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理解专项攻略(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①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②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③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④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⑤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短文选自课文《 》,作者是 。
2.“触”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 ,再查音节 。
3.选文中“他们”指的是( )
A.雨 B.树枝 C.花孩子 D.雷云
4.照样子,写句子。
例句: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一来,他们便 。
5.用横线画出你觉得有新鲜感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
6.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安静( ) 好奇( )
7.“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指的是 。
8.阅读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再填空。
(1)这几句话主要写小学生上课时,窗外环境 ,我们可以从“ ”“ ”“ ”体会到这一点。
(2)小动物们静止不动是因为同学们的读书声 。
9.文中“看热闹”是指看同学们 。
看新闻回答问题。
据《江淮晨报》报道,今年春天,燕子归来建巢,磨店社区陆师傅一家已经与一群燕子同住了18年。如今,仅他家客厅里就有4个成型的燕子窝和两个正在加盖中的燕子窝。燕子们飞进飞出,叽叽喳喳,甚至弄坏了家中的墙壁,但这一家人却从未动手驱赶过这伙“借宿者”。
10.房子的主人是 ,“借宿者”是 。
11.这群燕子与这一家人同住了 年。如今,仅他家客厅里就有 个成型的燕子窝和 个正在加盖中的燕子窝。燕子们飞进飞出,叽叽喳喳,甚至弄坏了家中的墙壁,但这一家人 。
12.读了这则新闻,你有什么启发?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美丽的晚霞
红红的太阳落山了,它收起余晖。只剩下一个柔和、鲜艳的火球,颜色金黄透亮,就是技艺再高的画家也难以描绘。
太阳的身影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神奇的、美丽的云,令人想到仙境,想到梦幻的世界。我出神地望着,眼睛朦胧起来了,天空仿佛出现了一条金色的龙。它上游下窜,吞云吐雾,喷吐出鲜艳美丽的水花,随着云彩的移动,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看不见了。
森林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飞起一只洁白如玉,顶冠赤色的仙鹤。鹤背上坐着一个头顶光亮、胡子洁白的老头儿,他还拄着拐杖哩。这不是动画片《哪叱闹海》中的师傅——太乙真人吗?那么哪吒呢,他在哪里?哦,看到了,这不!一个坚实强健、系着红兜兜的小男孩,正张开双手,向他师傅飘去。
我从幻境中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好看的故事,一幅又一幅如画的美景。
当我回到现实中来时,晚霞已经消失了。
13.“我”在幻境里看到了哪些东西?
14.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1)文中的“出神”表示看得不认真的意思。( )
(2)“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中的“仿佛”一词改为“好像”句意不变。( )
(3)“神奇”就是“神秘”的意思。( )
15.把画横线句子改写成不用问号的句子,不改变句意。
16.你认为文中哪些词句描写十分生动传神,请写在下面。
词语:
句子:
阅读理解。
欢乐有趣的校园
①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②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③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④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⑤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⑥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
17.选段主要描写了 和 的场景,这两个场景的特点分别是“ ”和“ ”。
18.选段第③句中写道 、 和 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样写的好处是( )
A.表现了窗外的安静,衬托出了小学生上课时的专心,也体现了这所小学的特别之处。
B.突出了这所学校的美丽,写出了学校里所有的动植物都喜欢读书。
C.强调了小学生读书声很小,要认真听才能听到。
19.用“﹏﹏﹏”画出描写同学们下课后活动时的情景的句子,并将自己读后的感受写在下边的框里。
片段阅读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20.用“﹏﹏”画出描写孙中山心理活动的句子。这句话的意思是 。
21.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孙中山是一个 的人。
22.孙中山为什么要求先生讲讲?判断正误。
(1)孙中山觉得,不应该读书、背书,应该指望先生讲。 ( )
(2)只是读书、背书,不明白道理是没有用的。 (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校旁边一条河
苍山十八溪的水,流到洱海里。西洱河,你流着洱海的水,你从我们学校旁边流过。
你有一河的绿波(bō pō)翠浪,你是一条美丽的河。我看见你的波光,映在我们教室的墙壁上,映在天花板上。你使我们的教室更加明亮。
我喜欢站在你卵石砌的河岸,看着你——一朵浪花追着一朵浪花,每朵浪花上,都闪耀着一颗太阳。河面上驶出渔家的篷船,船头站着黑亮的鱼鹰。倏(sōu shū)地一下,鱼鹰潜入河底,叼起一尾银亮的细鳞鱼。看那渔家小姑娘,她捉住鱼鹰的时候,把鲜艳的影子投到你的清流里。西洱河,你清凉,你透明,绿丝线般的水草,随着你的水波荡漾。那是你长长的秀发吗?西洱河!
