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九章青藏地区基础知识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语句中,描写青藏地区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小桥流水人家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2.青藏高原上,分布着许多大河源头,主要的河流有( )
A.长江、黄河、珠江
B.黄河、怒江、珠江
C.长江、黄河、澜沧江
3.关于农产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实现了地区生产的专业化
B.欧洲西部热带农产品种类丰富,多分布在地中海沿岸
C.青藏地区分布着河谷农业,主要农作物是青稞、小麦
D.东南亚盛产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柑橘产量居世界首位
4.青藏地区的特有畜种是( )
A.三河马 B.骆驼 C.细毛羊 D.牦牛
5.青藏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干旱 B.湿热 C.高寒 D.酷寒
6.青藏地区比较丰富的洁净能源有( )
A.地热能和太阳能 B.水能和煤炭
C.石油和天然气 D.核能和生物能
7.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着,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显著的特征。藏袍的基本特点是大子里面还要穿襟、右衽,腰襟肥大,袖子宽长,衣领、襟边、袖口、下摆等处多以氆氇(pǔ lu)或色布镶边。白天劳动时多脱掉一袖或双袖,左右盘扎于腰间。太阳下山后将两个袖子穿上。
据此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氆氇是藏族人民就地取材手工生产的一种纺织品,氆氇的原材料可能是( )
A.棉花 B.亚麻 C.黄麻 D.羊毛
(2)藏袍穿好后腰部会自然形成一个“大囊袋”,可以装入随身物品,“大囊袋”装的可能是( )
A.糌粑 B.泡菜 C.烤鱼 D.油馕
8.青藏地区的青棵、小麦穗大粒饱的主要原因是( )
A.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B.土壤肥沃
C.光照时间长,气温高 D.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9.青藏地区粮食主要以青稞、小麦为主的原因是( )
A.海拔高、气温较低 B.大气洁净、透明度好
C.河湖众多,雨水充足 D.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10.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头地区位于( )
A.西藏自治区 B.青海省 C.云南省 D.四川省
11.吐鲁番和哈密地区的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 )
A.大陆性气候、温差大、光照强烈
B.地下水含糖分多
C.土壤中含糖分多
D.温差小,利于植物糖分积累
12.河谷农业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3.三江源国家公园将于2020年正式设立,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三江源指的三江是( )
A.长江、珠江、黄河 B.长江、黄河、黑龙江
C.长江、塔里木河、珠江 D.长江、黄河、澜沧江
(2)“中华水塔”水量丰盈的时期,最可能在( )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3)三江源公园成立的意义是( )
A.发展旅游 B.增加财政收入
C.解决就业 D.保护生态环境
14.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活动特色鲜明.读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场景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四幅图片中,反映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片④代表的省区,物产有( )
A.石油、天然气 B.哈密瓜、柑橘
C.三河牛、三河马 D.藏羚羊、牦牛
(3)对图片④地区的生产、生活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传统民居以竹楼为主 B.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
C.农牧业生产现代化程度很高 D.水稻是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
15.我国下列河流中属于季节河的是( )
A.塔里木河 B.黑龙江 C.额尔齐斯河 D.雅鲁藏布江
16.有“日光城”美誉的城市是( )
A.昆明 B.拉萨 C.西宁 D.乌鲁木齐
17.藏民习俗喜穿藏袍长靴,饮酥油茶.主食糌粑,一天当中,藏族同胞穿藏袍的方式不一,主要是因为( )
A.多年的风俗习惯 B.为了接收更多的日光浴
C.青藏高原一天中气温变化较大 D.青藏高原气候寒冷
18.读下图,回答各小题。
(1)图中山脉①是( )
A.大兴安岭 B.天山 C.昆仑山 D.祁连山
(2)符合②区域景观描述的是( )
A.山青水秀稻花香 B.旱地麦浪大豆香
C.椰林婆娑菠萝香 D.雪山青稞奶茶香
19.享受“青稞美酒飘哈达”的美好生活,我选择到
A.江南水乡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0.下面关于我国农业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属于河谷农业 B.青藏地区属于灌溉农业
C.北方地区一年两熟 D.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
二、综合题
21.
(1)填出图中数字代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① 山脉、② 湖、③ 河流、④ 盆地、⑤ 城市.
(2)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米以上,有 之称.地势高则 较低,“高寒”便成为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3)本区主要的农业区有 谷地、 谷地.本区小麦等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试解释原因.
