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 教案
【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
【教材解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是一篇科普童话,以童话视角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情节反复,适合低段学生阅读。对话较多,角色丰富,要给予学生朗读练习的时间,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表示动作的词语很多,如表示说话对象位置的“迎、追、游”,有表示连续动作的“蹦、蹬、跳”,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关注。
【学情分析】
通过课外阅读、家长讲述,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并不陌生,部分学生在幼儿园的时候还表演过这个故事。故事的内容并非难点,分角色朗读的形式也是低段学生所喜爱的。
对于学生来说,要重点引导关注、积累文本中生动的语言,如叠词、动词等;积极思考小蝌蚪寻找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提升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过程】
环节一 图片导入,初遇蝌蚪
1.初见蝌蚪
师:看,谁来了?谁来介绍一下我们的朋友?
生自由说。
2.文本语言
师:原来他们是这样的——
出示第一自然段。
重点积累叠词:大大的、长长的。
3.动作演示
师:谁来甩一甩?看,小蝌蚪游过来了。
请生读。
4.师生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由说蝌蚪的样子、读文本语言、做动作演示最后再次回归文本,四个层次,层层递进,整体感知小蝌蚪的特征,在实践中积累语言,为本单元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做好铺垫。
环节二 角色演绎,寻找妈妈
过渡:可爱的小蝌蚪最近有点烦?他们不知道妈妈去哪儿了?他们要去找妈妈。
1.联系生活
生活中,你会怎么找妈妈?把妈妈的样子说清楚。猜猜它的妈妈长什么样子?它的妈妈和它长得一样吗?
2.整体感知
学习活动:自由读2-3自然段,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它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师:小蝌蚪,你是怎么和鲤鱼阿姨说的呀?
关注动作:迎上去,追上去
追问:乌龟不是四条腿、宽嘴巴吗?这怎么不是它们的妈妈了?
完整说:妈妈是长什么样的。
3.遇见妈妈
师:现在,小蝌蚪看到了谁?谁来说说妈妈是什么样的?你觉得这是不是它们的妈妈?
【设计意图】从整体感知,到读、演、说再到关注动作,既关注了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又有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还在读、演的过程中,通过追问“乌龟不是四条腿、宽嘴巴吗?这怎么不是它们的妈妈了?”,发现深一层次的信息,促进了思维的缜密性。
环节三 对比发现,感受成长
1.发现“变化”
师:于是小蝌蚪游过去了,它迫不及待地去妈妈那里,为什么一蹲一蹦一跳?
师:我们一起来做做动作。它不是长这样的吗?怎么能蹲、蹦、跳呢?
小结:原来小蝌蚪们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2.自由表达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小蝌蚪发生变化的句子。
过渡:这个时候的小蝌蚪已经变了,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小蝌蚪说什么呢?
小结:小蝌蚪不仅外形变了,内心变了,自己也成长了。这是一段成长的经历。
【设计意图】通过引发认知冲突的问题“为什么一蹲一蹦一跳”,关注文本语言、做动作,体会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原来小蝌蚪悄悄发生着变化,不仅外形发生着变化,其实是不断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