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三第24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必修三第24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共5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1-05 20:3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1张PPT。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课标要求:
概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①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习近平的中国梦中共几代领导核心
平稳过渡△ 回顾第23课内容,
想一想:毛泽东晚年犯了怎样严重的错误?①在建设速度问题上:急于求成(大跃进)②在生产关系变革上:急于过渡,盲目求纯(人民公社)③在阶级斗争问题上:以阶级斗争为纲(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失。
那么,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后来是怎样得到纠正的呢?一、重要的历史转折1976年, “四人帮”被粉碎,人民群众集会庆祝“文革”结束背景:一、重要的历史转折“文革”结束华国锋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这是经过华国锋批准的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背景:一、重要的历史转折“文革”结束华国锋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5月11日,
《光明日报》
发表的
特约评论员文章背景:
①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②形成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一、重要的历史转折“文革”结束华国锋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背景:标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一、重要的历史转折“文革”结束华国锋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背景:思想路线:迷信、僵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政治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组织路线:强化民主法制,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任人唯贤。重要的历史性转折标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文革”结束华国锋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背景:一、重要的历史转折内容:历史意义: 邓小平(1904-1997):他16岁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欧洲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洗礼,投身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在枪林弹雨中参与创建了新中国。在新中国的初期岁月,参与筹划巩固政权和经济建设。在文革浩劫中,曾受到错误批判,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从1978年以后,他成为中共的主要决策人,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二、邓小平理论1、形成条件: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②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③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提供了环境和主题——可资借鉴——提供了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一、重要的历史转折2、主要内容:①两个文明一起抓的理论:②“一国两制”理论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④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理论(为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⑤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根据课文第二部分内容归纳: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二、邓小平理论1、形成条件:一、重要的历史转折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1、发展道路:
2、发展阶段:
3、根本任务:
4、改革外部条件:
5、政治保证:
6、战略步骤:
7、党的领导:
8、依靠力量:
9、祖国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和平与发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三步走战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族人民,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一国两制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世纪(21世纪)中叶,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二、邓小平理论1.中共“十二大”:2.中共“十三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
1.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
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奋斗目标依靠力量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二、邓小平理论1.中共“十二大”:2.中共“十三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二、邓小平理论1.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3.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4.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统一方针:一国两制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深化1982年中共十二大中国特色问题的提出2、提出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理论1987年中共十三大初级阶段的理论;党的基本路线;三步走战略3、阐明社会主义的本质
(成熟并体系化)1992年的
南方谈话“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4、确立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5、确立邓小平理论
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简洁概念其他理论:两大文明的关系;科技地位;祖国统一(一国两制);外交思想-两大主题;和平外交;扩大开放等一、重要的历史转折二、邓小平理论1、形成条件2、主要内容3、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① 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② 是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③ 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
取得飞速发展,中国国力得到极大增强。1984年1月26日,邓小平
视察深圳特区时的题词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1、“三个代表”提出的背景:2、“三个代表”的
主要内容:国际:国内:世界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 综合国力竞争激烈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3、“三个代表”对党和国家建设的重大作用:◆是中共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是新阶段中共和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
目标的根本指南,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1、“三个代表”提出的背景:2、“三个代表”的主要内容: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一脉相承的。
⑵ 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
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
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⑶ 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新成果,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⑷ 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等) (“三个代表”对党和国家建设的重大作用)◆ 评价:“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2002年11月大会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要现代化。四、科学发展观:2、内涵: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3、意义: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升华1、提出:2003、10十六届三中全会◆ 提升认识:邓小平
理论毛泽东
思想三个代表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如何独立并走向社会主义的问题 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 提升认识:巩固练习:1、“两个凡是”观点的提出突出反映了:
A、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维护
B、忽视客观规律,坚持主观主义
C、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
D、党内始终存在两条道路的斗争C2、下列关于对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表述,
不正确:
A、强调了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
B、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
D、使“发展才是硬道理”深入人心A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拔乱反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A4、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①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②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飞跃
③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旗帜
④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D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
科学发展观:
①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②都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③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④它们之间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A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 、发展 B、 以人为本
C 、全面、协调、可持续 D、 统筹兼顾B7、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表述正确的是:   
①面临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②总结了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教训
③继承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④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落后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
义的问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D8、在借鉴人类先进政治思想和结合中国自身实际的基
础上,中国人创立了:
①维新变法思想 ②三民主义 ③毛泽东思想 ④邓小平理论
A 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C9、(2010·上海单科28)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
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
A.体制改革 B.拨乱反正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10、(2007·广东单科14 )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
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
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BA11、(2009·山东基能1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
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 , 以及 等重大战
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将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②科学发展观
③邓小平理论
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填入空格,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D12、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
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对十一
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的肯定和发展。这里的发展主
要体现在: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A13、中共十四大相对十三大的一个重大突破是:
A、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基本路线
B、强调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C、强调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
D、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D14、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根本目的是:
A、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B、纠正“文革”以来“左”的错误
C、恢复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
D、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B15、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②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A、②④①③ B、②④③①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C16、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这句话的本质含义是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彻底性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经济形态决定了意识形态 AB17、中共“十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 :
A、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完成拨乱反正的任务
D、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8、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的
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做法符合:
A、市场经济一定要取代计划经济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市场经济不能和计划经济并存
D、计划经济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9、最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是:
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B1、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党内领导地位的
是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
的指导思想的是 ;
2、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形成是
在 ,确立邓小平
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
3、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开始形成于1989年的
十三届四中全会,确立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为
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遵义会议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4、科学地回答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和中国社会主义改
造和建设问题的思想理论是 ;回答什么
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是 ;
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
设党的是 。
A、马克思主义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CDB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第一次是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成立,这是孙中山领导的。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
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
开始的新的革命。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延伸探究练习1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①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②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③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请回答: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
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
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请回答: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谈到:“我们的现代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普通真理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西方式的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但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能走西方的老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请回答:(1)结合辛亥革命,说明“照抄照搬别国经验,
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的教训。延伸探究练习2(2)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普通真理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的?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它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通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谈到:“我们的现代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普通真理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②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3)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有哪些重大探索。①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规定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谈到:“我们的现代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普通真理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材料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
联合社论(经华国锋批准)材料二:粉碎“四人帮”之初,“左”的错误没有完全纠正。
1977年和1978年 ,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
——邓小平(1987年4月)1.人们欢庆的喜悦是否融尽了“文革的坚冰”?试找出答案。3.你认为“融化坚冰”,走出“徘徊”的关键是什么?2.“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形成错误的根源是什么?否;因为“文革”后,“两个凡是”---- “左”倾错误的继续。实质:继续“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错误根源:个人崇拜,教条主义(违背实事求是)关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延伸探究练习31.引发“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导火线是什么?
2.这一讨论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③ 为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② 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① 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导火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影响:延伸探究练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