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共4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共4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0 12:1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Goodbye Roman Britain
香港回归·英舰离港
/
周婷、杨兴
港铁站
小叮车
红色的士
李小龙雕像
日落下的粉红城堡

HONG KONG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荣的自由港 和国 际大都 市 ,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
从割让到回归:香港的百年历程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2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 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英国继续接管香港。
终于,156年后,也就是1997年7月1日,义勇军进行曲在香港会展中心奏起,五星红旗飘扬在香港上空,中国对香港恢复行驶主权。
▲鸦片战争——乌涌口之战
▲香港回归
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这是中华民族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
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举国欢腾。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
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
此文曾获得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作为历史的见证人,新华社的数位记者不辱使命,不负众望,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难忘时刻,写下《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消息
通讯
消息
报告文学
1.人物通讯
2.事件通讯
3.工作通讯
4.风貌通讯
广义
狭义
新闻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是一篇人物通讯
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
人物通讯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赏析标题
焦裕禄的身份
贯串全文始终的写作主旨
这篇通讯的写作对象
由题目可知,本文是通过介绍焦裕禄的事迹,赞扬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宝贵的共产党人的精神。
通讯和消息的比较
基本特征
六要素
思想性强,指导性强。
内容新鲜,有价值性。
迅速及时,有时效性。
简明扼要,篇幅短小。
内容真实,事实准确。
强:
快:
真:
短:
新:
(Where)
何地
(When)
何时
(Who)
何人
(What)
何事
(Why)
何故
(How)
如何
新闻的
五部分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标明作品的核心内容。
概括文章的主要事实,点明主题。
说明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
作最后的总结或某些内容的补充。
具体介绍要报道的事实。
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文体知识
新闻标题(消息)
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其字号一般大于正文,它通常被用来借代整篇消息。
新闻的标题可分为:主标题、引标题、副标题。


文体知识—标题
主标题
主标题在整个标题中所用的字号最大,居于最显著的位置,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引标题
副标题
▲人民日报2021。05。27
文体知识—标题
主标题
位于主标题之前,主要作用是引出主标题。文字较短,不超过一行。
引标题
副标题
▲人民日报2021。05。26
文体知识—标题
主标题
位于主标题之后,主要是用事实对主标题作些补充和解释。
引标题
副标题
▲人民日报2021。05。22
引题
正题
副题
引题宜虚不宜实
正题宜实不宜虚
副题是对主题的解释、说明和阐述
文体知识—导语
导语
就是消息的开头。形式上为消息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 。一般为简明扼要地概括一下新闻事实或点出消息中的新闻事实。
▲人民日报2021。05。26
文体知识—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新闻的主体部分自然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五要素。有时还插入有关的背景材料。
压缩主体时,自然要删去那些插叙、补叙部分的背景材料及其他相关内容。


