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名校 2023—2024 学年(上)高 2025 届入学考试
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 分
第Ⅰ卷 选择题(满分 50 分)
一、选择题(每题 2分,共 50 分)
1. 性状分离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现象,下列不.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
A. 两只白色绵羊生出黑色的小羊 B. 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杂交后代全为高茎
C. 父母正常而子女出现色盲患者 D. 抗倒伏小麦的自交后代出现了易倒伏小麦
2. 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孟德尔运用该方法成功揭示了遗传的两条基本定
律。下列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在纯种亲本杂交和 F1自交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
B. 假说的内容之一是“性状由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决
C. 为了检验假说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 遗传因子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发生在合子形成的过程中
3.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A. 受精作用依赖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融合
B. 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片段互换产生种类多样的配子
C.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都与后代的多样性有关
D. 受精卵中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一半来自父方
4. 孟德尔说“任何实验的价值和效用,决定于所使用材料对于实验目的的适合性”。下列关于遗传学实验
材料的选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孟德尔选用豌豆研究遗传规律,原因之一是自然状态下豌豆一般都是纯种
B. 通常选用雄性动物来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但是蜜蜂的雌蜂比雄蜂更适合
C. 赫尔希选用 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优点之一是结构简单、繁殖速度快
D. 格里菲思利用肺炎链球菌做实验,优点之一是 R菌和 S菌无法用肉眼区分
5. 将杂种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另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玉米(雌雄同株异花传粉植物)间行种
植,不考虑变异,自然状态下高茎(显性性状)植株上获得的 F1的性状是( )
高 2025届生物试卷第 1 页 共 8 页
{#{QQABYQqEggCgAAAAAQgCEQFQCgOQkAEACIoOQEAAsAAAwBFABCA=}#}
A. 豌豆有高茎和矮茎,玉米均为矮茎 B. 豌豆均为矮茎,玉米有高茎和矮茎
C. 豌豆均为高茎,玉米有高茎和矮茎 D. 豌豆有高茎和矮茎,玉米全为高茎
6. 蝗虫的体细胞中有 24条染色体。在观察蝗虫的细胞时,能够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的是( )
A. 细胞中含有 48条染色体 B. 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C. 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 D. 同源染色体分离,位于细胞的两极
7. 牵牛花的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阔叶(B)对窄叶(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
为 AaBb的个体与“个体 X”杂交,其后代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3∶1∶3∶1,“个
体 X”自交后代中基因型的种类是(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9种
8. 香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显性基因 A和 B同时存在时开紫花。两个纯合白花品种杂交,F1开紫
花,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A/a与 B/b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组合定律
B. F1测交结果,紫花与白花的数量比例为 1∶3
C. F2中纯合子有 4种,紫花纯合子∶白花纯合子=1∶1
D.F1产生雌、雄配子各 4种,F2的基因型有 9种
9. 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种生物 DNA 分子的差异。如图是 DNA分子杂交过程示意图,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分子杂交技术利用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 游离区形成的原因是 a、b链所含的碱基不同
C. G-C碱基对越多,杂合双链区中的双链结合越稳定
D. 杂合双链区部位越多,则两种生物 DNA 分子的差异越小
10. 如图表示细胞中发生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甲为 DNA,乙为 RNA,则上述过程会涉及到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B. 若甲为 RNA,乙为 RNA,则正常的人体细胞中不会发生上述过程
C. 若甲为 RNA,乙为 DNA,则过程中消耗的原料与基因转录时相同
高 2025届生物试卷第 2 页 共 8 页
{#{QQABYQqEggCgAAAAAQgCEQFQCgOQkAEACIoOQEAAsAAAwBFABCA=}#}
