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练习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__________和__________。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乡愁四韵》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邮票( ) 窄窄( ) 矮矮( ) 海峡( ) 坟墓( ) 乡愁( )
粮票( ) 坟墓 ( ) 港湾( ) 狭窄( )
飘零( ) 花纹( ) 弯曲 ( ) 山峡( )
(三)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海峡:
坟墓:
(四)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诗人借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形象来表达乡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形象分别寄托了诗人在什么年龄段的怎样的感情?
3.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五)阅读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1.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2.试就选文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及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3.有人评价余光中笔下的“乡愁”是“形象化的可触摸的”又有一种“厚重的
沧桑感”,任选一点,对此谈谈你的理解。
(五)拓展
1.这首诗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现乡愁,将抽象的感情物化了。许多古典诗歌也运用了这种写法,你能说出一两个吗?
2.仿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
参考答案
(一)散文家 评论家 《听听那冷雨》《白玉苦瓜》
(二)
邮票(yóu) 窄窄(zhǎi) 矮矮(ǎi)
海峡(xiá) 坟墓(mù) 乡愁(chóu)
(三)
海峡: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或两个洋的狭窄水道。
坟墓:埋葬死人的穴和上面的坟头。
(四)
1.作者把乡愁化作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这就是乡愁。这就叫创设意象,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来感悟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理解和赏析诗歌的重要途径。
2.小时候的“邮票”象征着作者少年时代乡愁的骨肉之情;
长大后的“船票”象征着作者青年时代乡愁的恋人之情;
后来的“坟墓”象征着作者中年时代乡愁的生死之情;
现在的“海峡”象征着作者晚年时期的思念故土之情。
感情逐层推进,由个人思乡,逐步过渡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3.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正如诗人所说:具有“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这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的特殊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五)
1.A
2.示例一:托物寓情(托物寄情),诗人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表达了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引起读者共鸣。
示例二:构思精巧,富有音韵美。诗歌以时间为顺序,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亲升华到思念祖国。诗歌的结构统一中有变化,整齐中有参差之美,回环往复,音韵和谐。
3..示例一:从不同的阶段和层次表现变化而浓重的情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诗人的“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四个对应物上,随着对应物的改变,思想的愁绪越来越浓,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情感得到了升华,主题得到了深化。
示例二: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可感的形象。诗人别出心裁,赋予“愁”以具体可感的东西,将心中难以诉说的“愁”形象真切的表现出来。
(六)
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那根在灵魂深处流动的血管;
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乡愁是别离时妈妈不断的挥手;
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
乡愁是人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的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