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分认定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一、(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医治创伤(chuāng) 刚愎自用(bì) 弱冠之年(guān) 差强人意(chā)
B 金蝉脱壳(qiào) 浪遏飞舟(è) 与会人员(yù) 长歌当哭(dàng)
C 叱咤风云(chà) 百舸争流(gě) 夜缒而出(zhuì) 四处游说(shuì)
D 载歌载舞(zǎi) 舐犊情深(shì) 干练坚决(gàn) 博闻强识(zhì)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赡养 凄婉 人才备出 山清水秀
B 序幕 噩梦 消声匿迹 丰功伟绩
C 倾泻 寥廓 嘉言懿行 各行其是
D 描摹 树阴 绿草如茵 剑拔弩张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流行元素进入教材,入选的歌词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文质美,还能感受到青年人在迷惑 中依然努力追求梦想和向往美好的毅力。
(2)说“不”,在 用事者那里,是一种狂妄的表现和无谓的牺牲,而在真正的勇者那里,则是一种大义凛然的坚守和毫不怯懦的抗争。
(3)毋庸讳言,受急功近利思想和“专才”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片面追逐“热门”专业,忽视品性修养,社会责任意识 ,导致人才素质下降。
A 彷徨 意气 淡薄 B 徘徊 意气 淡泊
C 彷徨 义气 淡泊 D 徘徊 义气 淡薄
4 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将开始一次山西之行,寻访抗战老兵,开启那尘封于69年前的故事,重温那段峥嵘岁月,感受抗日老兵的爱国精神。
B 当听到办案人员宣布对曾锦城依法传唤时,他不由自主地哆嗦了一下,但丰富的经历又很快使他镇定下来。
C 考生在考场上写的文章差别很大,有的文章内容空洞无物,让人不忍卒读;有的文章表达优美流畅,引人入胜。
D 虽然每位考生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但要适应即兴评述应试特点的话,每个人都应该首先做到精炼简洁,让整个评述既短小精悍,有让人回味悠长。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该中心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的教学法,教育水平已经接近国际水平,毕业生已经有很多人担任大型企业中高层岗位。
B 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游客创造和谐的旅游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 这位奋斗在科技领域的优秀共产党员,曾经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创业之星”等多项荣誉称号。
D 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11月11日在北京举行,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领导人或代表将应邀与会。
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最近两天,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的日平均气温达到了入夏以来的最高值。
B 这四句十六个字,经他一诵读,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景、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C 现在全球的环境污染会不会变得越来越重,如果日趋严重的话,有没有切合实际的办法解决,我们不禁发出疑惑。
D 首先是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运载火箭,第二是要有安全返回技术,第三是要研究出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二、(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7—12题。
郦食其,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衣食业。为里监门,然吏县中贤豪不敢役,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食其闻其将皆握龊①。好荷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食其里中子,沛公时时问邑中贤豪。骑士归,食其见,谓曰:“吾闻沛公嫚易人,有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自谓我非狂。’”骑士曰:“沛公不喜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食其曰:“第言之。”骑士从容言食其所戒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食其。食其至,入谒,沛公方踞床令两女子洗,而见食其。食其入,即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欲率诸侯破秦乎?”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攻秦,何谓助秦?”食其曰:“必欲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食其上坐,谢之。食其因言六国从衡时,沛公喜,赐食其食,问曰:“计安出?”食其曰:“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人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下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食其往,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食其为广野君。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握龊,器量狭窄。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麾下骑士适食其里中子 适:到达
B食其至,入谒 谒:拜见
C不宜倨见长者 倨:傲慢
D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 摄:整理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延食其上坐,谢之 延:延请
B足下起瓦合之卒 起:出身
C夫陈留,天下之冲 冲:交通要道
D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下之 善:和……交好
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同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吾闻沛公慢而易人 夜缒而出,见秦伯
B 则长揖不拜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C 与人言,常大骂 视其所与,不知
D 乃深自藏匿 荆轲废,乃引起匕首提秦王
1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同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收散乱之兵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 欲以径入强秦 以其无礼于晋
C 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 不如因善遇之
D 臣为内应 公为我献之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郦生“狂生”的一项是
①然吏县中贤豪不敢役 ②乃深自藏匿 ③食其入,即长揖不拜 ④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 ⑤“必欲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 ⑥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12下列评述不符合意思的一项是
A 郦食其作为谋士,选择人主很有眼光,对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的诸将,态度是“深自藏匿”,不屑与交;而对“慢而易人”但“多大略”的刘邦,确认为“此真吾所愿从游”,主动要求去见他。
B 郦食其有才干,很有自信,明知刘邦“不好儒”,并且常以无礼的态度羞辱儒生,仍然请人传言要见刘邦。因为他相信,“多大略”、“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的刘邦不可能不需要有才干的人辅佐自己成就大业的。
C 郦食其初次谒见刘邦就表现出过人的胆略和善于说服人的口才,而对傲慢的刘邦,他“长揖不拜”,并无意中提出了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激怒刘邦的问题,然后顺着刘邦的回答提醒他,要成就大业就“不宜倨见长者”,从而折服了刘邦。
D 郦食其在和刘邦谈了昔日“六国从横”的时势,博得刘邦高兴以后,又提出先攻取和怎样攻取陈留的建议,这反映了他胸有韬略,具有远见卓识。
第Ⅱ卷((114分)
三 (18分)
13 把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分)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4分)
(3)乃引起匕首提秦王。(3分)
1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君子坦荡荡, 。(《论语·述而》)
(2 ,不知为不知, 。(《论语·为政》)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乎?”子曰:“ ,己所不欲, 。(《论语·卫灵公》)
(4)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15 下面是一副悼念鲁迅的对联,青葱题后的两句话中把上下联的最后一句选择出来,填写在正确的位置。(2分)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 ;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 。
文坛从此感彷徨 中国何人领呐喊
四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山川不同,便风俗区别,风俗区别,便戏剧存异;普天之下人不同貌,剧不同腔;京,豫,晋,越,黄梅,二簧,四川高腔,几十种品类;或问:历史最悠久者,文武最正经者,是非最汹汹者?曰:秦腔也。正如长处和短处一样突出便见其风格,对待秦腔,爱者便爱得要死,恶者便恶得要命。外地人——尤其是自夸于长江流域的纤秀之士——最害怕秦腔的震撼;评论说得婉转的是:唱得有劲;说得直率的是:大喊大叫。所以,别的剧种可以各省走动,唯秦腔则如秦人一样,死不离窝;严重的乡土观念,也使其离不了窝:可能还在西北几个地方变腔走调的有些市场,却绝对冲不出往东南而去的潼关呢。
但是,几百年来,秦腔却没有被淘汰,被沉沦,这使多少人在大惑而不得其解。其解是有的,就在陕西这块土地上。再去接触一下秦人吧,活脱脱的一群秦始皇兵马俑的复出: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粗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当他们背着沉重的三角形状的犁铧,赶着山包一样团块组合式的秦川公牛,端着脑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卧的石磙子碌碡上吃着牛肉泡馍,你不禁又要改变起世界观了:啊,这是块多么空旷而实在的土地,在这块土地挖爬滚打的人群是多么“二愣”的民众!那晚霞烧起的黄昏里,落日在地平线上欲去不去的痛苦的妊娠,五里一村,十里一镇,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于此,你不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吗?不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吗?
