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理解专项攻略(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理解专项攻略(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0 17:1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理解专项攻略(含答案)
阅读。
昆虫的“鼻子”——触角
①古代流传过一个故事:秦朝灭亡后,楚汉相争,刘邦节节胜利,项羽步步败退,一直被逼到乌江边,项羽在江边看到由无数蚂蚁集成的六个大字:“霸王自刎乌江”,以为蚂蚁代表了天意,于是拔剑自杀身亡。
②其实哪有什么天意啊,不过是刘邦的军师张良所施的小计!他算计着项羽必定要退到乌江,便事先派人用蜜糖水在江边写了六个大字,引来了无数蚂蚁在字迹上吃糖,项羽果然上当。
③蚂蚁怎么会知道江边有蜜糖吃呢?这全凭着它头上的触角!动物学家们通过放大镜发现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不同形态的触角而已。就拿我们常见的昆虫触角的形态来说吧:蟋蟀的触角像一簇_____________;蝴蝶的触角像一对___________;蛾子的触角像一片_____________;苍蝇的触角像一株多芒的____________;而白蚁的触角则像一串念珠。
④昆虫触角虽然很不起眼,却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蝴蝶的聚会、蜜蜂的采蜜、蚂蚁的聚集、苍蝇的逐臭等现象,无一不是依靠触角的作用。触角就是昆虫灵敏的“鼻子”。
⑤触角为什么能闻到气味呢?原来触角上分布着许多能辨别气味的嗅觉器。据动物学家研究,蜂王的每个触角上有2000多个嗅觉器,工蜂有6000多个,雄蜂有3000多个;雄金龟子的每个触角上有40000多个嗅觉器……昆虫的嗅觉器如此之多,难怪昆虫的触角要比人的鼻子灵敏亿万倍啊!
⑥动物学家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触角除了有嗅觉功能外,有的还具有触觉、听觉等功能。像蟑螂,如果你轻碰它细长的触角,它便会立即逃掉;雄蚊子凭着触角,能听到雌蚊子发出的营营声,从而找到雌蚊子;水中生活的仰泳蜻蜓用触角来平衡身体;水龟虫则用触角来帮助呼吸……
⑦仿生学家们也因此受到启迪。他们模拟触角的特点,制造出现代化的精密仪器。如装置在宇宙飞船座舱里的一种仪器,能及时发出警报,以避免事故的发生。看来,昆虫小小的触角里大有学问啊!
1.下列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说法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昆虫头上都长着触角 B.蚂蚁知道江边有蜜糖吃
C.昆虫的触角有重要作用 D.科学家从昆虫身上受到启迪
2.在第③自然段的横线上依次选填恰当的词语,正确的顺序是( )
①小麦穗 ②小棒槌 ③小胡子 ④羽毛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3.第⑦自然段中“仿生学家们也因此受到启迪。”中的“此”指的是 ( )
A.雄蚊子发出的营营声B.昆虫触角功能
C.宇宙飞船 D.蟑螂探头探脑
4.文章开头讲述“霸王自刎乌江”的故事,这样写的好处是( )
A.开篇点题,能引发读者思考。 B.突出刘邦的军师张良很有计谋。
C.说明无数蚂蚁让项羽上当的事实。 D.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
5.“触角除了有嗅觉功能外,有的还具有触觉、听觉等功能。”中的“有的”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做)文中哪个句子让你感受到动物学们对触角的观察研究非常细致?请你用“~~~”画出来,并说说你从中获得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爬山虎的脚(节选)
爬山虎的脚触着(zháo zhe)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qū qǔ)了,把爬山虎的嫩茎(jīn jīnɡ)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 没触着墙,不几天 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7.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8.文中横线上应该填什么关联词?( )
A.因为……所以……
B.只有……才……
C.要是……就……
9.这两个自然段中,“原先、 、 、 、逐渐”等词语提示了作者在不同的时间点对爬山虎进行了连续细致的观察。
10.把文中“巴住墙”的“巴”字换成“粘、挨”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 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 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 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1.蟋蟀出来吃草,它不吃洞口那丛草的原因是(  )
A.那丛草好看 B.那丛草遮阳 C.那丛草可以遮蔽洞的出口
12.片段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请你按要求完成练习。
A.干燥 B.隐蔽 C.向阳 D.有排水功能 E.有门 F.有平台
(1)“朝着阳光”体现了住宅的( )。
(2)“收拾得很平坦”体现了住宅( )。
(3)“立刻就会干”体现了住宅的( )。
(4)“总有一丛草半掩着”体现了住宅( )。
(5)“青草丛中隐藏”体现了住宅的( )。
(6)“一条倾斜的隧道”体现了住宅( )。
1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蟋蟀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却修建出了结构复杂、内部平整的住宅。对蟋蟀来说,这确实是一个让人为之惊叹的伟大工程。
