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阳县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宁阳县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1-04 17:0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宁阳县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一 选择题(共46分,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监生(jiàn) 悚然(sǒng) 负疚(jiù) 窈陷(yōu)
B 诧异(chà) 新正(zhèng) 倔强(jiàng) 呜咽(yè)
C 讪讪(shàn) 草窠(kē) 歆享(xīn) 茡荠(qì)
D 门槛(kǎn) 踝骨(luǒ) 谬种(miù) 朱拓(tà)
2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简捷 唾弃 窟窿 沸反盈天
B 寒喧 形骸 踌躇 相形见绌
C 惊惶 鬼秘 蹒跚 咀嚼赏鉴
D 皱眉 怨府 桌维 价廉物美
3 下列各句中的“而”与“黒质而白章”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知明而行无过矣 B 吾尝终日而思矣
C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4 下列句子中的“究竟”与“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里“毕竟”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 对于这件事,大家都想知道个究竟。
B 她究竟经验丰富,说的话很有道理。
C 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D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5 下列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 雁荡具体而微者
C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6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吾尝跂而望矣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C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君子生非异也
7 对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舟遥遥以轻飏 ②木欣欣以向荣 ③乐琴书以消忧 ④聊乘化以归尽
⑤请息交以绝游 ⑥问征夫以前路 ⑦农人告余以春及 ⑧眄庭柯以怡颜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 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C 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 ①②④\③\⑤⑧\⑥⑦
8 下面加横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学不可以已
且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B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率妻子邑人此绝境
C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9 下列句子中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A 园日涉以成趣 B 时矫首而遐观
C 眄庭柯以怡颜 D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10 下面对“师”字义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吾从而师之 ③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所存,师之所存 ④则耻师焉 ⑤孔子师郯子 ⑥吾师道也 ⑦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⑧不耻相师 ⑨或师焉,或否焉
A ①②④\③⑤⑥⑨\⑦⑧ B ①③\②\④⑤⑦⑨\⑥⑧
C ①②③\④⑤⑦\⑥⑧⑨ D ①④\②③⑤\⑥⑧\⑦⑨
11 下列加横线词语活用现象相同的是
①车柔使之然也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⑤瑜等率轻锐继其后⑥吾妻之美我者⑦其至又加少也
A ①② B ⑤⑦ C ④⑥ D ②③
12 选出对名句翻译有误的一项
A 田园将芜胡不归
译:家里的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
B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译:既顺着幽深曲折的溪流寻山谷,又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穿过山丘。
C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译:富贵本非我愿,神仙居住的地方没法到。
D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译:暂且顺着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再也不要怀疑什么了。
13 下列句中“其”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A 其皆出于此乎 B 吾未见其明也
C 其可怪也欤 D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14 下列各组中加横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则群聚而笑之
B 愚人之所以为愚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C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5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B 大王何操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不拘于时,学于余
16 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 复驾言兮焉求
B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 乐夫天命复奚疑
D 将有事于西畴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4题。
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 ( http: / / www.21cnjy.com ),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他。待到祥林嫂出来掏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样林嫂还哭喊了几声,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①)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婆于。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②)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可恶!然而……”四叔说。
  这一天是四婶自己煮中饭;他们的儿子阿牛烧火。
  午饭之后,卫老婆子又来了。
  “可恶!”四叔说。
  “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婶洗着碗,一见面就愤愤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
17 对鲁四老爷说的话“可恶!然而……”理解正确的是
A 指卫婆子光天化日之下结伙劫走祥林嫂可恶,然而祥林嫂也不该从家里逃走。
B 指祥林嫂被劫走损害了鲁四老爷家的体面还给他家生活添了麻烦,实在可恶,然而婆婆劫走逃走的媳妇也合理。
C 指卫老婆子一伙人劫走祥林嫂太不人道,还给鲁四老爷家添了麻烦,然而祥林嫂也不该从家里跑出。
D 指祥林嫂光在天化日之下被劫走竟无人敢阻拦实在可恶,然而婆婆劫回逃走的媳妇也合理。
18 对鲁四老爷一句“可恶!”的正确理解是
A 指卫老婆子不该为自己荐她,又合伙劫走她,大家看了不成样子。
B 指卫老婆子合伙劫走了祥林嫂,给鲁四老爷家添了麻烦,还再上门做什么?
