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二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
(2022福建莆田二中月考)冰楔作用是指岩石缝隙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的作用。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 )
A.物理风化作用 B.流水搬运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2.图示现象在下列哪一地区表现最显著( )
A.三峡谷地 B.淮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皖南丘陵
题组二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八卦洲是长江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八卦洲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
A.地壳抬升形成
B.地壳下陷形成
C.长江侵蚀形成
D.长江挟带的泥沙堆积形成
4.由于流水的侵蚀与沉积作用,长江河道及八卦洲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可能是( )
A.八卦洲将与长江南岸相连
B.八卦洲将与长江北岸相连
C.八卦洲以受侵蚀为主,面积缩小
D.长江河道左偏,南岸淤塞
河流下切是指河流向下切割侵蚀的自然现象。下图为地质时期祁连山某河流下切速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下列地貌的形成,与河流下切直接相关的是( )
A.角峰 B.冲积扇
C.河漫滩 D.河流阶地
6.地质时期,影响该河流下切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壳运动 ②山坡朝向
③河流径流量 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地质时期河流地貌发育情况。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前期图中,河漫滩最宽阔的河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关于该区域河流特征发生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河由于溯源侵蚀产生袭夺现象
B.乙河段相比前期径流量大增
C.丙处山体滑坡堵塞河道使河流改向
D.区域内河流径流总量增加
题组三 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022天津三中期中)雅丹地貌是干旱地区常见地貌之一。下图是柴达木盆地“水上雅丹”地貌的景观图。该地貌的形成岩石主要来自湖底沉积物,雅丹地貌形成之后,由于河流改道,湖水汇入而形成“水上雅丹”。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9.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力沉积
D.风力侵蚀
10.推测“水上雅丹”的演化顺序( )
A.④→①→②→③
B.④→②→①→③
C.④→①→③→②
D.④→②→③→①
金字塔沙丘在许多沙漠中都是最大的风成地貌,其形态特殊,稳定少动,分布广泛。金字塔沙丘是在新月形沙丘的基础上,受其他风向风的改造,形成的具有3~6个面的星状沙丘。依据祁连山北侧的甘肃敦煌鸣沙山上金字塔沙丘形成模式图(箭头代表盛行风向),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两题。
11.与新月形沙丘相比,金字塔沙丘的形成条件最大的不同在于( )
A.沙源更丰富
B.风力更强
C.体积更大
D.三组或三组以上风向
12.模式图中,金字塔沙丘的形成顺序应该是( )
A.①—②—④—③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②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风化地貌
(2022湖北孝感期中)石环是一种特殊的地表形态。下图为石环形成过程示意图和某地石环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石环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冰川沉积 B.流水搬运
C.冻融作用 D.风力沉积
P146定点3
2.砾石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可能是( )
A.冬→春 B.春→夏
C.夏→秋 D.秋→冬
题组二 流水地貌
