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俗话说: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鲁迅先生说: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西游记》片尾曲说: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必修一中的中国近代史说:
独立自主
依靠人民
脚踏实地
What
When
Who
Where
Why
How
学习目标
口动与手动:说出1927-1937年国共对峙基本史实和理清这段历史发展线索,并准确描述和比较历史事件;
脑动与心动:思考和理解重大历史事件如南昌起义等的历史地位并能体会中共革命道路探索的艰辛与英勇。
——明四个要求
学习过程
看一看:看图说史
谈一谈:畅所欲言
想一想:材料解读
写一写:牵线搭桥
——做四件事情
一无所有
有了军队
有了根据地
有了政权
1927年8月1日前
1927年8月1日后
1927年8月7日后
有了方向
1927年10月后
1931年11月后
对峙
……
捕杀
封锁
“围剿”
目标1(口动):说出1927-1937年国共两党对峙的基本史实。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秋收起义
土地革命
有了转折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1935年1月后
弱
强
幼稚
成熟
①图1、3、4反映哪些历史事件?
图1
图2
图3
图4
②对比图1和3,你发现了有哪些明显的不同点?
图1和2、图3和4分别有何联系?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
目标2(手动):准确描述和比较国共十年对峙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发生了无产阶级政党一一共产党领导的南昌暴动,这一暴动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开始,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来源。中国工农红军在历年的艰苦战争中,打破了帝国主义国民党的历次进攻,根本动摇了帝国主义国民党在中国的统治,已成了革命高涨的基本杠杆之一,成了中国劳苦群众革命斗争的组织者,是彻底进行民族革命战争的主力。本委员会为纪念南昌暴动的胜利与红军成立,特定自一九三三年起每年八月一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关于决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33年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
思考一: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概括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动摇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②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③成为后来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思考二:读图并结合课本知识分析中共为什么选择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①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介于湖南和江西多县之交。崇山峻岭,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
②离中心城市较远,交通不便,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
③农产品丰富便于筹粮筹款。
④大革命时期,该地区建立了党组织和农民自卫军,群众基础较好。
材料: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盛时期形势图
思考三:据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分析,中共是如何巩固革命根据地的?
材料一: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
——毛泽东选集《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
材料二: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是国民党当局用来对付根据地军民的两个主要手段。军事“围剿”是“杀死政策”,经济封锁是“饿死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积极进行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才能打破敌人的封锁,稳定并改善人民的生活,为进行反“围剿”斗争准备比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必要的物质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第一卷)上册》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武装斗争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材料:1934年7月,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接连失利,苏区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以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挺进到闽浙赣皖边地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发展游击战争,创建新苏区,以“吸引蒋敌将其兵力从中央苏区调回一部到其后方去”,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配合中央红军主力,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
思考四:据材料分析红军长征的背景。
①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
②博古为代表的临时中央实行“左”倾冒险主义战略指导,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思考五:看完这段视频,谈谈你对遵义会议在我党历史上转折意义的认识。
观看《遵义会议》纪录片(片段)
目标4(心动):体会中共革命道路探索的艰辛与英勇。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一步一个脚印探索到了一条道路,从中你有哪些感悟或者启示呢?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或学习实际谈谈。
各抒己见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
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
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
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
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
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
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
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
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谢谢同学们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