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全书综合测评(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全书综合测评(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20 18:2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全书综合测评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成功,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进驻天和核心舱。三位航天员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于北京时间9月17日下午1时35分,安全降落到东风着陆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下列各图能正确表示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发射时地理事象的是(  )
2.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地球上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山东各地昼夜时长差值由小变大
B.酒泉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后增
C.地中海沿岸各地区处于雨季
D.索马里沿海地区渔获量较大
  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图示①②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④①③②
B.④③①②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4.若该地为大尺度空间,那么③在地形上为(  )
A.起伏较大的熔岩高原
B.起伏和缓的熔岩高原
C.起伏较大的岩溶高原
D.起伏和缓的岩溶高原
  阿萨勒湖位于吉布提中部,是由休眠火山围成的火山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55米,是非洲大陆的最低点。阿萨勒湖是全球唯一既没有地表入水口,也没有出水口的内陆湖泊,但湖泊水位基本常年没有变化。下图为阿萨勒湖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阿萨勒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  )
A.大气降水 B.河流水
C.冰雪融水 D.海洋水
6.阿萨勒湖湖水的盐度高低及变化特征为(  )
A.盐度高,一直升高
B.盐度高,先升高后稳定
C.盐度低,不断降低
D.盐度低,先升高后降低
  下图为班达群岛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班达海水质清澈,平均水深3 064米,是深潜爱好者的乐园,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多彩的珊瑚,还能体验到洋流的流向变换。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在图示海洋进行深潜的爱好者为避开风浪的侵扰,选择深潜的时间段多为(  )
A.1—2月 B.5—6月 C.7—8月 D.10—11月
8.图示流向的洋流发生时节,甲潜水点附近(  )
A.昼长小于夜长
B.近岸鱼群数量增多
C.大气的能见度降低
D.表层海水水温升高
  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北部,由70多个小岛组成,群岛植被以苔藓、草甸为主,无高大树木。群岛附近海域总是不定期地出现白色浪花,数以亿计的海鸟和成百上千的座头鲸会出现并追逐浪花,随着浪花的消失,它们也逐渐退去,下图为阿留申群岛所处的位置。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三题。
9.群岛附近海域总是不定期地出现白色浪花,其动力主要来源于 (  )
A.盛行西风 B.太阳辐射
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
10.群岛植被以苔藓、草甸为主,无高大树木,其主要原因是(  )
A.风力强劲 B.土壤贫瘠
C.热量条件差 D.光照不足
11.图示时刻,M地出现的天气现象最可能是(  )
A.狂风暴雨 B.风和日丽
C.台风大作 D.连绵细雨
  若地表易积水,土壤中的好氧细菌无法活动就会导致植物残体分解速度变慢,久而久之土壤表面就会积累一层厚厚的有机物,即泥炭。一般情况下,泥炭的含水量很高,但也有不可不察的潜在火灾风险。苏门答腊岛泥炭层广布,2019年某月当地发生大面积山火,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久。下图为苏门答腊岛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下列地区,最有可能形成大面积泥炭层的是(  )
A.巴西高原
B.大自流盆地
C.南非高原
D.西西伯利亚平原
13.当地人大面积在泥炭层上破坏天然植被种植棕榈树,导致当地山火持续时间变长,由此可知棕榈树(  )
A.喜高温 B.喜肥
C.吸水性强 D.多枯枝落叶
  祁连山东端夏玛林区地处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东北部,海拔2 300~4 074米。林区植被的水平差异不大,仅有阴、阳坡的差异,阳坡草地青翠,阴坡林木葱郁。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4.夏玛林区植被的特征可能为(  )
A.喜湿 B.喜光 C.耐热 D.耐寒
15.造成林区阴坡与阳坡植被分布差异的关键原因是(  )
A.阴坡蒸发弱
B.阴坡水分少
C.阳坡水分多
D.阳坡蒸发弱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渭河的形成是区域地质、地势、岩性、洪流(降雨后沿沟谷及河道流动的暂时性线状流水)对沟谷的冲蚀和稳定的地下水补给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图示意渭河流域和该区域地质构造。
(1)在地质构造示意图中断层处用“→”标注岩体的运动方向。(2分)
(2)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简述渭河的形成过程。(8分)
