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名称 扇形统计图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例如,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恰当的方法收集数据;能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另外,学生刚刚学习了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认识了扇形,这两方面的内容,都为学生学习扇形统计图的知识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 扇形统计图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种统计图。使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素材,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会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必要的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之后,对已经学过的三类统计图进行整体性的回顾,使学生学会根据统计的目的,结合不同统计图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描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通过百分数的意义引入扇形统计图,由数到形,引导学生根据百分数的意义理解扇形统计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体会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描述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特点。 本单元教材增加了以不同形式的统计图呈现相同信息的练习教材提供了同一题材中三组不同形式的数据,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这些数据,学生通过对三组数据的比较,结合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各自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在分析比较中选择能直观、有效表示信息的统计图,进一步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特点的认识。 本单元的练习中编入了许多与当今社会密切相关的素材,例如,广东省常住人口总数和城镇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电话用户数量的变化情况,网民的城乡结构状态,使学生学会根据统计数据了解相关的社会信息,提高在日常生活中读懂各种统计信息的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的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2.使学生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必要的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描述数据,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扇形统计图1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从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情景导入新课。提出要探究的数学问题,引出扇形统计图的知识。 ②知识与技能: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学会观察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③思维与表达:出示统计表及相关数据后,让学生说一说,从统计图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探索新知的活动中培养观察和推理的能力等。 ④交流与反思: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特点的认识。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3、教学准备:课件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情境导入 师:这是六(1)班同学开展课外活动时的情景。同学们有的打乒乓球,有的踢足球,还有的跳绳,踢毽子……热闹极了! 六一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情况如下表 项目兵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人数128569百分比
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绘制一个统计图,要能清楚地反映六(1)班同学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你认为应该绘制什么样的统计图比较好呢? 生:条形统计图。 师:嗯,老师也同意。这是老师绘制的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 生1:我知道了喜欢乒乓球的有12人,喜欢足球的有8人,喜欢跳绳和踢毽子的分别有6人和5人,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有9人; 生2: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我还能看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最多,喜欢踢毽子的人数最少; 生3:我还知道了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比喜欢足球的人数多4人; 生4:我还知道了六(1)班一共有40人。 师:你是怎样知道六(1)班一共有40人的呢? 生4:把喜欢各类运动的人数相加正好等于40。 师:嗯,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就是可以清楚地反映各种数量的多少。但是,同学们,如果我们想清楚地知道喜欢每种运动项目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你们还能从条形统计图中直接看出来吗? 生齐:不能。 师:老师告诉大家,有一种统计图就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同学们想知道那是什么统计图吗? 师:这种统计图就是——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扇形统计图。教师活动: 1、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绘制一个统计图,要能清楚地反映六(1)班同学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你认为应该绘制什么样的统计图比较好呢? 2、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 3、引出课题,并板书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观察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指名回答。 3、初步了解扇形统计图。 活动意图:学生对于统计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熟悉的现实素材,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结合例题使学生了解体育精神,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活动的情感。环节二:开放交流,促进理解 1、求出各项运动的百分比。 总人数:12+8+5+6+9=40(人) 兵乓球:12÷40=0.3=30% 足球:8÷40=0.2=20% 跳绳:5÷40=0.125=12.5% 踢毽:6÷40=0.15=15% 其他:9÷40=0.225=22.5% 2、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百分比。 师:这就是已经绘制好的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扇形统计图。 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我们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也就是百分之百;用5个扇形分别表示什么呢?请同桌的同学相互说一说吧。 生1:绿色的扇形表示喜欢足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生2:蓝色的扇形表示喜欢跳绳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生3:黄色的扇形表示喜欢踢毽子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生4:红色的扇形表示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师: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扇形统计图,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中,你们又能了解哪些信息呢? 生1:我了解到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0%; 生2:我了解到喜欢足球的占20%;喜欢跳绳的占15%;喜欢踢毽子的占12.5%;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占22.5%。 生3:我知道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30%;喜欢踢毽子的人数最少,只占12.5%。 师:好!我们已经知道六(1)班一共有40人,结合这个扇形统计图,老师想提一个问题:喜欢乒乓球的有多少人呢?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0%,就是占40人的30%,40×30%=12(人),所以喜欢乒乓球的有12人。 