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三大联考高格范文、解析——“粗粝与精致”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下,很多人追求生活上的精致,也有不少人赞赏生命中的粗粝。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解读:
本题为典型的材料作文,材料类型与风格,与2023年高考如出一辙,文字简洁蕴藉,体现了留白的艺术。
材料两句话,蕴含着对“精致”与“粗粝”的二元思辨。所谓“精致生活”,可具体理解为:享受物质生活上的优渥、考究,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追求闲适舒缓的生活,富有情调,追求诗意,热爱生活,认真对待生活,不苟且,不将就,追求仪式感等。
而所谓“粗粝”,可具体理解为:甘于物质生活上的粗粝,在物质生活上面学做减法,安贫乐道,追求内心简单而纯粹的孔颜之乐;或是人生中,艰苦奋斗,拒绝安适,磨砺自我,砥砺自我。
写作时,对“精致生活”和“粗粝生活”可平均用墨,阐述两者互不相悖、相得益彰的关系,也可突出一者,顾及其余。
立意指导:
追求精致生活,热爱生活。
粗粝能甘,纷华不染。
偏题分析: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未体现二元思辨,且对“精致生活”理解偏颇。)
金句速览: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
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围炉夜话》
4、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张载
5、以中有足乐者,不以口体之俸不若人也。——宋濂
6、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菜根谭》
7、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8、即使没有月光,内心也是一片皎洁。——路遥
9、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尼采
好句好段:
青年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中国青年才会有力量无论是国家的大发展,还是个人的小目标,都离不开青年人艰苦奋斗。
惟有奋斗,不负时代。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大时代,就像太阳一样,普照着你我。每个人的梦想,都被奋斗的光芒照亮得灿烂。 奋斗不是英雄伟人、功勋人物的专利,从平凡技工到大国工匠的蝶变,也绝非孤本。每一个人,只要奋斗,奋斗的泪泉,自会浇灌梦想的葳蕤花开。惟有奋斗,为人生赋能加权,才能使自己有足够的人生半径和巨大的生命体量,不被时代的筛子筛得流离失所;相反,如果“佛系”“躺平”,安逸享乐,无所作为,生命像沙子、像草芥一样轻忽,终将被筛掉。
3、南方周末如是说:“与一个个你不期而遇,在田间辛勤耕耘;在工地挥汗如雨;在流水线上埋首奋战;在实验室里一丝不苟……一个个中国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奋斗奋发。”是的,每一个人的奋斗故事,演绎时代的宏大叙事。
4、苦难成就辉煌,困难磨砺青春。“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不久前,大大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充分肯定同学们走进乡土中国深处“自找苦吃”的精神,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5、“自找苦吃”就是要敢于挑急难险重的担子,敢于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的岗位锻炼,在经历大风大浪、艰难困苦中磨炼意志、增长才干。青年人要成长成才,就要到更广阔的天地、更复杂的环境中去历练锻造,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这样才能增益其所不能,练就担当的宽肩膀、成事的真本领。
6、梅花香自苦寒来。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有驻村第一书记坦言,基层工作艰苦、琐碎,但正是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自己找到了把所学知识转化为业务优势的切入点。科技小院的学生们“自找苦吃”、进村“读研”,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无数的“甜”,也在摸爬滚打中练就了“十八般武艺”:从一开始讲展板就紧张得腿肚子发抖,到下面坐着一群人也能侃侃而谈;从只会理论知识不会种地,到能够独立管护30亩油菜花田……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对于青年而言,多经历“风吹浪打”、多捧“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才能真正长本事、长才干。
