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提升卷
5 地貌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陕西靖边波浪谷坐落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这里展示着一个由时间雕刻而成的千百年前的神奇世界。下图为陕西靖边波浪谷景观图,该景观属于丹霞地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观察到图中地貌景观的方式主要属于( )
A.站在高点总览全貌 B.观察河谷状况
C.测量其坡度大小 D.明确地质状况
2.图中地貌景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岩石风化和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
C.岩石风化和生物作用 D.风力侵蚀和冰川侵蚀
3.下图中等高线表示最近被地质地貌专家认定的一种新的岩石造型地貌。该种岩石造型地貌是( )
A.山东“岱崮地貌” B.广西“乐业天坑”
C.广东“丹霞地貌” D.云南“喀斯特地貌”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是我国亚热带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区。下图示意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象鼻山栈道崖壁洞穴地貌形成演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象鼻山栈道崖壁洞穴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④③② B.②④③① C.①③④② D.②③①④
5.演化过程④时期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堆积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沘江是澜沧江上游的一条主要支流,流域内分布着全国最大的铅锌矿区,是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读沘江及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6.在沘江流域实施了梯级开发,其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发电量 B.增强通航力 C.防洪与抗旱 D.促进旅游业
7.沘江谷地的地质构造是( )
①向斜 ②背斜 ③地垒 ④地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下图为某地的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对岩石①②③形成的先后顺序的推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③→②→①
9.岩石②形成后,该地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主要有( )
A.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地壳上升→水平挤压→外力侵蚀→堆积作用
B.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堆积→水平挤压→堆积作用
C.岩浆喷发→地壳下降→深海沉积→地壳上升→水平挤压→外力侵蚀
D.岩浆喷发→沉积作用→地壳下降→水平挤压→堆积作用→外力侵蚀
10.下图为“岩石成因与转化示意图”,图中①、③、②④表示三种不同类型的岩石。形成图中岩石、岩浆的地质作用a、b、c分别为( )
A.沉积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 B.侵蚀作用、地壳下沉、外力作用
C.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外力作用 D.重熔再生、变质作用、沉积作用
平潭岛位于福州市东南部,是福建第一大岛,地形以丘陵为主,最高点君山海拔438.7米。岛屿东北部的沙地村北部分布着一座巨大沙丘,沙丘与村庄近在咫尺,但几百年来沙丘却从不移动。岛上常年盛行东北风,风力有六七级。完成下面小题。
11.岛屿中的巨大沙丘沙源主要来源于( )
A.甲河流的冲积扇沉积物 B.海滩
C.岩石就地风化 D.人为堆积
12.沙丘不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沙丘位于当地山地的背风地带 B.沙丘上黑色碎石多,固沙作用明显
C.植被根系发达,固沙作用明显 D.地形和河流改变沙粒运动方向
西溪河属乌江水系,1986年人们在西溪河上游河段采用浆砌石修建起了西河大坝,坝体高而薄。大坝建成后,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但也引发一系列问题。2013年大坝被拆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2013年,当地决定将大坝拆除的主要原因是( )
