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泥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本为陶艺系列课程起始课,探究各种泥器物的制作方法,体验泥的特性,感受捏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2.通过捏泥巴,体验陶艺捏制成形方法,尝试制作各种泥器。
3.通过捏泥巴、了解古今的陶艺作品,激发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捏泥巴学习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体会中国陶艺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创作源泉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
小器皿的捏制方法及造型设计。
【教具】
课本、有关资料图片、陶泥、多媒体课件
【学具】
课本、橡皮泥,轻彩泥、简单工具、陶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调节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激趣导入
1、欣赏中国动画片《女娲造人》,
师:
短片中讲的是谁在干什么?
我们用泥巴还能做什么?
今天我们来捏泥巴
教师板书课题:
捏泥巴。
(三)讲授新课
1、看教材第六页的原始时代的陶艺作品,引出容器的概念。
师:
①这些器物分别是做什么用的?
②古代的先人们是用什么方法塑造的?
学生畅谈自己的看法或见解,
教师小结。
陶器是土与火的艺术结晶。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尝试着用泥来捏制各种美观实用的生活用品。泥土,这最平凡的东西,在他们手中却变得充满艺术情趣。
2、介绍陶器。简单介绍我国陶器的种类和制作工艺,体会中国陶艺悠久的历史文化。
3、引出彩泥。彩泥色彩丰富,操作便捷,干净卫生,更适合小学生使用
4、欣赏彩泥作品。课件展示色彩丰富、造型优美的彩泥容器作品,引导学生思考:
①这些造型受到了生活中哪些东西的启发?
②都是怎样制作的?
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或见解,思考怎样的创作手法能由泥团变成容器。
由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表演
捏塑成型的方法:揉、捏、搓、压
1.揉——揉个泥球学生和老师一起体验揉的过程,并让学生总结揉的方法。
2.捏——从中心向外捏成碗状学生和老师一起体验捏的过程,并让学生总结捏的方法。
3.搓——搓泥条做杯子把学生和老师一起体验搓的过程,并让学生总结捏的方法。
4.压——抹点泥浆粘好杯子把
变形方法(压、搓、揉、捏)和造型方法(手捏法、盘条法、板泥法)。
5.装饰容器。怎么样让我们的小容器更漂亮呢?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想怎样装饰自己的小容器。鼓励学生大胆创意,制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6.创意比拼。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做什么造型的容器,采用哪些方法制作。通过课堂倾听,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对思路还未完全打开的同学进行启发诱导。
(四)布置作业
运用自己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想象,小组合作捏一组色彩丰富、造型新颖的小容器。
教师巡视,对制作过程中有困难的同学进行辅导。
互评、展评
1.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教师给予肯定
2.能从生活和艺术作品中感悟美感教师给予赞赏。
3.能学会基本的泥塑方法并较好的表现自己的创意教师给予表扬。
4.能否在创作中表达美好的情感,体验成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