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课程标准要求人教版必修③ 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和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惊响旧世界的春雷人教版必修③ 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和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思考:以上文字和图片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二十一条》的签订思考:以上文字和图片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思考:以上文字和图片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袁世凯:皇帝之宝 袁世凯祭孔称帝,尊孔复古思考:以上文字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近自国体变更……使数千年崇拜孔子之心理,缺而修佛……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做夜思,恢复孔教,立国之根本。
——1914年《大总统祭圣告令》政治:经济:思想: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根本原因) ①西方启蒙思想的进一步影响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②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①西方列强尤其是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外因)②袁氏篡夺革命果实并企图复辟帝制(内因)透过这幅油画(《北大钟声》 ,又名《宽容》、 《兼容并包》 ,是一幅描绘五四时期代表性知识分子的群象作品),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这幅油画反映的是蔡元培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采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聘请倡导新文化运动的人物和主张旧学的人物同时讲学,使北大成为运动的中心。画面上共画有16个人,从左至右依次是:刘师培、黄侃、沈尹默、陈独秀、胡适、朱希祖、辜鸿铭、马叙伦、蔡元培、李大钊、马幼渔、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梁漱溟、刘半农。画面的中心是蔡元培,其左前方的辜鸿铭和右后方的李大钊分别是主张旧学和倡导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放在蔡元培的左右、画面的中央,突出了“兼容并包”的主题思想。 ②蔡元培的包容①陈独秀的首倡③胡适、刘半农、李大钊、鲁迅、周作人等人的加入1、兴起②北京①上海2、地点北大红楼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①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内容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提 倡 民 主
反 对 专 制 材料:代表人物的代表性言论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材料:代表人物的代表性言论 提 倡 科 学
反 对 迷 信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材料:代表人物的代表性言论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材料:代表人物的代表性言论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ScienceDemocracy民主科学(德先生) (赛先生)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的矛头直指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许多进步的报刊也通过漫画的形式向群众宣扬新道德,反对旧道德。1920年,杨清磬在上海的《解放画报》上发表《靠不住的》一图。图中一中国妇女正孤苦无依地背靠着一根刻着“三从四德”的石柱,而在风起云涌的世界进步潮流下,石柱正摇摇欲坠。 旧道德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
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朋友(胡适)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载1917年2月1日《新青年》
第2卷第6号胡 适(1891-1962)
材料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
材料二:《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第一组材料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材料二: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某些人在思想方法上是形式主义的,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的坏就是绝对的坏,所谓的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 ——毛泽东第二组材料性质:(前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进步:
①冲击了… …解放了… …知识分子受到了… …
为… …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弘扬科学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文学革命有利于文化普及和繁荣。
局限性: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倾向;
没有同工农的群众运动相结合。
1、原因: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
无产阶级壮大和工运斗争需要
爱国知识分子的探索
2、表现:传播思想 建立社团 结合工运
马克思主义者形成 成立组织
3、意义:
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基础,成为拯救国家,
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器物 (科技)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思想 (民主和科学马克思主义)开眼看世界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维新派)
辛亥革命(革命派)新文化运动(激进派)
马克思主义传播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历程。
欢迎指教
再 见
江永一中历史组出品
毛建恒 QQ:106912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