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王愿坚
党费
在闽粤赣红色文化展馆,有一份特殊的缴费单:
黄新同志1934年11月21日缴到党费……
黄新是谁?党费的数额为什么没有明确?
假设你是展馆的工作人员,请你为黄新设计一份个人档案。
壹
情境导入
贰
整体感知
个人档案表 姓名 黄新 性别
政治面貌 党龄
家庭住址 家庭条件 家庭成员 党费数额 党费来源 个人简历 贰
整体感知
个人档案表 姓名 黄新 性别 女
政治面貌 中国共产党 党龄 3年
家庭住址:八角坳从东头数第十七个窝棚 家庭条件:艰苦(17节) 家庭成员:丈夫卢进勇红军战士 5岁的妞儿 党费数额:一筐咸菜 一块钱 个人简历:1931年入党,在八角坳积极组织党的活动。1934年,与红军地下部队接头,接受地下党活动的指示,了解敌人活动情况,组织反收租夺田等。半个月后,为救侦查员被捕。 证明人?
贰
整体感知
以“我”缴党费引出回忆,
从“我”的角度叙述故事,
以“我”的见闻构成小说的素材,
集中描写“我”与黄新的两次会面。
“我”
是线索。
贰
整体感知
(1)故事的叙述者贴近读者,使故事更为真实可感,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2)小说仅从“我”的视角出发,集中描写“我”与黄新的两次相见,突出了典型的场景和细节。
(3)“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借“我”之口,利于作者主观感情的抒发,人物塑造也更为立体生动。
《党费》这篇小说用的是第一人称,从“我”的视角讲述故事,以倒叙的方式来进行叙述,有以下三点好处:
叁
合作探究
请作为和黄新共事的党组织人员,为她的个人档案填写评价。
“我”眼中的黄新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
①通过借政委的介绍进行侧面描写,交代了黄新作为农村骨干、“扩红”时送丈夫参加红军的媳妇、长征后的军属这段生活史、成长史。
侧面描写
语言描写
“一跟党断了联系,就跟断了线的风筝似的,真不是味儿啊”(20)
——对党组织思念,联系上之后的高兴与激动。
“有我们在……再打起来”(20)
——渴望战斗,坚强乐观、自信。
“是有困难哪……现在的任务也能完成!”(24)
——英雄气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为了党,你得活着!”“快上去……应付!”(42)
——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只见她扭回头来,两眼直盯着被惊呆了的孩子,拉长了声音说:“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53)
——展现了她伟大的母爱和对党的一腔热诚,誓死也要保卫革命力量。表现她临危不惧,机智勇敢,从容不迫和勇于自我牺牲的光辉品质。
神态、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打开党证,里面夹着两块银洋。她把银洋拿在手里掂了掂(26)
——对丈夫的深情和思念
她妈一扭头看见了,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32)
——她为了革命甘愿忍受生活与精神上的巨大痛苦,
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
她把菜筐子用草盖了盖,很快地抱起孩子亲了亲,把孩子放在
地铺上,又霍地转过身来(43)
——镇定从容、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咸菜的重要性
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做好了牺牲的思想准备
她揭起衣裳,把衣裳里子撕开,掏出了一个纸包。纸包里面是一张党证,已经磨损得很旧了,可那上面印的镰刀斧头和县委的印章都还鲜红鲜红的。(26)
——对比,表明她作为党员的火热的心,一系列动作显示出她郑重的态度。
叁
合作探究
试代入小说其他次要人物,
说说他们眼中的黄新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关人物 事件 细节 黄新的人物形象
魏政委
胡敏英等党员同志
小妞儿
……
要求:小组合作;圈画相关段落,读一读;尝试用简练的语句概括,说一说
当我们代入魏政委的角色,从他的视角,可关注“派‘我’与黄新联络”这一事件,体察当他得知黄新牺牲、看到缴纳的特殊党费时“停住了笔”这个细节,能把握黄新忠诚爱党、无私奉献的人物形象。
从胡敏英等党员同志的视角,我们关注了一起择菜,准备特殊党费这个事件,注意到边择菜边哼唱红军的歌这个细节,看到了一个有干练组织能力且勤劳、乐观的黄新。
从黄新五岁女儿小妞的视角,看到“不让吃咸菜”这个事件,关注到黄新看着女儿“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的面容,但最终还是“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这个细节,看到了她身为母亲的严厉“狠心”,体现的是黄新对革命事业的赤忱之心。
