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提升(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提升(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20 18:0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混点 混淆地带性分异与地方性分异
  下面两幅图中,甲图为“从雅加达到乌兰巴托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乙图为“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在A处的大片森林中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  )
A.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分异现象
B.海陆位置影响,属干湿度地带性分异现象
C.地形影响,属垂直分异现象
D.地形影响,属地方性分异现象
2.乙图中D处能够形成草原的原因是(  )
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气候较为湿润
B.受到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
C.E处有冰川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
D.受冬季风的影响,冬季风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
易错点1 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4.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5.全球气候变暖但长白山高山苔原带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易错点2 影响林线的因素
  (2022安徽合肥月考)山地林线是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下图为我国山地林线高度等值线(单位:米)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6.在40°N附近,我国东部地区山地林线较西部地区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土壤          D.强风
7.导致图中乙地成为我国山地林线最高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高,冬季受寒潮的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B.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水热条件较好
C.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水热条件较好
D.地处喜马拉雅山北坡,冰雪融水丰富,水源充足
8.甲地高山林线海拔较高的一坡是(  )
A.南坡—冬季风迎风坡
B.北坡—冬季风迎风坡
C.阴坡—夏季风迎风坡
D.阳坡—夏季风迎风坡
易错点3 垂直带谱的不良结构
  (2022江苏镇江期中)长白山北坡拥有较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其上部还分布有独特的岳桦林带。下图示意长白山天池(白头山天池)北部地形及植被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图中甲、乙处的植被分别为(  )
A.针叶林、高山苔原
B.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
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高山灌丛
10.图中海拔1 800~2 000米的岳桦林上部岳桦呈匍匐状生长,根系发达,其原因是该地(  )
A.干旱、寒冷、大风
B.坡度大,易被流水侵蚀
C.寒冷、土壤贫瘠、大风
D.海拔高,光照弱,生长期短
11.研究发现,乙处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十分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
A.植被茂盛,枯枝落叶多
B.山高坡陡,有机质积累多
C.降水充沛,淋溶作用强
D.冷湿环境,有机质分解慢
易错点4 地方性分异规律影响下的垂直分异
  下图为某山脉东西两坡不同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2.判断甲坡坡向及图例①代表的景观类型(  )
A.东坡 常绿阔叶林          
B.西坡 常绿硬叶林
C.东坡 亚热带草原          
D.西坡 落叶阔叶林
13.导致20°S附近甲、乙两坡垂直景观复杂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水分          D.高差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考点1 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
  (2018海南单科,16)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下题。
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点2 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
  (2021全国乙,9、11)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  )
A.整体向北移动          
B.整体向南移动
C.面积扩大          
D.面积缩小
3.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祁连山地(  )
A.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B.目前基带气温高
C.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D.冰期基带气温高
考点3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2021山东,5—6)下图示意大兴安岭中段东坡自山顶到山麓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图中三类草原水分状况不同。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图中三类草原的水分条件由好到差依次为(  )