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当老牛木犁疙瘩绳,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秦腔与他们,要和“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的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当他们在收获时节的土场上,在月在中天的庄院里大吼大叫唱起来的时候,那种难以想象的狂喜,激动,雄壮,与那些献身于诗歌的文人,与那些有吃有穿却总感空虚的都市人相比,常说的什么伟大的永恒的爱情是多么渺小、有限和虚弱啊!
一出戏排成了,一人传出,全村振奋,扳着指头盼那上演日期……
终于台上锣鼓停了,大幕拉开,角色出场。但不管男的女的,出来偏不面对观众,一律背身掩面,女的就碎步后移,水上漂一样,…… 如果是演《救裴生》,那慧娘站在台中往下蹲,慢慢地,慢慢地,慧娘蹲下去了,全场人头也矮下去了半尺,等那慧娘往起站,慢慢地,慢慢地,慧娘站起来了,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起来。他们不喜欢看生戏,最欢迎看熟戏,那一腔一调都晓得,哪个演员唱得好,就摇头晃脑跟着唱,哪个演员走了调,台下就有人要纠正。说穿了,看秦腔不为求新鲜,他们只图过过瘾。
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气氛,面对着这样的观众,秦腔是最逞能的,它的艺术的享受,是和拥挤而存在,是有力气而获得的。最可贵的是那些老一辈的秦腔迷, 却一溜一排地蹲在戏台两侧的墙根,吸着草烟,慢慢将唱腔品赏。一声叫板,便可以使他们坠入艺术之宫,“听了秦腔,肉酒不香”,他们是体会得最深。那些大一点的,脾性野一点的孩子,却占领了戏场周围所有的高空,杨树上,柳树上,槐树上,一个枝杈一个人。他们常常乐而忘了险境,双手鼓掌时竟从树杈上掉下来,掉下来自不会损伤,因为树下是无数的人头,只是招致一顿臭骂罢了。更有一些爬在了场边的麦秸积上,夏天四面来风,好不凉快,冬日就趴个草洞,将身子缩进去,露一个脑袋,也正是有闲阶级享受不了秦腔吧,他们常就瞌睡了,一觉醒来,月在西在,戏毕人散,只好苦笑一声悄然没声儿地溜下来回家敲门去了。
秦腔在这块土地上,有着神圣的不可动摇的基础。凡是到这些村庄去下乡,到这些人家去做客,他们最高级的接待是陪着看一场秦腔,实在不逢年过节,他们就会要合家唱一会乱弹,你只能点头称好,不能耻笑,甚至不能有一点不入神的表示。他们一生最崇敬的只有两种人:一是国家领导人,一是当地的秦腔名角。即是在任何地方,这些名角没有在场,只要发现了名角的父母,去商店买油是不必排队的,进饭馆吃饭是会有座位的,就是在半路上挡车,只要喊一声:我是某某的什么,司机也便要嘎地停车。但是,谁要侮辱一下秦腔,他们要争死争活地和你论理,以至大打出手,永远使你记住教训。每每村里过红白丧喜之事,那必是要包一台秦腔的,生儿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致哀,似乎这人生的世界,就是秦腔的舞台,人只要在舞台上,生,旦,净,丑,才各显了真性,恶的夸张其丑,善的凸现其美,善的使他们获得美的教育,恶的也使丑里化作了美的艺术。
(选自贾平凹《秦腔》,有删节)
16 “面对着这样的观众,秦腔是最逞能的”,秦腔的“逞能”表现在哪里?(4分)
17作者拿秦腔与南方戏剧相比,其用意是什么?(4分)
18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秦腔是我们大苦中的大乐。(2分)
生儿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致衰,似乎这人生的世界,就是秦腔的舞台。(2分)
19 秦腔艺术的艺术魅力有着怕人的“震撼”,你认为秦腔的震撼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探讨。(6分)
五(18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
“末日即将来临!”
