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短歌行》课件(共2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1《短歌行》课件(共2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0 12:2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骂名最多;最有争
议的是他的人品,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
学成就。假如你是生活在东汉末年的
读书人,看到他的求贤令《短歌行》,
你会投靠到他的门下吗?走进他的诗歌,
聪明的你们会有自己的答案。
短歌行
曹操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体会曹操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强大愿望。
3.析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自由发言谈一谈印象中的曹操,可以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可以是《三国志》中的曹操,也可以是作为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
回忆印象中的曹操
曹操简介
(1)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诗歌风格苍凉悲壮。
(2)曹操与曹丕、曹植在文学上被称作三曹。
(3)建安风骨: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及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人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
(1)对待袁绍麾下的许攸:跣足而出。
(2)对待袁绍麾下的陈琳:不计前嫌。
(3)对待多次叛变的陈宫:一再劝降。
爱才惜才
(1)杀害故人吕伯奢一家
(2)梦中杀人
(3)杀督粮官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三国演义
文体知识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行”是古代诗歌体裁,可配乐歌唱。
“长歌行”“短歌行”都是汉乐府中的曲调名称,根据歌词音节长短进行划分。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54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发余此《短歌行》。
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读出诗情,
体悟情感
读出诗情,体悟情感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duō

读懂诗意,
铜雀聚贤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三忧
从全诗来看,“诗眼”是哪个字呢?
全诗当中反复出现“忧”字,那么诗人的心中究竟在忧什么?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代指酒。
【翻译】(我)饮酒听歌,感叹人生有多少时间!生命如同早上的露水易逝,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了。宴会上的歌声激越不平,心中的忧思令人难忘。用什么东西来解除忧愁?只有美酒(才能让我解脱)。
分析第一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诗人为何而忧?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写“忧”?
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比喻。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逝的感慨。
③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一忧
:人生短暂
长远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艾蒿
【翻译】年轻的贤才呀,我长久地思念你们。只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思念倾慕到如今。鹿儿呦呦鸣叫,它们在呼唤同伴采食田野里的艾蒿。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热烈欢迎。
沉思吟味,这里指思念和倾慕贤人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引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难道)不嗣音?”
原写姑娘的相思之情,这里比喻诗人对贤才的渴望。
引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原写君王宴请群臣时和谐而又热闹的氛围,这里用来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
什么是“用典”?
定义:指诗歌中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
作用:用典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女子

思念情人
思慕贤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先言
引出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翻译】人才光耀如明月,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忧伤不觉起于内心,久久难以排遣。客人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访。久别重逢,欢饮畅谈,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分析第三节:
诗人为何而忧?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写“忧”?
二忧
:贤才难得
①比喻。将贤才喻为明月。以“明月”之可望而不可即,比喻贤才之难得。
②想象。“越陌度阡”四句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翻译】明月朗朗星稀落,乌鸦向南高飞起。彷徨失意绕树多周,不知可以依靠哪根树枝?高山不会满足自己的高度,大海不会满足自己的深度。我会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英才人心归服。
三,泛指多次;匝,圈、周
吐出嘴里的食物
分析第四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人为何而忧?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写“忧”?
①用典1。《管子·形势解》中“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表达希望贤才多多益善。
用典2。“周公吐哺”借此典故表示自己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三忧
:功业未就
分析第四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人为何而忧?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写“忧”?
②比兴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本为环境描写这里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
比兴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以山高水深比喻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周公吐哺,曹操许下承诺,定会殷勤地接待归附的贤才,也暗含了诗人对功业未成的忧虑。
三忧
:功业未就
英雄的慷慨悲歌

人生苦短
功业未就
贤才难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情怀消极?
知识补充
对生命的思考:
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莫不有终期。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曹操《精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不戚年往,忧世不治。(曹操《秋胡行(其二)》)
知识补充
曹操的理想蓝图:
吏不呼门 民无所争讼
仓谷满盈 班白不负戴
路无拾遗之私 囹(líng)圄(yǔ)空虚
人耄(mào)耋(dié),皆得以寿终
——曹操《对酒》

一统天下
曹操是名门之后,东汉末年太尉曹嵩的儿子,有名望有钱有关系,少年成名,陈寿赞叹曹操是超世之才,他平定天下大乱,是雄才大略的成功者。此外鲁迅曾价:"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纵观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曹操可谓是足智多谋,手段丰富。在用人方面曹操是出名的知人善用,举贤若能,甚至一些平民子弟也能得到他的重用,据有人统计,直到曹操去世为止,他的重要谋士共有102人,善用人才。
【观点一:投靠】
曹操非汉室正统,乃一乱世枭雄,一贼人耳,身为汉臣却不尽臣子之道而觊觎至尊之位,欺君罔上,裂汉室江山,毁汉室社稷,还曾经三屠徐州,泗水为之不流。此外曹操底下谋士成群,辅佐曹操夺取天下,可能最多也就封侯,拜相我看都难,而如果匡扶汉室,辅佐人才稀缺白手起家的刘皇叔,日后若成大业必定位居众追随者之上。因此投靠曹操并非明智之举。
【观点二:不投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