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必修三第五单元第十四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必修三第五单元第十四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1-06 16:1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一、“开眼看世界”人教版必修③ 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从看世界到共和梦——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1、背景分析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就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鸦片战争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西洋人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在两年多时间里,中国调动了10多万军队,先后有1名总督、2名提督、7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始动摇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1、背景分析(1)晚清封建社会----危机四伏(落后)
(2)欧美列强崛起----侵略扩张(挨打)
(3)鸦片战争惨败----惊醒志士(思变)
(4)经世致用思想 —奠定基础(基础)
(5)西学东渐出现----创造条件(条件)
——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1、背景分析2、代表人物林则徐
(1785-1850)魏 源
( 1794-1857) 林则徐在广东主持军务期间,积极探求西方军事科学技术,引进西方先进船舰大炮并加以仿制(师夷长技)。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贡 献:设立译馆,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民族英雄 1839年领导禁烟运动
捍卫了中华民族尊严魏 源:“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放眼世界的先行者代 表 作: 《海国图志》 (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的专著)
核心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1、背景分析2、代表人物3、历史评价 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知识界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迈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
  局限:侧重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未认识到落后的根源)。——内忧外患下的自救 1、背景分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
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形势;
慈禧太后暂时支持洋务派。——内忧外患下的自救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持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
——《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大学士倭仁折》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1861年)——内忧外患下的自救 2、核心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 :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西学为用”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为封建制度服务。
  ——内忧外患下的自救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等北洋、南洋、福建水师;基地创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3、具体实践: 开展洋务运动 材料1: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做事极不容易。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倘若当时没有恭亲王等在京内主持,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在京外推动,那末,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以后的中国还要麻木不仁,好像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一样。
——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史料研读 材料2:“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李鸿章史料研读 材料3: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本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德国首相俾斯麦史料研读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4、历史评价①进步:冲击传统的保守观念,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的近代化。
②保守:仍停留在学习西方物质文明的层面,没有涉及到制度层面。1.(2011·北京文综·16)“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实战靶场2.(2002年江苏)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
A、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挤压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实战靶场——甲午之役后的觉醒1、背景分析:
①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②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西方文化的不断传入
③ 19世纪60年代产生的早期维新思想奠定思想基础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只知选购船炮,不重艺学,不兴商务,尚未知富强之本。
——郑观应《盛世危言·初刊自序》
商战为本,兵战为末。
——郑观应《盛世危言·商战》1、背景分析:
——甲午之役后的觉醒1、背景分析:
④19世纪末甲午战败、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的加深
甲 午 战 争——甲午之役后的觉醒1、背景分析: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材料一: 天赋定理人人得之,人人皆可平等自立。
——康有为《孟子微》
康有为材料二: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思考:结合教材和材料归纳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宣传方式:
①讲学:办万木草堂
②著书:《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1)康有为:
思想主张:①变法图强,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②否定君主专制,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特点: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结合 “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原因: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
②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借其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③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从这句话能看出维新变法思想宣传呈现什么特点?为什么呈现这样的特点??思维拓展:材料: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思考:请结合教材和材料归纳其主张。代 表 作:《变法通议》 (2)梁启超:
思想主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顽固派
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材料: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思考:请结合教材和材料归纳其主张。
(3)严复:
思想主张:民主君仆、主权在民意 义: 用民权否定君权,
直接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 天行者以物竞为功……物各争存,宜者而立者强,强皆昌,不立者弱,弱乃灭亡。
——严复《天演论》4、重大影响:3、百日维新: 1898年戊戌变法戊戌六君子4、重大影响: 思想启蒙,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激发人民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为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3、百日维新: 1898年戊戌变法——庚子之变后的主流 1900年以后,随着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孙中山和革命派的共同努力,在国内外掀起出版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的翻译著作,创办革命报刊,发行革命书籍,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热潮。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再追求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彼得变政”等模式,走上了“美国独立”、“法国革命”等民主革命的道路。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缩小了保皇派的市场,扩大了革命阵营,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为同盟会成立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预示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就要到来。——庚子之变后的主流 1、背景分析:社会基础:人民反帝反封运动高涨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
思想基础:西方民主启蒙思想传播必要性①19C末,维新派变法运动的失败
②20C初,清廷沦为“洋人的朝廷”可能性2. 概况:
两个中心(上海、东京);
三个代表: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提倡民主革命
邹容《革命军》——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
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揭露清朝的反动本质3. 评价:为资产阶级反清革命奠定思想基础。——庚子之变后的主流 ——庚子之变后的主流 宣传革命思想的报刊杂志时光隧道 历史感悟:面对“豆剖瓜分”的中国,如果
你是位百年前的中国热血青年,你最想做些什么? 秋瑾(1875-1907)终年32岁邹容(1885-1905)终年20岁陈天华(1875-1905)终年30岁喻培伦(1886-1911)终年25岁林觉民1887-1911)终年24岁徐锡麟(1873-1907)终年34岁陆皓东(1867-1895)终年28岁生命燃烧的岁月 课后思考:
慈禧太后一直被认为是晚清封建顽固派的最高代表,可她为什么支持洋务运动 ?
方法点拨 本题要从洋务派兴办洋务的目的,以及洋务派和慈禧太后的阶级属性等方面分析。
答案要点 该题目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讨论:
一、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这与顽固派是一致的;
二、慈禧太后虽被认为是封建顽固派的代表人物,但其思想并不完全是陈腐不化的,为维护统治、稳固地位,她也能根据形势发展进行适度的调整。
欢迎指教
再 见
江永一中历史组出品
毛建恒 QQ:106912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