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理解专项攻略(含答案)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①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 实验。在一 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 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 也没碰着。
②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③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选择恰当的量词填在语段中的横线上。
个 根 间 次
2.用横线画出语段中的一个比喻句。
3.科学家做了哪三次不同的实验?在正确的选项后面打上“√”。
A.蒙眼睛
B.塞耳朵
C.封嘴巴
D.堵鼻子
E.系翅膀
4.联系课文内容可知,科学家做了三次实验,目的是弄清楚 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欣赏
世界第一大力士
如果蚂蚁不是世界第一大力士,那什么昆虫能担此重任?没错,屎壳郎。它的学名叫蜣螂(qiāng láng),又叫粪金龟。它是一种腐生动物,以动物的粪便为主食,尤其喜欢把各种动物的粪便滚成球形,因此得名。
食欲旺盛的蜣螂在一天之内能吃下重于自身体重的粪便。虽然听起来略有些恶心,但它们清理粪便的速度和效率非常优异,备受澳大利亚农业学家们的青睐。1965年至1985年间,为应对牧场臭气熏天的粪便堆积成山这个问题,澳大利亚人开启了蜣螂计划,他们从世界各地引进了23个不同品种的蜣螂,很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同时还减少了约90%的丛林飞蝇。人们还发现,蜣螂有效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在今日的美国,蜣螂为养牛业每年节省约3.8亿美元的粪便清理费用。
回到正题,为什么说蜣螂是世界第一的大力士呢?众所周知,蚂蚁可以举起自身体重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物体。这非同凡响的力量当然令人印象深刻,但和蜣螂一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每日邮报》2019年3月的一篇报道称,经研究人员实验,发现蜣螂可以推动相当于自身体重1141倍的物体!这相当于一个70千克重的正常人类男子,徒手推动重达79.87吨重的物体。在古埃及传说中,太阳是圆的,粪球也是圆的,于是人们将蜣螂视为太阳神的某种化身,称其为“圣甲虫”。蜣螂的形象还出现在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作品《和平》中,被视为和平的象征。
蜣螂是一种益虫,请善待这种为我们清理粪便,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小家伙!
5.文中最终告诉我们:世界第一大力士是谁?( )
A.蚂蚁 B.蜣螂 C.大象 D.牛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哪种主要的说明方法?( )
A.打比方 B.排比 C.列数字 D.作比较
7.结合文本,你认为下列说法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蜣螂喜欢把各种动物的粪便滚成球形。
B.蜣螂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C.蜣螂在一天之内能吃下重于自身体重的粪便。
D.蜣螂在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笔下被称为“圣甲虫”。
8.文中列举澳大利亚人开启了蜣螂计划的例子具有什么作用呢?( )
A.强调蜣螂食欲旺盛。 B.介绍蜣螂是一种令人恶心的昆虫。
C.突出澳大利亚人特别聪明。 D.说明蜣螂清理粪便的速度和效率非常优异。
9.“在今日的美国,蜣螂为养牛业每年节省约3.8亿美元的粪便清理费用。”句中的“约”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寻找家园,苦寻无果
心系蝴蝶
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斑斓,一点儿水都不能沾;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10.句子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概括了蝴蝶 、 、 的特点,这也是“我”担心它们的原因。
11.提出一个你觉得有价值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课文两处写‘我真为蝴蝶着急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个从写法的角度提出的问题。( )
(2)“我”不停地问蝴蝶的家在哪里,体现了“我”对幼小生命的关爱。( )
阅读要素阅读下面某小组整理出来的问题清单,完成练习。
小组问题清单
问题一: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
问题二:小女孩为什么会注视着豌豆花,快乐地微笑呢?
问题三:题目写的是“五粒豆”,为什么主要内容是第五粒豆和小女孩之间的故事呢?
