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日近地面风向(图中箭头所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此时影响甲处近地面的天气系统是( )
A.台风 B.冷锋 C.暖锋 D.反气旋
2.此时甲处高空水平气压状况和风向最有可能是( )
2020年2月,20多名荷兰中学生在加勒比海地区参加帆船训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他们中途终止训练计划并乘飞机回国,但因航班停飞,只好乘坐训练用的帆船。他们3月18日从圣卢西亚岛(14°N)出发,途中短暂经停亚速尔群岛,最终在4月26日回到荷兰。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加勒比海地区该季节适合进行帆船训练,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海域面积
C.东北信风
D.洋流性质
4.沿图示航线,帆船到达亚速尔群岛的时间比计划提前,根本原因是( )
A.帆船动力强劲
B.航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C.全程顺风顺水
D.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偏南
下图为四地气温和降水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5.①地气候的形成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受西风带控制
C.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6.①②③④四地气候成因最相近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7.①②③④四地对应的气候类型,以大洲为空间尺度计,分布数量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望加锡为印度尼西亚南苏拉威西省的首府,坐落于苏拉威西岛的西南部。1月降水量高达734毫米,7月降水量只有48毫米。下图为望加锡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望加锡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是( )
A.1月受西南风影响,降水多
B.1月受东北风影响,降水多
C.7月受东南风影响,降水少
D.7月受西北风影响,降水少
9.为借助风力,望加锡渔民乘船前往澳大利亚北海岸进行贸易的时间可能是( )
A.3月 B.7月 C.9月 D.12月
“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伴随蒙蒙细雨的天气,这种天气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现的概率更大。下图示意“克拉香天气”出现时段的风向。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越南北部沿海出现“克拉香天气”的概率更大,主要因为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 )
①风速小 ②地面温度低
③地势低 ④空气湿度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克拉香天气”易出现的时间段是( )
A.2—4月
B.5—7月
C.8—10月
D.11月至次年1月
南美洲的“瓶子树”因其独特的外形而闻名。多雨时期,它利用发达的根系,最大限度地吸收并贮存水分;干旱时期,则通过落叶等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和损失。图1为“瓶子树”景观图,图2为南美洲简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
12.“瓶子树”主要分布在(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3.“瓶子树”储水的时期为( )
A.4月至9月
B.6月至9月
C.7月至8月
D.10月至次年3月
2021年7月,河南省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大部分地区降大暴雨或特大暴雨。下图为2021年7月20日我国东部地区暴雨水汽输送形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4.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此次强降雨天气的原因是( )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南侧偏东气流引导
B.台风“查帕卡”逼近,水汽充沛
C.受不稳定的大气环流影响
D.地势东高西低,迎风坡降水显著
15.7月20日,长江三角洲地区天气现象最有可能是( )
A.风雨交加 B.雾霾笼罩
C.酷热难当 D.风和日丽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 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该国气候受某气压带和某风带交替控制。
材料二 下图示意马拉维地理位置和该国A地降水资料。
(1)据材料信息,指出A地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2分)
(2)运用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分析A地12月降水较多的原因。(3分)
(3)根据A、B两地的地理位置差异,推测两地年降水量差异与雨季长短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天气和气候不仅对自然环境要素影响巨大,也深刻影响着人类生活。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主要山河分布示意图。某年1月,某考察队自甲地经乙地、丙地至丁地考察。考察队员从滨海地区前行,发现自甲地至乙地沿途天气变化明显;乙地与丙地距离很近,但是自然景观迥异。
(1)从气象条件角度分析在甲地山顶开展天文观测的优势。(6分)