A.草原Ⅱ、草原Ⅰ、草原Ⅲ          
B.草原Ⅱ、草原Ⅲ、草原Ⅰ
C.草原Ⅲ、草原Ⅰ、草原Ⅱ          
D.草原Ⅲ、草原Ⅱ、草原Ⅰ
5.平台到察尔森出现草原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东南季风          
B.局地环流     
C.山地坡度          
D.土壤肥力
6.[2021河北,18(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2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图1
图2
(1)据图2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
(2)提出该区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则与途径。
考点4 陆地自然带
  (2019浙江4月选考,19—20)“理想大陆”是不考虑山地、高原等地形要素干扰的假想大陆。图Ⅰ为“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Ⅱ为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Ⅰ
图Ⅱ
7.北回归线沿线自然带的分布,图Ⅱ与图Ⅰ明显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距海远近          B.沿岸洋流
C.海陆分布          D.海拔高度
8.图Ⅱ中甲自然带为图Ⅰ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三年模拟练
  (2022河北石家庄一中期末)在我国植被分布图上,祁连山脉是一块伸向沙漠的“绿洲”和“湿地”。祁连山脉上有大面积的积雪冰川,夏季冰雪融水向北流入沙漠,形成河西走廊上千千米的绿洲。下图示意祁连山脉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祁连山脉隆起之前的植被类型为(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高寒荒漠
C.温带荒漠
D.高山草甸
2.祁连山脉的隆起导致了气候变化,其原因有(  )
①改变了气流运动方向,多地形雨
②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③阻挡北方冷空气,形成准静止锋
④山地多山谷风,降水量大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2022辽宁辽阳期中)研究发现,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某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 000~2 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据图可知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及该坡遭受干扰最强烈的部位是(  )
A.阳坡 2 000米          B.阴坡 2 000米
C.阳坡 2 300米          D.阴坡 2 300米
4.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是(  )
A.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低
B.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C.阴、阳坡植物多样性相差不大
D.不能确定两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
  (2022湖南长株潭九校联考)我国绿洲胡杨林分布面积及数量均为世界第一,其生长期一般在3—10月,与当地均温有很大的相关性。下图为我国绿洲胡杨林生长期与均温的相关性分析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5.我国绿洲胡杨林的分布体现了(  )
A.整体性
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6.我国绿洲胡杨林(  )
A.生长期起始日与3月均温呈正相关
B.生长期终止日与10月均温呈正相关
C.生长期天数与3—10月均温呈负相关
D.生长期起止日与气温相关性小
7.柴达木地区绿洲胡杨林的生长期与3月均温相关性最低,原因是该地(  )
A.起始日早          B.水源充足
C.光照充足          D.海拔较高
  (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模)青藏高原分布有两种类型的冰川。高原东南部主要分布海洋性冰川,其前端可以伸入森林,高原内部主要分布大陆性冰川。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雪线是永久冰雪带的下界,雪线的高度受气温、降水量和地貌条件等影响。青藏高原两类冰川雪线高低及其成因是(  )
A.海洋性冰川雪线低,气温高
B.大陆性冰川雪线低,气温低
C.海洋性冰川雪线高,降水多
D.大陆性冰川雪线高,降水少
9.“前端可以伸入森林”中的森林是(  )
A.常绿硬叶林          B.针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
10.(2021湖北华大新高考联盟质量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形成初期,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后由于地壳的变动,日月山隆起,倒淌河折头向西注入青海湖,青海湖逐渐演变为咸水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青海湖水位持续下降了约3米,但从2005年开始,受高原气候暖湿化加剧的影响,青海湖水位持续上升,近14年间上升了2.37米。下图示意青海湖地理位置。
(1)分析青海湖逐渐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2)推测2005年后青海湖面积扩大的原因。
(3)分析青海湖面积扩大对当地生态的影响。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易混易错练
1.D 苔原带应分布在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而A处的苔原植被处于亚寒带针叶林植被之中,应为地方性分异现象,可能是地势高所致,D正确。