问题四:
问题五:
13.我发现第 、 个问题是针对课文的部分内容提的,第 个问题是针对全文提的。
14.针对下面的句子,提出一个问题,写在清单中“问题四”后面的横线上。
“我,”第二粒说,“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且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
15.请针对全文内容,提出一个问题,写在清单中“问题五”后面的横线上。
1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篇童话故事是按照“豌豆想出去一豌豆被射出去一豌豆的结果”的顺序来写的。
B.掉进水沟里的那粒豌豆是最了不起的,因为它始终充满自信,并且最后变得又胖又美。
C.在五粒豌豆中,最值得称赞的是第五粒豌豆,因为它努力生长、发芽、开花,给一个生病的小女孩带去了生机和希望,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读课文片段,做题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 托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果 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7.用“/”划去片段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18.画线句中的“那时”是指( )
A.原始社会 B.农耕社会 C.科学社会
19.想想现实生活中,它们又会是什么呢?
千里眼:遥控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顺风耳: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片段中引用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表现了( )
A.科学家给世界带来了美丽景象,科学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
B.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惊喜。
21.请用一句话概括出语段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寄小读者(节选)
冰心
①朋友!当你寻见了世界上有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都千百倍的胜过你自己
的时候,你怎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塌地的爱她,而且死心塌地容她爱你?
②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的,不迟疑的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③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还有人能说这句话!“不为什么”这四个字,从她口里说出来, 她爱我,不是因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和名字!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惟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总之,她的爱,是屏除一切,拂拭一切,层层的麾开我前后左右所蒙罩的,使我成为“今我”的元素,而直接的来爱我的自身!
④假使我走至幕后,将我二十年的历史和一切都更变了,再走出到她面前,世界上纵没有一个人认识我,只要我仍是她的女儿,她就仍用她坚强无尽的爱来包围我。她爱我的肉体,她爱我的灵魂,她爱我前后左右,过去,将来,现在的一切!
⑤天上的星辰,骤雨般落在大海上,嗤嗤繁响。海波如山一般的汹涌,一切楼屋都在地上旋转,天如同一张蓝纸卷了起来。树叶子满天 a ,鸟儿 b ,走兽 c 到它的洞穴。
⑥万象纷乱中,只要我能寻到她,投到她的怀里……天地一切都信她!她对于我的爱,不因着万物毁灭而变更!
⑦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的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儿女,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小朋友!告诉你一句小孩子以为是极浅显,而大人们以为是极高深的话:“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
⑧世界上没有两件事物,是完全相同的。同在你头上的两根发丝,也不能一般长短。然而——请小朋友们和我同声赞美!——只有普天下的母亲的爱,或隐或显,或出或没;不论用斗量,用尺量,或是用心灵的密度来推测;我的母亲对于我,你的母亲对于你,她的和他的母亲对于她和他;她们的爱是一般的长阔高深,分毫都不差减。小朋友!我敢说,也敢信古往今来,没有一个敢来驳我这句话。当我发觉了这神圣的秘密的时候,我会欢喜感动得伏案痛哭!
22.填入第③自然段横线处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何等勇敢,何等伟大! B.何等刚强,何等无余地!
C.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 D.何等勇敢,何等坚强!
