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三大联考高格范文、解析——“偶像榜样与独一无二的自己”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中提到的“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是当代许多青少年追求的目标;而有趣又发人深思的是,绝大多数人在成长过程中又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学习的榜样。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语言文字运用I中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材料解读:
本题与2023年新课标II卷在命题形式上完全相同,材料出自语言运用文段,且有一定的引导语。
面对此类作文题,需注意限制和开放的博弈关系。审题立意时,须适当得鱼忘筌。具体言之,即立意时,既要理解语言运用文段材料的命意,又要适当跳出、破圈,不能简单围绕语言运用文段内容同构。
首先,语言运用文段中的例证,均为科学家的“她力量”,侧重于“做独一无二的自我”,而“她力量”本身,也成为当代青年追求的正能量偶像,因此,立意时,比较折中、稳妥的,应为认识正能量偶像的价值,崇拜正能量偶像,以之为榜样,见贤思齐,砥砺自我,完善自我,成就独一无二的自我。
其次,就哲学思辨而言,本题涉及“自己”与“他人”、“独一无二的自己”与“学习榜样、崇拜偶像”之间的二元思辨。但二元之间,不是割裂的,也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仔细厘清二元之间的逻辑关系,其实是因果关系,或是从途径到结果的关系。因此,具体行文展开时,不宜采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板块式结构,而应始终将二者交织融合在一起,着重论述如何认识偶像的正向价值和积极意义,从偶像榜样身上汲取立志、修身、治学、成才等经验和力量。
立意指导:
树立正确的偶像观念,从榜样身上汲取精神力量,成就独一无二自我。
2、虚心学习,保持定力。
偏题立意:
做独一无二的自己。(只涉及二元话题中的一元——“独一无二的自己”,对“偶像”“榜样”置之不理,有偏题之嫌。)
向偶像崇拜说“不”。(先入为主,简单偏激,未领会材料中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材料中偶像和榜样是同向的,均为正能量偶像。)
金句速览:
1、见贤思齐焉。——《论语》
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3、立志圣则圣矣,立志贤则贤矣 ——王阳明
4、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齐白石
5、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不喜欢你自己,如果你一面羡慕偶像剧的人生,不进行自己的人生,那你快乐的目的、烦劳的来源会图徒增你的苦恼。 —— 方文山
6、一个人去崇拜一个偶像,其实是在利用这个偶像的一些形象,来告诉别人 我是什么样的人 。——梁文道
好句好段:
1、事实证明,青年们擅长在当今社会发掘闪光的偶像。人类群星闪耀古今,对青年来说,最好的偶像就在当下。
2、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家称之为“次级情感依赖”。即青少年在成年之前,其情感要逐步摆脱对父母的依恋,从而会不自觉地寻觅现实社会关系比较遥远而在心理上比较亲密的对象,这也是多数青少年认为比较安全的一种方式。
3、偶像的意义从来不只是追逐,而是要努力成为像偶像一样的人。
4、能称之为“偶像”,必然是有“光环”的。很多科学家确实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格局与胸襟,但国之栋梁之所以成为时代偶像,就是因为他们身上集中了值得“大书特书”的闪光点。基于此,把当代科学家的个人魅力融入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是应有之义。
佳作展台:
从“他们”到“我们”
青春曼妙,风华正茂,如何使自己的人生精彩绝伦,以遇见最美的自我?这是永恒的青春之问,也是庄严的时代之问。(问句引发思考,对偶句以不答而回答,从青春之问到时代之问,渐次深入,使人置身于恢宏的现实背景中,极具情境意识。)