威廉·L·劳伦斯
1945年7月16日清晨,山地战时标准时间5时30分整,在离新墨西哥州阿拉马戈多直线距离为五十英里的一片半沙漠地带,在黎明即将降临在地球这一部分的时候,原子弹的时代开始了。
在新墨西哥州阿尔布克基西南一百二十五英里处,阿拉马戈多空军基地的西北角,沙漠之中的一个小山坡上,我目睹了“原子能时代”的诞生。为了这个重大时刻的到来,这座无名小山被命名为“康珀尼亚山”。它座落在“零号地区”西北二十英里的地方——“零号地区”是个代号,指的是被选为点燃地球上第一堆原子之火的那个地方。
那枚炸弹被安装在一座一百英尺高的结构钢塔上,在它西南九英里处是试验基地营地,这里就是这次科学试验。的总司令部。哈佛大学的肯尼斯T.贝思布里奇教授是现场总指挥。
倒计数进行到负一分钟的时候,随着无线电传来的一道命令,基地营地里所有的观察人员——他们约一百五十人,都是科技界和军界的知名人士——同时在预先分配好的掩体里“就地卧倒”、“面部朝下,头部背向零号地区”。
在零号地区以南、以北和以西,设有三个点,各距零号地区一万码。S一10点是控制中心。奥本海姆教授是这儿的总司令,他同他的现场司令官贝恩布里奇教授一道发布命令,协调各个岗位的行动。
信号已经发出,一个复杂的系统开始运转,从而使人、类迄今在地球上所能施放的最大能量爆发出率。人们既没有拉开关,也没有按电钮,就把这地球上的第一堆宇宙之火点燃起来。
5时29分50秒,我们正挤在电台周围,突然,黑暗中传来一个响亮的声音,那声音似乎来自云空:
“负十秒
“负零三秒!”
寂静笼罩了整个沙漠。这时,东方已露出第一道微、微的曙光。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地球的肚腹中射出了一道光芒——这绝不是地球的光芒,而是众多太阳合而为一的光芒!
这是这个世界前所未有的一次日出:一轮巨大的绿色超级太阳在转瞬间就爬上了八千多英尺的高空,它扶摇直上,直达云端,其光辉灿烂,映彻天际。
这个直径为一英里的巨大火球在向上升腾,其色彩不断变化——由深紫色变成桔黄色——其体积不断膨胀,在膨胀中又不断升腾。被禁锢了亿万年的大自然的能量终于获得了自由。
在短暂的一刹那,这火球呈现出一种人间没有的绿色,很像日全食时的日冕的颜色。
此刻,一切都进入永恒。时间静止了,空间凝成了一点。
对另一个目击者、哈佛大学的基沙科斯基教授说来,这幅景象不啻是“人们想象中的世界末日”。
“我敢肯定,”他说,“在世界末日到来之时,也就是在地球存在的最后一毫秒间,最后一个活着的人所看到的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幅景象!”
一朵巨大的云团紧跟在这巨大的太阳之后拔地而起。
开始,它只是一根巨大的烟柱,随即又变成世间未有的蘑菇状,转瞬它又变成自由神塑像的形状,不过体积要大许多倍。它向上升腾着,在激烈的震颤中越升越高,在几秒钟内就生成了几百万年才能生成的高耸的峰峦。
在远方,那巍峨壮观的新生的山峰使塞拉奥斯克罗斯山脉相形之下成了一连串土丘。它斜靠在云间,宛如一座苍天喷吐烈焰的活火山。
这时,从沉寂中突然传来了一阵巨响,这巨响是伴随着我们所见的奇观传来的,像是上千枚巨型炸弹同时击中一个目标。
巨响在沙漠上回荡,被塞拉奥斯克罗斯山脉反射回来,形成阵阵回声。我们脚下的大地像地震似地震颤不已。
隆隆的巨响是在烈焰升腾后约一百秒钟才传到的——这是一个新生世界呱呱坠地的哭声。它给生命带来了安宁和静止的黑影,赋予它们以音响。
人们的呼喊声在空中回荡,顷刻间,像沙漠植物似地鹤立于地面上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人们跳跃起来,就像欢庆春天到来的原始人那样激烈地跳跃着。
他们忘情地鼓掌、跳跃,像是庆祝羁囚于地球的人们欢庆获得了新生的自由,欢庆一种新的力量的诞生,这种力量,使得人类有史以来得以战胜地球的引力,从而使自己获得自由。
当我们的车队动身返回阿尔布克基和洛萨拉莫斯的时候,太阳才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它将看到一个新事物,将看到人类生活的一个新纪元。
我们透过墨镜看着太阳,把它同我们刚才所见到的相比较。
“和它比起来,这太阳还顶不上一支蜡烛。”我们当中的一个人这样说。
(选自《外国新闻通讯选评》长江出版社,原载1945年9月26日《纽约时报》)
20 这是一篇观察性报道,它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的,分别描写了哪些过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1 这篇报道除了作者这一个目击者外,还特别提到了另一个目击者——哈佛法学的基沙克斯基教授,有什么作用?(4分)
22 新闻报道往往以叙述为主,但作者却用了大量的篇幅进行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3 作者是怎样评价和议论收词原子弹爆炸的价值和意义的?请举例分析。(6分)
六 作文(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些让自己感动的人和事。回想你最感动的人和事是什么?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要求写成规范的记叙文,注意记叙文的文体特征。③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④不得抄袭或套作。
语文试题答案
一、
1 . B(A 弱冠之年guàn C 叱咤风云zhà D 载歌载舞zài)
2. D(A 人才辈出 B 销声匿迹 C 各行其是)
3. A(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指望往哪个方向去。徘徊: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豫不决;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语境心态的迷惑,不知方向,宜用“彷徨”。义气:①指由于私人关系而敢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②有这种气概或感情。意气:①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②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根据语境选意气。淡薄:感情、兴趣等不浓厚。淡泊:①恬淡;②不追求,不热衷。根据语境选“意气”。)
4 C(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不可用于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5 D(A 搭配不当,“担任……岗位”属于搭配不当,应是“担任……管理工作”。 B 并列词语搭配不当,应为“提供快乐的人性化服务”。C “奖章”不是称号,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6 A(B 顿号改为逗号。 C 把第一个和第三个逗号改为问号。 D 第一个和第二个逗号改为分号。)
二 (18分)
7 A(恰好、恰巧)
8 B(收起、聚起)
9 D(A 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 B 连词,却连词,就 ;C 介词,和动词,结交 D 副词,于是,就)
10 C(A 助词,的取独;B 介词,表凭借连词,表原因;C 趁机 D 动词,当做介词,替,给)
11 D(①不是直接表现②不是表现狂③不是直接表现)
12 C(应该是故意提出了激怒刘邦的问题)
三 (18分)
13 (1)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3分,“因”“敝”各1分,句子翻译通顺,体现出判断句特点1分。)
(2)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服,载着白帽子来给他送行。(4分,翻译出“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2分;翻译出“白衣冠”名次作动词,1分;句子通顺,1分)
(3)于是就举起匕首投击秦王。(3分,“引”“提”各1分,句子通顺1分)
14 每空1分,共6分
(1)小人长戚戚
(2)知之为知之 是知也
(3)其忠恕乎 勿施于人
(4)风萧萧兮易水寒
15 ①中国人何人领呐喊 ②文坛从此感彷徨
四 (18分)
16 (1)人们看戏时拥挤热闹,秦腔与拥挤存在,靠力气获得;(2)老戏迷听了秦腔,肉酒不香;(3)被群众喜欢程度之深,能够吸引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欣赏。(前两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第三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 (1)说明秦腔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的确与众不同;(2)以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衬托秦腔的高亢、激昂,表达对秦腔的喜爱之情。(每条2分,共4分)