23.填入第⑤自然段a、b、c处恰当的词语是( )
A.旋转 回窝 藏 B.飞转 归巢 跑
C.飞舞 归巢 躲 D.打转 回家 躲
24.读了第①自然段,你最想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第③自然段中,母亲爱女儿的理由是( )
A.不为什么 B.她是女儿的母亲 C.她是冰心 D.不附带任何条件
26.第⑤自然段中有多处“比喻”,对此,你有什么想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第⑦自然段中说“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世界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下列说法与作者在第⑧段中所表达的中心意思无关的一项是( )
A.母爱的伟大是共同的 B.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感情
C.母亲的爱是无法估量的 D.我们应该回报母亲无私的爱
29.下列名言不是出自于冰心之中的一句是( )
A.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B.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C.青年人!你不能像风般飞扬,便应当像山般静止。
D.我读书奉行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30.读了短文,你解决了看到“寄小读者”这个题目后提出的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次 间 个 根 2.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3.A√ B√ C√ 4. 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解析】1.本题考查量词的掌握。
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
本文段来自《夜间飞行的秘密》,结合课文内容可知应填:一次实验,一间屋子,几个钟头,一根也没碰着。
2.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结合第②中“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中本体是“蝙蝠”,喻词是“像”,喻体是“没头苍蝇”,写出了蝙蝠找不到出路慌乱的样子。
3.本文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①段中“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可知第一次把眼睛蒙上了;在结合第②段中“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可知他们先后把耳朵塞上,嘴封住。
故选A、B、C。
4.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文中“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前后做了三次实验,目的是为了弄清楚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里自由飞行的秘密。从三次实验结果可知,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5.B 6.C 7.D 8.D 9.不能。“约”是一个估计数,不是精确数;如果去掉了就变成准确数,与事实不相符合;“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解析】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第①段“如果蚂蚁不是世界第一大力士,那什么昆虫能担此重任?没错,屎壳郎。它的学名叫蜣螂,又叫粪金龟。”可知,世界第一大力士是蜣螂。故选B。
6.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画横线的句子中“1141倍”“0千克”“79.87吨”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具体地说明了蜣螂是大力士。故选C。
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A.由第①段“它是一种腐生动物,以动物的粪便为主食,尤其喜欢把各种动物的粪便滚成球形,因此得名”可知该项说法正确。
B.由第②段“人们还发现,蜣螂有效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可知该项说法正确。
C.由第②段“食欲旺盛的蜣螂在一天之内能吃下重于自身体重的粪便”可知该项说法正确。
D.由第③段“在古埃及传说中,太阳是圆的,粪球也是圆的,于是人们将蜣螂视为太阳神的某种化身,称其为‘圣甲虫’”,被称为“圣甲虫”是在古埃及传说中,而不是阿里斯托芬的笔下,故该项说法错误。
故选D。
8.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赏析。
列举澳大利亚人开启了蜣螂计划的例子,具体明确地突出了蜣螂的作用,清理粪便的速度和效率非常高,对人类有很大帮助。故选D。
9.本题考查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不能去掉。因为“约”是大概的意思,表示不确定,去掉就改变意思,表达就不准确了,不可能精确地算出每年粪便清理费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10. 排比 反问 轻盈 斑斓 柔弱 11.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写下雨时“我”为蝴蝶着急? 12. √ √
【解析】10.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斑斓,一点儿水都不能沾;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句中给蝴蝶赋予了人的特征,所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句子连用三个“它们……是那样……”的相同句式,对蝴蝶进行描写,这是排比的修辞手法。其中“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句中有反问语气词“怎么”,有疑问助词“呢”,有肯定词“禁得起”,所以这句话是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其中“轻盈、斑斓、柔弱”概括了蝴蝶的特点。所以句子运用了排比、拟人、反问的修辞手法,概括了蝴蝶轻盈、斑斓、柔弱的特点,这也是“我”担心它们的原因。
1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提出相应的问题即可。可以是针对全文,也可以是针对部分。可以针对内容也可以针对写法。
如:针对全文提问: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课文两处写‘我真为蝴蝶着急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问题中从“这样写的好处”可以看出这是针对写法提出的问题,也就是要解答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正确。
(2)“我”不停地问蝴蝶的家在哪里,“不停”体现出我的着急,说明我对蝴蝶非常关心,担心在恶劣天气蝴蝶无处躲藏。体现出“我”对幼小生命的关爱。正确。
13. 一 二 三 14.第二粒豌豆为什么认为飞进太阳里去才像一粒豌豆? 15.五粒豌豆中最了不起的是谁呢? 16.B
【解析】13.本题考查对课文提问的技巧。
我们针对课文局部提出的问题,可以是针对课文局部内容所提出的问题。它强调的重点在于“局部”,比如:问题一: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以及问题二:小女孩为什么会注视着豌豆花,快乐地微笑呢?
我们针对全文提出的问题,可以是针对课文整体内容所提出的问题。它强调的重点在于“整体”,比如:问题三:题目写的是“五粒豆”,为什么主要内容是第五粒豆和小女孩之间的故事呢?
14.本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可以从描写手法上来提问。
这段话是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15.本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针对全文提问,可以提问在五粒豆中,我觉得最值得称赞的是?原因是?