(2022四川成都月考)壶穴是指流水对较软岩层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以壶穴群为代表的流水侵蚀地貌常见于地势陡峭的“V”形河谷内,在平坦宽阔的河段十分罕见。2019年,上游蓄水导致水位下降,四川省大英县涪江河床上,开始周期性出现大片的壶穴景观,宛如一幅河中的“浮雕石版画”。下图为大英县壶穴景观成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平坦宽阔河段壶穴地貌较为罕见的原因是该河段( )
①河床岩性坚硬
②河水流速较缓
③河流径流量大
④泥沙易沉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若该地区地壳持续抬升,壶穴景观分布区可能会( )
A.向河流上游移动
B.向河流下游移动
C.保持现状
D.彻底消失
(2022广东汕头一中期末)下图为山东省沂源县西南某局部区域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图中的东周河因溯源侵蚀,袭夺了沂河上源。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袭夺发生后,河水流向出现倒转的河段是( )
A.AB段 B.BC段 C.CE段 D.EF段
6.有利于沂河上源被东周河袭夺的自然条件是( )
A.沂河的落差比东周河大
B.该区域地壳出现沉降运动
C.流域内降水量明显减少
D.CD段附近的岩体较破碎
P147定点4
下面两图分别为某区域地貌示意图和河水中颗粒物所受外力作用类型与河流流速、颗粒物直径之间的关系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图甲
图乙
7.欲使直径为0.1毫米处于搬运状态的颗粒物沉积至河床,河流流速至少应降为( )
A.0.1厘米/秒 B.0.7厘米/秒
C.5厘米/秒 D.30厘米/秒
8.图乙中能够反映图甲所示地貌成因的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题组三 风成地貌
下图为某一地貌景观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虚线表示被高处遮挡部分,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该地貌为( )
A.火山口 B.风蚀蘑菇
C.沙丘 D.冰蚀湖
10.图中713米等高线处景观的成因最有可能是 ( )
A.风沙磨蚀严重
B.岩性更加坚硬
C.岩浆大量喷发堆积
D.风化更为严重
(2022广东汕头月考)反向沙丘是指在与主导风向相反的方向风作用下形成的沙丘,我国西北地区的腾格里沙漠东南部是反向沙丘的典型分布区域。下图为反向沙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1.推测该反向沙丘出现后的大半年内该沙丘( )
A.西北坡和东南坡同时变缓
B.西北坡和东南坡同时变陡
C.西北坡变缓,东南坡变陡
D.西北坡变陡,东南坡变缓
12.该沙丘总体移动方向是( )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A 冰楔作用是水的冻融对岩石造成的破坏,属于物理风化作用,A正确。
2.C 冰楔作用要求水反复冻结融化,区域温度要长期在0℃上下波动。三峡谷地、淮北平原和皖南丘陵气温在0℃上下波动的时间较短,不易发生冰楔作用。青藏高原海拔高,低温期长,气温在0℃上下波动的时间长,最符合冰楔作用的要求。
3.D 八卦洲为河心岛,河心岛应是由河流挟带的泥沙堆积形成的。
4.B 北半球河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应该侵蚀右岸。图中长江段自西向东流,应冲刷南岸,泥沙堆积在北岸,故长江河道会右偏,八卦洲会逐渐与长江北岸相连。
5.D 角峰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A错误;冲积扇与河漫滩均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B、C错误;河流阶地是由地壳间歇性抬升和河流持续下切共同作用形成的,D正确。
6.C 河流下切速度与地壳垂直运动方向及速度密切相关,地壳抬升易加剧侵蚀,地壳下沉利于泥沙沉积,①正确;山坡朝向可以通过影响降水量进而影响河流径流量及下切速度,但山坡朝向一般难以发生大幅度变化,因此也不会对河流下切速度的变化产生明显影响,②错误;河流径流量影响流水侵蚀的能力,一般来说,径流量大、流速快的河段侵蚀能力强,下切速度快,③正确;地质时期是指地球历史中有地层记录的一段漫长的时期,与之相比,人类出现的时间非常短暂,因此人类活动对地质时期河流下切速度变化的影响非常有限,④错误。故选C。
7.B 河漫滩指丰水期被洪水淹没,枯水期露出水面的滩地,是由河流挟带的泥沙堆积形成的。前期图中②处河流最弯曲,河流凸岸堆积,使河流越来越弯曲,河漫滩最宽阔,B正确。其他三河段河道较平直,说明水流快,河漫滩发育少,A、C、D错。
