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大气圈在垂直方向分为不同的层次。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等共同组成,各组成成分作用不同。读下表,完成下面三题。
大气组成 主要作用 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干 洁 空 气 甲 该成分元素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乙 该成分元素是人类和其他好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丙 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丁 对生物有保护作用
水汽 产生云、雾、雨、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
杂质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1.近百年来,对全球气温上升起主要作用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丁位于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3.①大气层垂直方向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差异
B.受人类活动影响
C.与地面距离不同
D.尘埃颗粒的数量不同
2020年8月16日23时左右,一颗“火流星”照亮了临沂、徐州等地夜空。据卫星观测,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的爆炸离地面高度只有37千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该小行星爆炸发生在(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高层大气
5.发生该小行星爆炸的大气层的特点是( )
A.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B.可以反射无线电波
C.有臭氧吸收紫外线
D.温度随高度上升而下降
下图为某地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6.该图示意的大气垂直分层属于(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高层大气
7.①层空气中污染物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阻挡了近地面空气水平运动
B.抑制了近地面空气对流上升
C.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量较大
D.近地面人类排放污染物较少
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的隆河冰川近年来融化加快。为了挽救隆河冰川,当地居民将巨型白色防水油布“披”在了冰川上,而瑞士科学家提出先将流入峡谷的冰川水收集起来,再将这些冰川水制成雪,覆盖在冰川上。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为冰川“披”上巨型白色防水油布的主要目的是( )
A.减轻暴雨冲刷 B.增强大气逆辐射
C.削弱地面辐射 D.减少吸收太阳辐射
9.收集冰川水和用冰川水制造雪的最佳季节分别为( )
A.秋季、冬季 B.冬季、秋季
C.夏季、冬季 D.冬季、夏季
2021年10月23日为霜降节气,霜降之后,秋天正式结束,寒冷的冬季就要来了。人们常根据霜来推测天气,并采取对庄稼不断喷水和覆盖稻草等措施,来减少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0.霜形成的原因是( )
A.①较强 B.②较强
C.③较弱 D.④较弱
11.防霜时,对庄稼不断喷水主要是为了( )
A.增强②和④,减缓田间温度下降
B.增大比热容,提高土壤升温速度
C.增强①和④,减少地面热量散失
D.降低反射率,吸收更多太阳辐射
12.与覆盖稻草缓解霜冻原理相似的是( )
A.数片红霞映夕阳 B.冬天麦盖三层被
C.雪光却与月光通 D.天昏地暗沙尘暴
草莓是一种酸甜多汁的水果,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水果,现在很流行采摘体验式旅游观光,于是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在大棚栽种草莓,这样既能种植、销售草莓也能方便游客观光。甲图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乙图为城市郊区某草莓园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甲
乙
13.草莓大棚的棚顶覆盖的是无色透明的膜,其作用的主要原理类似于( )
A.增强④过程 B.减弱③过程
C.减弱②过程 D.增强②过程
14.在草莓垄上贴地铺设黑色塑料薄膜可以( )
A.提高土壤温度,降低土壤湿度
B.保持水分,抑制杂草滋生
C.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膜内温度
D.提高温度,促进作物光合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很多都蕴藏着地理原理。阅读下面场景,完成下面两题。
15.此生活技巧所运用的地理原理是( )
A.大气热力环流 B.大气保温作用
C.大气削弱作用 D.大气反射作用
16.能反映切洋葱时蜡烛附近环流的是( )
某游客在游记中写道:“普陀山真不愧是避暑胜地,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这里的风都凉爽柔和,让人感觉十分畅快,但白天和夜晚的风向是完全不同的。”下图为普陀山一日内大气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7.图中序号表示“凉爽柔和”晚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普陀山山谷( )
A.白天温度一定低于山坡
B.白天盛行上升气流
C.晚上气温一定高于山坡
D.晚上可能出现逆温
下面为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图1)及城郊间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图2)。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
19.根据大气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 )
A.E→F→H→G→E B.G→E→F→H→G
C.G→E→H→F→G D.G→H→F→E→G
20.关于城市中心与郊区大气状况的叙述,属实的是( )
A.EF代表城市中心气压垂直变化规律
B.各点间的热力环流,昼夜方向相反
C.甲处位于郊区高空,气流下沉
D.乙、丙间气流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0分。)
21.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4分)
(1)图中A层气温随高度变化的一般规律是 ,其主要原因是 。(4分)
(2)图中B层大气以 运动为主,该层气温随高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4分)
(3)图中C层的 层对无线电通信起重要作用。(2分)
(4)简述图中A层云雨多发的原因。(4分)
22.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辐射,其中丙是 ,丁是 。(2分)
(2)图中①②③⑤分别代表大气的各种热力作用,其中②是 ,⑤是 。(2分)