18 (1)劳动者虽然艰难困苦,但是秦腔能够释放心中的苦闷,汤涤人们的困乏,熨平他们心中愁苦的皱纹,增添了他们的人生乐趣。(2分)
(2)秦腔已经成为秦人(陕西农民)的生命要素,无论人们悲喜哀乐,一生都离不开它的陪伴。(2分)
19 (1)秦腔在秦川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人们不畏生活艰难,吃苦耐劳的地域特征,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广泛参与,并非常投入。(3分)(2)秦腔豪爽坦荡,高昂激越,强烈急促,表现力之强,震撼人心,人们往往唱得有劲,大喊大叫,带给人们精神的愉悦和美的艺术享受。(3分)
五 (18)
20 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的(1分),分别描写了原子弹爆炸前、爆炸中和爆炸后的整个过程(1分)。这样写可以增强报道的现场感,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2分)
21 (1)体现了作者对原子弹爆炸的深刻思考,也引发读者对原子弹爆炸思考与评价。(2分)(2)与题目相照应,表现了对原子时代到来后世界发展的忧虑。(2分)
22 (1)便于把原子弹爆炸时和爆炸后短短几秒之内发生的景象用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向读者展现。(2分)(2)使文章具有了很强的现场感,使读者身临其境。(2分)
23 (1)“这是这个世界前所未有的一次日出”,作者认为原子弹的能量可以和太阳媲美,指出首次原子弹爆炸具有开创一个新时代的意义。
(2)“这是一个新生世界呱呱坠地的哭声”,指出首次原子弹爆炸开创了一个新生世界。
(3)“这种力量,使得人类有史以来得以战胜地球的引力,从而使自己获得自由。”指出原子弹的威力无比巨大,能给人类带来自由。
(4)“它将看到一个新事物,将看到人类生活的一个新纪元。”指出原子弹爆炸是前所未有的,能开创人类生活的新纪元。
(举例1分,集合例子分析,1分,答出3点得满分)
六 作文:依据高考评分标准
附:参考译文
郦食其,是陈留高阳人。他非常喜欢读书,但家境贫寒,穷困潦倒,连能供得起自己穿衣吃饭的产业都没有,只得当了一名看管里门的下贱小吏。但是尽管如能,县中的贤士和豪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县里的人们都称他为“狂生”。 等到陈胜、项梁等人反秦起义的时候,各路将领攻城略地经过高阳的有数十人,但郦食其听说这些人都是一些斤斤计较、喜欢烦琐细小的礼节,刚愎自用、不能听取宏伟意见的小人,因此他就深居简出,隐藏起来,不去逢迎这些人。后来,他听说沛公带兵攻城略地来到陈留郊外,沛公部下的一个骑士恰恰是郦食其邻里故人的儿子,沛公时常向他打听他家乡的贤士俊杰。一天,骑士回家,郦食其看到他,对他说道:“我听说沛公傲慢而看不起人,但他有许多远大的谋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追随的人,只是苦于没人替我介绍。你见到沛公,可以这样对他说:‘我的家乡有位郦先生,年纪已有六十多岁,身高八尺,人们都称他是狂生,但是他自己说并非狂生。’”骑士回答说:“沛公并不喜欢儒生,许多人头戴儒生的帽子来见他,他就立刻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在里边撒尿。在和人谈话的时候,动不动就破口大骂。所以您最好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向他游说。”郦食其说:“你只管像我教你的这样说。”骑士回去之后,就按郦生嘱咐的话从容地告诉了沛公。
后来沛公来到高阳,在旅舍住下,派人去召郦食其前来拜见。郦生去见沛公的时候,沛公正坐在床边伸着两腿让两个女人洗脚,就叫郦生来见。郦生进去,只是作个长揖而没有倾身下拜,并且说:“您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灭掉秦国?”沛公骂道:“你个奴才相儒生!天下的人同受秦朝的苦已经很久了,所以诸侯们才陆续起兵反抗暴秦,你怎么说帮助泰国攻打诸侯呢?”郦生说:“如果您下决心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推翻暴虐无道的秦王朝,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于是沛公立刻停止了洗脚,起身整理好衣裳,把郦生请到了上宾的座位,并且向他道歉。郦生谈了六国合纵连横所用的谋略,沛公喜出望外,命人端上饭来,让郦生进餐,然后问道:“那您看今天我们的计策该怎么制定呢?”郦生说道:“您把乌合之众及散乱之兵收集起来,总共也不满一万人,如果凭借这些,来直接和强秦对抗的话,那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探虎口啊。陈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四通八达的地方,现在城里又有很多存粮。我和陈留的县令很是要好,请您派我到他那里去一趟,让他向您来投降。他若是不听从的话,您再发兵攻城,我在城内又可以作为内应。”于是沛公就派遣郦生前往,自己带兵紧随其后,这样就攻取了陈留。赐给郦食其广野君的称号。
高一学分认定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一、(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医治创伤(chuāng) 刚愎自用(bì) 弱冠之年(guān) 差强人意(chā)
B 金蝉脱壳(qiào) 浪遏飞舟(è) 与会人员(yù) 长歌当哭(dàng)
C 叱咤风云(chà) 百舸争流(gě) 夜缒而出(zhuì) 四处游说(shuì)
D 载歌载舞(zǎi) 舐犊情深(shì) 干练坚决(gàn) 博闻强识(zhì)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赡养 凄婉 人才备出 山清水秀
B 序幕 噩梦 消声匿迹 丰功伟绩
C 倾泻 寥廓 嘉言懿行 各行其是
D 描摹 树阴 绿草如茵 剑拔弩张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流行元素进入教材,入选的歌词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文质美,还能感受到青年人在迷惑 中依然努力追求梦想和向往美好的毅力。
(2)说“不”,在 用事者那里,是一种狂妄的表现和无谓的牺牲,而在真正的勇者那里,则是一种大义凛然的坚守和毫不怯懦的抗争。
(3)毋庸讳言,受急功近利思想和“专才”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片面追逐“热门”专业,忽视品性修养,社会责任意识 ,导致人才素质下降。
A 彷徨 意气 淡薄 B 徘徊 意气 淡泊
C 彷徨 义气 淡泊 D 徘徊 义气 淡薄
4 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将开始一次山西之行,寻访抗战老兵,开启那尘封于69年前的故事,重温那段峥嵘岁月,感受抗日老兵的爱国精神。
B 当听到办案人员宣布对曾锦城依法传唤时,他不由自主地哆嗦了一下,但丰富的经历又很快使他镇定下来。
C 考生在考场上写的文章差别很大,有的文章内容空洞无物,让人不忍卒读;有的文章表达优美流畅,引人入胜。
D 虽然每位考生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但要适应即兴评述应试特点的话,每个人都应该首先做到精炼简洁,让整个评述既短小精悍,有让人回味悠长。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该中心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的教学法,教育水平已经接近国际水平,毕业生已经有很多人担任大型企业中高层岗位。
B 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游客创造和谐的旅游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 这位奋斗在科技领域的优秀共产党员,曾经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创业之星”等多项荣誉称号。
D 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11月11日在北京举行,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领导人或代表将应邀与会。
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最近两天,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的日平均气温达到了入夏以来的最高值。
B 这四句十六个字,经他一诵读,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景、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C 现在全球的环境污染会不会变得越来越重,如果日趋严重的话,有没有切合实际的办法解决,我们不禁发出疑惑。
