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19《怀疑与学问》教案(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19《怀疑与学问》教案(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0 19:10:43

文档简介

怀疑与学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积累“墨守、停滞、懒惰、腐草为萤”等词语。
2.初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结构。
3.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导语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因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哥白尼对前人的成果不盲从,因而提出了地动学说;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那么怀疑和学问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
(二)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省吴县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三)检查预习
盲máng 从 虚妄wàng 墨mò守 懒惰duò 停滞zhì 腐草为萤yíng
二、课文讲授
(一)文体知识
1.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1)议论文三要素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所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2)论据类型
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3)论证方法
共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四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4)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最基本的看法。它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都是论证中心论点的有力论据。
(二)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说说本文的标题是中心论点吗?
不是,本文的标题是论题,即怀疑精神与做学问的关系问题。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名言“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也可)。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引用古代名言,开门见山地提出来的。
3.细读课文,画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
第六段首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是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语句。
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第3—6段):阐明中心论点,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第二部分分两层写:
第一层(第3—5段):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二层(第6段):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指的是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这样就不会盲从和迷信,这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5.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引用了哪些名言?又列举了哪些具体事例?它们分别属于什么论据?
(1)道理论据: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d.“我怀疑,所以我存在。”(笛卡儿)
(2)事实论据:
①譬如在国难危机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消息……
②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
③听说“腐草为萤” ……(B.c两个例子论证“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④戴震善问的例子。(论证“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一个人从事学习,总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最终的收效都能一样。这其中的缘故,我想,通过今天对《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都找到了答案:多疑、多问学业才能不断精进。
四、课后作业
1.收集“治学”的名人名言和名人故事。
2.完成课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核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分论点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1怀疑与学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层层深入的论证思路。
2.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的特点及在文中的作用。
3.发扬大胆质疑的精神,并锻炼创造性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的特点及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层层深入的论证思路。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论点、论据和文章结构,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文章的论证方法以及议论文分析事理透辟、语言严密的特点。
二、课文讲授
(一)精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是如何阐述第一个分论点的?
首先,论述传说不一定可靠,但做学问有时只能靠它。然后论述对于传说,无论信与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最后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2.作者是如何阐述第二个分论点的?
首先,归纳总结前几段所论证的内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提出本段的分论点: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然后,作者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质疑《大学》的事例,以及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名言,证明观点。最后总结:从做学问到科学、哲学、美术等学术领域,人类文化进步都要求我们有怀疑精神。
3.试举出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并分析其作用。
第4段举历史上的“三皇、五帝”和《礼记 月令》所记载的“腐草为萤”的例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是有必要的。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第6段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大学章句》一步步追问怀疑的例子,论证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也证明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试举出文中所用道理论证,并分析其作用。
课文开头用了程颐、张载的话,用他们的言论做论点,实际上也起了论据的作用,令人信服。
第5段中引用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话,论证“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道理。
第6段引用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名言“我怀疑,所以我存在。”论证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二)深入解析
1.对比论证是将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或道理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的论证方法,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下面两组句子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1)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2)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表达效果:(1)句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与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的原因。(2)句,前两个句子先从反面说理,指出没有怀疑精神永远不能治学。后两个句子从正面说理,指出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一切学问才会起来。从正反两方面说理,论证了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一切”和四处“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
例句: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原因:都不能删去,因为这些词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全部都包括在内,都善于经常的怀疑提问、评价、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
3.下列句子中“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语能互换吗?为什么?
例句: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原因:句中的“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不能互换。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位置后就讲不通了。
三、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说理透彻的议论文。论述了“治学你须有怀疑精神”这一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本文围绕着中心论点,分设了两个分论点,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述,条理清楚,中心明确。这种论证结构和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四、作业布置
1.学习了本文后,相信你对怀疑精神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请你以《读书贵有疑》为题写一篇300字的议论小练笔。
2.完成课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