D. 若甲为 RNA,乙为蛋白质,则该过程还需要其它种类的 RNA参与
11.下列有关基因和表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表型与基因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表型还受环境影响
B. 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
C. DNA分子的甲基化可能影响 RNA聚合酶与基因的结合
D. DNA的甲基化本质上是碱基序列的改变导致的表型变化
12. 某兴趣小组用不同条件下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经短时间的保温培养、充分搅拌和离心处理后,下列预期
的实验结果中,正确的是( )
A. 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 3H标记的细菌,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均有放射性
B. 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 14C标记的细菌,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均有放射性
C. 用含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
D. 用含 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 32P标记的细菌,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
13. 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单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成双螺旋。如果一条 DNA单链的碱基序
列是 5'-CAGTCTAG-3',那么它的互补链的序列是( )
A. 5'-CTAGACTG-3' B. 5'-CAGTCTAG-3'
C. 5'-GTCAGATC-3' D. 5'-GATCTGAC-3'
14. 甲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组成为:嘌呤占 40%,嘧啶占 60%。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组成为:嘌呤占 34%,
嘧啶占 66%。则以下最可能代表甲、乙生物的分别是( )
A. HIV病毒、新冠病毒 B. T2噬菌体、新冠病毒
C. 硝化细菌、绵羊 D. 肺炎链球菌、烟草花叶病毒
15. 关于低温诱导洋葱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 用一定质量浓度的甲紫溶液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C. 用卡诺氏液和酒精处理经低温诱导的根尖可使细胞分离
D. 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了改变
16. 一个双链 DNA(DNA片段 1),在复制过程中解旋时,DNA片段 1经过诱变处理获得 DNA片段 2,
如下图所示,而后 DNA片段 2经过复制得到 DNA片段 3的示意图。不考虑图中变异位点外其他位点的变
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高 2025届生物试卷第 3 页 共 8 页
{#{QQABYQqEggCgAAAAAQgCEQFQCgOQkAEACIoOQEAAsAAAwBFABCA=}#}
A. 诱变处理获得的 DNA 片段 2的碱基序列与片段 1的不同
B. DNA片段 3与片段 1中的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比值相同
C. DNA片段 2至少需要经过 3次复制,才能获得 DNA片段 3
D. DNA片段 2复制 3次后,发生差错的 DNA占 DNA总数的 1/2
17. 下图为真核细胞内的转录过程示意图,①、②表示两条多聚核苷酸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与②组成的元素都有 C、H、O、N、P
B. 转录的②将通过细胞核上的核孔进入细胞质
C. 该过程用到的酶是解旋酶,能使 DNA双链解开
D.①为 DNA上的模板链,②链的延伸方向 5'-端→3'-端
18. 下图表示真核细胞的翻译过程图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只能识别并转运异亮氨酸 B. 图中精氨酸的密码子是 UCU
C. 翻译时,核糖体沿着②向左移动 D.①能读取②上全部碱基序列信息
19. 蜜蜂的蜂王与工蜂是由基因型相同的雌蜂幼虫发育而来的。研究发现,蜂王基因组甲基化的程度明显低
于工蜂。蜜蜂的雌幼虫后期是否喂食蜂王浆,可能造成重要基因的 DNA甲基化程度的差异,从而影响蜂王
和工蜂体内基因的表达。下列关于表观遗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DNA甲基化程度可能会影响蜜蜂的雌幼虫体内的细胞分化
B. 蜜蜂的雌幼虫后期,DNA甲基化程度可能会影响生物性状
C. 蜜蜂的雌幼虫后期,DNA甲基化会引起基因中碱基序列改变
D. 蜜蜂的雌幼虫后期,DNA甲基化程度可能与环境密切相关
高 2025届生物试卷第 4 页 共 8 页
{#{QQABYQqEggCgAAAAAQgCEQFQCgOQkAEACIoOQEAAsAAAwBFABCA=}#}
20. 已知不同抗菌药物的抗菌机理有所不同,如环丙沙星能够抑制细菌 DNA解旋酶的活性,利福平能够抑
制 RNA聚合酶的活性等。请结合下面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图解,分析正确的是( )
A. 正常人体细胞不会进行④⑤两个过程
B. 细菌在人体内繁殖涉及到⑤①②③过程
C. 环丙沙星能显著抑制酵母菌体内的①②
D. 利福平是通过抑制⑤过程来抑制细菌繁殖
21. 我国科学家将低能重离子注入生物体组织或细胞内,使其相应部位产生变异。该技术相比其他常规辐射
诱变育种的优势是:突变率高、突变谱广、突变快、突变体稳定遗传周期,能有效克服传统辐射诱变育种
的盲目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离子束诱发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
B. 没有外界因素的诱发,细胞内的基因也会发生突变
C. 通过离子束诱变育种能得到具有优良性状的新物种
D. 离子束诱变育种可能比辐射诱变育种处理的材料少