主体
文体知识—结语
是整个消息的结束语,一般是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最后一段文字。
它用于对报道内容作概括小结;也可以用激励启发性的语言给人希望,发人深思,催人振作,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结语(有时可无)
文体知识—背景
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等。
其作用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背景(根据需要交代)
写法
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评论等。
写作形式
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折衷式、平铺直叙式
倒金字塔式
这种写作方式是媒体常用的写作方式。这种模式将新闻中最重要的消息写在第一段,或是以新闻提要的方式呈现新闻的最前端,有助于受众快速了解新闻重点。由于该模式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理,所以成为媒体应用最为普遍的形式。
《十连冠!五连冠!》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记者苏斌、陈地、张寒)
2022年第56届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9日在成都落幕。中国队实现男团十连冠、女团五连冠,在两个项目上分别获得了第22个世乒赛团体赛冠军,继续扩大着夺冠次数历史纪录。
“不列颠尼亚”
在欧洲,英国常被欧洲大陆人称为“不列颠尼亚”,不列颠尼亚(英文:Britannia)是“不列颠女神“的名称,她的现代形象通常是身披盔甲,手持三叉戟和盾。后成为现代英国的化身和象征。
不列颠尼亚号,1953年4月16日由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主持下水礼,1954年1月11日首航。是英国历史上第87艘王室游艇,是英国最有名的游轮,也是唯一一艘以“不列颠尼亚”命名的皇家游艇。
任务一:梳理新闻结构,了解主要内容
标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导语:(1) 英国撤离香港
主体:(2-10)具体叙述英国殖民者的告别仪式
结语:(11)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播报新闻
试以新闻播报员的身份,站在香港回归的角度从文本中选取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来播报。
播报时间两分钟。
赏读明技
聚焦特写镜头
特写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别了,“不列颠尼亚”》
选取了哪几个场景来报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什么象征意义?
选取了哪几个场景来报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什么象征意义?
第一场景(2-4段)
第二场景(5-7段)
第一次降旗:
今后香港不会再由港督统治。
第二次降旗:
象征着英国150多年的管治即将告终。
6月30日下午4点30分至4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6时15分,在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7时45分,降英国国旗。
选取了哪几个场景来报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什么象征意义?
7月1日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
第三次降旗: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第三场景(8-9段)
第四场景
(10段)
一条时间线索贯穿全文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五星红旗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三次降旗、一次升旗
活动二:
课文中把现实场景的时间写得特别准确,精确到几时几分,且衔接非常紧密,就像照相机连拍一样。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时间 地点 事件
4时30分 港督府 降港督旗
4时40分 港督府 港督离府
晚6时15分 添马舰东 雨中告别仪式
7时45分 添马舰东 降米字旗
子夜时分 交接仪式上 政权交接仪式
7月1日第一分钟 交接仪式上 奏国歌,升国旗
0时40分 不列颠尼亚 王子、港督离港
活动二:
课文中把现实场景的时间写得特别准确,精确到几时几分,且衔接非常紧密,就像照相机连拍一样。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①增强所记录的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可信度。
②体现了盼望回归的激动和急切心情。
③体现了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的来之不易和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2、赏析以下句子:
①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面色凝重”“注视”写出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时的失落感。“日落余音”是英国人在降旗仪式上演奏的一首乐曲。这里“日落余音”的乐曲名一语双关,既指号角声,也暗指“日不落帝国”的衰落。
②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是英国管治的象征,“巨幅紫荆花图案”是特区政府的象征,“背景”一语双关,明指背后的景物,暗指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这样写,既含蓄地指出英国管治的结束,又抒发了中国人民的自信、自豪、欢乐、振奋之情。
1、将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融为一体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色,结合4、 7、11段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1、将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融为一体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色,结合4、 7、11段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议展
第4段作用:
结构上,与上段末句中的“港督府”衔接,较自然地实现了场景转换。
内容上,交代了港督府的历史,把港督府昔日的辉煌和如今成为历史陈迹的冷落进行对比,表明中国那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成为了过去。
1、将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融为一体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色,结合
4、 7、11段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第7段作用:
作者把一笔带过的第二次降旗仪式放在今昔对比中,给人一种历史沧桑感,荣衰兴替,意蕴深长。
第11段作用:概括英国在香港管治的开始与结束。
“从海上来”,是说当年英国强占中国领土,开始了对香港的管治;“从海上去”,明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暗写英国对香港的管治结束,点明题意。在现实场景与历史画面的交错、对比中,以冷静平实的语调写出英国的黯然退场,表达香港回归的不凡意义。
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融为一体的作用:
小结:
丰富了新闻的内容。
增加了新闻的历史纵深感。
在今昔对比中,使读者体会到香港回归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
香港156年的异族统治,我们有权表示愤怒,因此,有人认为新闻标题应该改为“英国对香港长达156年的殖民统治终结了!”,请说一说你的想法。
我认为原标题好。新闻报道必须遵循理性和客观的原则,表达要得体,既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又不能对英方一味的冷嘲热讽。
讨论二:
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
赏读明技
原标题的好处:
标题采用主谓倒装的句式,突出了“别了”这一内容,能更好地表达情感,突出文章主题。
1
运用借代,“不列颠尼亚”指代英国,妥帖生动。
2
巧用双关,表面含义是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这是写实的一面,是现实场景。深层含义是象征着英国管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被洗刷。
3
这篇新闻在众多新闻稿中独胜一筹,曾获第8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你认为它获奖的原因有哪些?
小结
选材角度新颖。标题一语双关,独具匠心。
1
挑选富有象征意义的关键场景。
2
新闻现场与历史交织的纵深感。
3
客观陈述中隐含着丰富的情感。
4
恰到好处运用对比手法,国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