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初中化学 九下第8章 课题三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初中化学 九下第8章 课题三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说课稿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9-20 11:1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三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与大家共同探讨的内容是:第八单元:课题三: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在大家熟悉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用途以及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大量的照片、资料向我们常识性的介绍了地球上和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等,既有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又有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等情感领域的内容。
本节课突出的三个知识点: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以及金属资源的保护。在金属资源的保护这一知识点中,重点是有关铁的锈蚀以及防护的“活动与探究”内容。如何将这些知识点清晰向学生呈现,又能使得它们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使学习活动成为一个整体呢?在此,我将本节课的设置成两课时,第一课时突出两个知识点:“铁的冶炼”和铁的锈蚀以及防护的“活动与探究”。 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设置为第二课时。
【因此我设计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的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练铁的原理和炼铁的复杂过程,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2、通过对铁生锈条件的探究,能运用比较、分析、联想、分类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原理和方法。
2、铁生锈条件的探究。
【依据本节课的特点及教学目标确立了如下教学理念:】
四、教学理念: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利用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在此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我确立如下教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阅读、讨论、对比、小组合作探究
【为了使理念的指导确有实效,结合我校理化生教研组制定的化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调整如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二、围绕问题,小组活动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四、小结反思
五、实践活动
【那么,本节课我是如何在教学理念的牵引下,采用上述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的呢?简单的说,八次质疑,八次问题的解决。】
第一次质疑:生产生活中,我们使用的金属制品有哪些?学生在回忆、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入课题。同时引出第二个问题:如何将铁从铁矿石中提取出来呢?要想突破此问题,首先要解决炼铁的原理这一难点,在此我出示了一段视频资料,采用学生观看后,要求学生自己领悟炼铁的原理,突破这一难点。
(这样设计,比教师直接给与,学生印象更加深刻,突出了视频资源的有效性,同时也弥补了实验不能演示的缺陷。)
第三次质疑:在炼铁高炉中发生的复杂炼铁过程又是如何的呢?对于此问题的突破我又引入了一段视频:工业高炉中铁的冶炼过程。
(此段视频的播放,意在将复杂的炼铁过程变得简单、明了。学生观看视频后,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尝试性对炼铁过程进行描述,只要求学生能说出大概过程,本节课的难点就得以突破。同时通过古和今炼铁设备和原料的比较,使学生意识到人类的伟大。)
第四次质疑:铁在什么条件下易生锈呢?这一难点的解决,我采取步步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因为铁生锈的实验不能在课堂上当堂设计,而且现象的出现和结论的得出,需要一周时间,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方式:首先引导学生猜想铁生锈与那些物质有关?在学生做出猜想的前提下,教师根据提前做的实验结果的展示,一一否定,最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样设计,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在不断纠错、否定的过程中实现对铁生锈条件的探究。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使此次学生活动更具实效性,我设计了第五次质疑:铁生锈除了与空气和水有关,哪些物质的存在可能使铁制品更易生锈呢?
我在遵循教材设计的同时,又将实验内容加以拓展。我以我校和尖子沽中学的同款自行车的生锈的情况不同的图片形式展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黑沿子频临渤海,空气比较潮湿,土壤碱性较大,造成铁锈蚀的速度较快。
(这样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入手,给学生以真实感,学生在了解铁生锈除了与空气和水有关外,还意识到金属在与酸和盐溶液接触时,更易被腐蚀。同时使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得以应用,前后知识融会贯通。)
为了学以致用,出示第六个问题:如何防止铁生锈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防锈方法,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方法,使问题得以解决。
为了解答第七个问题: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为什么铝不易被锈蚀?我采用实物展示的方法:拿出生锈的铁块和被氧化的铝片,用手去触摸,感受铁锈和与氧化铝的外在结构的不同之处。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紧接着,我出示资料:
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根据已探明的一些矿物的储藏量,并目前这些金属的消耗速度,有人估 计一些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如图所示(不包括今后新探明的矿物储量,一些国家的金属储备和金属的回收利用等)。
我将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以资料的方式加以呈现,这样不但缩短了学生阅读的时间,提高课堂的时间利用率。同时此段资料也起到过渡作用,学生阅读后,自然的引出第八次质疑“如何保护金属资源呢”?结合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学生小组交流后,使问题迎刃而解。
到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已完整的呈现,后面的小结反思,实践活动大家每节课都用,所以我就不再赘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