D 首先是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运载火箭,第二是要有安全返回技术,第三是要研究出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二、(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7—12题。
郦食其,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衣食业。为里监门,然吏县中贤豪不敢役,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食其闻其将皆握龊①。好荷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食其里中子,沛公时时问邑中贤豪。骑士归,食其见,谓曰:“吾闻沛公嫚易人,有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自谓我非狂。’”骑士曰:“沛公不喜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食其曰:“第言之。”骑士从容言食其所戒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食其。食其至,入谒,沛公方踞床令两女子洗,而见食其。食其入,即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欲率诸侯破秦乎?”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攻秦,何谓助秦?”食其曰:“必欲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食其上坐,谢之。食其因言六国从衡时,沛公喜,赐食其食,问曰:“计安出?”食其曰:“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人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下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食其往,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食其为广野君。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握龊,器量狭窄。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麾下骑士适食其里中子 适:到达
B食其至,入谒 谒:拜见
C不宜倨见长者 倨:傲慢
D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 摄:整理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延食其上坐,谢之 延:延请
B足下起瓦合之卒 起:出身
C夫陈留,天下之冲 冲:交通要道
D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下之 善:和……交好
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同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吾闻沛公慢而易人 夜缒而出,见秦伯
B 则长揖不拜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C 与人言,常大骂 视其所与,不知
D 乃深自藏匿 荆轲废,乃引起匕首提秦王
1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同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收散乱之兵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 欲以径入强秦 以其无礼于晋
C 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 不如因善遇之
D 臣为内应 公为我献之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郦生“狂生”的一项是
①然吏县中贤豪不敢役 ②乃深自藏匿 ③食其入,即长揖不拜 ④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 ⑤“必欲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 ⑥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12下列评述不符合意思的一项是
A 郦食其作为谋士,选择人主很有眼光,对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的诸将,态度是“深自藏匿”,不屑与交;而对“慢而易人”但“多大略”的刘邦,确认为“此真吾所愿从游”,主动要求去见他。
B 郦食其有才干,很有自信,明知刘邦“不好儒”,并且常以无礼的态度羞辱儒生,仍然请人传言要见刘邦。因为他相信,“多大略”、“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的刘邦不可能不需要有才干的人辅佐自己成就大业的。
C 郦食其初次谒见刘邦就表现出过人的胆略和善于说服人的口才,而对傲慢的刘邦,他“长揖不拜”,并无意中提出了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激怒刘邦的问题,然后顺着刘邦的回答提醒他,要成就大业就“不宜倨见长者”,从而折服了刘邦。
D 郦食其在和刘邦谈了昔日“六国从横”的时势,博得刘邦高兴以后,又提出先攻取和怎样攻取陈留的建议,这反映了他胸有韬略,具有远见卓识。
第Ⅱ卷((114分)
三 (18分)
13 把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分)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4分)
(3)乃引起匕首提秦王。(3分)
1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君子坦荡荡, 。(《论语·述而》)
(2 ,不知为不知, 。(《论语·为政》)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乎?”子曰:“ ,己所不欲, 。(《论语·卫灵公》)
(4)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15 下面是一副悼念鲁迅的对联,青葱题后的两句话中把上下联的最后一句选择出来,填写在正确的位置。(2分)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 ;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 。
文坛从此感彷徨 中国何人领呐喊
四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山川不同,便风俗区别,风俗区别,便戏剧存异;普天之下人不同貌,剧不同腔;京,豫,晋,越,黄梅,二簧,四川高腔,几十种品类;或问:历史最悠久者,文武最正经者,是非最汹汹者?曰:秦腔也。正如长处和短处一样突出便见其风格,对待秦腔,爱者便爱得要死,恶者便恶得要命。外地人——尤其是自夸于长江流域的纤秀之士——最害怕秦腔的震撼;评论说得婉转的是:唱得有劲;说得直率的是:大喊大叫。所以,别的剧种可以各省走动,唯秦腔则如秦人一样,死不离窝;严重的乡土观念,也使其离不了窝:可能还在西北几个地方变腔走调的有些市场,却绝对冲不出往东南而去的潼关呢。
但是,几百年来,秦腔却没有被淘汰,被沉沦,这使多少人在大惑而不得其解。其解是有的,就在陕西这块土地上。再去接触一下秦人吧,活脱脱的一群秦始皇兵马俑的复出: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粗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当他们背着沉重的三角形状的犁铧,赶着山包一样团块组合式的秦川公牛,端着脑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卧的石磙子碌碡上吃着牛肉泡馍,你不禁又要改变起世界观了:啊,这是块多么空旷而实在的土地,在这块土地挖爬滚打的人群是多么“二愣”的民众!那晚霞烧起的黄昏里,落日在地平线上欲去不去的痛苦的妊娠,五里一村,十里一镇,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于此,你不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吗?不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吗?