师:根据这个扇形统计图,同学们能不能也像老师一样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呢? 生1:喜欢足球的有多少人? 生2: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 生3:喜欢踢毽子的有多少人? 生4: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有多少人?……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列出算式解决它,好吗? 师:谁来说说你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是怎样列式解决的? 生1: 我解决的问题是喜欢足球的有多少人?40×20%=8(人); 生2:我解决的问题是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40×15%=6(人); 生3:我解决的问题是喜欢踢毽子的有多少人?40×12.5%=5(人); 生4:我解决的问题是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有多少人?40×22.5%=9(人)。 3、师:各个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用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好处?各个扇形的大小与班中喜欢某项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比分比有关系。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喜欢每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教师活动: 1、指导学生求出各项运动的百分比。 2、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百分比。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我们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也就是百分之百;用5个扇形分别表示什么呢?请同桌的同学相互说一说吧。 3、结合扇形统计图,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4、解决问题。 5、引导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求出各项运动的百分比。 2、同桌的同学相互说一说。用5个扇形分别表示什么? 3、汇报交流想法。分析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4、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如:喜欢足球的有多少人?40×20%=8(人); 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40×15%=6(人)等 5、交流各个扇形的大小与班中喜欢某项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比分比有关系。活动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观察基础上思考整个圆表示什么?用扇形统计图有什么好处?各个扇形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可以直观清楚的表示出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并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统计图的能力等。环节三、联系生活,深化拓展. P97页做一做。请大家独立完成这道题。 水分:250×87%=217.5(g) 蛋白质:250×3.3%=8.25(g) 脂肪:250×4%=10(g) 乳糖:250×5%=12.5(g) 其他:250×0.7%=1.75(g)) 2.课件出示,完成相应的习题:赵大爷家有一块菜地,分别种了黄瓜、西红柿、芹菜和韭菜。它们的种植情况如下图。 5、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练习二十一1、2题。 人文底蕴: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知识6、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1 7、教学反思与改进(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改进设想。)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课题 扇形统计图2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通过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这一情境,探究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 ②知识与技能: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信息。 ③思维与表达:让学生分别观察三个统计表中的数据特点,并进行交流,明确各统计表中数据所表达的信息,并让学生试着用学过的统计图来表示每个统计表中的信息。 ④交流与反思: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各种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能根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信息。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统计图了?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课件出示 2、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课件出示问题: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统计图了?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问题。 2、加
活动意图:通过复习回顾,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环节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2. 下面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绿荫小学2007---2011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年份20072008200920102011总数(棵)100120150170200
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树种杨树柳树松树槐树其他百分比%2520151525
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 树种杨树柳树松树槐树其他总数(棵)5040303050
思考各个统计表中提供的数据的特点. 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根据每一类信息,选用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这些信息。 2、交流分析。 第1小题 分析统计表中的数据特点; 统计表给出07年到11年校园树木总量,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树木总量的变化情况. 判断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用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出树木总量;用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出树木总量,还能体现出各个年份树木总量的变化情况. 可以用条形统计图,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能更直观地表示出数量谁着时间的变化趋势. 第2小题 分析统计表中的数据特点; 统计表给出的是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 判断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都可以表示这些信息,但用扇形统计图能更直观的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3小题 分析统计表中的数据特点; 统计表给出的是各种树木的数量,这些数据具有独立性,数据间不存在相互关系. 判断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这些数据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为什么不用其他的统计图? 3、比较统计图和统计表的优缺点。
教师活动: 出示例2,指导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指导学生分析统计表中的数据特点。 3、引导学生比较统计图和统计表的优缺点,鼓励学生多说。 4、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组织语言的时间。 学生活动: 学生交流分析。 2、指名汇报:如: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出树木总量;用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出树木总量,还能体现出各个年份树木总量的变化情况.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统计图和统计表的优缺点。
活动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各统计表中数据所表达的信息,引导学生对比两种统计图的特点,使学生辨证合理的认识不同统计图的优点与不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够灵活进行选择和运用。