2.C D处东西两侧均为温带荒漠、半荒漠或高山植被,说明其距海洋远,降水少,由于E处高山上的冰川融水形成丰富的水资源,滋润了土地,D处形成草原。故选C。
易混辨析
地带性分异规律是在水热条件的正常更替过程中产生的,如南北方向的热量变化引起纬度地带性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水分变化引起干湿度地带性分异。地方性分异规律是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是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造成的,如本题中E处为山地地形,高山冰雪融水提供水源,使得山麓形成地方性草原。
3.C 在高山苔原带,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山地迎风坡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多再减少;高山苔原带坡度大处积雪不易留存,积雪厚度小,坡度小处积雪厚度大,而与海拔基本无关;坡度影响土层厚度,海拔影响气温和降水,土层厚度、气温和降水都会影响植被的生长,即影响植被覆盖度。故选C。
4.D 长白山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大,积雪薄,且易被风力吹散,使得地表裸露,降温明显,导致冻害加剧。
易错分析 影响地表温度的因素
  影响地表温度的因素主要包括地表热量的收入和支出两方面,热量的收入主要为太阳辐射(晚上主要为大气逆辐射),热量的支出主要为地面长波辐射。冬季,大风可以加快地表热量的散失,但积雪可以保护地表,减少地表热量支出。长白山冬季时会被积雪覆盖,矮小灌木会受到积雪的保护,故西北坡冻害高发的原因需要从其积雪厚度小的角度来分析。
5.C 全球气候变暖,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降雪期推后,且变短,矮小灌木缺少积雪覆盖,冻害容易加剧。
6.A 限制山地林线的气温主要为最热月平均气温(因为夏季为林木的主要生长期),40°N附近夏季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气温高,因此我国西部地区山地林线比东部地区高,A对;降水对林线也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林线和土壤、风力关系较小,B、C、D错。
易错分析
气温和降水都影响林线,但是在降水满足林木生长的前提下,主要是气温影响林线高度。最热月平均气温是山地林线的主要限制因素,因为若夏季的温度偏低,则林木的种子无法萌发,森林分布区无法进一步升高。
7.C 乙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不是我国纬度最低的位置,但由于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水热条件好,故林线分布最高,B错、C对;此处不受寒潮影响,A错;该地水源来自降水,不是冰雪融水,D错。
8.D 由甲地南坡和北坡林线分布可以判断,南坡林线高于北坡,原因是南坡为阳坡和东南季风(夏季风)的迎风坡,水热条件好,B、C错,D对;南坡为冬季风的背风坡,A错。
9.A 乙处为高寒荒漠下的第一种自然带,植被应为高山苔原;长白山地处中温带,山麓植被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甲处海拔较高,且为高山苔原下的第一个自然带(剔除岳桦林后),植被应为针叶林。
易错分析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类似于大陆东岸由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谱。在分析具有不良结构的垂直带谱时,需要先将干扰自然带排除后再进行分析。如本题中,岳桦林为当地特有的植被,则将其剔除后,剩余的自然带应符合正常的垂直带谱规律。
10.C 大风且寒冷的环境下,匍匐生长的植物更容易存活。长白山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且山地气温低、蒸发弱,故该地并不干旱,但土壤发育差、贫瘠,所以岳桦呈匍匐状生长、根系发达的原因之一是土壤贫瘠。故选C。
11.D 结合上面分析可知,乙处植被为高山苔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气候冷湿,有机质分解慢,土壤有机质含量高,D正确;苔原提供的枯枝落叶少,A错误;乙处等高线稀疏,坡缓,B错误;淋溶作用强会使有机质减少,C错误。
12.B 结合纬度分布范围和海拔可知该山脉是安第斯山脉,甲坡雨林范围相对较小,且存在大面积的荒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坡应为西坡。结合图示可知,①位于30°S~37°S的大陆西岸,属地中海气候区,景观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正确。
13.C 甲坡为西坡,西坡20°S附近地区受秘鲁寒流和离岸风的影响,降水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基带植被为热带荒漠,植被垂直变化序列为荒漠、灌丛或草地,垂直景观复杂度较低;乙坡为东坡,东坡20°S附近地区受大气环流和地形等因素影响,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基带植被为雨林,植被垂直变化序列为雨林、亚热带林、针叶林、灌丛或草地,垂直景观复杂度较高。故导致甲、乙两坡垂直景观复杂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C正确,A、B错误;如果考虑高差,西坡的高差更大,其垂直自然带应更为丰富,D错误。
易错分析
垂直景观复杂度受到纬度、海拔和高差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安第斯山脉东西两坡纬度相当,海拔相同,且西坡高差更大,本应西坡垂直景观复杂度更高。现实中西坡垂直景观复杂度比东坡低的原因是其较低处的自然带受到了寒流和地形的影响,变得较为单一,从而影响了整体复杂度。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1.A 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故A正确。
2.D 全球气候变暖,苔原带南部边界会向北移动,但由于亚欧大陆北部为海洋,苔原带北部边界无法北移,故最终苔原带面积会缩小,D正确。
3.D 由材料可知,第四纪冰期,苔原带扩展到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祁连山地位于阿尔泰山—阴山一线以南,冰期基带气温高于阿尔泰山—阴山一线,苔原带未扩展到此处,故现在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D正确。
