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古诗词;
2、理解诗词大意,把握诗歌主旨。
初读诗歌 整体感知 读懂诗意
清早起马车铃响声叮当, 出门人想家乡倍感悲伤。
雄鸡唱茅草店残月当空, 踏寒霜人脚印留板桥上。
槲树叶纷纷落满山满路, 月光下枳树花映照驿墙。
思故乡我昨夜梦回杜陵, 春天里凫和雁布满池塘。
温庭筠(约812-870年),本名歧,字飞卿,唐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晚唐著名的诗人、词家。在晚唐的诗人中,温庭筠声名鹊起,与李商隐齐名,史称“温李” 。在晚唐的词家中,温庭筠填词最多,和著名的韦庄齐名 ,人称“温韦”。在词在发展史上有着突出的贡献,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写作背景:
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因此心绪不会太好,去国怀乡之情在所难免。
商山,“形如商字,汤以为国号(商朝),郡以为名”,卫鞅受封的这个地方叫商邑,卫鞅的名字,也被称为商鞅。秦末汉初的四皓,也被冠以商山四皓。(传说秦代四位博士因避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暴政而隐居此山,汉高祖十二年,四位老人受张良邀请前往长安,扶助太子刘盈,使其免于被废,从此被称为“商山四皓”。)商山和四皓也成为中国隐逸文化的象征,其所代表的“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的儒家伦理受到历代士人的高度推崇,吟咏不绝。故商山也被称为“中国第一隐山”。
再读全诗,思考:
1、题目中的“早行”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晨起动征铎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枳花明驿墙
2、 “早行”中作者看到那些景色?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3、 “早行”所见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融入了怎样的感情?
凄清、冷寂;
表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辛、内心的寂寞凄苦。
如果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悲”。
诗歌大意:
黎明起身,套子驾车铃声叮当。踏上征途,游子不禁思念故乡。
残月高挂,村野客店传来声声鸡叫;板桥清霜,先行客人留下行行足迹。
槲树枯叶,飘落山路;枳树白花,映亮店墙,触景伤情。
不由想起夜回长安的梦境。野鸭大雁,早已挤满堤岸曲折的湖塘。
首联写到诗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起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1、本诗是首联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赏析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宋代著名词人梅尧臣说这两句诗是最好的诗,“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你能体会出“难写之景”和“不尽之意”吗?
难写之景:(商山)早行
目前之景:鸡声茅店,残月当空,
人迹板桥,寒霜初降。
不尽之意:旅途艰辛,羁旅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