苍山十八溪的水,流到洱海里。西洱河,你流着洱海的水,你从我们学校旁边流过。
你呵呵的笑声,传出你的快乐。夏天,我们追逐着、欢蹦着、叫喊着跳入你的清波,把水花溅得老高!潜到水底去,给学校那只灰猫抓一尾鱼,或者给女同学们捞一捧贝壳,捞一捧彩色卵石。
我喜欢仰面朝天地躺在你的河面上,一任你漂载着、漂载着,从黑龙桥的桥洞穿过。你的岸柳,低垂在水面。从柳荫下穿过时,我让柳丝轻轻地拂(fó fú)着我的面颊。
有时候,我们组织比赛,看谁游得最快。我们在水里游,岸上的伙伴们喊加油。调皮鬼们,总喜欢偷偷地去拉同伴的腿,让他呛(qiāng qiàng)一口水。喷鼻声、笑声、追打声……
啊,西洱河,一整个夏天,你盛满了我们的欢乐,你是一条快乐的河。
23.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绿波 (bō pō) 倏 (sōu shū)地
拂 (fó fú)着 呛 (qiāng qiàng)一口水
24.从选文中找出近义词。
追赶—— 清澈—— 快乐——
25.“仰面朝天”的意思是 。写出两个带有“朝天”的词语: 朝天、 朝天。
26.下列句子意思与选文不同的是( )
A.洱海的水流到西洱河里。
B.绿丝线般的水草像西洱河长长的秀发。
C.苍山十八溪的水,从我们学校旁边流过。
D.西洱河是美丽、快乐的河。
参考答案:
1. 花的学校 泰戈尔 2. 角 6/六 C chù 3.C 4. 蝴蝶 高兴起来了 5.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这句话连续用了几个并列词,把各种颜色的“花孩子们”描写的形象具体,同时这句话也把“花”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儿绽放的场景。
【解析】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短文出自《花的学校》,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首散文诗。
2.本题考查查字典。
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再查音节,音节必须带有音调。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再查部首以外的笔画数。
“触”的音节:chù,部首是“角”,共13画,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角”,部首7画,再查6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第一个字母的大写C,再查音节:chù。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第①段,读句子“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第②段,读句子“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可知,句中的“他们”指的是“花孩子们”。
故选C。
4.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用的是“……一来,他们便……”,照此仿写即可。如:
春风以来,他们便弯腰点头,迎接客人的到来。
5.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及分析。
答案不唯一,找出自己觉得新鲜感的句子,说明理由即可。如: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句话把“树枝”和“雷云”当作人来写,令人耳目一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狂风中树枝和雷云的表现。
6. 喧闹 漠然 7.鸟儿、蝴蝶和猴子 8. 十分安静 树枝不摇了 鸟儿不叫了 蝴蝶停在花朵上 真好听 9.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解析】6.本题考查找反义词。
反义词就是指意思相反或相对的一组词,表现了事物之间明显的对比关系。怎样确定一个词的反义词呢 首先要搞清楚原词素的意思,然后再抓词素的反义,也可以对原词素加以否定,然后找反义词。
安静:没有声息;没有喧哗吵闹声。反义词:嘈杂、热闹;
好奇:觉得新鲜而特别有兴趣。反义词:冷漠、默然。
7.本题考查分析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
从句子“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可知“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指的是鸟儿、蝴蝶和猴子。
8.本题考查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从句子“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可知窗外环境十分安静;从句子“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可知从“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体会到这一点。
(2)从句子“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可知小动物们静止不动是因为同学们的读书声真好听。
9.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掌握。
从句子“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可知“看热闹”是指看同学们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10. 陆师傅一家 一群燕子 11. 18 4 两 却从未动手驱赶过这伙“借宿者” 12.我们应该向陆师傅一家学习,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分析】10.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由“今年春天,燕子归来建巢,磨店社区陆师傅一家已经与一群燕子同住了18年”“但这一家人却从未动手驱赶过这伙‘借宿者’”可知,房子的主人是陆师傅一家,“借宿者”是一群燕子。
11.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由“磨店社区陆师傅一家已经与一群燕子同住了18年。如今,仅他家客厅里就有4个成型的燕子窝和两个正在加盖中的燕子窝”“但这一家人却从未动手驱赶过这伙‘借宿者’”可知答案。
12.本题考查新闻的启发。