4.C 读图可知,草原Ⅲ海拔低,靠近山麓洪积扇,地下水埋藏较浅,水分条件好;平台以下的草原Ⅰ位于草原Ⅲ上部,其水分条件应比草原Ⅲ差,察尔森以上草原Ⅰ的分布上限大约在600米处,再往上开始有森林发育,森林生长区域水分条件应该好于草原生长区域,由此推断紧邻森林的草原Ⅰ水分条件应好于草原Ⅱ。C正确。
5.B 夏季,长白山会阻碍东南季风,使得到达大兴安岭的水汽较少,加之平台到察尔森之间海拔较低,对东南季风的抬升作用弱,所以该区域降水较少,且夏季气温高,蒸发较强;冬春季节,平台到察尔森之间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降水少,蒸发强。综上,受局地环流的影响,平台到察尔森之间水分收入少、支出多,水分条件差,无法生长对水分要求高的草原Ⅰ和草原Ⅲ,故出现草原Ⅱ。选B。
6.答案 (1)沟壑底部易汇集水源,土壤水分相对丰富,发育了落叶阔叶林;坡面的地形坡度较大,接纳了部分顶部径流,发育了疏林草原;丘陵顶部风力较大,蒸发强烈,地表径流流速快,土壤水分缺乏,发育成灌木草原。
(2)原则:因地制宜,恢复原有植被。
途径:选择合适(耗水少或耐旱)的植被;合理调整林地、草地及种植比例;适当控制植被种植密度。
解析 (1)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应从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区域差异来分析。(2)植被合理配置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可结合图文材料分析丘陵各部位的水热、土壤等条件,然后选择具体的植被类型。
7.C 北回归线上理想大陆的东岸形成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这是因为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了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而非洲北归回线上全部为热带荒漠带,这是因为非洲北部东岸紧邻欧亚大陆,海域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终年受东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荒漠带。C正确。
8.B 图Ⅱ中,甲自然带位于非洲最南端,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为地中海气候,故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对应图Ⅰ中的②。
三年模拟练
1.C 祁连山脉隆起之前,其所属地区位于温带内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类型为温带荒漠。故选C。
2.B 祁连山脉的隆起改变了气流运动方向,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①符合题意;山地地区随海拔升高,气温会降低,②符合题意;祁连山脉的隆起可以阻挡北方冷空气,但由于其为西北—东南走向,与冬季风风向基本平行,冷空气并不会停留于此,不能形成准静止锋,③不符合题意;山地多山谷风,但是该地气候干燥,山谷风很难形成降水,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
3.A 由材料可知,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呈单峰变化规律,图中阳坡植物多样性始终呈减少趋势,说明其受到了干扰。按照一般变化规律,植物多样性应先增加后减少,则在2 000米处植物种类应较少,而图中阳坡在2 000米处植物种类最多,说明此处受干扰最强烈。
4.B 阴坡未受到干扰,其植物多样性在2 300米处达到最大,则阳坡未受干扰时,也应在2 300米处植物多样性达最大。读图可知,2 300米处阳坡的植物多样性明显低于阴坡,可进一步推知自然状态下,总体上阴坡的植物多样性高于阳坡。B正确。
5.D 我国绿洲胡杨林主要分布在局部地区,没有沿着纬线或者经线分布,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
6.B 3月均温越高,绿洲胡杨林越早开始生长,即生长期起始日越小,二者呈负相关,A错;10月均温越高,绿洲胡杨林结束生长越晚,即生长期终止日越大,二者呈正相关,B对;结合材料可知,绿洲胡杨林生长期与3—10月均温有很大的相关性,且呈正相关,C、D错。
7.D 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海拔高,3月气温偏低,基本不能满足绿洲胡杨林生长的需要,故柴达木盆地绿洲胡杨林的生长期与3月均温相关性最低。
8.D 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洋性冰川)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雪线较低,A、C错;青藏高原内部(大陆性冰川)由于受到高大山脉阻挡,水汽难以进入,降水较少,冰川积累量少,雪线较高,B错、D对。
9.B 常绿硬叶林为地中海气候区的地带性植被,本区无分布,A错;按照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在雪线附近,气温较低,森林为针叶林,B对,C、D错。
10.答案 (1)河流改道,流入青海湖,湖泊缺少外泄河道;盐分随径流而不断积累;海拔高,光照强,蒸发量大。
(2)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加速融化,入湖水量增多;高原气候暖湿化加剧,降水量增加。
(3)蒸发量增大,气候趋于湿润;植被覆盖率提高;减缓了荒漠化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
解析 (1)根据材料“青海湖形成初期,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后由于地壳的变动,日月山隆起,倒淌河折头向西注入青海湖”可知,青海湖的外泄河道被阻断,形成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湖中盐分不断累积,形成咸水湖。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光照强,蒸发量大,湖水盐度逐渐升高。(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汇入湖泊的水量增多。根据材料“受高原气候暖湿化加剧的影响,青海湖水位持续上升,近14年间上升了2.37米”可知,受高原气候暖湿化的影响,青藏高原地区降水量增多,青海湖面积扩大。(3)青海湖面积扩大可以影响当地的气候、植被、生物和整体环境。青海湖面积扩大,水汽的蒸发量增大,气候趋于湿润;植被覆盖率提高;同时青海湖面积扩大也有利于青海湖水源涵养,减缓荒漠化的发展趋势;青海湖面积扩大,还为水生生物和鸟类提供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