B.蟋蟀用柔弱的工具挖掘出的洞穴很简朴,作者之所以把它称作“伟大的工程”,是运用 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对蟋蟀表示了赞赏。
读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爱书如命的人
①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②幼年时期的鲁迅,随着识字渐渐多起来,就开始攒钱买书。过年时,大人给了他“押岁钱”,他总舍不得随便花零花,一点一点攒起来买书看。成年以后,鲁迅阅读的范围更加广泛了,他对于买不到的稀有的好书,就新自动手,一笔一画地把它抄下来。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进行修书,使得他的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
③鲁迅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帐”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就有9000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保存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平常:近义词( ) 反义词( )
清贫:近义词( ) 反义词( )
破散:近义词( ) 反义词( )
爱好:近义词( ) 反义词( )
15.据意写词(词语在文章中找)。
(1)形容(读过的书)很多。 ( )
(2)经过了很长时间也不会忘记。 ( )
(3)得到的收益很大。 ( )
(4)经过了很长时间还是新的。 ( )
(5)形容非常有条理。 ( )
16.照要求填空。
(1)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2)写出短文中相互照应的句子: 和
(3)抄书使鲁迅“得益匪浅”,具体表现在:
(4)鲁迅的书“历久常新”表现在:
17.你爱书吗?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想和鲁迅先生说些什么?想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昆虫记》选段,完成练习。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它用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地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以饮个饱了。
18.选段采用 的修辞手法,介绍了 。
19.作者的观察很细致,请你用“ ”画出相关的语句。
20.根据选段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察的对象,可以从我们的生活中选取。
B.观察时一定要细致,多角度地进行。
C.只要观察细致了,就没必要进行连续观察。
D.观察时要坚持不懈,做到看有所思,看有所感,提高观察力。
语言实践。
我们身边的“小眼镜”
看看我们身边,你也许会发现,不少小学生都佩戴上了眼镜。请根据“希望小学二至六年级视力情况调查”主题活动中调查搜集到的相关数据,完成题目。
希望小学二至六年级视力情况调查统计表(调查人数:2612人)
年级 二 三 四 五 六
近视率 13% 19% 31% 42% 48%
21.用一句话概括上述表格所揭示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联系上述表格所揭示的问题,写一则相关的公益广告。(15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同学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很脆弱,很容易受到伤害。那么平时你和你的小伙伴们有没有很好地保护自己的眼睛呢?请你至少写出两条保护视力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C 3.B 4.D 5.不能。“有的”是有些、一部分的意思。句中讲到触觉、听觉等功能,有些昆虫有,有些昆虫没有,不是全部的昆虫都有。去掉“有的”不符合事实,失去了说明文的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 6.据动物学家研究,蜂王的每个触角上有2000多个嗅觉器,工蜂有6000多个,雄蜂有3000多个;雄金龟子的每个触角上有40000多个嗅觉器……
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动物学们对触角的观察研究非常细致。句子用列数字的形式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许多昆虫的触角的“触觉器”很多,比人的鼻子还要灵敏,更具有说服力。
【解析】1.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全文可知,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文中用简练的语言从触角的形态、触角的作用、啤觉器的数量、触觉、听觉等功能、对仿生学家的启示五个方面介绍了昆虫触角的重要性。
故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说法最正确的是“昆虫的触角有重要作用”,选C。
2.考查学生选词填空能力。
结合句子中的说明对象——蟋蟀、蝴蝶、蛾子、苍蝇这几种动物的触角的特点,可以知道:蟋蟀的触角像一簇小胡子,蝴蝶的触角像一对小棒槌;蛾子的触角像一片羽毛;苍蝇的触角像一株多芒的小麦穗。
故选:C。
3.考查学生对关键字词的理解能力。
联系上文,结合第⑥自然段句子“动物学家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触角除了有嗅觉功能外,有的还具有触觉、听觉等功能”可知,句中讲述了昆虫触角功能;故结合第⑦自然段句子“仿生学家们也因此受到启迪。他们模拟触角的特点,制造出现代化的精密仪器”可以知道,“此”指的是“昆虫触角功能”。
故选:B。
4.考查文章开头段的作用。
文章开篇进了“霸王自刎乌江”的故事,目的是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昆虫的触角 (引出蚂蚁,从而对昆虫触角加以说明) 。