A.库区泥沙淤积重 B.流量小,发电量少
C.生态环境需修复 D.大坝安全隐患多
14.大坝拆除后,原库区河床变化经历了四个过程,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甲—丙—丁—乙 D.丙—乙—丁—甲
格尔木河是柴达木盆地最大的内流河之一。下图示意格尔木河的主要支流昆仑河某一河段的地质横剖面,T1—T5为不同时期的河流阶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A处地貌最可能是( )
A.洪积扇 B.古河道 C.冰斗 D.湖盆
16.据图推测三岔河组砂砾石、纳赤台沟组砂砾石和昆仑河砾岩的岩层由新到老的顺序是( )
A.三岔河组砂砾石—纳赤台沟组砂砾石—昆仑河砾岩
B.纳赤台沟组砂砾石—昆仑河砾岩—三岔河组砂砾石
C.纳赤台沟组砂砾石—三岔河组砂砾石—昆仑河砾岩
D.昆仑河砾—纳赤台沟组砂砾石—三岔河组砂砾石
下图为某部区域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7.T1107公路在甲区域有多处连续弯曲,最可能的原因是该路段( )
A.相对高度较大,为减缓公路坡度 B.生态环境软弱为保护生物资源
C.聚落人口密集,为增加交通流量 D.地下矿产丰富为接近原料产地
18.乙城市是图中规模最大的聚落和著名疗养城市,据图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沿海地区暖流强,气温高 B.周围地貌多样耕地多产量足
C.全年降水丰富,水质好,资源丰 D.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风景好
四海湖位于吉林省洮南市安定镇境内,由通过闸门联通的东、西两湖组成,地处洮儿河冲洪积扇前缘,地势低洼,为咸水湖湿地。2021年11月上旬,四海湖地区持续5天降雪,大团雪落于湖面,其外层被表层湖水浸润并逐渐冻结,形成雪泥团聚体(雪、冰和水的混合物),并经过翻滚增大,汇聚在四海湖(西湖)东南侧,形成“冰汤圆”地理奇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四海湖成为咸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为东、西两个湖区 B.湖水的流动性差
C.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聚 D.湖水下渗量大
20.四海湖(西湖)东南侧冰汤圆景观的形成条件有( )
①静风天气下湖水稳定 ②凹岸处利于雪泥球汇聚
③湖间闸门对水流有导向作用 ④湖水冰点高于雪泥团冰点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西北地区某地发育有风成砂岩丹霞地貌,岩石纹理形似波浪,被称为“波浪式”丹霞(下图)。该地貌区的岩性特征为结构较松散,渗透性好,胶结程度差。
(1)推测形成风成砂岩所需的主要自然条件。
(2)结合岩性特征,分析该地区岩石易被风化的主要原因。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受距今约250万年第四纪冰期的影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挪威沿海形成了众多两岸崖壁陡峭直立、谷底宽阔幽深的峡湾,东部瑞典则形成了众多平行分布的河流和湖泊。下左图为挪威、瑞典区域图,右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峡湾地貌形成过程。
材料二:挪威(如图)政府非常重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政府大力建设公共充电站点,设定燃油车禁售时间为2025年,目前新能源汽车普及率近50%。挪威新能源汽车市场经历三十年的发展,如今形成了目标明确、普及程度高,接受程度高的市场环境。电动汽车的电池适宜充电或工作的温度一般在20℃左右,目前,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是人们购买电动汽车的主要考虑因素。我国某汽车品牌,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建设体验中心,积极展示自主创新技术与汽车质量,正式进军挪威市场。
(1)分析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形成过程。
(2)从地形和气候角度,说明半岛东部和西部冰川侵蚀作用强度差异及原因。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地质剖面图,可以追溯当时的地质活动状况和过程。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1)说明图示区域的沉积岩之间相互新老关系。
(2)该区域在石灰岩形成之后、花岗岩形成前,发生过数次地质作用。分别说明这些地质作用的形成过程。
(3)分析花岗岩形成过程及其对该区域的周边岩石的影响。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沙洲是冲积河道泥沙长期淤积的产物,河流流速变化是影响沙洲发育的重要动力条件。某地理科研团队研究发现:长江武汉蛇山至青山河段河流由束窄河段进入展宽河段后,河流中部水量增加较多,横剖面呈上凸型,使表层河水与底层河水在河床中部和两岸之间构成双向环流,促使河道进一步展宽并发育沙洲。1899年,张之洞主持修筑“武青堤”时,长江东支分流被堵塞,滨江平原逐渐形成,沙湖从长江分离。下图示意长江武汉蛇山至青山河段的演化过程。