(2)指出该考察队自甲地至乙地的过程中(1月),沿途天气特点的差异(分前段路程和后段路程)。(4分)
(3)比较乙、丙两地降水量多少,并分析原因。(5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梅雨异常会给我国江淮地区带来严重的旱涝灾害。研究发现,梅雨期雨带的位置与下图中A气压中心密切相关,而降水强度往往与B气压中心的发展有一定联系。A气压中心是一个永久性存在于太平洋之上且自下而上的深厚气压系统,范围一般采用588百帕等压线包围的区域为代表。B气压中心是从地面至6 000米高空的一个暂时性冷气柱,在其活动期间,能够引起北方干冷空气南侵。下图为梅雨期B气压中心形成后部分区域的平均气压分布图和江淮地区平均雨量逐日演变图。
(1)分析A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5分)
(2)描述B气压中心形成后江淮地区降水量的变化。(6分)
(3)说明B气压中心活动影响江淮地区降水强度变化的过程。(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下图为某地天气预报示意图,根据预报,未来12小时低气压将向东北移到虚线所示的位置。若冷锋追赶上暖锋,把暖气团抬升到高空,原来两个锋面就会合并形成新的锋面——锢囚锋。
(1)说出该天气系统所在半球及判断依据。(3分)
(2)描述B地锋面过境前后风的变化。(4分)
(3)画出锢囚锋的剖面示意图,并说明锢囚锋过境时的降水特点。(5分)
答案与解析
1.C 结合海陆轮廓和经纬度的变化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极附近;结合气流的运动方向可知,甲处位于南半球低气压的东侧,天气系统为暖锋,C对,B、D错;甲处位于高纬度海区,不可能出现台风,A错。
2.B 读图可知,甲处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以南,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上空形成高气压,因此甲地上空气压由北向南递减,排除A、D;在由北指向南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左偏转90°后,甲处高空风向最终为西风,B对、C错。
3.C 帆船训练需要借助风力,加勒比海地区2月受东北信风影响,适合进行帆船训练,C对;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风力较小,且副热带高气压带并不能影响到加勒比海,A错;海域面积不随季节变化而改变,B错;洋流性质不是影响帆船训练的主要因素,D错。
4.D 计划用时已经考虑了帆船的动力,A错;帆船的速度是相对于地球来说的速度,其航行用时与航向无关,B错;帆船刚出发时,是逆着东北信风的,C错;此时段,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偏南,航线顺风(北半球西风为西南风)的路程相对较长,从而缩短了航行用时,D对。
5.A 根据四地气温和降水量图可知,①地最低气温在0~10℃,为亚热带气候,降水类型为夏雨型(即雨热同期),因此①地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A正确。
6.A 由上题可知,①地气候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地雨热同期,最低气温在0℃以下,是温带季风气候,形成原因也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③地气候类型是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原因是常年受西风带控制;④地气候类型是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形成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因此四地气候成因最相近的是①②,故选A。
7.D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①地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②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亚洲;③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④地为地中海气候,分布在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故选D。
8.C 望加锡地区位于赤道偏南,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东南信风带控制,且望加锡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故C正确。
9.D 北半球冬季,东北信风会南移越过赤道,左偏形成西北风。澳大利亚位于望加锡的东南方向,渔民可借助西北风前往澳大利亚。各选项中,只有12月属于北半球冬季,故选D。
10.A “克拉香天气”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伴随蒙蒙细雨的天气,越南北部沿海东侧有海南岛阻挡东风,风力小于南部沿海,雾不易被吹散,①对。雾的形成需要水汽凝结,图中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水汽,越南北部沿海纬度高于南部沿海,地面温度低,利于雾的形成,②对。越南北部沿海、南部沿海地势都比较低,空气湿度都较大,③④错。故选A。
11.A 越南夏季吹西南风,冬季吹东北风,图中风向为偏东风,可排除B、D;要想出现大雾,需要地面温度较低,越南纬度低,秋季时地面温度仍较高,排除C;2—4月是冬夏季风转换的季节,此时陆地气温较低,因此海洋暖湿气流遇冷下垫面凝结形成雾,A正确。
12.B 由材料可知,“瓶子树”生活的区域具有明显的干湿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中甲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多雨;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区,全年少雨,均不具备上述特征,A、C错。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区,分干湿两季,B对。丁地为地中海气候,植被为亚热带硬叶林,为减少水分散失,叶片表面形成蜡质层,与“瓶子树”的特征不符,D错。