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当老牛木犁疙瘩绳,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秦腔与他们,要和“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的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当他们在收获时节的土场上,在月在中天的庄院里大吼大叫唱起来的时候,那种难以想象的狂喜,激动,雄壮,与那些献身于诗歌的文人,与那些有吃有穿却总感空虚的都市人相比,常说的什么伟大的永恒的爱情是多么渺小、有限和虚弱啊!
一出戏排成了,一人传出,全村振奋,扳着指头盼那上演日期……
终于台上锣鼓停了,大幕拉开,角色出场。但不管男的女的,出来偏不面对观众,一律背身掩面,女的就碎步后移,水上漂一样,…… 如果是演《救裴生》,那慧娘站在台中往下蹲,慢慢地,慢慢地,慧娘蹲下去了,全场人头也矮下去了半尺,等那慧娘往起站,慢慢地,慢慢地,慧娘站起来了,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起来。他们不喜欢看生戏,最欢迎看熟戏,那一腔一调都晓得,哪个演员唱得好,就摇头晃脑跟着唱,哪个演员走了调,台下就有人要纠正。说穿了,看秦腔不为求新鲜,他们只图过过瘾。
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气氛,面对着这样的观众,秦腔是最逞能的,它的艺术的享受,是和拥挤而存在,是有力气而获得的。最可贵的是那些老一辈的秦腔迷, 却一溜一排地蹲在戏台两侧的墙根,吸着草烟,慢慢将唱腔品赏。一声叫板,便可以使他们坠入艺术之宫,“听了秦腔,肉酒不香”,他们是体会得最深。那些大一点的,脾性野一点的孩子,却占领了戏场周围所有的高空,杨树上,柳树上,槐树上,一个枝杈一个人。他们常常乐而忘了险境,双手鼓掌时竟从树杈上掉下来,掉下来自不会损伤,因为树下是无数的人头,只是招致一顿臭骂罢了。更有一些爬在了场边的麦秸积上,夏天四面来风,好不凉快,冬日就趴个草洞,将身子缩进去,露一个脑袋,也正是有闲阶级享受不了秦腔吧,他们常就瞌睡了,一觉醒来,月在西在,戏毕人散,只好苦笑一声悄然没声儿地溜下来回家敲门去了。
秦腔在这块土地上,有着神圣的不可动摇的基础。凡是到这些村庄去下乡,到这些人家去做客,他们最高级的接待是陪着看一场秦腔,实在不逢年过节,他们就会要合家唱一会乱弹,你只能点头称好,不能耻笑,甚至不能有一点不入神的表示。他们一生最崇敬的只有两种人:一是国家领导人,一是当地的秦腔名角。即是在任何地方,这些名角没有在场,只要发现了名角的父母,去商店买油是不必排队的,进饭馆吃饭是会有座位的,就是在半路上挡车,只要喊一声:我是某某的什么,司机也便要嘎地停车。但是,谁要侮辱一下秦腔,他们要争死争活地和你论理,以至大打出手,永远使你记住教训。每每村里过红白丧喜之事,那必是要包一台秦腔的,生儿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致哀,似乎这人生的世界,就是秦腔的舞台,人只要在舞台上,生,旦,净,丑,才各显了真性,恶的夸张其丑,善的凸现其美,善的使他们获得美的教育,恶的也使丑里化作了美的艺术。
(选自贾平凹《秦腔》,有删节)
16 “面对着这样的观众,秦腔是最逞能的”,秦腔的“逞能”表现在哪里?(4分)
17作者拿秦腔与南方戏剧相比,其用意是什么?(4分)
18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秦腔是我们大苦中的大乐。(2分)
生儿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致衰,似乎这人生的世界,就是秦腔的舞台。(2分)
19 秦腔艺术的艺术魅力有着怕人的“震撼”,你认为秦腔的震撼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探讨。(6分)
五(18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
“末日即将来临!”
