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专题强化练六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专题强化练六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20 18:2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专题强化练六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岩石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甲—沉积岩          
B.乙—喷出岩
C.丙—侵入岩          
D.丁—变质岩
2.关于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  )
A.①发生于地壳内部
B.②作用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
C.④和⑤代表的地质作用不同
D.①和⑥代表外力作用和变质作用
  2019年4月17日,山东沂蒙山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名录。沂蒙山是岱崮地貌的命名地,形态典型,蔚为壮观。读岱崮地貌地质剖面示意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3.崮基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及岩石类型是(  )
A.①戊     B.④丁     C.⑤戊     D.⑥甲
4.形成崮体部分的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外力沉积—地壳陷落—外力侵蚀
B.外力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C.岩浆喷出—外力侵蚀—外力沉积
D.岩浆侵入—外力沉积—地壳抬升
  (2022河北邢台月考)灵璧石(图1)产于安徽省灵璧县,该地在震旦纪期间(距今8亿~5.4亿年)为一片浅海海滨,在海相沉积作用下发育了各类岩石矿体;在中生代发生了燕山运动,伴有火山喷发活动,原有岩石在高温作用下形成现在的灵璧石。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
5.图2中能够表示灵璧石岩石类型的是(  )
A.a     B.b     C.c     D.d
6.形成灵璧石的地质作用过程由先到后依次是 (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1.D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成,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的甲为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喷出岩,A错误;图中的乙为岩浆侵入地壳内部形成的侵入岩,B错误;图中的丙是由沉积物经成岩作用形成的沉积岩,C错误;图中的丁应为变质岩,D正确。
2.B 图中①代表外力作用中的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等,⑥代表成岩作用,它们同属外力作用,发生于地球的表层,A、D错误;②代表变质作用,其发生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B正确;④和⑤同属冷却凝固作用,C错误。
知识归纳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物质和环境
  三大类岩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三者的形成物质和环境差异如下表所示:
岩石种类 形成物质 形成环境
岩浆岩 岩浆 地球内部(侵入岩)或表层(喷出岩)
沉积岩 沉积物 地球表层
变质岩 原有岩石 地球内部
3.A 由图示物质循环过程可知,沉积物经过④形成丁,可知丁为沉积岩,④为成岩作用;戊可以转变成沉积物,应为变质岩或岩浆岩,又因沉积岩丁经过⑤可形成戊,则戊只能为变质岩,⑤为变质作用;戊经过⑥转化成甲,则甲为岩浆,⑥为重熔再生;岩浆甲可以转化成乙和丙,则乙和丙为岩浆岩,根据其位置高度,可以进一步判定乙为侵入岩,丙为喷出岩。根据图例可知,崮基岩石为片麻岩,片麻岩属变质岩,是花岗岩(属侵入岩)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对应正确的应是①戊。
4.B 图示崮体部分是由沉积岩构成的,而沉积岩是由外力沉积作用形成的,然后沉积岩随着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再经外力侵蚀形成岱崮地貌,B正确。
5.C 由材料“原有岩石在高温作用下形成现在的灵璧石”可知,灵璧石属于变质岩。图2中a为喷出岩,b为侵入岩,c为变质岩,d为沉积岩。故选C。
6.B 结合材料可知,在灵璧石的形成过程中,首先发生了沉积作用形成了沉积岩,然后发生了火山喷发,最后在岩浆与沉积岩的接触地带发生了变质作用形成了变质岩(灵璧石)。图2中①为岩浆活动,②为沉积作用,③为变质作用。故形成灵璧石的地质作用过程由先到后依次是②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