这条新闻讲述了师傅一家与一群燕子同住了18年,燕子们飞进飞出,叽叽喳喳,甚至弄坏了家中的墙壁,但这一家人却从未动手驱赶过这伙“借宿者”。陆师傅一家人这种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13.金色的龙、仙鹤、太乙真人、哪吒 14. × √ × 15.这就是动画片《哪吒闹海》中的师傅——太乙真人。 16. 上游下窜、吞云吐雾、枝繁叶茂 红红的太阳落山了,它收起余晖。只剩下一个柔和、鲜艳的火球。颜色金黄透亮,就是技艺再高的画家也难以描绘。
【分析】13.本题考查信息提取,文章内容理解。
文章第二段“我出神地望着,眼睛朦胧起来了,天空仿佛出现了一条金色的龙”介绍了“我”在幻境中看到了金色的龙。文章第三段“森林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飞起一只洁白如玉,顶冠赤色的仙鹤。鹤背上坐着一个头顶光亮、胡子洁白的老头儿,他还拄着拐杖哩。这不是动画片《哪叱闹海》中的师傅——太乙真人吗?那么哪吒呢,他在哪里?哦,看到了,这不!一个坚实强健、系着红兜兜的小男孩,正张开双手,向他师傅飘去”介绍了“我”在幻境中还看到了仙鹤、太乙真人、哪吒。
14.本题考查词语理解,文章内容理解。
(1)“出神”形容精神力、意识力、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精神、意识、心理、神情的专注,像灵魂出窍了一样。文中出现在第二段,形容“我”非常专注的看着眼前的场景。所以本题“不认真”说法错误。
(2)“仿佛”指差不多;好像。单独作谓语,前面可加“相”。“好像”意思是好似 ;有些像;仿佛。这里如果将“仿佛”一词改为“好像”句意不变。
(3)“神奇”表示“神妙奇特”的意思。“神秘”难以捉摸,高深莫测。此题说法错误。
15.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画线句子是反问句。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是:首先要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否定词改为肯定词;然后可以将“怎么”、“难道”这种的反问语气词去掉;再将反问句最后的“呢”、“吗”等语气助词去掉;最后将问号改为句号。按照方法,最后可以修改为:这就是动画片《哪吒闹海》中的师傅——太乙真人。
16.本题考查词语积累,句子积累。
注意审题,是要找出描写十分“生动传神”词句。抄写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17. 上课 下课 安静 热闹 18. 树枝 鸟儿 蝴蝶 A 19.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读了这句话,我感受到了下课后同学们的欢乐和自由自在。
【分析】17.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和填空。
阅读文章,根据关键语句“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②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可知文段主要描写了上课和下课的场景,上课时的特点是“安静”,下课时的特点是“热闹”。
18.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和填空。
阅读短文第三句“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可知这句话写道“树枝”“鸟儿”“蝴蝶”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表现了窗外的安静,衬托出学生们上课时的专心,也体现了这所小学的特别之处。所以答案是:A。
19.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和填空。
描写同学们下课后活动时的情景的句子是:“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示例:读了这句话,我感受到了下课后同学们的欢乐和自由自在。
20.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什么用 21.勤学好问 22. × √
【分析】20.考查了内容的理解能力。
结合提示语“孙中山想”可知,提示语后面的“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是描写孙中山心理活动的句子。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可知,这句话是一个反问句,表达肯定的语气,意思是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用。
21.考查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辨析。
通过阅读可知,当孙中山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勤学好问的人。
22.考查了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判断正误的能力。
结合“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可知,孙中山要求老师讲讲的原因是:他认为只是读书、背书,不明白道理是没有用的。 不懂就要问,先生讲了,才能明白书中的道理。故②正确,①有误。
23. bō shū fú qiāng 24. 追逐 清凉 欢乐 25. 脸朝上平卧或身向后摔倒的样子 四脚 热火 26.C
【分析】23.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绿波,读音lǜ bō;倏地,读音shū dì;拂着,读音fú zhe;
呛一口水,读音qiāng yī kǒu shuǐ。
24.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追赶:加快速度赶上前去打击或捉住。近义词为“追逐”;
清澈:清净而透明。近义词为“清凉”;
快乐:感到幸福或满意。近义词为“欢乐”。
25.本题考查词语解释和仿写词语。
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仰面朝天:脸朝上平卧或身向后摔倒的样子。
根据积累,写出两个带有“朝天”的词语即可。示例:热火朝天、素面朝天等。
26.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文中是“西洱河,你流着洱海的水,你从我们学校旁边流过。”并不是“苍山十八溪的水”,故选项C不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