叁
合作探究
写人,就要描写活生生的人,就要写人和人的关系,就要写人的特定的悲欢离合的命运和喜怒哀乐的感情。只有把真实具体的人性和人情表现出来,才能创造出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
——王愿坚《大胆表现革命的人性美》
肆
拓展延申
闽粤赣红色文化展馆拟举办“红色故事展”,请你依据《党费》的故事,自主设计讲述故事的情境,选择叙述视角,讲一讲革命先辈黄新的故事。(300-500字)
肆
拓展延申
身为一个妻子,她勤俭持家,劝夫从军;
身为一位母亲,她引人向善,大义为先;
身为一名党员,她忠诚忘我,不怕牺牲。
她就是黄新,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少妇,众多地下党员中普通的一员。革命斗争无比艰险,但她永葆对党的热爱与忠诚。“扩红”的时候,她带头把自由结婚的丈夫送去参军。红军被困山中,她千方百计找来盐腌菜,和同志们上交咸菜这一珍贵而特殊的党费。好久没尝过盐味的女儿抓了一根腌豆角解馋,她却坚决阻止了女儿。因为她知道,自己或许不是一位称职的母亲,但她必须当一名称职的党员!面对前来搜捕的白匪,她毅然牺牲,保护交通员小程,让白匪的搜捕计划落了空。
八角坳虽地僻阴沉,但人们心中仍埋藏着星星点点的火种,只要燃烧起来,就可以燎原。黄新,她就是点燃这燎原大火的火种,身躯虽亡,精神永存!正所谓“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任其冻毙于风雪;为自由开路者,不可令其困顿于荆棘”,这样的革命英烈、人世楷模,将万世流芳,被千百万人景仰。
红色讲解员
王愿坚说:“我们的革命先烈和前辈,不但用生命和鲜血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铺平了道路,并且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伍
随堂检测
小说中黄新从女儿手中夺下一根腌豆角这一细节描写,有人认为真实生动,使黄新这一人物形象更加感人;有人则认为不够真实,影响了黄新形象的丰满性。你赞成哪一种观点 简要说说理由。
观点一:赞成第一种观点。①在革命战争的特殊年代,这类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行为屡见不鲜。为了让山上的队伍能多吃一口咸菜,黄新从女儿手里夺下一根腌豆角的细节,充分展示出她为了党、为了革命作出的无私牺牲,使人物形象更加感人。②咸菜是在敌后坚持斗争的诸多革命群众和共产党员千方百计凑集的,黄新作为一名思想觉悟很高的党员,不让自己的女儿吃集体凑集的咸菜,是理所当然的,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增强了人物的真实性。
观点二:赞成第二种观点。①塑造一个光辉的形象,要想达到感人的目的,就要让人物形象丰满生动,而不能是“高大全”式的扁平化的形象。从“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有气无力”的女儿手里夺下一根腌豆角,固然可以表现黄新一心为了党、为了革命的崇高品质,但让她失去了一个年轻母亲应有的慈爱和柔美的一面,影响了人物形象的丰满,使人物趋于扁平化。②具有人性美的形象更能感人。然而,黄新的这一动作,显然是置幼小、病弱女儿的健康和生命于不顾,虽然让她身上的革命性和崇高感得到了强化,却失去了人性美的一面,让物失去了感人的血肉,显得不够真实,给人以虚假的感觉。
六
课后作业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回忆·细节·精神;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党费。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分析小说题目“党费”的多重意蕴(6分)
①最初指黄新上缴的两块银洋。
②后来指黄新千方百计组织群众腌制的一筐咸菜。
③最后指黄新为保护同志和党组织而献出的宝贵生命,这位女地下共产党员与敌人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就是最宝贵的党费。
引子:(第1段)
开端:(第2~5段)
发展:(第6-29段)
高潮:(第30-55段)
结局:(第56-60段)
梳理情节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由“我”缴党费引出回忆
交代斗争环境,引出主要事件
“我”与黄新成功接头
“我”再见黄新遭围捕,黄新舍命搭救
“我”代黄新缴上党费
主题归纳
小说描写了一位年轻女共产党员在敌后艰苦环境里坚斗争,为了缴纳党费和掩护游击队的同志,献出自己生命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信仰坚定、斗争顽强、勇于牺牲的共产党员形象,赞美了她对党的忠诚,讴歌了她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