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作业(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0 19:27:28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四首》第一课时练习题
读《观沧海》,完成后面问题
1.这首《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 ,是 时期著名的 家, 家、诗人。他的诗以 见称。
2.是非分明,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
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
3.《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二)阅读下面诗歌,充成4~5题(6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3分)
2.《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机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3.请写出至少两句与本诗表达情感相同的诗句。
答案:
(一)
1.曹操 东汉 政治 军事 慷慨悲壮
2.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通过想象,我们不难体会,作者笔下的沧海气势雄伟,胸襟开阔。根据“阅读提示”我们知道,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他刚刚平定乌桓,回师中原,这正是他踌躇满志的时候。面对着波澜壮阔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发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豪迈情怀。特别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来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
(二)
1.“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又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融情入景,表达诗人的关切和同情。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做铺垫。
2.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同情,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一路前行的一片安慰深情。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古代诗歌四首》第二课时练习题
(一)读《次北固山下》,完成后面问题
1.《次北固山下》作者_____, 代诗人,题目中“次”是____的意思,本诗属______言____诗。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请描述画面,古来很多人称赞这两句诗气势逼人,意境豪阔,你的感觉怎样
3.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这一联诗句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呢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天净沙·秋思》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净沙是 ,秋思是散曲的 。
2.《天净沙·秋思》作者 ,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他与 、 、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 ”。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 、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 ”,与“天涯”相呼应的是:“ ”,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
答案:
(一)
1.王湾 唐 停泊 五 律
2.此联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齐了,船上之人的视野也随之开阔。“潮平两岸阔”,这一句写的恢弘阔大,下一句更是精彩,“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可见这是风顺且和,这样一艘小舟能在大江中平稳航行,也是因为此地的长江正是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时候。
3.此时诗人想起正值岁暮腊残之时,而连夜行舟,天边太阳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无限感慨。明代胡应麟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绝妙千古”:当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还妙在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4.此联既是最后一联,则必须既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又必须要留有余地,让人读完后浮想联翩,余味无穷。此联正是如此。这里写的是一群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是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传说,还是托雁儿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的人吧。这两句紧承第三联而来,遥应首联,使全篇都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乡思的愁绪中。
(二)
1.小令 曲牌名 题目
2.马致远 元 戏曲 散曲 关汉卿 王实甫 白朴 秋思之祖
3.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