三、图文材料题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加上矿产盗采、过度放牧、虫草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草地覆盖率下降15%~25%,其涵养水源的能力急剧下降,“中华水塔”水源“告急”,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年平均径流量分别减少了24%、27%和13%。下图是三江源地区示意图,完成问题。
(1)三江源地区所在地形区是 。
(2)三江源地区是指 江、 河、 江的源区。
(3)简析“中华水塔”水源减少的原因。
(4)为保护三江源地区,请你提出可行性的措施。
四、识图题
23.青藏地区的青海省南部有三条大河的发源地,被称为“三江源地区”。穿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铁路在修建过程中需克服许多困难。读青藏地区铁路示意图,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1)这三条河分别是③ 、④ 和⑤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河湖水量最丰盈的时期出现在 季。
(2)近年来,三江源地区冰川面积逐年减少,直接原因是 。
(3)该铁路在三江源段多采用“以桥代路”的建设方式,其目的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北方地区的景观;小桥流水人家是南方地区的景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西北地区的景观;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地区的景观;依据题意。
故选:D。
2.【答案】C
【解析】【解答】青藏高原上,分布着许多大河源头,主要的河流有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大河。
故答案为:C。
【分析】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为孕育中华民族、中南半岛悠久文明历史的世界著名江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国外称湄公河)的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3.【答案】C
【解析】【分析】
美国温带大陆性气候广泛,不适宜水稻的种植,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实现了地区生产的专业化,A错;欧洲西部地处北温带,不适宜种植业发展,主要发展的是乳畜业B错;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农业主要分布在温度较高的河谷地带,称之为河谷农业,主要农作物是青稞、小麦,C正确;东南亚地处热带地区,而柑橘属于亚热带水果,D错,故本题选C。
4.【答案】D
【解析】【分析】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高寒,特有畜种是牦牛,D正确;三河马是内蒙古牧区的畜种,A错误;骆驼和细毛羊主要分布在新疆,B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在独特的高寒环境下,生长着耐寒的特殊牲畜,例如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而在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气温较高,土质肥沃,适宜青稞,小麦,豌豆等作物的生长,河谷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核东部的湟水谷地。
5.【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不同,我国划分了四大地理区域,由于四区域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呈现了不同的自然特征,青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形成了“高、寒”的地理特征。
故选:C
【点评】青藏地区的主体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地形,典型的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垂直分布十分显著。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6.【答案】A
【解析】【分析】青藏地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地热能丰富;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太阳能丰富。地热能与太阳能均属清洁能源,A正确。青藏高原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且边缘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煤炭燃烧产生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成分,不属于清洁能源,B错误;石油与天然气属油气资源,使用后排放会有污染物,不属于清洁能源,C错误;核能以四川盆地最为丰富,青藏地区未建核电站,尚未开发利用,生物能较为丰富,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青藏高原,亚洲内陆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光照和地热资源充足。高原上冻土广布,植被多为天然草原。
7.【答案】(1)D
(2)A
【解析】【分析】(1)青藏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氆氇是藏族人民用羊毛家织的手工毛织品,藏族人用它缝制衣裤和藏袍、藏帽、藏靴,这是西藏高原上最普遍、最常见、最有民族特性的穿着。故答案为:D。(2)糌粑是藏族的一种主食,糌粑是将青稞洗净、晾干、炒熟后磨成的面粉,食用时用少量的酥油茶、奶渣、糖等搅拌均匀,用手捏成团即可。泡菜是为了利于长时间存放而经过发酵的蔬菜,烤鱼主要是重庆一道菜品,油囊即为新疆馕的一种,“大囊袋”装的可能是糌粑。故答案为:A。
【点评】青藏地区,当今中国四大地理区划之一,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青海省中西部和西藏自治区,高原也因此而得名。这里适于耕种的土地很少,但是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牧区。
8.【答案】D
【解析】【分析】青藏地区具有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所以该地区的青稞、小麦颗粒饱满,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
9.【答案】A
【解析】【分析】青藏地区粮食主要以青稞、小麦为主的原因是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较低,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故选:A。
【点评】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海拔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形区,属于河谷农业.在河谷地带,光照强,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同时日温差较大,有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和抑制呼吸作用,利于作物积累养分,所以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高。
10.【答案】B
【解析】【分析】解:“三江源”位于青海省境内,被誉为“中华水塔”.故选项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三江源中的三江指长江、黄河、澜沧江,这三条河流都发源于青海省,因此青海省被称为江河之源.
