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14《诗词三首》教案(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14《诗词三首》教案(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0 19:07:35

文档简介

诗词三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析诗歌,感受刘禹锡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
2.体会意境,感受苏轼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析诗歌,感受刘禹锡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意境,感受苏轼的心理变化。
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新课导入
(一)导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刘禹锡的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此来认识一下这位不服输不言败,执着而又乐观的一代诗豪。我们还要学习苏轼的一首词《水调歌头》,借此来感受心情低落的词人是如何走出心灵的枷锁,享受人生的美好。
(二)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作品存世有《刘宾客集》等。
(三)写作背景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从小爱下围棋。与专教唐德宗太子下棋的棋待诏王叔文很要好。太子登基后,他的教师王叔文组阁执政,就提拔棋友刘禹锡当监察御史。后来王叔文集团政治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三年(实则二十二年)后应召回京。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诗回赠白居易。
二、课文讲授
(一)初读诗歌
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停顿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再读诗歌,疏文知意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二)细读诗歌 感悟情感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交代了贬谪地方之凄凉,被贬时间之漫长。表露出诗人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以及痛苦而又孤寂的心情。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用典(闻笛赋、烂柯人)。“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死去的友人的悼念之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慨叹。
3.你怎样理解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景色壮丽,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变为慷慨昂扬的气概。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表现了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小结
小结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进取精神。
首联:辛酸愤懑之情 颔联:悲痛怀念故友
颈联:豁达开朗心态 尾联:坚定乐观精神
四、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
一、新课导入
(一)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
(二)写作背景
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在中秋月圆之夜,客居他乡,思念弟弟,举杯畅饮,写此词之时,他仕途失意,心情抑郁。这时他的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俩已有七年多没见面了。这年中秋赏月,作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之中写下这首词。
二、新课讲授
(一)初读诗歌
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结合注释,疏文知意
作者此时在密州任太守。政治上失意,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没有见面。中秋对月,怎能不思绪万千呢?
端起酒杯遥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多好的日子啊。我本想驾着长风回到天宫去,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清寒。那么,就让我在人间的月光下翩翩起舞吧,那清朗的影子也随着人在舞动,此情此景,什么地方能比得上人世间呢?
月亮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那没有睡意的人。月亮啊,你跟人们该没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又亮又圆呢!人世间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有阴晴圆缺,这样的事从古以来就是难以十全十美的。只希望我们都能生活得平安长久,那么虽然相隔千里,也都能共赏这美好的月光了。
(二)再读词作
1.再读词作,概括内容
上阕——望月(写景) 下阕——怀人(抒情)
2.总结诗人经历的心理变化。
苦闷—矛盾—向往
3.如何理解“高处不胜寒”?
不仅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
因为朝廷中的排挤和中伤,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斗争,勾心斗角;
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
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
4.读下阕,思考“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在文中有何作用?
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
承上启下:“转朱阁,低绮户” 是呈上,“照无眠”是启下。
5.读下阙,总结诗人经历的心理变化。
责备、埋怨——开朗、豁达
6.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此句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又富有哲理意味,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如月亮有圆有缺一样,原是自然界规律。
(三)写法探究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联想:明月(月圆)——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三、小结
这首词写词人中秋醉酒赏月,以奇特的想象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和对弟弟的思念。陷入消极的情绪中,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四、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诗歌。
2.从古诗词中找出蕴含乐观积极精神的句子。
3.完成课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
1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意象,理解思想内涵。
2.探索意蕴,领悟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读意象,理解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探索意蕴,领悟艺术魅力。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导语
人生多歧路,当我们在逆境中摸索前行时,你是抱着怎样的心情呢?当我们痛苦失望时,我们是继续奋斗还是半路退缩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文人的心境,一起来欣赏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二)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是醉时写的,代表作有《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等多首。
(三)写作背景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是乐府旧题,多写进途艰难和离别的伤悲。李白于天宝三年(744)离于长安时,以《行路难》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 ,也是一首乐府体诗。
二、课文讲授
(一)初读诗歌
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停顿
①读准音:
金樽(zūn) 珍馐(xiū) 投箸(zhù) 歧路(qí)
②读节奏: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朗读诗歌——译读
分组对照课下注释读懂全诗,圈点出不懂的地方全组讨论。
3.朗读诗歌——品读
以老师的问题为开头回答问题: 通过诗歌我读到了。
例如:
通过诗歌我读到了低沉抑郁的心情。
通过诗歌我读到了慷慨豪放的信心。
4.多形式朗读诗歌
(二)再读诗歌 深入解析
1.诗歌前四句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情?
明确:李白离别京城,朋友们为他设宴饯行,而且宴席十分豪华。然而禀性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从而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平的心情。
2.李白因受奸臣的排挤被迫离开京城长安,朋友设宴为他送别。诗中是怎样描写酒宴的?用了什么修辞?
明确:夸张华丽的餐具,珍稀的美酒,美味的食物。
3.面对美酒佳肴,诗人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为什么会这样?
明确:
①极度苦闷、抑郁;
②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因为仕途艰难,诗人心中充满着难以排遣的烦恼,“停杯投箸”,无法下咽,“拔剑四顾”,心意茫然。
乐景写哀情
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
比喻。以“冰塞川”“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交代了诗人惆怅的原因,含有无限的悲慨。这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因受到重重阻力而无法实现远大理想的困窘。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了哪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
吕尚(姜太公)垂钓碧溪,伊尹乘舟梦日。表达了诗人的不甘心,仍对自己从政有所期待,表现了诗人既愤懑现实又寄希望于未来的复杂心情。
6.李白在仕途受阻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明确: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当诗人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展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因而选用四个三字句,反复咏叹“行路难”,节奏短促,声调低抑,表现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慨叹。
7.仕途受阻后的李白是否心灰意冷、意志消沉?从哪儿可以看出?表现了怎样的态度?
明确:
没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作为一个心怀远大政治抱负的人,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虽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再读感悟
古人云“诗言志”“言为心声”,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歌,还要走进诗仙李白的内心世界,触摸他的灵魂,寻找我们心中的李白。
让我们用这样的句式,体会诗人形象,表达我们心中的感受:
我从______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________的李白。因为______。
示例1:我从“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本应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示例2:我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己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
三、课堂小结
这首诗反映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长安两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朝廷的黑暗和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产生了进退失据、茫然无措的强烈痛苦,反复感叹:“行路难!行路难!”
四、作业
1.背诵并默写《行路难》。
2.在你的生活或者学习过程中,你一定也遇到过困难,遭遇过挫折,经受过痛苦,面对这样的境遇,你该如何对待?请把你的感受写出来。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3.完成课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