7、李大钊曾说过:“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无数的青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乐于吃苦、赤诚奉献的“基因密码”,黄文秀在脱贫攻坚一线倾情投入,用生命谱写青春之歌,徐卓心怀鸿鹄之志做了第三代守鹤人,诠释着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惠若琪退役不退场在公益事业中延续女排精神,传递着青春的正能量。“惟奋斗者进,惟奋斗者强,惟奋斗者胜”,新时代的青年既然选择了基层,便只顾风雨兼程,要发扬不怕苦、能吃苦的“拓荒牛”精神,不用扬鞭自奋蹄,主动到艰苦岗位锻炼,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在艰苦面前“甘之若饴”、在得失面前“安之若素”,扎进田间地头,根植火热实践,脚踏实地服务当地群众,实实在在守好一方土地,在基层的“大熔炉”里“百炼成钢”,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精彩篇章。
佳作展台:
粗粝能甘,百事可成
人之常情,莫不好逸恶劳,谁不向往安适的精致生活?饮食上,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享受舌尖上的美味;日常生活中,吟啸徐行,安步当车,晴窗细乳戏分茶,悠闲惬意。就像屠格涅夫笔下没落的俄罗斯贵族那样,即使没有黄油和面包,但餐桌上的桌布依旧整洁簇新,鲜花始终不曾凋谢。(不惜铺排,充分列举展开,为下文“粗粝能甘”充分蓄势。)精致生活,有时体现的是一份从容的心境,一种热爱生活的态度。
但除了精致生活外,我们还需学会做好人生的加法,(比喻巧妙,富有理趣。)粗粝能甘。 粗粝能甘,是一种“以中有足乐者,不以口体之俸不若人也”的安贫乐道的“孔颜之乐”,一种学会转身、适应的生活智慧,是一种直面现实、坦然面对的勇气。(连用排比句,酣畅淋漓,揭示“粗粝能甘”的实质。)
半个世纪以前,大洋彼岸的洋房别墅、玫瑰花园、汽车、高薪,在常人看来,无疑是精致生活的标配。然而,钱学森等人,毅然回到一清二白的祖国,粗粝能甘,甘之如饴,笃定沉潜于简陋的斗室之中,奔赴风沙漫天的罗布泊。粗粝能甘,是他们成为国家的勋章,闪耀在历史的天空。(运用人物例证时,除了记叙,还多用描写,描绘场景,具有可视感。)
筱然的《山峦》中写到,十二月党人的妻子们,他们在宫廷的舞会上流光溢彩,舒缓的圆舞曲,宛如天鹅般曼妙的舞姿,优雅华贵的晚礼服,他们尽情陶醉于精致生活之中。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时代的云谲波诡,使他们优渥的精致生活一夜之间荡然无存。但他们毅然决然地拥抱粗粝的生活,荆钗布裙,毅然跟随丈夫们一起踏上了前往西伯利亚的流放之路,风雪、劳役、贫穷,他们粗粝能甘,柔弱之身,化为伟岸的山峦。迟子建在《母亲的羽衣》中也写到,每一个少女都曾是身披羽衣的天使,有漂亮的发卡,芭比娃娃,甜美的糖果,然而这样的精致生活,随着身为人母而终结,伴随着孩子的啼哭,锅碗瓢盆的嘈嘈切切,每一位母亲,收藏起天使的羽衣,从此藏于箱底,换上油腻的围裙,在厨房里、洗衣间里,默默咀嚼仰事俯畜的艰辛。粗粝能甘,并甘之如饴,每一位母亲书写着母爱的神圣。(文中运用的例证,不少为名篇中的例子,取材眼光独到,具有文艺范儿,与众不同。)
《菜根谭》中说“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生活就是这样,人们莫不希望一生安逸、安适,但为了父母的医药费,为了的学费,为了热气腾腾的饭菜,为了走出大山的梦想,为了个人葳蕤的梦想,以及汇聚而成的中国梦,每一个奋力打拼的人,学会了粗粝能甘。他们一如辛勤的蜜蜂,采得百花成蜜后,几多辛苦几多甜。 (由小及大,渐次宏阔。)
粗粝能甘,才能涵咏劳动、奋斗精神。你看,写字楼里洒落的朝晖夕月,田野里的挥汗如雨;建筑工地上的胼手胝足,粗粝能甘,才有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才有牛羊遍地谷满仓,才有红红火火的小日子,才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大日子。
如果说精致生活,是人生的亮色;那么,粗粝能甘,才是生活的原色。愿我们当代青年,在这美好富足的时代里,继续涵咏劳动、奋斗精神,牢记习主席寄语“科技小院”的大学生所说的“青年人就是要自找苦吃”,在粗粝艰苦中磨砺,砥砺才干,增益其所不能!