11.【答案】A
【解析】【分析】新疆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白天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很高;到了夜晚,骤然降温,昼夜温差大,大气和土壤中的热量迅速散失,植物进入“休眠”状态,自身呼吸作用大幅度减弱,白天借助于光合作用所形成的养分得以有效积累,从而使瓜果的质量大为提高。
故选:A
【点评】新疆太阳辐射强烈,太阳能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由于日照时数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长绒棉、甜菜、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杏、桃、梨、葡萄、哈密瓜等水果蜚声中外。考查新疆瓜果优质的原因,要理解记忆。
12.【答案】D
【解析】【分析】河谷农业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青藏地区,海拔低,气温高,热量充足。本题还可以考查高、寒的青藏地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环绕,包括青藏两省和四川西部。属高原山地气候。自然景观:①雪峰连绵,冰川纵横,亚洲的大江大河多发源于本区,故有“中华水塔”之称。②藏北高原的地势作波状起伏,草原、荒漠广布,东南边缘山高谷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大河的水流湍急。③湖泊星罗棋布,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咸水湖群,有最大的湖泊——青海湖。④农田、村镇、城市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谷地地带。⑤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气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拉萨“日光城”。青藏牧区和青海牧区是高寒牧场。优良牲畜品种有牦牛、藏羚羊等。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恶劣,高原上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只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水热条件相对较好,适宜发展种植业生产。因此,藏南谷地、湟水谷地形成了河谷农业。主要农作物是青棵和小麦。
13.【答案】(1)D
(2)C
(3)D
【解析】【分析】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位于青海省南部,这里是许多河流发源地,所以称为“中华水塔”。
(1)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位于青海省南部,被称为“中华水塔”,珠江、塔里木河不发源于此地。
(2)“中华水塔”位于青藏高原,这里的水源主要来自于冰雪融水,所以水量最丰盈的时期是气温最高的7月,冰雪融化最快,河流水量最多。
(3)三江源公园成立的意义是保护生态环境,这里自然条件恶劣,生态脆弱,需要保护生态,也是保护水源,并不是为了发展旅游和增加财政收入。
故答案为:(1)D;(2)C;(3)D。
【点评】本题考查三江源地区的相关知识点,把握相应的课本知识是答题的基础,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难度不大。
14.【答案】(1)B
(2)D
(3)B
【解析】【分析】(1)我国北方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降水较少,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盛产温带水果,如苹果.因此四幅图片中,反映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是B收获苹果.(2)图片④代表的省区为西藏自治区;本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如图④青稞脱粒)、豌豆、小麦、油菜等.由于太阳光照强,小麦等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本区又是全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依据题意.(3)云南省的傣族传统民居是竹楼,位于南方地区,水稻是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青藏地区农牧业现代化程度较低,青藏地区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D,B.
【点评】(1)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2)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3)读图可得,①所示的是西北地区的景观,②所示的是北方地区的景观,③所示的是南方地区的景观,④所示的是青藏地区的景观.
15.【答案】A
【解析】【解答】季节河是指在干旱季节河水干涸的河流,我国塔里木河为季节河流。BCD都为外流河,都不是季节河。
故选:A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我国河流的类型、流向、入海口、水文特征等知识。
16.【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此地晴天多,光照强,加之海拔高,空气稀薄,所以辐射更强.青藏高原上的拉萨因此被称为“日光城”。
故答案为:B
【点评】拉萨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拉萨全年多晴朗天气,降雨稀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全年日照时间在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誉。拉萨境内蕴藏着丰富的各类资源,相对于全国和自治区其他地市,具有较明显的资源优势。
17.【答案】C
【解析】【分析】藏族人穿藏袍只穿一只袖,而且是穿左袖,右袖空着,从后面拉到前面搭在右肩上,天热时,左袖也不穿,将两袖褪下来拉到前面,围系在腰间,这样穿法既有悠久历史,又有独特的原因.藏族人民居住在青藏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就在一天里,也经常有风雨雪晴的变化,藏区人民常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气候变化.藏袍的衣料好,有较强的防寒作用。袍袖宽敞,在气温升高时,可以方便地褪去一只袖子,调节气温,同时有利于起居旅行.藏袍腰襟大,白天当衣穿,保温防寒,晚上当铺盖,和衣而眠,另外,它也有利于劳动生产,藏人放牧、干活、耕作、遇天气多变,需要调温时,褪下袖子就行了,把袖子褪下系在腰间,弯腰干活也十分方便.由此慢慢形成了习惯,即在气温正常时,藏族人穿藏袍一般也只穿一只袖。因此在一天中,藏族同胞穿藏袍的方式是有变化的,这主要是因为当地日较差大。故选:C.