(1)分析I阶段河道向东强烈弯曲的原因。
(2)说明河道宽窄变化对长江蛇山至青山河段沙洲发育的作用。
(3)评价沙湖从长江分离后对武汉市城区的影响。
答案
【答案】
1.A
2.B
【解析】
1.结合景观图和景观特征可知,该图属于站在该景观的高点,对其总体状况进行了解,即站在高点总览全貌,图中视野较广,无法观察河谷具体状况,A正确,B错误;测量坡度大小和明确地质状况是在地貌分析时需要进行的,与图中的观察方式无关,不是其主要观察方式,CD排除。故选A。
2.图示为陕西靖边波浪谷景观,属于丹霞地貌。结合所学可知,陕西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交界地带,故该丹霞地貌是在数千万年的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下形成的,B正确;该地区没有冰川,故无冰川侵蚀作用,AD错误;该地区动植物较少,生物作用较弱,C排除。故选B。
【答案】
3.A
【解析】
从图中可知800m等高线以下为陡崖,以上为平地,所以为“崮”这种地形,该种岩石造型地貌是山东“岱崮地貌”,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
4.C
5.B
【解析】
4.根据该崖壁洞穴地貌形态的变化特征可知,①为粗糙的岩壁,③为早期阶段由于差异风化作用形成的洞穴雏形;④为中期阶段,洞穴在流水侵蚀作用下进一步扩大;②为晚期阶段,洞穴隔壁减薄失稳、崩塌,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④时期主要由沿陡崖倾泻而下的垂直水流对崖壁产生强烈的侵蚀作用形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答案】
6.A
7.D
【解析】
6.根据“流域内分布着全国最大的铅锌矿区”可知,当地矿业开发需要能源支持,所以在此梯级开发主要目的是增加发电量,A正确;山区地势起伏大,不宜通航,B错误;可以防洪与抗旱、促进旅游业发展,但不是主要目的,CD错误。故选A。
7.从图中看沘江谷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①正确,背斜岩层向上拱起,②错误,是断层相对下降的一侧,为地堑,相对抬升的为地垒,③错误,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答案】
8.B
9.A
【解析】
8.读图可知,图中②、③岩石呈层状分布,应为沉积岩,②岩层在上,③岩层在下,因此③岩层先形成,②岩层后形成;图中①岩石为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该岩层在③岩层之上形成火山锥,该火山锥位于②岩层之中,因此该岩层形成晚于③岩层,但早于②岩层。由此判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图中显示,岩石②(河湖沉积形成的砂岩)之上覆盖了石灰岩(深海沉积),表明②岩石形成后,该地经历地壳下降,然后在深海环境下沉积形成了石灰岩,现经地壳运动上升,上升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水平挤压,使得水平沉积形成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当地形成(背斜)高地,外力侵蚀作用也随之活跃,形成背斜谷,谷地中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松散堆积物。由此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
10.C
【解析】
读图可知,①具有层理结构,是沉积岩;②由岩浆喷出冷凝形成是喷出岩;④由岩浆侵入冷凝形成,是侵入岩;③是变质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a是变质作用;沉积岩、变质岩经过重熔再生形成岩浆,b是重熔再生作用;喷出岩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c是外力作用,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答案】
11.B
12.D
【解析】
11.河流入海,泥沙沉积,如果此沙丘是河流沉积出露河床形成的也应该位于入海口附近;由材料中提及此处是巨大沙丘,该沙丘地势较高,不可能是河流搬运,A错误;该地区气候湿润,如果是岩石就地风化,经长时间生物作用应形成土壤而不是沙丘,C错误;人们不会在村庄附近堆积巨大的沙丘,D错误。结合材料信息“岛上常年盛行东北风,风力有六七级”,风力大,沙丘形成应为东北风将海边沙搬运向西南方向搬运过程中,由于南部丘陵的阻挡至此堆积而成,B正确。所以选B。
12.结合此地盛行东北风和沙丘的位置,沙丘位于当地山地的迎风地带,A错误;碎石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较小,B错误;沙丘上的植被根系发达,能起到固沙作用,但是沙丘上植被稀疏,固沙作用较小,C错误;读图可知,沙丘位于两条河流之间,沙丘被东北风移动到河流中,又被水流带走沙粒,导致沙丘不能扩张,D正确。所以选D。