13.D 南美洲位于南半球,其热带草原气候在10月到次年3月为多雨时期,“瓶子树”在此时期可以储水。
14.A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太平洋高气压(副热带高气压带)中心和大陆低气压中心分别位于日本海和我国西北地区,二者之间气流输送稳定,C错;台风“烟花”逼近,水汽条件充沛,B错;河南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高压脊南缘,受台风外围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南侧偏东气流引导,大量水汽向我国内陆地区输送,为河南强降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降水量增大,A对;河南地势西高东低,迎风坡降水增幅明显,D错。
15.C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月20日副热带高气压带已经北移,锋面雨带不再控制长江三角洲地区,加上台风气流(东南水汽急流)被引导流向西北,使得长江三角洲地区持续晴天,7月长江三角洲地区正处于高温期,应酷热难当,C正确。
16.答案 (1)类型:热带草原气候。(1分)特征: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1分)
(2)12月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或南移),(1分)当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2分)
(3)差异:B地年降水量较大,雨季较长。(2分)原因:B地纬度较低(或离赤道更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较长;(2分)B地位于湖泊西侧,(东南)信风经湖泊增湿受山地抬升,在B地形成地形雨。(2分)
解析 (1)根据A地纬度位置以及降水资料,可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2)根据图中纬度信息可知,A地位于南半球,结合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可推知12月控制该地的气压带或风带,从而可推出降水较多的原因。
(3)要注意从不同空间尺度来分析A、B两地降水量和雨季长短的差异。就大尺度空间而言,两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长不同;就小尺度空间而言,B地背山面水,多地形雨。
17.答案 (1)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影响,降水稀少,晴天多,云量少;(2分)山顶地势高,空气稀薄,能见度高;(2分)海拔较高,气温的季节变化、日变化较小(仪器要求)。(2分)
(2)前段路程多晴天;(2分)后段路程多阴雨天。(2分)
(3)乙地降水量多于丙地。(1分)原因:乙地位于山脉西侧,为来自海洋的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2分)丙地位于山脉东侧,为西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稀少。(2分)
解析 (1)天文观测的气象条件主要包括大气状况以及各种天气现象和水热条件等,分析条件时注意兼顾甲地位置和山顶的地形。
(2)从甲地到乙地依次经过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1月为南半球夏季,结合夏季三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可以解答本题。
(3)乙、丙两地位于中纬西风带,但分处山脉东西两侧,存在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区别,故降水量有差异。
18.答案 (1)A气压中心所在纬度分布有副热带高气压带;(1分)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陆地温度较海洋高,形成热低压;(2分)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热低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即形成A气压中心。(2分)
(2)B气压中心形成当日和次日江淮地区降水量变化小(小幅增加),(2分)形成第3天降水量明显增多,(2分)随后降水量逐渐减少。(2分)
(3)B气压中心形成利于北方干冷空气南侵,使其约两天后到达江淮地区;(2分)增强江淮地区(准静止锋北侧)冷气团强度,利于暖湿气团抬升,降水强度增大;(2分)随着B气压中心强度减弱,冷气团势力减弱,降水强度减弱。(2分)
解析 (1)A气压中心为夏威夷高压,它是夏季陆地形成低气压中心后,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的产物。
(2)研读江淮地区平均雨量逐日演变图,注意根据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和强度,进行分段描述。
(3)结合文字材料对B气压中心的描述,以及江淮地区平均雨量逐日演变图中B气压中心形成后江淮地区降水变化情况,解答本题即可。
19.答案 (1)位于北半球。(1分)判断依据:A处风向向右发生偏转(锋面呈逆时针方向移动)。(2分)
(2)在冷锋过境前为西南风,过境后为西北风;(2分)风速变大。(2分)
(3)绘图如下。(2分)
降水特点:降水量增加、降水区扩大、降水持续时间增长。(3分)
解析 (1)结合气旋的辐合方向,或者某点的风向,可以判断该天气系统所处的半球位置。
(2)风的变化应主要从风的方向和大小两方面来分析。结合等压线疏密和走向可以判断风的大小及方向。
(3)因两锋面分别向两侧倾斜,且从地面向高空两锋面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故冷锋追上暖锋时,是两锋面的近地面部分先叠加,暖气团被抬升到高空,两冷气团在底部相遇。锢囚锋属于两个锋面的叠加,势力增强,降水量会增加、降水区会扩大、降水持续时间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