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第11课《岳阳楼记》
了解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虛词的意义,背诵课文。(重点)
理清课文思路,学习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重点)
理解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增强社会责任感。(难点)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始为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训练水师时构筑的阅兵台。唐开元四年(716)在阅兵台旧址建楼。唐宋以后此楼多次重修,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六年(1867)建。
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岳阳楼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天下第一楼"。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
范仲淹
989-1052
字希文。北宋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人。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从小勤奋好学,而且怀有远大的抱负,以天下为己任。他为人忠直,极言敢谏因常常遭贬。于宋仁宗庆历三年向宋仁宗提出改革政治的十项主张,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庆历新政”。新政遭到保守势力的联合进攻,范仲淹遭到排挤,贬官,出任邓州,杭州,青州等地,最后病死在赴颍州的途中,谥号文正。
作者简介
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叙事:《桃花源记》 说明:《核舟记》
写景:《小石潭记》 言志:《岳阳楼记》
文体介绍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做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借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宽阔的胸怀。
创作背景
一、文化积累
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yǐ)。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yín)雨霏霏(fēi),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qián)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第①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开头两句点明了重修岳阳楼的时间和主持其事的人,“谪”写好友政治上的失意,西“通”和“兴”又突出滕子京政绩斐然。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不以已悲”,把岳州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首段叙述滕子京“谪守”之事有何作用?
①交代本文的写作缘由。
②“谪守”暗含作者对仕途沉浮的感慨,奠定了本文的写作基调。下文的写景、抒情、议论都是围绕着如何对待贬谪这一点展开的。
③表达了作者对好友政绩的肯定及对重修岳阳楼的支持,反映了作者积极的政治态度: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也应该奋发有为,不能消沉下去。
第一段以叙为主,应读得舒缓、庄重;
第二段写洞庭湖景色的文字,应读得雄浑。“前人之述备矣”,语调平缓,“然则”一句引出新意境,语调升高。“得无异乎”应读出疑问语气。
第三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以下写景文字,应读出愁苦凄楚的情味来。
第四段“至若”引出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应读得高亢、嘹亮,节奏明快而有力。
第五段以“嗟夫”开启,带来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三句疑问句,语调应上扬,“噫”一句,应读出悲凉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
第②段中“街”“吞”二字用得非常生动。如果把“街”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街”“吞”二字运用比拟、对偶的修辞手法,使洞庭湖变得灵动,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组成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原文好。
作者是怎样描绘洞庭湖全景的?
①从岳阳楼上眺望洞庭湖所看到的景色,是远景。
②“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从空间上描写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渺。
③“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从时间上表现洞庭湖景象的千变万化。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既承接上文写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两段文字,其中“情”“异”是关键词,是全篇抒情、议论的基础。行文前顾后盼,文思缜密。
古义:第二年 例句:越明年
明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古义:到 例句:越明年
越
今义:跨过;超出
古今异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