(3)从图中可以看出,地面增温的热量主要来自 ;大气受热的根本能量来源是 。(2分)
(4)下列自然现象中,与图中③作用密切相关的是(2分)( )
A.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B.夏天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太高
C.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是明亮的
D.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5)分析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的原因。(4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城市热岛现象加剧、热岛强度增大, 给居民生活和城市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城市热岛强度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日变化表现为夜晚强、白天弱,最大值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年变化表现为秋冬季强、夏季弱。下图为某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
(1)根据所示的信息,用箭头画出图中城市的热岛环流方向。(2分)
(2)分析城市热岛强度日最大值一般出现在晴朗夜晚的原因。(6分)
(3)该城市规划在A、B、C三处中选一处建设排放大量大气污染物的工厂,请选出最适宜的位置,并说明理由。(4分)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节能建筑是指冬暖夏凉,通风、日照合理,耗电、耗气更少,还能隔音降噪的建筑。下图为某节能房示意图。
(1)分别说明节能房中双层玻璃和鹅卵石的作用。(4分)
(2)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说明甲、乙、丙、丁在夏季时应如何控制,从而减少屋内耗能。(4分)
(3)在图中直线处画上箭头,以表示冬季时该节能房中的气流运动,并说明冬季该节能房中的气流的运动方向。(4分)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1.C 2.B 3.C 4.B 5.C 6.A 7.B 8.D
9.C 10.D 11.A 12.B 13.A 14.B 15.A 16.D
17.D 18.D 19.D 20.C
1.C 近百年来,对全球气温上升起主要作用的是二氧化碳。依据表中信息可以判定甲是氮气,乙是氧气,丙是二氧化碳,丁是臭氧,C正确。
2.B 依据表中信息可以判定丁是臭氧,臭氧主要位于平流层。由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可知,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③④为高层大气,B正确。
3.C ①大气层是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越远,受热越少,气温越低,故对流层大气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所以与地面距离不同是对流层大气垂直方向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C正确。
4.B 根据材料可知,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的爆炸离地面高度只有37千米,故该小行星爆炸发生在平流层,B正确。对流层最高为17~18千米,高层大气在50千米以上,A、C、D错误。
5.C 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C正确、D错误。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对流层的特点,A错误。反射无线电波是高层大气中电离层的特点,B错误。
6.A 该图示意的大气垂直分层的顶部高度约为10千米,与对流层的高度相当,属于对流层。平流层高度约为12~50千米。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高度在50千米以上。故A正确。
7.B 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当逆温出现时,大气层结构稳定,抑制了近地面空气对流上升,空气中的污染物得不到及时扩散,导致近地面空气中污染物含量较高,B正确。
8.D 为冰川“披”上巨型白色防水油布,可以阻挡太阳光的直接照射,增强反射,减少吸收太阳辐射,从而达到减少冰川融化的目的,D正确。
9.C 冰川水是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产生的,夏季可以收集冰川水;冬季气温低,利于利用收集到的冰川水制造雪,覆盖在冰川上。秋季气温降低,不利于收集冰川水;冬季冰川不融化,更不利于收集冰川水;秋季虽然气温降低,但还没有很冷,用冰川水制造的雪容易再次融化错误。故选C。
10.D 据图可知,①为大气吸收太阳辐射,②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③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即④较弱,地面温度低,易形成霜,D正确。
11.A 防霜时,对庄稼不断喷水可以增加近地面空气湿度,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进而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热量散失,而且水的比热容大,降温慢,可以降低地面降温速度,A正确、B错误;霜冻多出现在温度较低的夜晚,夜晚没有太阳辐射,故对庄稼不断喷水不是为了增强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对流层大气增温主要靠吸收地面辐射,C错误;对庄稼不断喷水主要是为了保温,不能降低反射率,D错误。
12.B 覆盖稻草缓解霜冻是防止冷空气对农作物的侵袭,减少地面热量向外散失,与冬天麦盖三层被中雪对小麦的保温作用原理相同,B正确。数片红霞映夕阳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天昏地暗沙尘暴是沙尘暴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作用,雪光却与月光通为雪对月光的反射作用,A、C、D错误。
13.A 图中①②③④箭头分别代表大气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无色透明膜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进入大棚,阻挡地面长波辐射散失到棚外,从而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有利于保温,A正确。
14.B 在草莓垄上贴地铺设黑色塑料薄膜可以有效阻止水汽散失到膜外,同时黑色塑料薄膜透光性差,让阳光不易进入膜内,可抑制杂草滋生,B正确。
15.A 切大葱或洋葱的时候在旁边点燃一支蜡烛可使得近桌面产生气温差异,从而导致空气的垂直运动,进一步导致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而引起空气的水平运动,使得辛辣气体水平流散。因此此生活技巧运用的是大气热力环流原理,A正确。
16.D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蜡烛处气温较高,空气垂直上升,洋葱处,气温较低,空气下沉,由此排除A、C;蜡烛处空气垂直上升导致近桌面产生低气压,洋葱处空气垂直下沉导致近桌面产生高气压,高空气压状况相反;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即近桌面气流从洋葱流向蜡烛,高空气流从蜡烛上方流向洋葱上方,B错误、D正确。