环环节三: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教材P99做一做 统计表中给出了我国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所占的百分比,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来表示这些信息,但用扇形统计图能更直观的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5、作业设计 基础练习:教材101页的第3、4题。 人文底蕴:背诵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6、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 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与总量的百分比,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条形统计图 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7、教学反思与改进(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改进设想。)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扇形统计图练习1
授课时间: 课型:练习课 课时: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从复习旧知引入练习,引导学生回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②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能联系对百分数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③思维与表达:通过对扇形统计图相关知识的复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交流与反思:体验扇形统计图知识复习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发现数学内容背后的社会信息。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对百分数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复习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了扇形统计图,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这节课我们将对扇形统计图进行专项练习。(板书课题)
教师活动: 1.提出问题。 2.出示课件 3.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1.学生回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活动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为解决问题做准备。
环节二:基本练习 1、填空。 课件出示 (1)常用的统计图有( )( )( )。 (2)( )统计图较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3)要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4)要表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需要绘制( )统计图。 (5)在一幅扇形统计图里,有一个扇形的面积占整个圆的 45%,这个扇形的圆心角是( ) 2、如图(课件出示)是鸡蛋各部分质量统计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鸡蛋中蛋壳的质量约占( ),蛋黄的质量约占( )。如果一个鸡蛋重80g,那么这个鸡蛋中的蛋白约重( )g,蛋黄约重( )g,蛋壳约重( )g。
教师活动: 1、课件出示题目,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 2、组织学生结合统计图完成第2题。 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集体订正。 2.思考交流完成第2题。
活动意图:通过基础练习,复习统计图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巩固练习 下面让咱们来关注关注陈东家每月的生活费支出计划。 根据这个扇形统计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 预设: 生1:我清楚地看出陈东家每月支出的食品、还购房贷款、教育、服装、水电、其他各占支出计划的30%、30%、15%、10%、5%、10%。 生2:我能知道陈东家每月支出的水电费占支出计划的百分数最少。 生3:我还能看出陈东家每月支出的食品和还购房贷款一样多,服装和其他支出一样多。 师:同学们得到的信息可真不少!请大家想一想,如果陈东家每月生活费支出1000元,你能提出并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 我们可以求陈东家每月的各项支出分别是多少元? 师:问题提得很好,那下面咱们就动手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生板书。 食品:1000×30%=300元 还购房贷款:1000×30%=300元 教育:1000×15%=150元 服装:1000×10%=100元 水电:1000×5%=50元 其他:用1000×10%=100元。)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教材101页第5题。 实践作业:统计本班在期末考试中成绩是优、良、及格、不及格的人数,算出各等级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数,制一个扇形统计图。
6、板书设计 练习课 食品:1000×30%=300元 还购房贷款:1000×30%=300元 教育:1000×15%=150元 服装:1000×10%=100元 水电:1000×5%=50元 其他:用1000×10%=100元。)
7、教学反思与改进(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改进设想。)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扇形统计图练习2
授课时间: 课型:练习课 课时: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通过复习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引入练习课,使学生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②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统计图的练习过程,会根据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统计观念。 ③思维与表达:会用数学的思维探究数学问题,并能与同伴交流获得的信息。 ④交流与反思: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受各种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扇形统计图的认识,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描述数据的方式是多样的,不断提高分析数据的能力,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难点:能根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信息。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复习导入 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活动: 课件出示问题 学生活动: 指名学生口答,齐读3遍。
活动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为解决实际问题做好知识储备准备。
环节二:基本练习 1、填空。 (1)( )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2)( )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3)( )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2、跟踪练习(课件出示) (1)六(2)班同学开展了“我最喜欢的颜色”调查,没人人选一种,下面是他们统计的结果。选用( )统计图表示合适。 (2)某篮球巨星身高变化统计表如下,选用( )统计图表示合适。 (3)某班图书角种课外书籍种类统计表如下,选用( )统计图表示合适。
教师活动: 出示课件 1、指导学生完成填空题。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跟踪练习。 学生活动: 1、学生开展练习活动。 2、独立完成并交流。
活动意图: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这些数据,学生通过对三组数据的比较,结合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各自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在分析比较中选择能直观、有效表示信息的统计图,进一步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特点的理解。
环节三:巩固知识 拓展提升 1、六(1)班要从张明、孙军、李华、王平这四名同学中选出一名“文艺之星”,采取一名学生只能投一票的方式进行评选,投票结果如下表。 姓名张明孙军李华王平票数221174
2、判断正误,课件出示
5、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教材102页第6、7题 实践性作业:制作一张数学小报。