8.A 据图可知,后期图中南侧甲河流的溯源侵蚀,使得甲河流与北侧河流连接,形成河流袭夺,A对;由图示信息无法得出乙河段相比前期径流量大增的结论,B错;丙处由于被袭夺而改变流向,C错;由图示信息无法得出区域内河流径流总量增加的结论,D错。
9.D 雅丹地貌属于风力侵蚀地貌。
10.B 由材料可知,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主要来自湖底沉积物,故最早时该地应为湖泊,对应图④所示景观;雅丹地貌属于风力侵蚀地貌,风力能够侵蚀湖底岩石,说明湖水减少,湖底裸露,对应图②所示景观;在盛行风的吹蚀下,原来平坦的湖底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鲫背形垄脊和宽浅沟槽,逐渐形成雅丹地貌,对应图①所示景观;最后河流改道,雅丹地貌中的沟槽被水淹没,只有垄脊出露水面,形成水上雅丹,对应图③所示景观。故选B。
11.D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月形沙丘是在单一盛行风作用下形成的,即一种风向形成一个沙丘形态;而金字塔沙丘是“受其他风向风的改造”,而“具有3~6个面的星状沙丘”,说明金字塔沙丘要受到三组或三组以上风向影响。
12.B 材料“在新月形沙丘的基础上”说明金字塔沙丘的形成首先应是在一个基本的新月形沙丘的基础上,即②;最后“具有3~6个面”,即③和①;中间应该有2个面的形态,即④。故B正确。
能力提升练
1.C 读图可知,土壤中含有大颗粒的砾石和小颗粒的沙土等。砾石周围空隙大,含水量大,且砾石降温快,随温度降低其周围空隙中水分先冻结,体积变大,砾石被抬高;待温度升高时,土壤中冻结的冰开始融化,但融化的过程中,砾石仍被一部分冰支撑,不能落回原来的位置,冰完全融化后,周围沙土已将砾石下方的空隙填充,使得砾石无法回到原来的位置。如此循环往复,砾石就不断向地表移动并最终出露地表。之后,沙土继续冻结膨胀,形成高出地面的小凸起,砾石便从小凸起的中间慢慢滚到边缘,形成石环。C正确。
2.D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砾石上升是因为其周围土壤结冰发生冻融作用。秋季到冬季气温下降幅度大,且土壤含水量较大,土壤结冰使得砾石上升幅度最大,D正确。
3.D 平坦宽阔河段,泥沙易沉积,河床较软,①错误、④正确;材料显示壶穴属于流水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地貌需要水流速度较快,平坦宽阔河段河水流速缓慢,②正确;河流径流量大,会加大对河床的侵蚀能力,易形成壶穴,③错误。故选D。
4.A 地壳抬升,上游侵蚀会加剧,当上游地区较软岩层(砂岩)出露后,就会在其上发育新的壶穴景观,即壶穴景观分布区会向河流上游移动,A正确。
5.C 因东周河袭夺了沂河上源,故袭夺发生后,沂河上源河段的河水流向东周河,CE段流向倒转,C对;AB段和BC段流向不变,EF段成了新的分水岭,无河流,A、B、D错。
6.D 东周河袭夺沂河上源,说明东周河溯源侵蚀作用强烈,则东周河落差可能更大,A错;地壳沉降会加剧河流沉积,而不会促进溯源侵蚀,B错;流域内降水减少会导致河流水量减少,从而减弱河流溯源侵蚀,C错;CD段附近的岩体破碎,会降低溯源侵蚀的难度,利于河流袭夺,D对。
7.B 图中两条曲线之间的区域表示搬运状态,当河流流速低于或等于沉降速度时,颗粒物就可以在河床上沉积。根据题意,在横坐标0.1毫米处作垂线与沉降速度曲线相交,过该交点作水平线与河流流速轴相交,则此点对应的河流流速就是答案,为0.7厘米/秒,只有河流流速低于或等于0.7厘米/秒时,直径为0.1毫米的颗粒物才可以沉积至河床。
8.B 图甲所示地貌为河口三角洲,属于流水堆积地貌,排除甲、丙;又因为河流沉积作用表现为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河口三角洲位于河流最下游,沉积物颗粒较小,故乙最符合。
9.B 火山口等高线闭合,数值从火山口边缘向内部和外部都减小,与图不符,A错;风蚀蘑菇顶部(图中714米等高线处)大,基部(图中713米等高线处)小,B对;沙丘松散,直立性差,不会出现基部小的状况,C错;湖泊应该是盆地地形,等高线周高中低,与图不符,D错。
10.A 由上题可知,该地貌为风蚀蘑菇,713米等高线处半径较小,说明此高度处于“蘑菇”的细腰处,是风沙磨蚀的结果,A对;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B错;风蚀蘑菇与岩浆喷发和风化作用无关,C、D错。
11.C 在风力的吹动下,沙丘的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读图可知,该反向沙丘东南坡缓,西北坡陡,可知其东南坡为反向风的迎风坡,反向风向为东南风,当地的主导风向应为西北风。该反向沙丘形成时盛行东南风,其出现后的大半年内该地主导风向应该转换为西北风,在西北风的吹拂下,该沙丘的西北坡会逐渐变缓,东南坡会逐渐变陡。
12.D 沙丘总体移动方向受主导风向影响,该地区主导风向是西北风,所以总体移动方向是东南方向,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