22. 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细胞中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B. 体细胞中含有 2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一定是二倍体
C. 三倍体植株高度不育,但是仍可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 多倍体植株只能由染色体组数异常配子经受精作用形成
23. 遗传病不但给患者个人带来痛苦,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负担。为指导遗传咨询,医生通过产前诊断
技术手段,来判断胎儿是否患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下列有关诊断技术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检测胎儿血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可确认胎儿是否患镰状细胞贫血
B. 体外培养胎儿细胞并分析染色体,诊断胎儿是否患唐氏综合征
C. 胎儿细胞中提取 DNA 并检测相关基因,可判断胎儿是否患白化病
D. 基因检测可以检测和预防所有遗传病,但有可能引起基因歧视
高 2025届生物试卷第 5 页 共 8 页
{#{QQABYQqEggCgAAAAAQgCEQFQCgOQkAEACIoOQEAAsAAAwBFABCA=}#}
24. 通过测定并比较各种生物的细胞色素 c的化学结构,发现其序列很相似,但也有差别。下表所示是几种
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 c的氨基酸数目的差别,这种结构上的差异程度又恰好与它们的亲缘关系远近相对应。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生物种类 黑猩猩 猕猴 兔 鸡 龟 蛇 小麦 酵母菌
氨基酸差异数 0 1 9 13 15 23 35 44
A. 细胞色素 c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遗传信息的储存者
B. 细胞色素 c的氨基酸数目差异和生物的亲缘关系呈正相关
C. 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亲缘关系最远的是酵母菌
D. 哺乳动物中黑猩猩、猕猴、兔可能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
25. 科研小组以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为材料,进行了如下育种实验。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幼苗 2为单倍体,其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10或 20
B. 植株 B成熟后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可育配子
C. 培育植株 C方式的最大优点是明显地缩短了育种年限
D. 基因选择性表达是幼苗 1、2出现差异的关键因素
第Ⅱ卷 非选择题(满分 50 分)
26.细胞色素 c是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电子传递体,参与水的生成。细胞受到损伤时,细胞色素 c从呼吸链中
流失导致线粒体释放出大量自由基(如 ROS),并与蛋白 A结合进而诱发细胞凋亡,如图所示。
(1)当紫外线、化学因素等导致细胞损伤时,细胞色素 c被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与蛋白 A结合,在 ATP的
作用下,使_________,进而诱导细胞凋亡。
(2)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一种_________死亡,该过程由基因决定,凋亡细胞解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由吞噬细
胞内的 _________(细胞器)将其消化,最终维持了内部环境的稳定。
(3)为探究生物制剂 Q对阿毒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是否具有保护作用,设计如下三组实验:
高 2025届生物试卷第 6 页 共 8 页
{#{QQABYQqEggCgAAAAAQgCEQFQCgOQkAEACIoOQEAAsAAAwBFABCA=}#}
甲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理盐水:
乙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理盐水+阿霉素;
丙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理盐水+阿霉素+生物制剂 Q。
每组所加心肌细胞数量相同,设置若干重复。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_。若
_________,则说明生物制剂 Q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27. 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完减数分裂以后,利用显微镜观察某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的装片。图甲是他们观察
后绘制的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模式图,图乙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 DNA的数量变化曲线图。请分析
回答:
(1)从减数分裂过程分析,图甲中四个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用图中编号表示);据图甲可判断
该生物的性别是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实线可表示细胞中_____的数目变化。
(3)图甲中细胞②应处于图乙_____时段。减数分裂Ⅰ发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8.铜绿假单胞菌是在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常见于烧伤、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人。研究人员欲利用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杀灭铜绿假单胞菌, 将噬菌体 PaP1的 DNA和噬菌体 JG 的蛋白质外壳重组成重组噬