【答案】
13.D
14.C
【解析】
13.从材料中无法得知库区泥沙淤积严重,A错误;西河大坝建成后,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说明其流量较大,发电量较多,B错误;大坝建设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但仅仅拆除大坝不能解决这一问题,C错误;读材料可知,西河大坝是采用浆砌石修建的,且坝体高而薄,经过近30年的使用,大坝安全隐患越来越多,D正确。故选D。
14.“高而薄”的大坝被拆除后,库区河水流动性增强,但是河流落差减小,侧蚀作用增强,导致原库区泥沙淤积减少,河床不断加宽,故顺序为甲—丙—丁—乙,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答案】
15.B
16.A
【解析】
15.根据A处为沉积砂砾岩层与剖面形状为谷地及所处的地理位置与海拔,可判断为河流携带较大颗粒物沉积后,侵蚀形成的谷地,最有可能是古河道,B正确;洪积扇是在河流出山口的位置,泥沙沉积形成的,A错误;冰斗为冰川侵蚀基岩后形成的地貌,其下为基岩,C错误;湖泊沉积物粒径小,D错误。故选B。
16.图中西南侧河岸纳赤台沟组砂砾石位于较高阶地,相对于较低阶地的三岔河组砂砾石形成早;对岸没有明显阶地,沉积岩呈层理结构,纳赤台沟组砂砾石在上,应在昆仑河砾岩后沉积形成,从而判断出三岔河组砂砾石形成年代最晚,其次是纳赤台沟组砂砾石,最早的是昆仑河砾岩。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
17.A
18.D
【解析】
17.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段等高线分布密集,地形较陡,为了减缓道路的坡度,连续弯曲。故选A。
18.图示地区西部为山地地形,且地势较陡,而乙地所在的东侧处在里海沿岸平原,地势开阔平坦,交通便利,沿湖分布,风景好故选D。
【答案】
19.B
20.D
【解析】
19.根据图像和材料可得,四海湖只有一个水渠与外界相通,湖水的流动性差,更新速度慢,盐分不断累积,最终形成咸水湖,B选项正确;东、西湖区与形成咸水湖无关;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汇聚是湖泊的成因;湖水下渗量大,流动性好,不应成为咸水湖,ACD选项错误。故选B。
20.由材料可得雪泥团聚体经过翻滚增大,说明有外力作用的参与,应为大风天气,①错误;由图像可得,雪泥团集中在湖泊凹岸,湖泊凹岸湖水的冲刷作用弱,有利于湖水携带的雪泥球的汇聚,②正确;雪泥球分布在湖间闸门附近,说明闸门对水流有导向作用,③正确;湖水结冰要比雪泥团结冰要晚,因此湖水的冰点低于雪泥团的冰点。④错误。D正确。故选D。
二、综合题
21.
【答案】
(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明显;地表物质干燥疏松;地表缺乏植被覆盖。
(2)地表水易渗透进松散的岩石中,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到夜间水结冰冻胀;岩石胶结程度差,冻胀后易开裂。
【解析】
(1)推测形成风成砂岩所需的主要自然条件: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多大风天气,风力作用明显;该地貌区的岩性特征为结构较松散,渗透性好,胶结程度差,地表物质干燥疏松;地表缺乏植被覆盖,容易被风力侵蚀。
(2)结合岩性特征,分析该地区岩石易被风化的主要原因:该地貌区的岩性特征为结构较松散,渗透性好,地表水易渗透进松散的岩石中,西北地区白天气温高,夜间气温低,到夜间水结冰冻胀,破坏岩石结构;岩石胶结程度差,冻胀后易开裂,风力作用明显易被风化。
22.
【答案】
(1)冰川侵蚀作用,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形成峡湾。
(2)半岛西部冰川侵蚀作用强于东部;半岛西部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降水多,冰川厚度大,地形坡度大,冰川运动速度较快,冰川侵蚀作用较强。半岛东部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少,冰川厚度小,地形坡度较小,冰川运动速度较慢,冰川侵蚀作用较弱。
【解析】
(1)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其峡湾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冰川侵蚀作用。由图可知刚开始时冰川侵蚀会形成谷地,后来冰川在气温升高的情况下逐渐融化,海水进入谷地,从而形成峡湾。
(2)读图可知,半岛西部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降水多,冰川厚度大,西部地形坡度大,冰川运动速度较快,冰川侵蚀作用较强。半岛东部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少,冰川厚度小,地形坡度较小,冰川运动速度较慢,冰川侵蚀作用较弱。
23.
