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0 11:5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面对朋友的爽约怎么办?面对一个爽约后还怪罪你的朋友怎么办?让我们走进东汉,走进《陈太丘与友期行》,看一个7岁小孩是怎么应对的……
8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
—— 刘义庆
学习目标
1.结合课下注释,读懂课文。
2.发挥想象,感受故事趣味。
3.抓住细节,体会人物性格。
朗读活动
读准字音,读懂意思,读出层次
读准字音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shě)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读懂意思
结合课下注释,划出不懂的语句,自读自讲故事
至:到。
时:当时
待:等候
非:不是
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在)正午。过了正午(友人)没有到,陈太丘丢下(友人)离开了,(友人在陈太丘)离开之后才到。元方当时年纪七岁,(在)门外玩耍。友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说:“(他)等您很久(您)没到,(他)已经离开了。”友人就生气地说:“(他)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丢下(别人)就离开了。”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
读好停顿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读出层次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根据你的理解,读出故事的层次
太丘与友人
友人与元方
品读活动
读出感情,品析人物
读出感情
想一想,添加表达语气、动作、表情等词语,读出人物感情
客( )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 )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 )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示例:客(停下车,看向元方,随意地/漫不经心地/大大咧咧地)问元方:“尊君在不?”
读出感情
客(停下车,看向元方,随意地漫不经心地//大大咧咧地)问元方:“尊君在不?”
(停止玩耍,轻蔑地/平静地)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皱起眉头,跺着脚,指着元方)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瞪大眼睛,撅着嘴巴,理直气壮地/不慌不忙地指着友人)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品析人物
1、抓住细节,说说友人是个怎样的人
示例一:从“期日中。过中不至”看出来,友人是个无信、/不守时/做事拖拉的人
示例二:从“尊君”看出,友人是个有礼貌的人。从“怒”“非人哉”看出,友人是个不讲道理、无礼的人,
示例三:从“怒”“非人哉”看出,友人是个粗鲁蛮横、不讲道理、无礼的人。
示例四:从“惭,下车引之”看出,友人是个知错就改的人。
品析人物
2、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示例一:从“待君久不至”看出,友人是个有礼貌的孩子
示例二:正直、直率、勇敢,直接指出友人的错误。
示例三:思维清晰、落落大方。指出友人的过错,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示例四:不卑不亢、懂得维护父亲和自己的尊严。面对友人的蛮横和“下车引之”,“入门不顾”。
方正:人的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原则、义理、规矩 道德 规范)。
元方的方正体现在哪里?
1、客人问他父亲是否在,他礼貌地如实相告,合乎道义;
2、客人怪他父亲抛下自己而擅自离开,他敢于辩驳,耐心辩驳,有理有据,正直、合乎道义
3、面对客人的蛮横无礼,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思维擂台
1、友人已经认错,元方的做法是否失礼?
2、在这篇小说中,谁也是方正之人?
1、友人已经认错,元方的做法是否失礼?
正方:失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也是长辈,应该被原谅。
反方: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自己错了还骂人,元方的做法维护了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体现,同时也能“教训”友人、督促友人改正坏毛病。
2、在这篇小说中,谁也是方正之人?
观点一:陈太丘是方正之人,有其父必有其子,正是陈太丘的言传身教让陈元方成为有礼有原则的方正之人。
观点一:友人也是方正之人。友人在元方的辩驳后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感觉惭愧,还下车拉元方的手来示好,说明他是个态度诚恳、知错就改的方正之人。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宗白华
课外拓展
敬词(尊称)
含恭敬口吻的用语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用于对别人。
谦词
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谦辞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课后练习
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敬词有③④⑥⑦⑨ 
谦词有①②⑤⑧
课后练习
积累本文的文言现象
期:约定 如:不期而遇
顾:回头看 如:左顾右盼
相:互相 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可译作“我” 重点词
舍:放弃、不要 文中指“不再等”
委:抛弃、丢下、舍弃 同义词
门外戏:在门外
入门不顾:家门 多义词
待君久不至:没有
尊君在不: 否 多义词
课下作业
阅读《世说新语》的其他故事,进一步感受魏晋风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