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质队在圆锥状沉积岩山地勘探(下图所示),在①②③④⑤五地向下垂直钻探,得到某沉积岩
长阳县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考试 埋藏深度(沉积岩顶部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如表所示。据此回答 5—6 题。
高二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计 45 分。
土耳其高原的卡帕多奇亚拥有世界上梦幻般的地质景观“蘑菇石”(如图)。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
黑色,含有气孔,底部的岩石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据此完成 1—2 题。
地点 ① ② ③ ④ ⑤
海拔(米) 400 500 600 500 400
某沉积岩埋藏深度(米) 20 140 260 180 100
5.该沉积岩层( )
A.呈拱形,向下凹陷 B.呈拱形,向上拱起
C.单向倾斜,东高西低 D.单向倾斜,西高东低
6.一般情况下,五地所在岩层由老到新的排序为( )
A.①⑤④②③ B.①⑤②④③
C.⑤①④②③ D.⑤①②④③
1.底部岩石按成因属( ) 永和的晋陕大峡谷,属于壮观的“嵌入式蛇曲”景观,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蛇曲”( 一般的蛇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曲都形成在平原),“嵌入式蛇曲”则是嵌入了地下的岩石里。据此完成 7—9 题。
2.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为( )
A.沉积——火山喷发——风化侵蚀 B.火山喷发——地壳抬升——沉积
C.地壳抬升——沉积——火山喷发 D.地壳抬升——火山喷发——风化侵蚀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图中①为断层,③为变质岩,④⑤为岩浆岩,②⑥为沉积岩。据
此回答 3—4题。
7.晋陕大峡谷“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过程是( )
A.地壳持续抬升—平原河流流水凸岸侵蚀、凹岸堆积
B.平原河流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地壳抬升、流水下切
C.地壳稳定—峡谷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垂直下切
3.图中( )
D.峡谷地带地壳断裂下陷—流水作用下泥沙堆积
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 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
8.图中河段( )
C.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 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
A.A处河岸比 B 处陡峭 B.A 处河水流速快于 B 处
4.图中( )
C.B 处被侵蚀的泥沙从河床底部流向 A 处堆积 D.B 处易形成水下堆积体
A.甲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的储水条件
9.图中箭头表示河流流向,则( )
B.乙处地表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
A.D处为凸岸,C 处为凹岸 B.C 处与 D处可能会相连
C.丙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C.若 C、D 两处相连,C处先淤塞 D.C 处与 D 处均为凸岸
D.丁区的岩石最可能为石灰岩
高二地理试卷 共 3 页 第 1 页
{#{QQABSQKEggiAABIAAQhCEQXACAOQkBGACCoOBFAMsAAAQRFABCA=}#}
河流某些特征常常受自身某些要素的改变而相应变化。下图是某河流中游连续三个河段(河段长 二、综合题,共计 55分。
约 50 km)测量的河床平均海拔和平均宽度在过去 10 万年间的变化图,箭头表示变化方向。读图,完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成 10—12 题。 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图中河流多沿断裂发育分布。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
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
10.三个测点从上游到下游的排序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甲丙乙 D.丙甲乙
11.乙河段河床特征变化的原因是( ) (1)从内外力因素描述断裂带上的河流形成过程。(6分)
A.洪水泛滥导致河床变宽 B.流水下蚀导致河床变高
C.溯源侵蚀导致河段变浅 D.流水沉积导致河床变高
12.据图可以推知,近 10万年来丙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是( )
A.结冰期长短由短到长 B.径流量大小由大到小
C.水流的速度由快变慢 D.河流含沙量由小到大
(2)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8分)
下图为 2018 年 9 月 16 日 20 时台风“山竹”登陆我国华南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受台风
“山竹”的影响,我国江浙沪地区出现了强降水。读图完成 13—15 题。
17.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3.台风“山竹”位于上图中的( ) (1)说出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及判断依据。(4分)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4.直接造成我国江浙沪地区出现强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
A B (2)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6分).热带气旋 .温带气旋 C.锋面系统 D.副热带高压
15.关于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等压线密集,风雨交加 B.乙地气流向两侧辐散,天气晴朗
C.丙地等压线稀疏,风和日丽 D.丁地两侧气流向中心辐合,狂风暴雨 (3)指出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原因。(4分)
高二地理试卷 共 3 页 第 2 页
{#{QQABSQKEggiAABIAAQhCEQXACAOQkBGACCoOBFAMsAAAQRFABCA=}#}
18.读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 A、B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分) 材料一 锋在移动过程中,受到地形的影响,其性质和锋面附近的天气状况均会发生改变。下图为庐
山对锋的阻滞示意图。
材料二 1961~1970年间庐山附近两地各月降水量(单位:mm)表。
站名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星子县 38 64 131 177 225 272 164 86 49 34 67 39
九江市 48 75 133 166 203 219 140 84 63 48 74 48
(1)结合材料一,分析庐山云雾的形成过程。(8分)
(1)结合图示描述冲积扇的景观特征。(6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庐山附近两地 6~8月降水量变化的共同特点及其成因。(5分)
(2)黄河冲积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河流冲积扇,同时有学者研究还发现,农耕文明时期黄河冲积扇的形
成速度明显加快。结合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分析其原因。(8 分)
高二地理试卷 共 3 页 第 3 页
{#{QQABSQKEggiAABIAAQhCEQXACAOQkBGACCoOBFAMsAAAQRFAB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