6、板书设计 练习课 折线统计图 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 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与总量的百分比,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条形统计图 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7、教学反思与改进(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改进设想。)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节约用水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从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这一生活情境中引出水不是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吗?这一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认识我们身边浪费水的现象,从而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通过动手操作和分析,认识水环境的污染,认识到节约用水要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养成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③思维与表达: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生活问题,会用严谨、准确的数学的语言表达生活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④交流与反思:能够用数学语言直观地解释和交流节约用水的意义,反思自己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评价自我的学习效果。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数学计算和分析,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提出有效的节水措施。 难点:运用所测量的数据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应用。
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等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课件出示)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吧!现在我们全世界人民的目光都在关注着哪里 让学生观察各种图片。
教师活动: 1、课件出示生活情境,提出问题。 2、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灵。 3、课件出示有关水资源的资料 学生活动: 1、学生思考,指名谈感受。 2、借助图片了解中国目前的用水状况。 3、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动意图: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宝贵,体会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环节二:探究活动 1、活动1:一个滴水的水龙头一天大概浪费多少水呢? 分组活动选择学校或家里的漏水水龙头,用容器接漏水的水龙头在一定的时间内的漏水量,随时做好记录。 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说明。 展示活动结果。 课件出示:一天浪费的水有72升,可以装3桶多等。 出示折线统计图,问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 从统计图也可以看出,滴水量随着滴水的时间增加而直线上升。 2、活动2:解决问题 平均每个水龙头一天漏水72升,一年漏水多少升?、 如果一个学校有2个这样的水龙头, 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全国大约有30万学校用自来水,全年大约要浪费多少吨水? 3、根据课前调查到当地的水费,算一算这些水一共要支付多少元水费?如果1个人1年用30吨水,这些水可供多少人用1年 计算分析,自己的感想! 如果每人一天仅仅浪费一滴水。都会带来这样大的浪费。可是,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并没有水危机的意识,他们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在我们的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比比皆是,同学们课前都做了调查了解,哪个同学愿意把你收集到的浪费水的现象跟大家说说呢 学生交流感受。 4、活动3:制定节约用水的金点子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汇报交流
教师活动: 1、出示探究的问题。 2、引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课件展示 4、进行节约用水教育。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 1、计算分析。 2、观察计算结果,谈感想。 3、讨论制定节约用水的金点子。
活动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积累节约用水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环节三:拓展延伸 你能用你所了解的水知识设计一则广告吗,(可用图,也可用文字),让我们向全社会发出倡议:节约用水,从我做起!活动意图: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5、作业设计: 实践作业:观察一家三口的刷牙,怎样的方式才能节水刷牙呢?先想一想,试着和同伴们一起探究一下吧!6、板书设计 节约用水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平均每个水龙头一天漏水72升,一年漏水多少升? 72×365=26280(L)7、教学反思与改进(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改进设想。)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整理和复习
授课时间: 课型:复习课 课时: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通过复习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引入练习课,使学生熟练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为解决问题提供知识储备。 ②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系统复习,使学生知道每种统计图的不同作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使用。 ③思维与表达: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统计问题,并能与同伴交流获得的信息。 ④交流与反思:在复习的过程中,感受各种统计图的价值,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评价自我的学习效果。
2、学习重难点:自主交流整理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复习回顾,梳理知识 1、本单位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梳理。 2、展示汇报
教师活动: 1、提出小组合作梳理知识点的要求。 2、指导学生汇报交流。 3、评价学生。 学生活动:先看书,再梳理(文字、图形、思维导图)。 1、汇报交流,补充完善知识点。 2、学生自我评价。
活动意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梳理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进一步掌握本单位学过的知识,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环节二:基本练习 1、选择。(课件出示) 2、选择哪种统计图表示下面数据最合适?(课件出示) 3、在林业科学里,通常根据乔木生长期的长短将乔木分成不同的类型。下面是我国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构成情况。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描述?哪种更直观些? 交流完成 4、果园里有苹果树、梨树和桃树,各种数的棵树情况如下图所示。已知桃树比梨树少50棵,果园里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 完成后,课件展示不同的解法。
教师活动: 1、出示题目,独立完成第1、2题。 2、自主交流完成3、4题。在小组内说说解题想法和过程。 3、请小组汇报,课件展示。 4、互相评价 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自主交流解题思路,书写解题过程。 3、学生展示汇报,集体评议。 50÷(25%-15%)=500(棵) 苹果树:500×60%=300(棵) 桃树: 500×15%=75(棵) 苹果树比桃树多的棵树:300-75=225(棵)
活动意图:通过基础练习,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分析统计图的能力。
环节三: 解决问题。 典题精讲 上面是小红家去年的支出情况统计图。如果小红家去年全年支出10000元,那么教育支出有多少元 10000×25%=2500(元) 答:教育支出有2500元。
活动意图:使学生在应用中进一步巩固方法,活跃思维,提高能力。
5、作业设计 (1)基础题:易错提醒(课件) 如下图,某粮店有玉米100千克,这个粮店有大米多少千克 100×70%=70(千克) 答:这个粮店有大米70千克。 错误分析: 错误解答错在把100千克玉米的质量看作单位“1”了。图中是把三种粮食的总质量看作一个整体(单位“1”),大米的质量占总质量的70%,不是占玉米质量的70%。 (2)学以致用(课件出示)
活动意图: 1、巩固、深化整理和复习的内容;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3、在综合应用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6、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果园里有苹果树、梨树和桃树,各种数的棵树情况如下图所示。已知桃树比梨树少50棵,果园里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 50÷(25%-15%)=500(棵) 苹果树:500×60%=300(棵) 桃树: 500×15%=75(棵) 苹果树比桃树多的棵树:300-75=225(棵)
7、教学反思与改进(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改进设想。)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