止对南极海域的开发不现实,A错误。捕杀鲸鱼等磷虾猎食者,增设南极破冰船,不利于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B、D错误。加大对磷虾过度捕捞的惩治力度,有利于保护磷虾生长与繁殖,C正确。
21.答案 (1)海水吸收透过透明水箱的太阳辐射升温,蒸发形成水汽;(2分)水汽上升到水箱顶部冷却凝结形成水滴;(2分)在重力的作用下,水滴顺箱顶流入储水器中。(2分)
(2)时段:12时左右。(2分)理由:12时左右箱内温度达到一天中最高,海水蒸发现象明显;(1分)12时左右箱内和箱外的温差大,有利于水汽凝结。(1分)
解析 (1)甲图中储水器获取淡水资源的过程可从海水蒸发、水汽凝结、径流等水循环环节作答。
(2)一天中箱内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2时左右,箱内温度越高,越利于海水蒸发;一天中12时左右箱内和箱外温差最大,箱内外的温差越大,越利于水汽凝结、获取淡水。
22.答案 (1)水温随深度增加而降低;(2分)表层(50~200米处)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大,深层(250米以下)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小。(2分)
(2)③(2分) ①海域水温比③海域水温高,密度低。(2分)
(3)大气温度更高,湿度更大;(1分)大气上升作用更明显。(1分)
解析 (1)由“某年2月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海水月平均温度随经度和深度分布图”可知,水温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由表层(50~200米处)海水的等温线密集可知,表层(50~200米处)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大,由深层(250米以下)海水等温线稀疏可知,深层(250米以下)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小。
(2)受温度的热胀冷缩影响,大部分物体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读图可知,①③两处海域表层密度较高的是温度低的③处;由于①海域水温在30℃以上,比③海域(26℃)水温高,所以密度低。
(3)由图可知,表层海水②海域比③海域水温高,所以②海域附近大气温度更高,蒸发量更大,空气湿度更大;大气上升作用更明显。
23.答案 (1)潮汐能是可再生、清洁能源;(2分)占用土地(耕地)少;(2分)不需要运输,无运输成本。(2分)
(2)潮差大、封闭性好的海湾、峡湾及河口处(4分)
(3)较大(2分) 较近(2分)
(4)A(2分)
解析 (1)与煤炭发电相比,潮汐发电不受一次能源分布不均、储量有限等问题的限制,不需运输,无运输成本,不受能源价格影响;潮汐能是清洁、可再生的能源,不排放各种有害废物及气体,无大气污染;此外潮汐发电不需要占用太多土地资源。
(2)从图中可知,世界上适合建造大型潮汐发电站的地点主要集中在近海潮差比较大的海区,特别是轮廓较为封闭的海湾、峡湾及河口处。
(3)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潮流能、海流能、盐差能等,其中潮汐能相对密度较大,离海岸较近,周期性强,目前最具开发利用的可能性。
(4)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朗斯潮汐发电站位于法国圣马洛湾朗斯河口,水位浅,河流水量较小,潮差大,工程施工量较小,A正确、C错误;圣马洛湾开阔水深和潮汐发电站建设没有关系,B错误;朗斯潮汐发电站并未建在多佛尔海峡窄浅处,D错误。
24.答案 (1)采砂导致海底环境破坏,生物失去栖息地;(3分)采砂过程导致附近海域浑浊度增加,影响海洋浮游生物光合作用,降低水中溶解氧含量,导致部分海洋生物死亡。(3分)
(2)合理安排采砂船数量、位置,缩小悬浮物的影响范围;(2分)提高采砂技术,减少悬浮泥沙对表层水体的影响;(2分)控制采砂船排污量,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2分)应适度开采海砂,减少对海洋生态的破坏。(2分)
解析 (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光照、温度、营养与栖息场所,再结合采砂与它们之间的联系,分析无序无度采砂对海洋生物以及生物栖息地的影响即可。
(2)可持续开发利用海砂资源的建议可从合理安排采砂船数量、位置,控制采砂船排污量,提高采砂技术,适度采砂等方面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