16.本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想飞进太阳里”最后“却落到水沟里去了”的那颗豆子自己认为是最了不起的一粒,其性格特点是妄自尊大,自高自傲。
17.托付 成果 18.B 19. 卫星电视、监控、望远镜 广播、收音机、手机 20.B 21.通过对比的手法,介绍了科学技术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详解】(1)本题考查的是选词填空。
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寄托:(动)①托付;委托:把小孩~在朋友家中。②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托付在某人或某事物上面:~哀思|精神~。
托付: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交付,委托。不符合原文的语境。
成果:意为成全,成立。是收获到的果实,常用于指工作或事业方面的成就。也可指指学习、工作、劳动上的成效和成绩。不符合原文的语境。
成就:(名)事业上的成绩。(动)完成某种事业
(2)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上文的语境“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可以得出“那时”是指农耕社会。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外文学作品的识记和积累。
千里眼表意指能够听看到很远地方的眼睛。现实生活中有:望远镜、手机、电脑、雷达。
顺风耳表意指能够听到随风而来之声音的耳朵。现实生活中有:广播、电话、手机、录音机。
(4)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句的内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话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原诗中意思是指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所在原文的语境中指的是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惊喜。故答案选B。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概括出原文中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本段文字中通过农耕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对比,突出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总结概括的时候,主要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22.C 23.C 24.“世界上有一个人”中的“一个人”指的是谁 25.B 26.作者把“星辰”比作“骤雨”;把“海波”比作“山”;把“天”比作“蓝纸”,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7.世界是用“爱”建造起来的。不但爱自己,也爱所有人。 28.D 29.A 30.看到“寄小读者”这个题目时,我想知道冰心想跟小读者说些什么,读了短文,我了解到,冰心想告诉小读者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感情。
【解析】22.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结合“不为什么”、“惟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可知“母亲”在说这句话时,没有一点犹豫,是十分坚决的回答,没有一丝回旋的余地的。所以选择C项。
23.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解答本题一般要联系所选空的上下文关系,选择恰当的词语。树叶应该是满天飞舞,鸟儿一般是归巢,而不是回窝或回家,走兽躲或者藏到它的洞穴。综上应该是选择C项。
24.本题考查提出问题的能力。
结合第①段“朋友!当你寻见了世界上有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都千百倍的胜过你自己的时候”可知,这里是为了引出下文的“母亲”。故提出的问题与“世界上有一个人”相关即可。
25.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
结合第③自然段中“不是因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和名字!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惟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可知,母亲爱女儿的理由是她是女儿的母亲。
26.本题考查比喻句和提出问题。
比喻句一般都有明确的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在寻找比喻句时从比喻句的结构入手,或者从句意分析是否将此物比作他物。
结合文章内容,得三个比喻句分别为“天上的星辰,骤雨般落在大海上,嗤嗤繁响。”把星辰比作骤雨,“海波如山一般的汹涌。”把海波比作山,“天如同一张蓝纸卷了起来。”把天比作蓝纸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提出的问题可以句子的作用、内容来提问。如:这三个比喻句的作用是什么?
27.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从“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的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儿女,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可知,世界是用“爱”建造起来的。不但爱自己,也爱所有人。
28.本题考查段落的理解。
结合第⑧自然段“世界上没有两件事物,是完全相同的。”“只有普天下的母亲的爱,或隐或显,或出或没;不论用斗量,用尺量,或是用心灵的密度来推测;我的母亲对于我,你的母亲对于你,她的和他的母亲对于她和他;她们的爱是一般的长阔高深,分毫都不差减。”可知,母爱的伟大是共同的、是世间最伟大的感、是无法估量的。本段并没有提到我们应该回报母亲无私的爱。故选D。
29.本题考查名言警句的积累。
B、C、D是出自于冰心的名言。
A.是鲁迅先生说的,这句话是强调时间的可贵,鼓励大家要学会利用有限的时间做出更多的事情。
30.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和思路拓展题。
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体会即可,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文章所表达的文章主旨中心。如:“寄小读者”的内容是什么,冰心想告诉小读者母爱的无私、伟大;回报母亲、爱母亲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