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芣苢》《插秧歌》联合阅读课件(共2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芣苢》《插秧歌》联合阅读课件(共2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0 13:3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芣苢》《插秧歌》
——回响在历史中的劳动之歌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的作者;
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背诵并默写诗歌;
3、领会《芣苢》重章叠句的手法。
4.感受古代人劳动时的欢乐与情趣,理解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2
芣苢
《诗经》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 苢
《诗经·周南》
初读体悟
duō
luō
jié
xié
fú yǐ
走进《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 的诗歌 篇,故又称 。 最初称“诗”,西汉时期被奉为儒家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是我国 创作的源头,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305
“诗三百”
现实主义诗歌
《诗经》“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风》是周代各地的风土之音(民间歌谣)
;共160篇(核心)
《雅》是周人的朝廷之音(宮廷乐曲)
,又分《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颂》是宗庙之音(宗庙祭祀的乐歌)
,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40篇。
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叙述、描写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类比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起兴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bèi)风 击鼓》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 关雎》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硕人》
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思考:齐读《芣苢》,思考这首诗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句子有很多重复,只改变了六个字(动词)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理解诗意






芣 苢
采摘
取得,获得
拾取,摘取
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提起衣襟兜东西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着眼到文中的6个动词
字 甲骨文 小篆 含义 纵观六个字,展现了什么劳动场景






这六个字有哪些细微区别变化?展现了古人一种什么样的劳动场景?[结合注释 试着做一做动作 ]
采摘芣苢
越采越快
越采越多
收获满满
(劳动过程)
(劳动欢乐)
采摘
取得 获得
拾取 摘取
从茎上成把取下
提起衣襟兜东西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
兜东西

重章叠句:在不断的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回环往复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生动地表现了芣苢越采越多、越采越快直到满载而归的场景美和采摘的快乐的情感美。
1.重章叠句(重章复沓)即复沓的章法,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几个字反复吟唱。
作用:内容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形式上: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知识拓展
2.叠字
3.采用赋的手法,铺陈直叙地描写妇女采摘芣苢这一简单的事件,展现了欢快的劳动节奏,表现人民热爱劳动的勤劳朴素的品质
(2)“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可以调换顺序吗?
明确:不可以调换。
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妇女们先“采”才会“有”,刚开始采摘时是一叶一叶地掐取,接着是大把大把地捋采,最后是扯起衣襟兜装。这由“掐”到“捋”再到“兜”的过程,生动地表明她们愈采愈多、愈采愈快,劳动热情也愈来愈高涨,是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合作探究
你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欢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赏读《插秧歌》,感劳动之艰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他为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绍兴进士,曾任秘书监,主张抗金。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mao)齐名,并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
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
作者简介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
写作背景
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市),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作该诗。
插秧歌
南宋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dōu móu jiǎ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shà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shì chú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插秧歌》中诗人是如何哪些手法来刻画劳动场景的?
秧田
稻田
抛秧
接秧
插秧
拔秧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19
白描勾勒图景:通过“抛”、“接”、“拔”、“插”四个动词,用语直白却极为传神地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
动作描写
20
比喻传达精神,诗人别出心裁地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铠甲,人比作战士,地比作战场,暗示了冒雨插秧,恰如一场紧张、持久而艰辛地战斗。
环境衬托艰辛:“雨从头上湿到胛”写出雨势之猛,颔联表现出农人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插秧不辍的艰辛和吃苦耐劳的忙碌精神。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21
借对话展现情态。
诗的颈联,“唤”与“不答”,新鲜、生动、活泼,赋予紧张的插秧生活以生活情趣。朝餐不吃,劳作不歇。
诗的尾联似乎是农夫对送饭人的答话,极富生活气息,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农人 形象。
从《插秧歌》中你体会到了劳动什么特点 是和《芣苢》一样轻松快乐吗?(用一个词概括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 繁忙。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一家人抛、接、拔、插,都在劳动。
2. 紧张。“笠是兜鍪蓑是甲”,运用比喻,把农夫比作战士,把雨中插秧比作一场战斗,与老天抢界间。“雨从头上湿到胛”,可见雨中插秧也非常辛苦。
3. 辛苦。“唤渠朝餐歇半霎”,顾不上吃饭,而且是“朝餐”,想见为了抢时间,一大早就起来干活,一直没吃饭,劳动了老半天了,仍不肯歇,一小会儿也不肯歇。
4.担心。一方面担心来不及插完秧,一方面又担心鹅儿与雏鸭来糟蹋秧田,更添忙碌。
6. 和谐。一家人齐心协力劳作,很有秩序,很和谐。

【小组讨论】
概括主旨
《插秧歌》运用民歌手法,描绘一家人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画面,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和农事的繁忙,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
题目 《芣苢》 《插秧歌》
相同点
不同点
主题相同——劳动
内容
一幅妇女们采摘芣苢,收获满满的欢乐劳动图
一家人齐心协力,紧张忙碌的插秧图
艺术手法
情感表达
比喻、白描手法
细节描写,环境描写
劳动者的欢歌
劳动者的颂歌
【探究】
试对比分析《芣苢》《插秧歌》的异同点。
叠字、重章叠句、赋
劳动本身的滋味——
劳动,辛苦繁忙
劳动者们却甘之乐之
在辛苦中收获快乐,也就生出了美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只有劳动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劳动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劳作,我们要勇于在艰苦的劳动中净化灵魂、磨炼意志,坚定信念。
——习近平
2019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标题:劳动的青春最美丽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劳动的青春最美丽》。
开头:大家知道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劳动息息相关。希腊盲诗人荷马说,“劳动是人类命运。”也就是说,人类的一切都离不开劳动。并且青春是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是抒写诗情画意的篇章,每个人有不同的青春靓色,但我觉得劳动的青春最美丽。(中心论点)
分论点段1:劳动能创造财富。+铁人王进喜、袁隆平
分论点段2:劳动能净化人的灵魂。+“天道酬勤”
分论点段3:劳动还能创造辉煌。+“黄帝”、“习主席”、“中国人的飞天梦”
结尾:劳动,应是人类最亲密的动词!劳动,应是人类最珍惜的伴侣。(呼吁老师同学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因为奋斗的青春最光荣,劳动的青春最美丽!(扣题)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欢迎与大家深入探讨这一话题。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