故文章开头讲述“霸王自刎乌江”的故事,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
故选:D。
5.考查说明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结合句子“有的还具有触觉”可以知道,“有的”在这里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的触角都具有触觉听觉等功能,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如果去掉,则变成了所有的触角都具备这种功能,这不符合事实,所以不能去掉。据此整理作答。
6.考查学生寻找关键句子与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全文,从文中第⑤自然段句子“据动物学家研究,蜂王的每个触角上有2000多个嗅觉器,工蜂有6000多个,雄蜂有3000多个;雄金龟子的每个触角上有40000多个嗅觉器……”可以看出,这个句子能感受到动物学们对触角的观察研究非常细致。句子中有准确的数字,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的说明了昆虫触角的嗅觉灵敏,使文章更科学、严谨。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7.zháo qū jīnɡ 8.C 9. 现在 不几天 后来 10.不好。因为“巴”字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紧紧粘贴在墙上的样子,让我们感受到力量的增强。如果换成“粘、挨”,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
【解析】7.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着[zhe](1)表示动作的持续。(2)表示状态的持续。(3)用在动词或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后面,加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4)加在某些动词后面,使变成介词。
[zháo](1)接触;挨上。(2)感受;受到。(3)燃烧,也指灯发光(跟“灭”相对)。(4)用在动词后,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5)入睡 。
在“触着”一词中应读:zhe。
曲[qǔ](1))歌曲。(3)歌谱。
[qū](1)弯曲(跟“直”相对)。(2)使弯曲 。(3)弯曲的地方。(4)不公正;无理。(5)用曲霉和它的培养基(多为麦子、麸皮、大豆的混合物)制成的块状物,用来酿酒或制酱。
在“弯曲”一词中应读:qū。
嫩茎(jīng):初生而柔弱的植物茎叶。
8.本题考查关联词的使用。
A.“因为……所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B.“只有……才……”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表示达到了某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C.“要是……就……”是表示假设关系,表示在假定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没触着墙”与“萎了”是作者假定的条件,故选:“要是……就……”,故选:C。
9.本题考查提炼重要信息。
根据题干可知,是从短文中找出体现作者在不同的时间点对爬山虎进行了连续细致的观察的词语。结合“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可知,答案是:原先、现在、不几天、后来。
10.本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
巴:紧贴,在句中是指爬山虎用脚紧紧地贴在墙的样子。
粘:黏的东西互相连结或附着在别的东西上。
挨:靠近。
给这个字的意思可知,不能换,因为只有“巴”字才能突出爬山虎的脚牢牢地粘在墙上的样子,其它两个词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11.C 12. C F A E B D 13.A
【解析】11.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结合句子“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可知,那丛草可以遮蔽洞的出口,所以蟋蟀不去吃它。故选C。
1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有阳光说明向阳;故选C;
“平坦”可以联想到平台;故选F;
“立刻会干”代表很干燥;故选A;
“半掩着”可到文章中寻找,后面描写了有门;故选E;
“隐藏”体现出很隐蔽;故选B;
“隧道”到文章寻找,后面说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会干。故选D。
13.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从“假使”可知,此句是表示假设的句子。本段主要写了蟋蟀的工具简单、柔弱,但是它的住宅却是舒适耐用,表达了对蟋蟀的赞美。这确实是一个让人为之惊叹的伟大工程。故选A。
14. 平凡 稀罕 贫穷 富有 破裂 凝聚 喜好 讨厌 15. 浩如烟海 经久不忘 得益匪浅 历久常新 井井有条 16. 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鲁迅爱书就像爱自己的命一样。 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 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 17.我爱书。鲁迅先生,您不仅喜爱读书,还十分爱护书,怪不得您的知识如此丰富,我要向你学习,多读课外书,增长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解析】14.本题考查近义词反义词。
学生根据积累作答即可。
平常:普通,不特别。近义词“平凡、普通”等,反义词“稀罕、稀有”等。
