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3《我爱这土地》教案(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3《我爱这土地》教案(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0 19:06:23

文档简介

我爱这土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写作背景。
2.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感受本诗节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文学常识、写作背景。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感受本诗节奏。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导语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英国思想家培根也说过:“读诗使人聪慧。”从今天起,我们就要一起经历一次神奇而激动人心的诗歌之旅。这一节课,就让我们通过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先来感受一下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检查预习:
嘶哑( sī yǎ ) 温柔( róu ) 吹刮( guā )
喉咙( hóu lóng ) 腐烂( fǔ ) 汹涌( xiōng yǒng )
二、课文讲授
(一)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诗人。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代表诗集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光的赞歌》等。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和太阳是他诗中的主要意象,诗人曾自称“悲哀的诗人”。
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艾青从对农村劳动人民的热爱和接近他们的要求出发,十多年来,一直向他们呈献着自己最真切的诗情。
艾青的诗歌以它紧密结合现实的、富于战斗精神的特点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优良传统,又以精美创新的艺术风格成为新诗发展的重要收获。这里既反映了作者的艺术才能,又铭记下他严肃的、艰苦的艺术实践。在他的诗歌中,饱满的进取精神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带来鲜明。艾青的诗歌具有鲜明深刻的形象,随着诗歌结束,形象也就完成。形象,不仅指人,也包括物,以及思想等的形象化。
艾青的诗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划一,但是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一种变化中的统一。
(二)写作背景
《我爱这土地》是诗人艾青创作于1938年11月的名篇,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祖国山河沦陷,生灵涂炭,在这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中华儿女纷纷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之中。
诗人艾青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于1938年11月创作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我爱这土地》,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愤恨。
(三)知识链接
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当时也称新诗为“白话诗”“白话韵文”“国语的韵文”等。
从形式上看,新诗打破了旧体诗格律的限制,运用白话,生动活泼,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奔放和直率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四)请同学们听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歌结构。
听读要求:
1.用符号划分诗歌节奏。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语调:深沉; 语速:舒缓; 感情:深挚。
2.归纳诗歌层次结构。
第一节诗:以一只鸟儿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第二节诗:一问一答,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 热爱之情。
(五)深入分析
再读诗歌
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再读全诗,用心感受,并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诗歌的感情基调。
(深沉)
2.请同学们结合本文写作背景,说说如何理解本文中的“深沉”一词。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为诗人的艾青,亲见了自己生存的土地被侵略者肆意践踏的过程,怀着对侵略者的痛恨与对国家的热爱写下了这首诗。
因此,“深沉”一词中既包含着对这片土地深切的喜爱,又包含着对这片土地遭受病变之灾的沉痛。
3.诗人笔下的对象又处在一种怎样的状态中呢?
这只鸟在歌颂土地、河流、风和黎明。鸟儿所歌唱的“土地”正在“被暴风雨所打击着”;鸟儿所歌唱的“河流”因为“土地”的残损,“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鸟儿所歌唱的“风”因为“土地”的残损,“无止息地吹刮着”自己的“激怒”;鸟儿所歌唱“黎明”,是因为鸟儿相信“土地”的残损终究只会是暂时的,新的黎明终将到来。
三、小结
同学们,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唱歌的内容,并由此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儿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读了这首诗,相信同学们一定感受到了那个的苦难的年代,诗人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四、课后作业
1.熟读全诗。
2.完成课后练习。
1我爱这土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其象征意义,感受诗歌的意境。
2. 体会诗歌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其象征意义,感受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导语:
上一节课,我们熟读了《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读准了《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的节奏,听起来更有韵味了。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所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吧。
(二)知识补充
“意象”的概念: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所借助的客观物象中中浸染了作者感情。
二、课文讲授
(一)初步感知
1.有感情朗读全诗,找出解释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全诗主旨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理由: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拖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2.诗中哪两句诗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课文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3.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这样的爱国激情的?
诗中以“一只鸟”的形象来表达感情。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二)拓展探究
1.诗中的“鸟”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歌唱内容:土地、河流、风、黎明。
“土地”: 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这“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无比温柔”充满了对那里的向往。
2.诗歌的最后两句中,诗人眼中的“泪水”都包含了哪些东西?如何理解这两句诗?
“泪水”中包含了对祖国、对民族的深沉的爱,对敌人、对侵略者无比的恨,对遭受到苦难、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的同情。
这两句是本诗的点睛之笔,是那个苦难的年代里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的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3.诗歌的第1节、第2节在内容和写法上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
诗的第一节从虚拟的视角,以一只鸟儿生死眷念土地作比,通过对歌唱者动态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这一节是对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
诗的第二节从实写的视角,以诗人自己的视角去写自己“常含泪水”的眼睛。一问一答,直抒胸臆,是全诗的精华部分,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
4.本诗出现了许多“的”字,这样会不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谈谈你的理解。
这正是艾青诗作不同于其他诗作的一个重要特色。艾青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
三、课堂小结
作者借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鸟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深沉的爱,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也抒发了在那个艰苦年代里,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的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写作特色】
1.意象丰富,构思精巧。
诗人借助丰富的意象,用类似电影蒙太奇式的特写镜头,向我们依次推出他要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他把对土地浓郁而深沉的爱浓缩在10行诗中,取得了绝佳的艺术效果。
2.想象奇特,感情真挚。
诗人为了表达自己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既唱出大地的苦难与悲愤,也唱出大地的欢乐与希望;即使死了,也要将整个身躯融进祖国的土地中,以表达自己对土地深沉的爱。全诗感情深沉而浓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四、课后作业
1.仿写这首诗。
2.完成课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
六、拓展延伸
阅读艾青《煤的对话》,探究作者在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煤的对话
艾 青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煤的对话》这首诗看来似乎写得很平静,没有激昂豪迈的措辞,没有铿锵有力的节奏,没有号角般的壮烈情绪,然而这首短诗,却那样耐人寻味,内涵的博大和意境的深远,不亚于一首长的壮怀激烈的进行曲……
热爱祖国
至死不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