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物质的溶解性 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物质的溶解性 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9-21 06:36:13

文档简介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学习目标】
1.知道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及涵义;
2.知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3.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4.能从溶解度曲线图中获取相关知识;
5.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旧知回顾】
1.溶质的质量分数=__×100%___。
2.饱和溶液:___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____。
【新知学习】
1.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在__一定温度__下,某固体物质在_100g溶剂_里达到___饱和_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__水__里的溶解度。溶解度实质上是溶质的质量。
2.固体溶解度的涵义:
(1)讨论: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的涵义。
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此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__31.6__g,溶剂质量_100__g,溶液质量__131.6__g,该溶液为_饱和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氯化钾在30℃时的溶解度是37g,则此温度下配制得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三者间的质量比为___37:100:137__。
溶解度四要素:
一定温度下
100g水中
达到饱和状态时
溶解的质量
溶解度曲线
什么叫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_溶解度__,横坐标表示___温度_,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成,不同物质随_温度_变化的曲线。
(2)仔细观察第15页图,我们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可以查出某一物质在不同___温度下的溶解度;
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__温度___的溶解度;
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_相同____;
物质的溶解度受___温度_变化影响的大小。
(3)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三线:
①“陡升型”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增大_。如KNO3;
② “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_NaCl__;
③“下降型”: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__Ca(OH)2__。
四点:
①曲线上的点:所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该温度下__饱和_状态)。
②两曲线的交点:两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_相同___。
③线上方的点表示:在该温度下,该溶液是_饱和溶液_且有部分__晶体未溶解_;
④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是_不饱和溶液__。
4.气体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温度 和 压强
【自我检测】
一、填空题
1.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可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______________。
2.烧开水时,加热不久在锅底会出现许多气泡,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由瓶口逸出,这是因为__________。
3.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是____________ ℃。
(2)物质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4)若将t1℃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则溶液变为__________;若将t1℃时B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则溶液为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4.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00 g水中溶解20 g NaCl达到饱和状态,则NaCl的溶解度为20 g
B.在20℃时,把2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20 g
C.在20℃时,把20 g NaCl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20 g
D.在30℃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7 gNaCl恰饱和,则30℃时NaCl的溶解度为37 g
5.不能影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 )
A.温度高低
B.溶质、溶剂的质量
C.溶剂的种类
D.溶质的种类
6.溶解度曲线图可表示的意义是( )
①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
②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数值
③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小
④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A.全部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7.在10℃时,KNO3的溶解度为20 g,则此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中质量比关系正确的是( )
A.m溶液∶m溶质=4∶1 B.m溶液∶m溶质=5∶1
C.m溶剂∶m溶质=4∶1 D.m溶剂∶m溶质=5∶1
8.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可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是( )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氯化钠溶解度升高
D.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9.下列物质中,随温度的升高,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的是( )
A.熟石灰 B.食盐
C.氯化钾 D.氧气
10.30℃时,往100 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 g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试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搅拌后及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搅拌后及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三、实验题
11.如图所示,把一只新鲜鸡蛋放入盛水的玻璃杯中。鸡蛋沉入水底(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做以下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若向玻璃杯中逐渐加入食盐粉末直至溶液饱和(饱和食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并解释原因。
(2)若向玻璃杯中逐渐加入浓盐酸,鸡蛋壳表面会有什么现象?这会使鸡蛋怎样运动?写出上述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
一、1.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减小 在一定温度下,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3.(1)t2 (2)降低 (3)B>C>A (4)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二、4.D 5.B 6.A 7.D 8.B 9.AD 10.AD
三、11.(1)鸡蛋上浮。食盐溶于水后,溶液密度变大,使鸡蛋所受浮力大于重力。
(2)鸡蛋表面出现气泡,先上浮,后下沉,不断上下浮动,最后上浮。
CaCO3+2HCl===CaCl2+H2O+CO2↑
2 / 2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学习目标】
1.知道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及涵义;
2.知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3.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4.能从溶解度曲线图中获取相关知识;
5.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旧知回顾】
1.溶质的质量分数=_ __。
2.饱和溶液:__ 。
【新知学习】
1.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在_______________下,某固体物质在_______________里达到___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__________里的溶解度。溶解度实质上是溶质的质量。
2.固体溶解度的涵义:
(1)讨论: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的涵义。
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此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________g,溶剂质量__________g,溶液质量__________g,该溶液为_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氯化钾在30℃时的溶解度是37g,则此温度下配制得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三者间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解度四要素:
溶解度曲线
什么叫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___________,横坐标表示_________,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成不同物质随_______变化的曲线。
(2)仔细观察第15页图,我们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可以查出某一物质在不同_____________下的溶解度;
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______________的溶解度;
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溶解度受___________变化影响的大小。
(3)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三线:
①“陡升型”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如KNO3;
② “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___________;
③“下降型”: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_______________。
四点:
①曲线上的点:所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该温度下________状态)。
②两曲线的交点:两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___________。
③线上方的点表示:在该温度下,该溶液是_________且有部分_________;
④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气体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和
一、填空题
1.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可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______________。
2.烧开水时,加热不久在锅底会出现许多气泡,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由瓶口逸出,这是因为__________。
3.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是____________ ℃。
(2)物质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4)若将t1℃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则溶液变为__________;若将t1℃时B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则溶液为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4.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00 g水中溶解20 g NaCl达到饱和状态,则NaCl的溶解度为20 g
B.在20℃时,把2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20 g
C.在20℃时,把20 g NaCl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20 g
D.在30℃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7 gNaCl恰饱和,则30℃时NaCl的溶解度为37 g
5.不能影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 )
A.温度高低
B.溶质、溶剂的质量
C.溶剂的种类
D.溶质的种类
6.溶解度曲线图可表示的意义是( )
①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
②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数值
③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小
④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A.全部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7.在10℃时,KNO3的溶解度为20 g,则此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中质量比关系正确的是( )
A.m溶液∶m溶质=4∶1 B.m溶液∶m溶质=5∶1
C.m溶剂∶m溶质=4∶1 D.m溶剂∶m溶质=5∶1
8.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可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是( )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氯化钠溶解度升高
D.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9.下列物质中,随温度的升高,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的是( )
A.熟石灰 B.食盐
C.氯化钾 D.氧气
10.30℃时,往100 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 g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试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搅拌后及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搅拌后及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三、实验题
11.如图所示,把一只新鲜鸡蛋放入盛水的玻璃杯中。鸡蛋沉入水底(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做以下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若向玻璃杯中逐渐加入食盐粉末直至溶液饱和(饱和食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并解释原因。
(2)若向玻璃杯中逐渐加入浓盐酸,鸡蛋壳表面会有什么现象?这会使鸡蛋怎样运动?写出上述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
一、1.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减小 在一定温度下,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3.(1)t2 (2)降低 (3)B>C>A (4)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二、4.D 5.B 6.A 7.D 8.B 9.AD 10.AD
三、11.(1)鸡蛋上浮。食盐溶于水后,溶液密度变大,使鸡蛋所受浮力大于重力。
(2)鸡蛋表面出现气泡,先上浮,后下沉,不断上下浮动,最后上浮。
CaCO3+2HCl===CaCl2+H2O+CO2↑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