17.D 游客不可能感受到高空风,而且“凉爽柔和”的晚风说明风力较弱,高空风一般风速大,因此晚风应该为近地面风而不是高空风,故A、C错误;夜晚,陆地降温比海洋快,近地面陆地气温更低,形成高气压,海洋形成低气压,因此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故D正确、B错误。
18.D 普陀山白天山谷气温可能高于山坡,相同高度的大气温度才有可能低于山坡,A错误;白天山谷地区盛行下沉气流,B错误;晚上有冷的山风气流吹到谷地,因此山谷气温有可能低于山坡,形成逆温现象,C错误、D正确。
19.D 读图1可知,G、E位于近地面,且气压E>G,近地面气流应从E流向G;近地面E为高气压,盛行下沉气流,即气流由F流向E;近地面G为低气压,盛行上升气流,即气流由G流向H;图中显示,F、H位于高空,且气压H>F,高空气流从H流向F。因此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为G→H→F→E→G。
20.C 城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图1中显示,近地面G的气压低于E,因此G对应城市中心,E对应郊区,因此EF代表郊区气压垂直变化规律,A错误;昼夜温度城市中心都大于郊区,因此热力环流的方向没有昼夜的变化,B错误;读图2可知,甲处气压低于乙处气压,郊区空气下沉,高空为低气压,所以甲处位于郊区高空,气流下沉,C正确;乙、丙间的气流应该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不会沿等压面流动,D错误。
21.答案 (1)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2分)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2分)
(2)平流(1分) 臭氧含量多,其大量吸收紫外线,导致大气增温(3分)
(3)电离(2分)
(4)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圈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2分)对流层大气下部热、上部冷,有利于对流运动的发展,近地面水汽和杂质在向上输送的过程中随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2分)
解析 (1)图中A层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由于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海拔越高,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少。
(2)图中B层为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该层气温随高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这一层中臭氧含量多,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导致大气增温。
(3)图中C层为高层大气,其中的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起重要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从该层的物质组成及气温的变化情况等方面分析。
22.答案 (1)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1分) 太阳辐射(1分)
(2)散射作用(1分) 保温作用(1分)
(3)太阳辐射(1分) 太阳辐射(1分)
(4)B(2分)
(5)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雨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2分)空气稀薄,夜晚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低。(2分)
解析 (1)(2)结合图中箭头的指向判断图中甲、乙、丙、丁及①②③⑤的含义作答即可。
(3)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大气受热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
(4)A项与大气逆辐射弱有关,B项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有关,C、D两项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有关。
(5)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的原因要从白天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少,晚上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差的角度分析。具体可从海拔高,空气稀薄的角度入手。
23.答案 (1)作图如下。(2分)
(2)晴朗夜晚郊区大气透明度好,大气逆辐射弱,降温迅速;(2分)市区大气扩散条件较郊区差,空气中污染物多,大气逆辐射较强,导致市区夜间热量损失慢,降温较慢,气温相对较高;(2分)市区与郊区夜间温差大,城市热岛强度大。(2分)
(3)适宜建在C处。(1分)理由:城市规划时,一般将污染较大的工厂布局在城市热岛环流的范围之外,避免这些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随城市热岛环流从近地面流向市区。(3分)
解析 (1)由于市区比郊区温度高,因此市区盛行上升气流,郊区为下沉气流,故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市区。
(2)城市热岛强度日最大值一般出现在晴朗夜晚的原因,从市区与郊区温差最大角度回答。
(3)为了防止城市大气污染,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应该布局在城市热岛环流的范围之外。
24.答案 (1)双层玻璃:双层玻璃中存在一个空气层,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双层玻璃进入阳台,但地面长波辐射不能透过玻璃,起到了保温作用;同时能够减轻噪音污染。(2分)鹅卵石:鹅卵石比热容较小,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升温快。(2分)
(2)甲、丙、丁打开,乙关闭。(4分)
(3)绘图如下。(2分)
运动方向:逆时针。(2分)
解析 (1)双层玻璃中存在一个空气层,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双层玻璃进入阳台,但地面长波辐射不能透过玻璃,这样可以将室内取暖的效果做到最优,实现节能的目的;同时能够减轻噪音污染。鹅卵石比热容较小,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升温快。
(2)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鹅卵石比热容较小,夏季鹅卵石受热升温快,气流受热上升至丙,丙打开,乙关闭,热气流出至室外;甲、丁打开,甲处气流流至丁,补充鹅卵石上方流失的气流,气流上升再流至丙,形成热力环流,可以减少屋内耗能。
(3)冬季,由于鹅卵石比热容较小,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升温快,空气受热上升,此时丙关闭,乙打开,热气进入室内,甲关闭、丁打开,形成室内环流;节能房中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