清贫:生活贫困寒苦。近义词“贫穷、贫困”等,反义词“富有、富足”等。
破散:破败散失;挥霍浪费。近义词“破裂、零散”等,反义词“凝聚、完整”等。
爱好:指人的兴趣。近义词“喜好、喜爱”等,反义词“讨厌、厌恶”等。
15.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学生根据词语含义从文中找出符合的词语即可。
(1)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2)经久不忘,意思是印象非常深刻,过了很长时间也无法忘记。
(3)受益匪浅,指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
(4)历久常新,经过很长时间仍然很新。
(5)井井有条,形容有条理,丝毫不乱。
16.(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中心句是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或者最能表现文章意思的句子。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整篇文章都是围绕这句话展开的,这句话最能概括文章的主旨。这句话的意思是:鲁迅爱书就像爱自己的命一样。
(2)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相照应”就是互相照应、首尾照应、前后照应的意思。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根据这一定义,文中“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是相互照应的。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前后文的联系作答即可,从“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可知答案。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从“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进行修书,使得他的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可知答案。
17.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向读者展示了鲁迅先生爱读书的个侧面。开篇点题,说先生人送外号“爱书如命”,主体部分写先生“爱书”的具体表现,年幼时期用“压岁钱”买书,抄书,修书。最后用一组数据来说明先生藏书的丰富,表现他爱书之深。
联系短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的想法即可。
例如:我爱书。鲁迅先生,您的爱书让我受益匪浅,我以后也要好好爱书,不仅爱读,还爱惜它们。
18. 拟人 蝉如何吸取树的汁液 19.它用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 20.C
【解析】18.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及概括短文内容。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从句子“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地唱歌”和“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介绍了蝉如何吸取树的汁液。
19.本题考查提取短文关键信息。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它用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这句话详细地描写了蝉的嘴的样子,体现了作者的观察很细致。
20.本题考查了对观察方法的掌握。
A.正确。观察的对象,可以从我们的生活中选取,如本文就是生活常见的“蝉”。
B.正确。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多角度地进行观察。光靠视觉器官──眼睛,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充分调动其它感官。也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指一起工作。认真地观察、了解,研究一切人物、事情和事物(动物、植物、静物),使头脑里同时得到多种获取材料的通道。
C.错误。观察不仅要细致,还要进行连续的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
D.正确。要进行连续的观察。学会运用自身的“五员大将”——眼、耳、口、鼻、手,来帮助自己感知事物的本质现象。
21.希望小学的学生近视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上升。 22.多给眼睛放短假,眼睛不会请长假。 23.①避免长时间在光线昏暗处看书。②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
【解析】21.本题考查了对调查表的阅读情况。
仔细阅读希望小学二至六年级学生视力情况调查统计表可知,二年级学生的近视率为13%,三年级学生的近视率为19%,四年级学生的近视率为31%,五年级学生的近视率为42%,六年级学生的近视率为48%。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升高,希望小学学生的近视率也越来越高。
22.本题考查了写广告的能力。
联系这份调查统计表,我想写一则相关的公益广告,提醒同学们爱护眼睛。示例:爱护眼睛,让生命的阳光更精彩。
23.本题考查综合实践。
结合平时的经验和积累完成。
示例:连续写字阅读40分钟休息五至十分钟,以免眼睛过度疲劳。
多做眼保健操,多看绿色是植物。
平时多吃胡萝卜,鱼等补充维生素c,少吃甜食。
在休息时多远眺,远眺五分钟以上。
要有良好环境,如采光等等。睡眠不可少,作息有规律;
睡眠不足身体易疲劳,易造成假性近视。
多做户外运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