有人说,每一个人都要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而有趣又发人深思的是,绝大多数人在成长过程中又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学习的榜样。崇拜偶像,与独抒性灵,从学习榜样到成就自我,其实并非缘木求鱼,树立正确的偶像观,见贤思齐,砥砺自我,恰恰是为了成为独一无二的自我。(巧用成语,举重若轻,勾联、厘清二元之间的关系,并明确提出观点,堪为文章的文眼句、文心句。)
说起偶像崇拜,我们似乎下意识、条件反射似的想到一幕幕场景:明星傲立于万人中央,万人空巷,鲜花簇拥,无数小手拍、荧光棒挥舞,尖叫、应援声此起彼伏……如此偶像崇拜,我们只能永远坐在原地鼓掌,永远只能成为他人的影子。(承接话题中的“偶像”,列举现象,意在“破”,为下文“立”张本;同时为世人画像,颇具警醒意义。)
其实偶像崇拜,并非狭隘的盲目追星,并非在狂热欢呼声中,失去自我。偶像崇拜,古已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颜渊等弟子对博学以文、约之以礼的孔子仰之弥高,进而钻之弥坚,立志圣而圣矣,立志贤而贤矣,颜回也成就了独一无二的自己,芬芳后世;司马迁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心向往之,以此砥砺自我,最终成就史家绝唱,被史家奉为圭臬。(从正面叙例论述,叙例时,紧扣“学习偶像、榜样”和“成就自我”两个支点,以扣合观点。)
偶像崇拜,今之亦然。神州十五号载荷专家桂海超,这位网友眼中的小镇做题家,生于幽谷溪涧,雅王乔木高山,进而追星逐月,叩问苍穹,走向人生的星辰大海,开启其科学家、宇航员独一无二的精彩人生,然而其高远志趣,正源于对杨利伟的偶像崇拜,心动进而行动,对航天英雄的崇拜,使他高二时即将“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遨游太空的好奇和兴趣,涵养、熔铸为航天报国、强国有我的一腔宏谋;学霸钟芳荣,少年时以樊锦诗为偶像,立志成为像樊锦诗那样的“敦煌的女儿”,让“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却在国外”的文化之殇不再重演,使敦煌文明大放异彩,因此,她并未向同学那样趋之若鹜地选择所谓的“钱途”专业,而是毅然决然选择了冷门专业考古学,以期为往圣继绝学。(相较于上段古仁人志士例证,本段叙写现实事例,浓墨重彩,凸显情境意识和现实意识,以当代有为青年,为广大青年代言。)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出席湖南农大开学典礼时,引得学校“万人空巷”,校园秒变“大型追星现场”,这样的偶像崇拜才有时代意义;还记得钟南山等专家到高校演讲,受到空前欢迎,这样的追星故事才打动人心;还记得屠呦呦获诺奖后,很多学子因之激荡起科学济世的理想,这样的榜样激励才有持久回响……
汉代杨雄,以弓、矢、的,比喻人生目标与途径的关系,如果说,崇拜偶像,学习榜样是弓,那么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则是的,弓以蓄力赋能,奠而后发,发必中矣。愿吾侪青年,树立正确的偶像观,仰望偶像,见贤思齐,更须审视自我,凝视自我,让“我们”也成为“他们”。
(结尾引用名句,运用比喻,重申“崇拜偶像,学习榜样”与“成就独一无二的自己”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呼吁倡言,感召人心。)
思路借鉴:
引(第1段):围绕话题,以问题引发思考。
议(第2段):围绕二元话题,阐述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和逻辑关系。
联(第3——6段):追溯历史,联系当下,正反对照,神驰古今,论述“向正能量偶像学习”和“成就自我”之间的关系。
结(第7段)重申观点,深化论证,并呼吁倡言,收束全文。
亮点借鉴:
善用例证,笔含春秋。
关于“偶像、榜样”与“自我”之间的二元话题,平时论述备矣,就观点而言,为持论稳妥严谨,一般并无石破天惊之论,为使文章自成高格,本文在说理、论证艺术上,可谓惨淡经营。一是善用点睛之笔,如“崇拜偶像,学习榜样是弓的话,那么,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则是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二是寓理于事例之中,让历史说话,让人物说话,让事实说话,在看似不经意的叙写中,时时暗合话题,极具“向心力”,同时例证叙写蕴含着作者鲜明的价值取向,可谓笔含春秋,含蓄蕴藉而又态度鲜明。
范文链接:
阅读下面材料写作文。(60 分)