(3)与渭河平原南侧相比,指出北侧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并分析原因。(5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伊犁河上游是指雅马渡水文站以上河段及支流,地处天山山脉向伊犁河谷过渡地带,每年5月至9月以降雨为主,被称为暖季,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以降雪为主,被称为冷季。下图示意伊犁河水系及地理位置。
(1)描述伊犁河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3分)
(2)分析伊犁河上游支流主要分布在北岸的原因。(8分)
(3)说明伊犁河上游暖季降水的形成过程。(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2021年国庆之际,以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1950年11—12月)为题材的电影《长津湖》正式上映。长津湖位于朝鲜东北部的盖马高原,高原平均海拔1 300米,有“朝鲜屋脊”之称;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1~2℃,最冷月平均气温曾达-25℃;年降水量580~750毫米。
  材料二 拉尼娜现象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常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它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异常。
  材料三 东北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和盖马高原水系分布图。
(1)从地形地势、海陆位置分析长津湖地区冬季极易发生严寒天气的原因。(4分)
(2)据研究,1950年冬季长津湖出现的极寒天气与拉尼娜现象有关。试分析拉尼娜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影响。(8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拉布拉多半岛是北美洲最大的半岛,位于加拿大东部,哈得孙湾与拉布拉多海及圣劳伦斯湾之间。地表起伏不大,为海拔300~900米的低高原,即拉布拉多高原。拉布拉多半岛北部沿海为苔原带,中南部为亚寒带针叶林带,自然环境的纬度地带性分异明显。调查发现,拉布拉多半岛东部沿海也有苔原植被分布。下图示意拉布拉多半岛自然带分布。
(1)拉布拉多半岛东部沿海有苔原植被分布,就此做出合理解释。(5分)
(2)分析拉布拉多半岛自然环境纬度地带性分异明显的主要原因。(6分)
答案与解析
1.C 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的发射时间为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大约是22°N,直射经线为159.5°E,即太阳高度为90°的点坐标为(22°N,159.5°E),A错误;计算可知,此时20.5°W为0时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越过0时经线,日期应该加一天,B错误;根据120°E地方时为9时22分可计算出晨赤交点所在经线(其地方时为6时)为69.5°E,6月17日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昼长夜短,C正确;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除极昼、极夜地区之外,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而D项酒泉的太阳视运动轨迹为日出东南,日落西南,D错误。
2.D 航天员在轨驻留时段大致为6月17日到9月17日,该时段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再向南移,山东各地昼夜时长差值先变大后变小,酒泉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后减,A、B错误;地中海沿岸各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半年,这些地区炎热干燥,C错误;北半球夏半年,索马里沿岸地区盛行西南季风,受其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索马里寒流),饵料丰富,鱼类聚集,渔获量较大,D正确。
3.C 岩层④在最下部,最先形成;断层①切穿岩层④,形成时间晚于岩层④;岩层②覆盖在岩层④和断层①之上,形成时间晚于岩层④和断层①;岩浆活动③穿透岩层②和岩层④,熔岩覆盖在岩层②之上,因此岩浆活动③形成时间最晚。故选C。
4.B 从图中地表起伏形态可知,该地是起伏和缓的高原。高原面上分布着大面积的玄武岩,为熔岩流冷却凝固而成,因此为起伏和缓的熔岩高原,B正确、A错误;图中没有石灰岩分布,不能形成岩溶地貌,C、D错误。
5.D 由材料可知,该湖无地表水入口,故其主要补给水源主要通过地下对其进行补给,由于其处于东非大裂谷附近,湖面低于海平面,海水可沿裂谷裂隙补给阿萨勒湖,D正确。
6.B 由于阿萨勒湖没有出水口,加上以海水补给为主,盐分只进不出,盐度会不断升高,但当湖水盐分达到饱和时,盐度就不再升高,盐分会从湖水中析出,故选B。
7.D 风浪由风吹拂形成,避开风浪的侵扰应选择风小的时段。该海位于赤道以南,且紧邻赤道,3月21日前后和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要晚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故4—5月和10—11月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该地,风力小,适合深潜;6—9月东南信风控制该地,12月至次年3月西北风(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左偏而成)控制该地,风力大,不适合深潜。故选D。
8.B 图示洋流大致向东流,说明盛行偏西风,为南半球夏季,此时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A错误;对于甲潜水点而言,偏西风为离岸风,会引起上升流,近岸鱼群数量会增多,B正确;由于甲潜水点处于山地的(偏西风)背风地带,降水相对较少,大气能见度不会有明显的变化,C错误;底层冷海水上泛,表层海水水温会降低,D错误。
9.C 不定期的浪花说明其动力是没有时间规律的,盛行西风和太阳辐射的变化具有规律性,A、B错误;该浪花会吸引海鸟和座头鲸,说明浪花中含有众多鱼类,故浪花最可能是岩浆活动引起的,岩浆活动引起海底海水搅动,底部海水上泛,带来营养物质,从而形成渔汛,吸引鸟类和座头鲸,C正确;变质作用发生于地球内部,对海水影响较小,D错误。
