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基础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基础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9-20 14:3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基础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一、选择题。
1、下列成语中体现了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这一条件的是(  )
A.釜底抽薪 B.火上浇油 C.杯水车薪 D.钻木取火
2、如图所示,点燃甲、乙2支蜡烛,甲燃烧一会儿熄灭,乙在空气中正常燃烧,这一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A.有可燃物 B.有氧气(或空气)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有着火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
B.CO能溶于水生成酸
C.O2能支持燃烧,具有可燃性
D.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浓盐酸和浓硫酸
4、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A+B→C+D,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分别等于生成的C和D的质量
B.水结成冰的前后总质量不发生改变,这有力地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增加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D.100克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所得固体的质量为100克
5、Mg2Cu是一种新型贮氢材料,该物质完全吸氢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2Cu+3H23MgH2+X,则X的化学式为(  )
A.MgCu B.CuH2 C.Cu D.MgCu2
6、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
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B.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C.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7、“钻木取火”是古人点燃木柴的一种方法,关于这种引火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钻出的木屑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
②钻出的木屑比原木材着火点低
③钻的目的是升高木柴的着火点
④钻的目的是升温达到木柴的着火点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8、某化工厂进行电解食盐水生产,电解食盐水不能得到的是(  )
A.NaOH B.HNO3 C.H2 D.Cl2
9、利用氢氟酸(HF)蚀刻玻璃,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 +4HF =X↑+2H2O,物质X为
A.SiO B.SiF4 C.SiF D.F2
10、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
11、2020年3月28日凉山木里十一岁男孩点燃松针露洞内松鼠时不慎引发森林火灾。根据燃烧条件,松针在这次火灾中的作用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供氧气
C.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D.提供可燃物
12、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 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D.上述反应中反应物为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
13、正确书写的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A.4Fe+3O22Fe2O3 B.2H2+O22H2O2
C.CuSO4+2NaOH=Na2SO4+Cu(OH)2↓ D.CaO+H2O=Ca(OH)2
14、对山林发生的重大火灾,下列方法适合的是( )
A. 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
B. 组织人力从山下运水到山上灭火
C. 用棉被等盖在大火上以隔绝空气
D. 打119火警电话,等待用水灭火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水经过沉淀过滤可变成纯净水
B.任何物质着火都可用水来扑灭
C.碱溶液显碱性,但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
D.某物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则该物质中一定含
16、有反应A+B=C+2D,15gA跟6gB完全反应,生成5gC,则生成的D的质量为 ( )
A.16g B.8g C.4g D.6g
二、填空题。
17、甲、乙、丙三个试管分别注入同体积不同温度的水,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白磷(着火点为40℃),如下图所示:
问:试管甲内白磷能否燃烧_____,其原因是_____。
试管乙内白磷能否燃烧_____,其原因是_____。
试管丙内白磷能否燃烧_____,其原因是_____。
18、阅读下面材料并填空:
茶是我国一类重要的饮品,依据加工工艺(发酵程度)及色泽主要分为未发酵的绿茶,半发酵的白茶、黄茶及乌龙茶(又称青茶),全发酵的红茶和后发酵的黑茶6类。湖南安化黑茶每年产量与销售量很大,是黑茶中的代表。由于加工工艺不同,黑茶以其特征性的生物活性如减肥、调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菌及抗诱变等逐渐受到广泛的重视。特定的加工过程使黑茶具有异于其他茶类的香气,挥发性的醛酮类及小分子酯类化合物为黑茶香气的主要成分。
(1)能闻到茶香的主要原因是    。
(2)乙酸乙酯(CH3COOC2H5)也是一种小分子酯类化合物,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方程式为C2H5OH+CH3COOHCH3COOC2H5+X,X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    (填化学式)。
19、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N2+ H2—— NH3
(2) C2H4+ O2—— CO2+ H2O
(3) Al+ H2SO4— Al2(SO4)3+ H2
(4) NaOH+ FeCl3— Fe(OH)3+ NaCl
(5)CO+ Fe2O3— Fe+ CO2
(6) CO+ Fe3O4— Fe+ CO2
20、如图所示,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入V形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用80 ℃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 __ 。
21、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根据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__________,木船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某纯净物A在空气中完全燃烧,配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A+3O22CO2+3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中含有的元素有    (填元素符号);
(2)求9.2gA中含有的碳元素的质量是    。
三、实验题。
23、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b处、c处的正中间,一段时间后,b处火柴头燃烧,而a处火柴头和c处火柴梗均不燃烧。
(1)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的现象是    。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现象   。
A.b处火柴头燃烧,a处火柴头不燃烧
B.b处火柴头燃烧,c处火柴梗不燃烧
C.a处火柴头不燃烧,c处火柴梗不燃烧
(3)反复实验后发现铜片表面发黑,原因是    。
四、计算类题。
24、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 51 9 3 17
反应后的质量 23 3 x 51
(1)x=   。
(2)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3)如A、B、D三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8、12、3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用A、B、D表示)。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基础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一、选择题。
1、下列成语中体现了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这一条件的是(  )