C 指鲁四老爷对祥林嫂被劫走内心愤愤不平,卫老婆子一伙实在可恶。
D 指卫老婆子合伙劫走了祥林嫂,还好意思在鲁四老爷家,是什么意思?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围棋与国家
林建超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他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确立起来的。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
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一词才能相配。
(节选自《围棋与国家》,有删改)
19.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B.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C.围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东汉时已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D.魏晋时人们对“艺”产生了新的看法,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
20.对围棋价值和地位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围棋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对个人修身养性,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B.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传统礼教观念的斗争中,在社会实践的对比中确立起来的。
C.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后,围棋就成为儒士必备的艺伎。
D.围棋作为“国艺”,是一种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从国家层面上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
2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围棋的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彩的主观结论,而是随着人们对其功能和价值认识的深入逐步确定的。
B. 围棋因为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在东汉中期就凭借其本质上的优势而盛极一时。
C. 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了围棋活动的负面作用,其实这些负面作用也与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
D.对围棋进行神化和矮化都是不对的,只要把“国艺价值观”作为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就能正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
四、(4分,每小题2分)
甲: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 http: / / www.21cnjy.com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乙: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 ( http: / / www.21cnjy.com )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
22 下列各句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游必就士 游:游玩
B 白沙在涅 涅:黑泥
C其渐之滫 滫:脏水,臭水
D是以与善人居 是以:因此
23 对下列加点词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兰槐之根是为芷 ②入芝兰之室 ③不扶而直 ④久而自芳
A ①②同,③④不同 B ①②不同,③④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 ①②同,③④同
第Ⅱ卷
五、(26分)
2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4分)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3分)
(3)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3分)
25 名句默写。(8分)
(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3)故不积跬步, 。
(4) ,知来者之可追。
(5)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6)饮罢低眉无写处, 。
(7)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二者皆可抛。
(8)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
六、语言运用(8分)
26 仿写:根据语境,仿照横线的语句再写两个句子并填在横线上。(4分)
读点鲁迅,在你孤独无助时,那是一根神奇的拐杖; , ;
, 。
27 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的这段文字衔接自然,语言简明、连贯、得体、逻辑严密。
本刊自创刊并发行以来,一直深受不少莘莘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子的喜爱①。许多读者来信赞扬说,你们②的报纸丰富了他们③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2010年,我报将不孚众望④,继续狠抓内部管理和刊物质量⑤,进一步提升报纸品位,替读者奉献更加精美的精神食粮⑥。
(1)序号: 修改: ;
(2)序号: 修改: ;
(3)序号: 修改: ;
(4)序号: 修改: 。
七、阅读小说《界河》,完成28—31题。
界河
[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
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200公尺内任何人不得擅入。
大约3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就停顿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之为“那边的人”。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没有再能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听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
“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忿忿地诅咒道。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 ( http: / / www.21cnjy.com )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条河。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脱光了衣服,正欲跃入水中。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胴体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他裸露在她面前,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
这是一场噩梦。醒来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
他终于站到河边。他注视这条河,它的确存在着!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抑或只是大兵们的一种普遍的幻觉。
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 ( http: / / www.21cnjy.com )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道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迹。
他时而仰泳,时而匐泳。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23岁。
左右两岸,鸟群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的前方。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他真的抓住了!就在他浮出水面的刹那间,他发现约在30公尺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
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兵。
他不知道对面的家伙是自己人还是那边的人。他怎么认得出来呢?只凭一个脑袋?
几分钟的时间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一个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样的寂静,是他打的,而且像往常一样大声咒骂了一句。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游向对岸。他亦飞速向岸边游回。他先行出水,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还好,那边的人刚刚爬出水面。
他举起枪,瞄准。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20米开外奔跑着的一丝不挂的人体,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
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对方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而自己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
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两个人都赤裸着!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
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
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扑在地。
(选自《微型小说三百篇》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有改动)
28“左右两岸,鸟群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文中这一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9 小说画线的文字是主人公的梦境。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梦境的涵义的?(4分)
30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小说中这句话省略号表现了主人公复杂的心理。你能根据小说中的情境,揣测主人公当时的心理吗?