思路借鉴:
粗粝能甘,百事可成
引(第1段):以“精致生活”为引子,为下文做铺垫。
议(第2段):承接上文“精致生活”,迅速反转为“粗粝生活”,并简要概括“粗粝能甘”的精神内涵。
联:(第3、4、5、6段):充分运用例证,并议论分析,论述粗粝能甘对于奋斗、人生的意义。
结(第7段):小结收束,并呼吁期待。
亮点借鉴:
辩证分析,重点突出。
面对“精致”与“粗粝”这样一组二元思辨关系型话题,作者没有以求四平八稳,在800字篇幅中两部分平均用墨,而是果断选择“粗粝生活”为重点,充分、深入、透彻论证,从两弹一星元勋们的艰苦奋斗报国,到人生中面临厄运、逆境时的转身适应,在大量例证基础上,并联系生活和时代,阐述粗粝能甘的实质,即奋斗打拼。文章取舍恰当,而又坚持辩证分析,肯定精致生活的可取之处。
粗粝能甘,纷华不染
①容繁华赋彩生活,秉枯燥烛照前路,耽溺于精彩热闹,匮乏于耐受枯燥,当下部分青年的态度发人深省。能以适度的热闹点缀生活,但不为竞逐繁华的潮流裹挟,抱朴守初,悦纳枯燥,以之为炬,烛照芳华,方为青年应有的姿态。
②热闹与精彩虽可点缀生活,但应以适度为前提。消费主义和娱乐化之风甚嚣尘上,不少人对精彩热闹趋之若鹜,一味追逐生活中的爽快刺激的因子,丧失对枯燥的耐受力,只余空虚和茫然。这类“青年人的童稚化”现象当以培养对枯燥的耐受力为疗治。
③“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事有所成,必先下一番对弈枯燥的苦功。若无一次次枯燥的反复训练,苏炳添、武大靖、谷爱凌等奥运健儿何以取得傲人佳绩,为国争光?若无匠人们在衰落遗失的边缘坚守,在快捷功利的繁荣里坚持,我国众多传统工艺何以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唯有学会忍耐枯燥,方能在枯燥中润砾成珠。
④将冷板凳坐热,以枯燥为助推剂,“越轘辕,经通谷”,达致彼岸。尼采曾如此点醒世人“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枯燥亦然。陆游“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周思来“面壁十年图破壁”,苦寻救国之道;许渊冲“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以诗心搭建文化桥梁。正是兀兀穷年的枯燥,使寂寞中开出绚丽的生命之花。
⑤揆诸现实,恣意、无度的热闹正荼毒青年人的心智。喧闹嘈杂的爽快、碎片化的段子和资讯如“乱花渐欲迷人眼”,带来稍纵即逝的虚浮的感官刺激,磨蚀青年人对枯燥的耐受力,形成妨害青年人发展的精神障壁。也有些青年认为枯燥味同嚼蜡,或将枯燥狭隘地界定为百无聊赖,避而远之。青年人应及时摒弃对枯燥的错误认知。
⑥悦纳枯燥,在枯燥中学习与提升,是青年人的必修课。青年人应学习从对刺激的依赖中抽离,洗尽铅华,脱离低级趣味,品鉴枯燥之味,培养对枯燥的忍耐力和在枯燥中学习知识的能力。
⑦“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精彩热闹终将谢幕,唯枯燥可与之常相伴。以枯燥澡雪精神,以枯燥赋能青春,青年人的未来将在枯燥的烛照下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