威廉·L·劳伦斯
1945年7月16日清晨,山地战时标准时间5时30分整,在离新墨西哥州阿拉马戈多直线距离为五十英里的一片半沙漠地带,在黎明即将降临在地球这一部分的时候,原子弹的时代开始了。
在新墨西哥州阿尔布克基西南一百二十五英里处,阿拉马戈多空军基地的西北角,沙漠之中的一个小山坡上,我目睹了“原子能时代”的诞生。为了这个重大时刻的到来,这座无名小山被命名为“康珀尼亚山”。它座落在“零号地区”西北二十英里的地方——“零号地区”是个代号,指的是被选为点燃地球上第一堆原子之火的那个地方。
那枚炸弹被安装在一座一百英尺高的结构钢塔上,在它西南九英里处是试验基地营地,这里就是这次科学试验。的总司令部。哈佛大学的肯尼斯T.贝思布里奇教授是现场总指挥。
倒计数进行到负一分钟的时候,随着无线电传来的一道命令,基地营地里所有的观察人员——他们约一百五十人,都是科技界和军界的知名人士——同时在预先分配好的掩体里“就地卧倒”、“面部朝下,头部背向零号地区”。
在零号地区以南、以北和以西,设有三个点,各距零号地区一万码。S一10点是控制中心。奥本海姆教授是这儿的总司令,他同他的现场司令官贝恩布里奇教授一道发布命令,协调各个岗位的行动。
信号已经发出,一个复杂的系统开始运转,从而使人、类迄今在地球上所能施放的最大能量爆发出率。人们既没有拉开关,也没有按电钮,就把这地球上的第一堆宇宙之火点燃起来。
5时29分50秒,我们正挤在电台周围,突然,黑暗中传来一个响亮的声音,那声音似乎来自云空:
“负十秒
“负零三秒!”
寂静笼罩了整个沙漠。这时,东方已露出第一道微、微的曙光。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地球的肚腹中射出了一道光芒——这绝不是地球的光芒,而是众多太阳合而为一的光芒!
这是这个世界前所未有的一次日出:一轮巨大的绿色超级太阳在转瞬间就爬上了八千多英尺的高空,它扶摇直上,直达云端,其光辉灿烂,映彻天际。
这个直径为一英里的巨大火球在向上升腾,其色彩不断变化——由深紫色变成桔黄色——其体积不断膨胀,在膨胀中又不断升腾。被禁锢了亿万年的大自然的能量终于获得了自由。
在短暂的一刹那,这火球呈现出一种人间没有的绿色,很像日全食时的日冕的颜色。
此刻,一切都进入永恒。时间静止了,空间凝成了一点。
对另一个目击者、哈佛大学的基沙科斯基教授说来,这幅景象不啻是“人们想象中的世界末日”。
“我敢肯定,”他说,“在世界末日到来之时,也就是在地球存在的最后一毫秒间,最后一个活着的人所看到的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幅景象!”
一朵巨大的云团紧跟在这巨大的太阳之后拔地而起。
开始,它只是一根巨大的烟柱,随即又变成世间未有的蘑菇状,转瞬它又变成自由神塑像的形状,不过体积要大许多倍。它向上升腾着,在激烈的震颤中越升越高,在几秒钟内就生成了几百万年才能生成的高耸的峰峦。
在远方,那巍峨壮观的新生的山峰使塞拉奥斯克罗斯山脉相形之下成了一连串土丘。它斜靠在云间,宛如一座苍天喷吐烈焰的活火山。
这时,从沉寂中突然传来了一阵巨响,这巨响是伴随着我们所见的奇观传来的,像是上千枚巨型炸弹同时击中一个目标。
巨响在沙漠上回荡,被塞拉奥斯克罗斯山脉反射回来,形成阵阵回声。我们脚下的大地像地震似地震颤不已。
隆隆的巨响是在烈焰升腾后约一百秒钟才传到的——这是一个新生世界呱呱坠地的哭声。它给生命带来了安宁和静止的黑影,赋予它们以音响。
人们的呼喊声在空中回荡,顷刻间,像沙漠植物似地鹤立于地面上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人们跳跃起来,就像欢庆春天到来的原始人那样激烈地跳跃着。
他们忘情地鼓掌、跳跃,像是庆祝羁囚于地球的人们欢庆获得了新生的自由,欢庆一种新的力量的诞生,这种力量,使得人类有史以来得以战胜地球的引力,从而使自己获得自由。
当我们的车队动身返回阿尔布克基和洛萨拉莫斯的时候,太阳才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它将看到一个新事物,将看到人类生活的一个新纪元。
我们透过墨镜看着太阳,把它同我们刚才所见到的相比较。
“和它比起来,这太阳还顶不上一支蜡烛。”我们当中的一个人这样说。
(选自《外国新闻通讯选评》长江出版社,原载1945年9月26日《纽约时报》)
20 这是一篇观察性报道,它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的,分别描写了哪些过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1 这篇报道除了作者这一个目击者外,还特别提到了另一个目击者——哈佛法学的基沙克斯基教授,有什么作用?(4分)
22 新闻报道往往以叙述为主,但作者却用了大量的篇幅进行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3 作者是怎样评价和议论收词原子弹爆炸的价值和意义的?请举例分析。(6分)
六 作文(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些让自己感动的人和事。回想你最感动的人和事是什么?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要求写成规范的记叙文,注意记叙文的文体特征。③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④不得抄袭或套作。
语文试题答案
一、
1 . B(A 弱冠之年guàn C 叱咤风云zhà D 载歌载舞zài)
2. D(A 人才辈出 B 销声匿迹 C 各行其是)
3. A(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指望往哪个方向去。徘徊: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豫不决;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语境心态的迷惑,不知方向,宜用“彷徨”。义气:①指由于私人关系而敢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②有这种气概或感情。意气:①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②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根据语境选意气。淡薄:感情、兴趣等不浓厚。淡泊:①恬淡;②不追求,不热衷。根据语境选“意气”。)
4 C(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不可用于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5 D(A 搭配不当,“担任……岗位”属于搭配不当,应是“担任……管理工作”。 B 并列词语搭配不当,应为“提供快乐的人性化服务”。C “奖章”不是称号,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6 A(B 顿号改为逗号。 C 把第一个和第三个逗号改为问号。 D 第一个和第二个逗号改为分号。)
二 (18分)
7 A(恰好、恰巧)
8 B(收起、聚起)
9 D(A 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 B 连词,却连词,就 ;C 介词,和动词,结交 D 副词,于是,就)