菌体,重组噬菌体、噬菌体 JG和噬菌体 PaP1 对不同类型的铜绿假单胞菌(PA1、PAO1)的吸附率如图所
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 B、C组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比较 A、B、C三组的实验结果可知,噬菌体
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吸附主要取决于其_____(填“DNA”或“蛋白质外壳”)的种类。
(2)重组噬菌体繁殖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主要侵染铜绿假单胞菌____(填“PAO1”或“PA1”),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铜绿假单胞菌的基因 H和 N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 3个氨基酸的 DNA序列如下图所示,起始密码子
均为 AUG。若基因 H的箭头所指碱基对 G-C 突变为 T-A,其对应密码子的变化是_____。基因 N转录时以
高 2025届生物试卷第 7 页 共 8 页
{#{QQABYQqEggCgAAAAAQgCEQFQCgOQkAEACIoOQEAAsAAAwBFABCA=}#}
____链为模板。
29 14.将某植物的叶肉细胞置于适宜温度和充足的 CO2条件下,先给予一段时间光照,然后再停止光照,检测
整个过程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放射性 C3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4
(1)叶肉细胞以 CO2为原料,生成 C3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图中 a~b 段放射性 C3浓度基本不变,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结果显示,停止光照后的 b~c 时间段内,叶肉细胞中放射性 C3的浓度并没有上升,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实验小组对叶肉细胞交替进行光照和黑暗处理(先光照后黑暗,每次光照与黑暗处理的时间相同;各
组光照强度和处理的总时间也相同),随着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的增加,推测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中 CO2的同
化总量最可能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已知小麦茎秆的高和矮是一对相对性状,由 A/a 控制;抗锈病与感锈病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由 B/b 控制。
两对性状的显隐性、以及两对基因的位置均未知。育种工作者在试验田中发现甲、乙两株小麦,经自交实
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在子一代中的性状及其比例
亲本自交
高杆 矮杆 抗锈病 感锈病
甲:高秆(易倒伏)抗锈病 3/4 1/4 1 0
乙:矮秆(抗倒伏)感锈病 0 1 0 1
(1)可确定为显性性状的是________,甲的基因型可能为___ 。
(2)判定植株乙是纯合体,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以子一代为材料,设计杂交实验来确定这两对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预期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 2025届生物试卷第 8 页 共 8 页
{#{QQABYQqEggCgAAAAAQgCEQFQCgOQkAEACIoOQEAAsAAAwBFABCA=}#}答案
选择题(总分50分,每个2分)
1-5 BABDD 6-10 DBCBC 11-15 DCAAB 16-20CCACA 21-25CCDAA
简答题(总分20分)
26 (10分,每空两分)
(1) C-9酶前体转化为活化的C-9酶,活化的C-9酶激活C-3酶
(2) 细胞编程性 溶酶体
(3) 心肌细胞数,再计算心肌细胞的存活率(或心肌细胞的凋亡率) 存活率丙组>乙组。
27(8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 ③①②④(2分) 雌性 细胞①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2)核DNA
(3) EF 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2分)
28(12分)
(1)噬菌体JG主要侵染铜绿假单胞菌PAO1,噬菌体PaP1主要侵染铜绿假单胞菌PA1 蛋白质外壳
(2) PA1 重组噬菌体的DNA来自噬菌体PaP1,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噬菌体PaP1的相同,因此子代噬菌体主要侵染铜绿假单胞菌PA1
(3)由GUC变为UUC a
29(10分,每空两分)
(1)叶绿体基质 固定CO2生成C3的速率与还原C3的速率相等
(2)叶绿体基质中还有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还能维持较短时间的C3还原反应
(3)增加 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能及时利用和再生(合理即可)
30.(10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高秆(1分) AaBB或Aabb (2分)
(2)自交后代未出现性状分离(2分)
(3)让子一代中高秆抗锈病植株与矮秆感锈病植株杂交(1分),选取杂交子代中的高秆植株自交(1分),统计自交子代性状及比例(1分)。
若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自交子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或不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这两对基因位于对同源染色体上(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