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2 落花生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2课时
花生,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农作物。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优秀的作家许地山,他对花生情有独钟,并以“落华生”(古时“华”同“花”)作为自己的笔名。小小的花生给他留下了什么印象?他又为什么以此作为笔名?让我们走进许地山的童年,通过《落花生》的学习,在了解花生特点,体会作者借助花生说明的道理的同时,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
任务一:结合预习单,巩固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概括主要内容。
播种 浇水 吩咐 榨油 爱慕
体面 深夜 半亩 石榴 高矮
检测词语
理解词语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居然:出乎意料;竟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的高兴心情。
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嘱咐。
理解词语
那晚的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难得:不经常,很难做到。
理解词语
补充资料:许地山的父亲叫许南英,进士出身,是位爱国诗人,也是受百姓爱戴的好官。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他携眷搬到福建龙溪。他公务繁忙,很少参与家事活动,所以父亲的到来“实在很难得”。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读一读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
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任务二:研读课文,梳理落花生的特点,理解课文借助落花生说明的道理。
朗读课文第3-10自然段,思考:从课文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落花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花生的味道很美。
果实埋在地里
矮矮地长在地上
不好看
很有用
花生可以榨油。
父亲在指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时,为什么要提到桃子、石榴、苹果?它们有什么异同?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事物 外表 果实生长的位置 印象 手法
桃子、石榴、苹果
花生 鲜红嫩绿
矮矮地长在地上
高高地挂在枝上
埋在地里
非常好看
朴实无华
对比手法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父亲把它们放在一起作比较,是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父亲的价值观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因清政府腐败,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作者许地山的父亲毅然抛弃家产,携全家回福建定居,过清贫的生活。也正因为父亲崇尚质朴,力求老老实实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而他教育子女为人做事要踏踏实实、不慕虚荣。
父亲希望孩子们像花生一样不慕虚荣、踏踏实实为他人和社会作贡献。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我”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什么叫“体面”?怎样做事做人才叫体面?
体面:
1.体统、身份;
2.光荣、光彩;
3.(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指的是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
好处指的是什么?
“我”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人不分高低贵贱,工作也不分高低贵贱,只要你做的工作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有好处,你就是有用的人。
“我”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许地山(1893—1941),笔名落华生。许地山留学美国多年却从不穿西服、不抽烟、不喝酒,他的大部分收入都用来买书;在香港大学任教时,他对香港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抗日战争期间,许地山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号,以笔当枪,写抗日小说,表达了坚持抗战的意志和坚强的民族自尊心,受到文艺界的好评。1941年,许地山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他曾经说:“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奉献。”
了解作者
许地山的一生践行了花生的品格,他就是一个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人。这篇文章看似在写花生,实际上是在说做人的道理,花生的品格就是许地山的品格啊!
许地山为什么以“落华生”为笔名?结合资料谈谈自己的理解。
借物喻人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
分角色朗读
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么?”
我们争着回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分角色朗读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
分角色朗读
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一样,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
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任务三:体会作者借落花生表达感悟的方法。
父亲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而是借花生来表达?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借助具体事物来说明道理,不空洞说教,可以使说明的道理生动形象,容易引发共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任务四:拓展阅读丛书文章《白杨》,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我国西北地区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上,生长着一种树木,它们像卫士一样守望在那里,它们就是白杨。
自读文章,思考:
白杨有什么特点?
仔细读读文中爸爸的话,体会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高大挺秀、生命力强、坚贞不屈
白杨有什么特点?
作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补充资料:《白杨》是我国现代作家袁鹰上世纪60年代初的作品。当年大批内地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奔赴新疆,开发大西北,艰苦创业。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表达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以及希望孩子们也能成为边疆建设者的愿望。
作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任务五:学以致用,尝试“小练笔”。
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作贡献的人,白杨会让我们想到边疆建设者。看到下面的事物,你会想到哪些人?选择其中一个,试着写一段话。
事物特点
人物品质
事物 事物特征 想到哪些人 相似品质
落花生
路 灯
竹 子
梅 花
蜜 蜂
矮矮地长在地上,果实埋在地里,对别人很有用。
坚守岗位,奉献自己,服务他人。
孤独地矗立在路边,照亮漫长的黑夜。
工人、农民、清洁工等。
教师、边防军人、环卫工人等。
不注重外表,默默无闻,对别人有用。
评价内容 特别棒 还不错 需努力
能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细致描写。
能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表现人的精神品质。
能养成自主修改的好习惯,并主动与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根据下面的评价单,对自己的小练笔进行评价。
夜幕悄悄笼罩了整座城市。大街上,路灯孤独地矗立在路边,散发出明亮的光芒。路灯看上去是那样普通,可就是这样普通的路灯却历经寒来暑往,不管晴天雨天,总是默默地把柔和的光洒向大地,把一个个漫长的黑夜照亮。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老师,他们每天备课、上课,默默地用青春、知识和汗水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佳作分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花生和白杨的特点,还明白了如何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想一想:你的心爱之物是从哪里来的?又寄予了怎样的情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