A.釜底抽薪 B.火上浇油 C.杯水车薪 D.钻木取火
【答案】D 
2、如图所示,点燃甲、乙2支蜡烛,甲燃烧一会儿熄灭,乙在空气中正常燃烧,这一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A.有可燃物 B.有氧气(或空气)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有着火点
【答案】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
B.CO能溶于水生成酸
C.O2能支持燃烧,具有可燃性
D.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浓盐酸和浓硫酸
【答案】D
4、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A+B→C+D,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分别等于生成的C和D的质量
B.水结成冰的前后总质量不发生改变,这有力地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增加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D.100克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所得固体的质量为100克
【答案】C
5、Mg2Cu是一种新型贮氢材料,该物质完全吸氢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2Cu+3H23MgH2+X,则X的化学式为(  )
A.MgCu B.CuH2 C.Cu D.MgCu2
【答案】D
6、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
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B.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C.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答案】B
7、“钻木取火”是古人点燃木柴的一种方法,关于这种引火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钻出的木屑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
②钻出的木屑比原木材着火点低
③钻的目的是升高木柴的着火点
④钻的目的是升温达到木柴的着火点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8、某化工厂进行电解食盐水生产,电解食盐水不能得到的是(  )
A.NaOH B.HNO3 C.H2 D.Cl2
【答案】B
9、利用氢氟酸(HF)蚀刻玻璃,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 +4HF =X↑+2H2O,物质X为
A.SiO B.SiF4 C.SiF D.F2
【答案】B
10、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
【答案】A
11、2020年3月28日凉山木里十一岁男孩点燃松针露洞内松鼠时不慎引发森林火灾。根据燃烧条件,松针在这次火灾中的作用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供氧气
C.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D.提供可燃物
【答案】D
12、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 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D.上述反应中反应物为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
【答案】D
13、正确书写的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A.4Fe+3O22Fe2O3 B.2H2+O22H2O2
C.CuSO4+2NaOH=Na2SO4+Cu(OH)2↓ D.CaO+H2O=Ca(OH)2
【答案】D
14、对山林发生的重大火灾,下列方法适合的是( )
A. 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
B. 组织人力从山下运水到山上灭火
C. 用棉被等盖在大火上以隔绝空气
D. 打119火警电话,等待用水灭火
【答案】A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水经过沉淀过滤可变成纯净水
B.任何物质着火都可用水来扑灭
C.碱溶液显碱性,但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
D.某物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则该物质中一定含
【答案】C
16、有反应A+B=C+2D,15gA跟6gB完全反应,生成5gC,则生成的D的质量为 ( )
A.16g B.8g C.4g D.6g
【答案】A
二、填空题。
17、甲、乙、丙三个试管分别注入同体积不同温度的水,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白磷(着火点为40℃),如下图所示:
问:试管甲内白磷能否燃烧_____,其原因是_____。
试管乙内白磷能否燃烧_____,其原因是_____。
试管丙内白磷能否燃烧_____,其原因是_____。
【答案】不能 没有达到着火点 不能 没有与氧气接触
能 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18、阅读下面材料并填空:
茶是我国一类重要的饮品,依据加工工艺(发酵程度)及色泽主要分为未发酵的绿茶,半发酵的白茶、黄茶及乌龙茶(又称青茶),全发酵的红茶和后发酵的黑茶6类。湖南安化黑茶每年产量与销售量很大,是黑茶中的代表。由于加工工艺不同,黑茶以其特征性的生物活性如减肥、调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菌及抗诱变等逐渐受到广泛的重视。特定的加工过程使黑茶具有异于其他茶类的香气,挥发性的醛酮类及小分子酯类化合物为黑茶香气的主要成分。
(1)能闻到茶香的主要原因是    。
(2)乙酸乙酯(CH3COOC2H5)也是一种小分子酯类化合物,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方程式为C2H5OH+CH3COOHCH3COOC2H5+X,X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    (填化学式)。
【答案】(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2)H2O。
19、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N2+ H2—— NH3
(2) C2H4+ O2—— CO2+ H2O
(3) Al+ H2SO4— Al2(SO4)3+ H2
(4) NaOH+ FeCl3— Fe(OH)3+ NaCl
(5)CO+ Fe2O3— Fe+ CO2
(6) CO+ Fe3O4— Fe+ CO2
【答案】(1)1,3,2; (2)1,3,1,2 (3)2,3,1,3
(4)3,1,1,3 (5)3,1,2,3 (6)4,1,3,4;
20、如图所示,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入V形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用80 ℃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 __ 。
【答案】2H2O22H2O+O2↑ 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21、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根据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__________,木船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可燃物;空气 ;温度达到着火点
22、某纯净物A在空气中完全燃烧,配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A+3O22CO2+3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中含有的元素有    (填元素符号);
(2)求9.2gA中含有的碳元素的质量是    。
【答案】(1)C、H、O; (2)4.8g。
三、实验题。
23、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b处、c处的正中间,一段时间后,b处火柴头燃烧,而a处火柴头和c处火柴梗均不燃烧。
(1)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的现象是    。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现象   。
A.b处火柴头燃烧,a处火柴头不燃烧
B.b处火柴头燃烧,c处火柴梗不燃烧
C.a处火柴头不燃烧,c处火柴梗不燃烧
(3)反复实验后发现铜片表面发黑,原因是    。
【答案】(1)b处火柴头燃烧。 (2)AB。 (3)2Cu+O22CuO。
四、计算类题。
24、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 51 9 3 17
反应后的质量 23 3 x 51
(1)x=   。
(2)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3)如A、B、D三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8、12、3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用A、B、D表示)。
【答案】(1)3 (2)14:3 (3)2A+B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