31 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震撼人心;也有人说,去掉结尾一段更耐人寻味。哪一种结尾更好?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作一探究。(6分)
八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南极大陆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凌,企鹅身躯粗笨,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翱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
  纪录片《深蓝》,详尽地展示了企鹅登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程。在将要上岸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进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如同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这种沉潜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企鹅的沉潜原则一定能给你一些人生哲理的启示。
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所蕴涵哲理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语文试题答案
1. C(A 窈陷 yǎo B新正zhēng D 踝骨 huái)
2. A(B 寒暄 C 诡秘 D 桌帷)
3 A
4 B (A 究竟意为结果、原委。 C、D项的究竟用在问句里表追究。
5 D (ABC三句都是定语后置)
6 D(A 表修饰,用在的“跂”后面,表“望”的情态\转折连词,但;B 兼词,于此\陈述语气; C 取消短语独立性\定语后置标志)
7 C(①②④为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③⑧连词,表目的关系,译为“来”;⑤连词,表并列关系,不译;⑥⑦为介词,译为“把” “拿”)
8 C(A 停止\语气词 B 横渡\横绝 C 表判断 D 表转折\表承接)
9 C (怡,形使动,使……露出愉快神色)
10 B 老师\以……为师\从师学习\学习
11 D
12 D (……还犹豫什么呢)
13 B (A 表推测的语气副词,大概;B 代词,代他们;C 副词,加强语气;D 指示代词,那些)
14 C (师道:从师的风尚;则:转折连词,却\承接连词,就;所以:……的原因\用来……,……的凭借;惑:形容词,糊涂\名词,疑难问题)
15 B (A 介词结构后置句 B 宾语前置句 C 定语后置句 D 被动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16 D (介词结构后置句)
17 B (鲁四老爷是站在维护他自家尊严和维护封建礼教的立场上说这句话的。)
18 A(联系下文四婶的话,便不难理解。)
19 B (B项可以从第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段找到;A项文中是“极可能于上古时期”;C项“西汉”应为“东汉中期”;D “新的看法”原文为“崭新的认识”, “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错,应为人们突破了只重“六艺”的传统)
20 C(A项对应文本“围棋不仅对个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B项对应文本“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围棋的价值和地位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C项对应文本“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D项对应文本“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一词才能相配。”)
21 A(B “盛极一时”指的是博累 ( http: / / www.21cnjy.com )棋;C 文中说“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功能”;D“只要……就……”改为“只有……才……”)
22 A (游,交游)
23 D (①②中的“之”就是助词,的;③④中的“而”是连词,表修饰)
第Ⅱ卷
24①他与他的年龄差不多,道德品行也相似,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乎谄媚了。
②(一方面)不通晓断句,(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不通晓断句)向老师学习;有的(不能解决疑难的),却不向老师学习。
③因此和好人一块居住,就像进入培育芝兰的房子,时间长了自己也芳香了:
25 名句默写,一空一分,共12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而致千里
(3)无以至千里
(4)悟已往之不谏
(5)术业有专攻
(6)月光如水照缁衣
(7)若为自由故
(8)
26 在你彷徨无奈时 那是一盏不灭的灯 在你空虚单调时 那是一餐无价的精神食粮 在你沉沉入睡时 那是你枕下的宝典
27 根据题干要求,衔接自然,语言简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连贯、得体,逻辑严密,可以圈定词语运用不当包括以下方面:语法、逻辑、连贯、得体。答案:①“不少莘莘学子”中的“不少”删除;②“你们”改为“我们”;④“不孚众望”改为“不负众望”;⑥ “替”改为“为” “给”都可以。
28 (1)这段自然景物描写表现了主人公对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讴歌,对爱的珍视,对自由和平的渴望与向往。(2分)(2)侧面烘托了战争摧残人性、毁灭生命的主题,反衬战争的残酷。(2分)
29 (1)这一梦境及表达了主人公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快乐的追求、对爱的渴望、对家的思念;又与前文照应,强调禁令对士兵的钳制使其失去自由。(2分)(2)为后文的情节做一个铺垫,预示着后来主人公在这场战争中,将失去生命。(2分)
30 (1)两个赤裸的,脱掉了国籍、姓名、军装的人,本应是带有人性的人,这样的人本应该和睦相处,但是为什么要战争?(2分)
(2)这条恋人般的河本应把他们联合在一起,可是现在为什么把他们划分为敌对的双方呢?
31 保留或删去,自圆其说即可。
答案示例:保留更好。
(1)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陡然生出波兰,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2分)(2)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噩梦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主人公的牺牲又在情理之中。(2分)(3)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主人公意外被打死,凸显出战争对没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
答案示例:删去更好
(1)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原来的结尾没有一点想象的余地。(2)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戏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让人有种美好憧憬。(2分)(3)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参考译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