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
新课导入
这看来将是永恒不变的了:地球绕着太阳转,
而人则绕着自己的精神转。
——高尔基《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学习目标:
1. 感知文本,了解精神内涵。
2. 理清思路,掌握论证方法。
预习检测
毕淑敏,女,祖籍山东,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预约死亡》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经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代表作有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婚姻鞋》,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mào
zǎn
jīn
y u
yì
广 袤 积 攒 襟 怀 宽 宥 游 弋 困 厄 濡 养
麾 下 嘟 囔 灰 烬 自惭形秽 间不容发 金戈铁马
形销骨立 抽丝剥茧 鸠占鹊巢 李代桃僵 相得益彰
可望而不可即
è
rǔ
huī
dū nang
jìn
huì
jiān
gē
xiāo
bō
cháo
jiāng
zhāng
jí
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相互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相得,相互配合,映衬。彰,显著。
鸠占鹊巢: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起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
1.分析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1~6):引入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为精神修建三小屋。
第二部分(7~17):分析人“三间小屋”的精神内涵。
第一层(7~8):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9~13):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14~17):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8~19):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整体感知
2.作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修建了哪三间小屋?各有什么特点?
盛着爱恨 爱>恨 光明温暖
盛放事业 规划、耕耘 坚固优雅
安放自身 珍视自我 独特安稳
深入探究
1.作者是怎样说理的呢?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1)比喻论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用一种文学的、感性的形式呈现自己的论题。第一间小屋“盛着我们的爱和恨。”作用:这样的笔法,比说理更感性,更抒情,也更有文采。
又如:“你的人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他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我们的事业,使我们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作用:增强了材料的形象性,使要阐述的道理可见、可感。
(2)对比论证:
第一间小屋:“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金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若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第二间小屋:“假如你从事的工作,是 的时光!假若你不喜欢它,漫长的 锋芒在身。”
第三间小屋:“我们把自己的头脑 的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 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
作用:对比论证,把问题的正反面都展现出来,强化了对精神的三间小屋内涵的阐释,使人印象深刻。
2.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一间“盛放我们的爱和恨”,即安放精神世界的喜怒哀乐,侧重人之常情。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即规划事业生涯,侧重个体精神的纯粹和充沛。
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即要有独立自主的思想,指向自我精神的健全、独立。
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从情感到理性的构建,逐步提升,共同构建精神大厦。
3.本文在语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1)本文重在说理,却善用文学性的笔法进行描绘、阐述,体现了作家的感性和抒情性。
(2)运用了大量比喻,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富有文采。
(3)运用大量排比,增强语势,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4)运用对比来突出观点。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表达了作者对个体精神世界的关注。
作业布置
1.抄写你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2.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试以“我的精神小屋”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
3.完成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