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穷人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3.穷人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0 14:2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穷人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1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领悟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通过学习,感悟穷人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2.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中体会其善良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抓住对环境、人物心理、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的形象。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同学们,当你穿上崭新亮丽的衣服时,当你在宴席中享受大餐时,当你在亲人的包围中感受着幸福时,你可曾想到生活极度贫困中的人?
2.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这些课文,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3.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它的介绍资料。
4.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他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穷苦劳动人民。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二、初读课文,自学检测。
1.出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一个字,生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音、字形;读好每一个词,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边读边思考: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中必然要有人物,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围绕这些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
2.反馈初读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2)重点词语理解。
顾惜:顾全爱惜。
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倾听:细心地听。
宁静:(环境、心情)平静。
忐忑不安:形容心情不安定。忐忑,心神不定。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自食其果。作,读zuò,不读zuō。
张罗:本课是“料理”的意思。读作zhānɡ luo。
忧虑:忧愁、担心。
3.作者介绍的三个穷人中着力表现的是谁?围绕她重点描述了哪几个场景?
讨论交流:
(1)桑娜、西蒙和渔夫中侧重表现桑娜。
(2)以桑娜的活动为线,重点描述了桑娜等待丈夫回家、桑娜看望西蒙后抱回西蒙的孩子、桑娜说明实情获得丈夫支持这三个场景。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1.谈话启发:这个故事,篇幅比较长,但思路比较清晰,你们能不能根据事情的发展变化,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请默读梳理,形成文字。
2.学生自学:
(1)教师巡视,排疑解难,提示方法:先将课文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归纳每个部分的内容。
(2)同桌商议,互相修正补充。
3.班级交流: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部分,讲桑娜出门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经死去,就抱回了两个遗孤。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讲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抚养,夫妻的想法不谋而合。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指名读生字词。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穷人》这篇课文,谁能用简单的话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说完后,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然后再让大家都说一说。)
二、引导读文,了解起因。
1.我们先看第1自然段。课文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画面?
(海边上的小屋里,女主人公桑娜正在补破帆。)
2.从地上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没有熄,搁板上放着食具这些简单的摆设,温暖而舒适的小屋,可以知道这是一个穷苦的但还勉强可以维持生活的渔夫的家庭,也可以看出女主人的勤劳。
3.从没有熄灭的炉火和没有擦净的食具告诉我们,桑娜一边补着破帆,一边在做什么?(她在等着自己的丈夫。)
4.课文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桑娜此刻恐惧的心理?(心惊肉跳)
5.桑娜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夜深了。你们看,第二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三层)
课件出示:
第一层:深夜不见丈夫归来。
第二层:沉思:插叙从丈夫想到生活的贫穷。
第三层:倾听风声,祈求上帝保佑。
6.指导朗读。朗读桑娜沉思的内容和桑娜说的话。
三、抓住重点,感悟桑娜品质。
1.第二部分中有哪些场景令你感动呢?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件出示:
文中的哪些场景令你感动?你感动于什么?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用一两个词语或简练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由此想到的内容。
2.学生汇报: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孩子,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孩子,这件事很令人感动。
3.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
(1)“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心里是________”从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忐忑不安)
(2)这段话省略号特别多,从这五个省略号中,我们感受到桑娜思绪的混乱与不安,感受到了桑娜的内心矛盾。这就是忐忑不安。那谁能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读出来呢?
课件出示: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3)指名朗读(3—4人),注意读好省略号,并说一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桑娜善良)
①同学们,你们从“嗯,揍我一顿也好!”感受到了什么?你能用“宁可……也”来说一说吗?
②“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板书:非……不可)
“非这样做不可”是什么意思?(一定要这样做)
为什么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呢?(如果不这样做,西蒙的两个孩子会死的)她真是太善良了。
(4)小结:说得真好,善良的本能促使桑娜在生活如此困窘的情况下,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桑娜宁可挨揍,也要抱回那两个孩子;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5)请大家好好读读这段话,读出桑娜的美好品质。谁能通过朗读把桑娜的善良读出来呢?(读好重点词)指名朗读(2—3人)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再一次感受桑娜的善良。
(6)下面请一个同学来谈谈桑娜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充满爱心、乐于助人、勤劳善良
四、细品对话,体会渔夫心灵。
1.提出学习要求: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至课文结尾处。思考:渔夫具有什么品质?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把有感受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想法。
2.小组成员互相交流。
3.教师点拨、指导。
(1)桑娜的丈夫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渔夫很善良)从哪里体会到的?把相关的课文读出来吧!
(2)生读: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3)问:“熬”是什么意思?(忍受,耐苦支持)
能给“熬”换个词吗?(挨、忍)
你读懂了什么?(生活的不易和态度的决断)
将来会更苦,他想到了吗?(肯定想到了,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他宁可以后自己苦点,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①这个决定是轻易做出来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课件出示: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形象地说明渔夫觉得问题严重。“嗯,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这是渔夫做出的初步决定。但最终做出了决定。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②透过渔夫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既让我们看到了渔夫淳朴的形象,又让我们感受到他同样善良的品质。(板书:神态、言行)
4.小结:这段话虽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的心理变化,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这期间,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这一切,从这里我们看出了渔夫的心地善良,同时他也非常勤劳。(板书:心地善良)
五、总结全文,归纳写法。
1.穷人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结尾写道:“你瞧,他们在这里啦。”你们想象一下,桑娜拉开帐子后又会怎样呢?(生说)再读读这个结尾,你觉得怎么样?
2.学生总结: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令人回味。托尔斯泰真不愧是伟大的作家!
3.通过学习课文,你们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4.总结:我们在今后描写人物的时候,要学习本文中的一些写法,如环境描写、神态描写、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正侧面描写等,全方位塑造人物形象。
【板书设计】
穷人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长文短教”,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反复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核心问题:“文中的哪些场景令你感动?你感动于什么?”以此问题放手让学生阅读批注,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汇报时自然把目光集中在桑娜和渔夫的表现上(即文中的重点段落),此时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品味文字,感受桑娜的善良,进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尤其是在把课文中相关语段重组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品质,体会表达方法无痕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阅读教学所提倡的得意、得情、得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