今年《开学第一课》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讲述了一个个奋进者的故事:他们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李大钊、毛泽东;是立志用知识建设祖国的核动力专家彭士禄;是用教育改变大山女孩命运的张桂梅;是航天员、奥运健儿……他们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奋发有为。其实,我们身边可能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同样值得我们学习,他们也是我们的榜样。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需要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该树立怎样的榜样,以激励自己成才?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高山仰止,撷清芬以自修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书尽往事、遍览前贤的太史公也曾写下这样的文字。而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更是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展现了一群伟大榜样的精神力量。足以见得,贤士伟人之光华,一如幽兰之清芬,可远观景仰,更可撷此清芬于怀,涵养自我。
柳絮识春风,青春逢盛世,最是青年正当时的我们,尤其应当汲取榜样力量,成就美好未来。(分论点一:代代青年应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成就美好未来)
找寻榜样光辉,展望美好的前景。(分论点一:确立榜样。)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榜样无处不在,我们不能缺失求学的心态和善于发现的眼睛。鉴古,前有屈子秉“宁溘死以流亡兮”之高卓,后有苏东坡笑谈“九死南荒吾不恨”之豁达,更有李易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之奇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无不令我们深切感怀;观今,远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闪耀革命光辉,近有张定宇“步履蹒跚与死神赛跑”,更有青年后浪徐梦桃一沓日程表震撼千万人……
只有善于发现榜样,时刻怀有“见贤思齐焉”的态度,我们才能更好地涵养情怀,展望未来。
追寻榜样足迹,瞄定人生的航向。(分录当年二:)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先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我们如今站在通达的道路,却并不是忘却他们的累累功绩,更不是盲目跟行前辈的车辙,而是感怀他们的光和热,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君不见钟芳蓉向往樊锦诗“此心安处是敦煌”的境界,终是从未名湖畔走向考古现场;君不见林甄岩注视父亲、祖父的背影,终是同样穿上了那身迷彩服,纠纠勇士为国干城;君不见强天林感念汶川大地震时解放军救命之恩,数十年如一日不懈奋斗,终是一身军装,赤诚模样……
如果如黑格尔所说,历史是一堆尚有余温的灰烬,那么榜样就是一座又一座光芒不减的丰碑,注视着他们,我们得以瞄准目标,勇往直前。
继承榜样力量,站成最新的灯塔。仰眸四顾乾坤阔,日月星辰任我攀。躬逢大有可为的时代,我们不该只是在洪流中被裹挟向前,而是应该接下先辈手中的接力棒,站成新的灯塔。今日植榜样之火种在心,来日必定以燎原之势照亮后辈的路。
“理想照亮未来”,照亮的是你我的未来,更是无数后来者的未来。高山仰止,让我们撷榜样之清芬,涵养自我,照亮未来!
结构图:
总(第1段):开篇引述材料,引用名句,以极富诗意的语言,表明观点,崇敬英雄伟人及新时代典型,并以此为榜样。
分(第2——7段):论述如何寻找确定榜样,并从中汲取前行、奋斗的力量。两部分呈递进关系:
分论点一(第2——4段):找寻榜样光辉
分论点二(第5——7段):追寻榜样足迹
总(第8——9段):立足大有可为的时代,寄语青年,继承榜样力量,创造美好未来。
亮点鉴赏:
警策立骨,句式整齐
文章从整体结构上看,呈现总分总结构,首尾照应,圆合自如。如开篇“柳絮识春风,青春逢盛世”,以比喻句形象概括青年与伟大时代的美好际遇。主体部分,用找“找寻榜样光辉”“追寻榜样足迹”两句,统摄全段,警策立骨。尤其是“找寻”“追寻”,一字不同,而境界不同。文章句式整齐,运用例证时,巧用“有……更有”、“远有……近有……”、“君不见……”等句式,叙写事迹,彰显人物精神,使榜样精神、力量蕴含其中,使文章气势充沛,激扬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