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专题强化练十八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022吉林长春外国语附中月考)读下图,完成下面三题。
1.图中岛屿两侧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a自然带的成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①纬度 ②暖流 ③东南信风
④地形 ⑤东北信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P180定点1
3.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a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 )
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
B.巴塔哥尼亚沙漠
C.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D.南半球苔原带缺失
(2022河北承德二中月考)读印度半岛东西向自然带剖面图,完成下面三题。
4.图中自然带①②③可能依次为( )
A.热带雨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B.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C.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
D.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5.图中甲地自然带形成的原因为( )
A.处于东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
B.位于西高止山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C.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少
D.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多
6.图中①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 )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022湖南期末)下图示意日本从九州岛到北海道岛(从西南向东北)的植被垂直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题。
7.与同纬度大陆相比,甲地形成针阔叶混交林或针叶林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
B.地处夏季风迎风坡
C.受人类活动影响大
D.受千岛寒流影响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1.D 根据经纬度及岛屿的轮廓判断,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该岛东西两侧都临海,但东侧为热带雨林带,西侧为热带草原带,体现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D正确。
2.B a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其成因主要是地处来自印度洋的湿润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该处沿海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起到增温增湿作用,②③④正确。热带雨林带应该分布于南北纬10°之间,该地位于回归线附近,故纬度不是该处形成热带雨林带的原因,①错误;该处不受东北信风影响,⑤错误。故选B。
3.C 澳大利亚东北部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形成了热带雨林带,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成因相同,C正确;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主要是受寒流的影响,A错误;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是居于安第斯山脉背风坡,降水少,B错误;南半球苔原带缺失的影响因素是海陆分布,D错误。
4.A ①纬度低,距海近,受海洋的影响大,且位于西高止山西侧迎风坡,降水比较多,形成了热带雨林带。②为热带季风气候控制下形成的热带季雨林带。③位于西高止山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了热带草原带。故A正确。
5.B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地位于西高止山东侧,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带。
6.D ①自然带地处迎风坡,降水较多,形成热带雨林带,是受地形影响而形成的非地带性现象,反映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7.D 甲地大致位于北海道岛,纬度接近45°N,同纬度大陆东岸地区植被多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甲地形成针阔叶混交林或针叶林,表明甲地热量条件相对较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地附近有千岛寒流流经,寒流有降温作用,因此使得该地形成针阔叶混交林或针叶林,D正确。甲地海拔不高,A错;甲地地处夏季风迎风坡,水热条件较好,不会促使耐寒性较强的针阔叶混交林或针叶林形成,B错;甲地植被分布面积广,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C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