【点评】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着,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显著的特征,藏族服装的基本特点是肥大、长袖、宽腰、右襟,是一种无需量体裁衣的直线服装。
18.【答案】(1)A
(2)D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①山脉位于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的北端,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故答案为:A。(2)据图可知,②地为青藏地区,其地表景观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为青稞,奶茶是藏族群众招待客人的主要物品,故本题选择D。
【点评】(1)大兴安岭是我国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线经过地区,我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也是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森林与草原的分界,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
(2)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西部甘肃西南部和新疆南部边缘地区。海拔高,气候寒,“高”和“寒”成为本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气温低也成为制约农牧业的主导因素,形成一种特殊的高寒农牧业。
19.【答案】D
【解析】【分析】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享受“青稞美酒飘哈达”的美好生活,要选择到青藏地区.
【解答】享受“青稞美酒飘哈达”的美好生活,要选择到青藏地区,哈达是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是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品,青稞是青藏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生活,属于基础题.
20.【答案】D
【解析】【分析】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少,气候干旱,是典型的绿洲农业,A不符合题意;
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是典型的河谷农业,B不符合题意;
北方地区主要属于中温带、暖温带和寒温带,寒温带和中温带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暖温带的作物熟制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故北方地区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C不符合题意;
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是我国主要的水田农业区,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区域的农业差异,把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知识是答题的基础,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有一定难度。
21.【答案】(1)昆仑 ;青海 ;长江 ;柴达木 ;拉萨
(2)4000 ;世界屋脊 ;气温
(3)湟水 ;雅鲁藏布江
【解析】【分析】(1)图中地理事物的位置得知,①是昆仑山脉,②是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③是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④是我国海拔最高的柴达木盆地,⑤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
(2)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地势高,气温低,因此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
(3)青藏地区地高天寒,其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如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由于地势高,太阳光照强烈,白天农作物光合作用强,晚上呼吸作用弱,所以农作物积累的营养成分多,小麦等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
故答案为:(1)昆仑;青海;长江;柴达木;拉萨;(2)4000;世界屋脊;气温;
(3)湟水;雅鲁藏布江;由于地势高,太阳光照强烈,白天农作物光合作用强,晚上呼吸作用弱,所以农作物积累的营养成分多。
【点评】青藏地区的主体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地形,典型的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垂直分布十分显著,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22.【答案】(1)青藏高原
(2)长;黄;澜沧
(3)自然原因:全球变暖,冰川逐年萎缩, 补给水源减少。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4)退耕还林还草,全面禁猎、金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天然牧草保护等
【解析】【分析】(1)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的南部,地处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上。
(2)分析图文材料可知,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的南部,是长江、黄河和澜沧三条大河的发源地。
(3)“中华水塔”中的水减少的原因可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自然原因:近年,由于全球气温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导致湖泊湿地面积逐渐缩小甚至干涸,补给水源减少。人为原因:青藏高原的青海和西藏为我国重要的牧区,也出产“冬虫夏草”等珍贵中药材,随着人口的增加及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当地存在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生态破坏加剧导致水源涵养能力下降。
(4)三江源地区是中国乃至亚洲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其独特复杂的生态系统为下游上亿人口的饮水安全提供了举足轻重的保障,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目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
【点评】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被誉为“中华水塔”,沼泽和湖泊是重要的调蓄器,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导致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消失,过度放牧,滥砍滥伐也给生态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还草,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生态的恶化。
23.【答案】(1)澜沧江;长江;黄河;夏
(2)全球气候变暖
(3)保护生态环境(或克服冻土对铁路的影响)。
【解析】【分析】读图结合所学可知:
(1)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这三条河分别是③澜沧江、④长江、⑤黄河,被誉为“中华水塔”;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每到暖季,冰雪融化,形成涓涓细流,进而蜿蜒汇集成江河最初的源流,因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河湖水量最丰盈的时期出现在夏季。
(2)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这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三江源地区冰川面积逐年减少,直接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
(3)青藏铁路在三江源段多采用“以桥代路”的建设方式,其目的是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克服冻土对铁路的影响,遏制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
【点评】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被誉为“中华水塔”,沼泽和湖泊是重要的调蓄器,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导致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消失,过度放牧,滥砍滥伐也给生态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还草,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生态的恶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