【答案】
(1)页岩覆盖在石灰岩的上部,(上部岩层)页岩新,(下部岩层)石灰岩老。
(2)石灰岩形成之后,发生了内力作用,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形成褶皱;之后地壳抬升,外力侵蚀石灰岩形成侵蚀面,之后地壳下降,沉积形成页岩。
(3)地壳深处(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的岩浆,沿着破碎带上升,侵入到石灰岩和页岩层中,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岩浆冷却过程中,周围的岩石受岩浆高温热流的影响,发生变质作用。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页岩变质成板岩。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层层序具有“后来者居上”的特点,岩层越往下形成越早,越往上形成越晚,图示区域的沉积岩层分别为页岩和石灰岩,页岩岩层在上部,石灰岩岩层在下部,因此页岩新,石灰岩老。
(2)读图可知,石灰岩层并不水平,而呈现弯曲变形,说明石灰岩形成之后,发生了内力作用,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在石灰岩层与页岩之间存在侵蚀面,说明褶皱形成之后又经历了地壳抬升,外力侵蚀石灰岩形成侵蚀面;在侵蚀面之上又沉积了厚厚的页岩层,说明经过外力侵蚀之后地壳下降,接受沉积,沉积形成页岩。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花岗岩为侵入形成岩浆岩。其形成过程是地壳深处(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的岩浆,沿着破碎带上升,侵入到石灰岩和页岩层中,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岩浆与石灰岩和页岩接触,岩浆冷却过程中,周围的岩石受岩浆高温热流的影响,发生变质作用。石灰岩受到高温高压作用下变质成大理岩,页岩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变质成板岩。
24.
【答案】
(1)该河段汉江自西侧汇入,将长江干流向东推挤,冲击河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道东(右)侧受水流冲击强;凹岸侵蚀作用明显,河道进一步向东弯曲。
(2)河流流经龟山-蛇山卡口后,河面展宽,水流分散,流速减慢,泥沙沉积;青山处河道收窄,顶托蛇口至青山河段河水,致使水位抬高,流速减缓,进一步促使泥沙沉积;当河流由束窄河段进入展宽河段后,表层河水与底层河水在河床中部和两岸之间构成双向环流,表层河水由河心流向两岸(侵蚀两岸,使河床进一步展宽),底层河水从两岸向中心流动,并在河道中心处相遇,能量削减,使携带的泥沙发生沉积。
(3)湖泊面积萎缩,城市建设用地增多;湖区面积减小,蓄水能力下降,洪涝风险加大;水体更新减慢,自净能力下降,水质下降、水生态恶化等。
【解析】
(1)读图Ⅰ可知,该河段汉江自西侧汇入,将长江干流向东推挤,冲击河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侧侵蚀严重,因该河段流向为自南向北,故东侧侵蚀较重,使其向东发生弯曲,形成凹岸;加之受弯道环流的影响,凹岸受侵蚀,使河道进一步向东侧弯曲。
(2)据材料“沙洲是冲积河道泥沙长期淤积的产物,河流流速变化是影响沙洲发育的重要动力条件”并结合图Ⅰ可知,河流流经龟山-蛇山卡口后,河面展宽,水流分散,流速减慢,泥沙沉积;青山处河道收窄,顶托蛇口至青山河段河水,致使水位抬高,流速减缓,进一步促使泥沙沉积。据材料“长江武汉蛇山至青山河段河流……展宽并发育沙洲”可知,当河流由束窄河段进入展宽河段后,表层河水与底层河水在河床中部和两岸之间构成双向环流,表层河水由河心流向两岸,底层河水从两岸向中心流动,并在河道中心处相遇,能量削减,使携带的泥沙发生沉积。
(3)读图可知,沙湖从长江分离后,武汉市城区湖泊面积萎缩,蓄水能力下降,洪涝风险加大;湖区面积减小且与长江分离后,水体更新减慢,自净能力下降,水质下降、水生态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