10.A 群岛处于西风带,且四面环海,摩擦力小,常年风力强劲,不适合高大树木生长,经过长期的适应,植物逐步演变成以低矮的苔藓、草甸为主,A正确;土壤和光照不是森林和草甸、苔藓分化的主要因素,B、D错误;该地对应的同纬度大陆针叶林广布,说明该地热量条件可以满足树木生长需要,C错误。
11.D 图示时刻,M地位于低气压中心东侧低压槽处,此处可形成暖锋,且M地位于冷气团一侧,会出现连绵细雨天气。
12.D 由材料可知,泥炭层形成于易积水地带,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亚洲北部,纬度较高,地下有永久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且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容易形成泥炭层,D正确。巴西高原和南非高原,海拔高,且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蒸发强,地表不易积水;大自流盆地气候干旱,不易积水,三地都不易形成泥炭层,A、B、C错误。
13.C 泥炭层含水量较高,不易燃烧,种植棕榈树之后,导致当地山火持续时间变长,说明棕榈树吸水性强,使泥炭层变得干燥、易燃,C正确,A、B、D错误。
14.D 夏玛林区海拔2 300~4 704米,海拔高、气温低,植被耐寒冷,C错误、D正确。夏玛林区位于祁连山的阴坡,远离海洋,降水少,阴坡接收的太阳光照少,A、B错误。
15.A 由材料可知,该山阳坡草地青翠,生长的是草原植被,阴坡林木葱郁,生长的是森林植被,说明阴坡水分条件好,这主要是阴坡蒸发弱所致。
16.答案 (1)如下图所示。(2分)
(2)地壳运动形成断层;(2分)断层线处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搬运,形成沟谷;(2分)沟谷内雨水汇集形成洪流,洪流不断下蚀;(2分)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沟谷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从而发育成河流。(2分)
(3)北侧颗粒物较小。(1分)原因:北侧河流主要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颗粒小;(2分)河流流程长,落差小,流速慢,搬运能力弱,故沉积物颗粒小。(2分)
解析 (1)断层两侧岩块分别做升降运动,结合地形特征,可以绘出两侧岩体运动方向。
(2)由材料可知,渭河的形成与断层以及水流下切侵蚀有关,当沟谷深切到地下含水层后,可以获得稳定的水源补给,沟谷即演化成河流。
(3)沉积物大小与河流搬运能力强弱以及地表覆盖物颗粒大小有关,对图示信息进行准确获取和解读,即可回答本题。
17.答案 (1)径流较丰富;径流季节变化较大,夏季水位较高;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落差大,流速较快,水能丰富。(任答3点得3分)
(2)北岸山坡为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2分)北岸山坡为阳坡,高山冰雪融化多;(2分)伊犁河上游地处北部博罗科努山与伊犁河谷的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河流随地势注入伊犁河;(2分)伊犁河南岸地势低,地表径流难以汇入伊犁河。(2分)
(3)伊犁河谷三面环山,形成向西敞开的喇叭形谷地,可以大量接受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水汽;(2分)暖季,湿润的西风气流进入伊犁河谷,由低处向高处爬升,在山前地带形成丰富的降水;(2分)暖季,伊犁河谷河流水量增加,气温较高,蒸发旺盛,上升水汽充足,谷地地形,水汽不易向外扩散,在谷地上空汇聚,形成降水。(2分)
解析 (1)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水能资源、流速及水位等。结合图示区域气候和地形特征等作答即可。
(2)影响支流数量的因素包括“水”和“地”两方面。伊犁河上游北岸支流多的原因需从该处水多以及可汇水成河的地形两方面展开分析。
(3)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包括水汽、凝结核和上升运动。伊犁河上游暖季降水多,说明其水汽来源广,上升运动强。
18.答案 (1)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夜晚降温快;(2分)长津江谷地呈西南—东北走向,开口向鄂霍次克海敞开,利于冬季寒潮沿河谷南下,降温幅度较大。(2分)
(2)成因:信风势力增强,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附近表层海水大规模向西运动,(2分)东太平洋海水上泛强烈,水温异常偏低,西太平洋海平面上升,水温异常偏高。(2分)
  影响:我国易出现冷冬;(1分)夏季炎热,(1分)南旱北涝,极端天气频发。(2分)
解析 (1)结合文字材料可知,长津湖所处的盖马高原平均海拔较高;据图可知,长津江自西南向东北注入鸭绿江,河谷为西南—东北走向,且顺此方向继续向东北可直达鄂霍次克海;这样的地形利于冷空气以及湿润气流直达长津湖。
(2)拉尼娜现象是海—气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是信风增强导致的赤道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降温,西部海水异常升温的现象。拉尼娜现象出现时,大气环流系统异常,我国易出现冬冷夏热现象,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比常年多,出现南旱北涝现象,极端天气频发。
19.答案 (1)东部沿海陆地轮廓利于拉布拉多寒流深入;(2分)拉布拉多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作用;(2分)在其影响下,气候寒冷,生长着耐寒的苔原植被。(1分)
(2)拉布拉多半岛纬度跨度大,南北方向得到的太阳辐射差异较大;(2分)平缓的高原地形对气温影响不大,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下降;(2分)中南部形成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部形成寒冷的寒带气候,在南北方向差异显著的气候条件下,自然环境纬度地带性分异明显。(2分)
解析 (1)拉布拉多半岛东部沿海的苔原植被属于非地带性植被,苔原植被的出现说明此处气温偏低,应结合区域特征从影响气温的因素着手分析原因。
(2)纬度地带性分异明显的主要原因,应从南北方向上气温(热量)差异显著、地方性分异不明显两个方面来展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