10 C(A 助词,的取独;B 介词,表凭借连词,表原因;C 趁机 D 动词,当做介词,替,给)
11 D(①不是直接表现②不是表现狂③不是直接表现)
12 C(应该是故意提出了激怒刘邦的问题)
三 (18分)
13 (1)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3分,“因”“敝”各1分,句子翻译通顺,体现出判断句特点1分。)
(2)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服,载着白帽子来给他送行。(4分,翻译出“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2分;翻译出“白衣冠”名次作动词,1分;句子通顺,1分)
(3)于是就举起匕首投击秦王。(3分,“引”“提”各1分,句子通顺1分)
14 每空1分,共6分
(1)小人长戚戚
(2)知之为知之 是知也
(3)其忠恕乎 勿施于人
(4)风萧萧兮易水寒
15 ①中国人何人领呐喊 ②文坛从此感彷徨
四 (18分)
16 (1)人们看戏时拥挤热闹,秦腔与拥挤存在,靠力气获得;(2)老戏迷听了秦腔,肉酒不香;(3)被群众喜欢程度之深,能够吸引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欣赏。(前两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第三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 (1)说明秦腔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的确与众不同;(2)以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衬托秦腔的高亢、激昂,表达对秦腔的喜爱之情。(每条2分,共4分)
18 (1)劳动者虽然艰难困苦,但是秦腔能够释放心中的苦闷,汤涤人们的困乏,熨平他们心中愁苦的皱纹,增添了他们的人生乐趣。(2分)
(2)秦腔已经成为秦人(陕西农民)的生命要素,无论人们悲喜哀乐,一生都离不开它的陪伴。(2分)
19 (1)秦腔在秦川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人们不畏生活艰难,吃苦耐劳的地域特征,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广泛参与,并非常投入。(3分)(2)秦腔豪爽坦荡,高昂激越,强烈急促,表现力之强,震撼人心,人们往往唱得有劲,大喊大叫,带给人们精神的愉悦和美的艺术享受。(3分)
五 (18)
20 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的(1分),分别描写了原子弹爆炸前、爆炸中和爆炸后的整个过程(1分)。这样写可以增强报道的现场感,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2分)
21 (1)体现了作者对原子弹爆炸的深刻思考,也引发读者对原子弹爆炸思考与评价。(2分)(2)与题目相照应,表现了对原子时代到来后世界发展的忧虑。(2分)
22 (1)便于把原子弹爆炸时和爆炸后短短几秒之内发生的景象用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向读者展现。(2分)(2)使文章具有了很强的现场感,使读者身临其境。(2分)
23 (1)“这是这个世界前所未有的一次日出”,作者认为原子弹的能量可以和太阳媲美,指出首次原子弹爆炸具有开创一个新时代的意义。
(2)“这是一个新生世界呱呱坠地的哭声”,指出首次原子弹爆炸开创了一个新生世界。
(3)“这种力量,使得人类有史以来得以战胜地球的引力,从而使自己获得自由。”指出原子弹的威力无比巨大,能给人类带来自由。
(4)“它将看到一个新事物,将看到人类生活的一个新纪元。”指出原子弹爆炸是前所未有的,能开创人类生活的新纪元。
(举例1分,集合例子分析,1分,答出3点得满分)
六 作文:依据高考评分标准
附:参考译文
郦食其,是陈留高阳人。他非常喜欢读书,但家境贫寒,穷困潦倒,连能供得起自己穿衣吃饭的产业都没有,只得当了一名看管里门的下贱小吏。但是尽管如能,县中的贤士和豪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县里的人们都称他为“狂生”。 等到陈胜、项梁等人反秦起义的时候,各路将领攻城略地经过高阳的有数十人,但郦食其听说这些人都是一些斤斤计较、喜欢烦琐细小的礼节,刚愎自用、不能听取宏伟意见的小人,因此他就深居简出,隐藏起来,不去逢迎这些人。后来,他听说沛公带兵攻城略地来到陈留郊外,沛公部下的一个骑士恰恰是郦食其邻里故人的儿子,沛公时常向他打听他家乡的贤士俊杰。一天,骑士回家,郦食其看到他,对他说道:“我听说沛公傲慢而看不起人,但他有许多远大的谋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追随的人,只是苦于没人替我介绍。你见到沛公,可以这样对他说:‘我的家乡有位郦先生,年纪已有六十多岁,身高八尺,人们都称他是狂生,但是他自己说并非狂生。’”骑士回答说:“沛公并不喜欢儒生,许多人头戴儒生的帽子来见他,他就立刻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在里边撒尿。在和人谈话的时候,动不动就破口大骂。所以您最好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向他游说。”郦食其说:“你只管像我教你的这样说。”骑士回去之后,就按郦生嘱咐的话从容地告诉了沛公。
后来沛公来到高阳,在旅舍住下,派人去召郦食其前来拜见。郦生去见沛公的时候,沛公正坐在床边伸着两腿让两个女人洗脚,就叫郦生来见。郦生进去,只是作个长揖而没有倾身下拜,并且说:“您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灭掉秦国?”沛公骂道:“你个奴才相儒生!天下的人同受秦朝的苦已经很久了,所以诸侯们才陆续起兵反抗暴秦,你怎么说帮助泰国攻打诸侯呢?”郦生说:“如果您下决心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推翻暴虐无道的秦王朝,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于是沛公立刻停止了洗脚,起身整理好衣裳,把郦生请到了上宾的座位,并且向他道歉。郦生谈了六国合纵连横所用的谋略,沛公喜出望外,命人端上饭来,让郦生进餐,然后问道:“那您看今天我们的计策该怎么制定呢?”郦生说道:“您把乌合之众及散乱之兵收集起来,总共也不满一万人,如果凭借这些,来直接和强秦对抗的话,那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探虎口啊。陈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四通八达的地方,现在城里又有很多存粮。我和陈留的县令很是要好,请您派我到他那里去一趟,让他向您来投降。他若是不听从的话,您再发兵攻城,我在城内又可以作为内应。”于是沛公就派遣郦生前往,自己带兵紧随其后,这样就攻取了陈留。赐给郦食其广野君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