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理解专项攻略(含答案)
阅读课文《走月亮》片段,完成练习。
①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啊走,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②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é luǎn shí,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xīn xiān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我们去看看 ① ,看看 ② ,看看 ③ 。
③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1.根据文中的音节写出词语。
é luǎn shí( ) xīn xiān( )
2.按课文内容把文中画线的三处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我仿佛看到了 ,仿佛闻到了 ;“流着月光”让我仿佛置身于这样一幅画面: 。
4.“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中的“抱”字运用了 修辞手法,体现出一种 的感觉,读到这一句,我仿佛看到了 。
5.请用三个四字词语概括第②段话描绘的画面。
① ;② ;③ 。
6.“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在课文中多次出现,流露着“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的 (心情),表现了“我”和阿妈之间 。
阅读《古人盛赞钱塘潮》,完成习题。
古人盛赞钱塘潮
一年一度的钱塘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向浙江海宁,去看那千军万马般的波涛扑向岸边,去听那金鼓雷霆似的潮声震撼天地,这实在是人生一乐。
然而,真正能欣赏到这种壮观景象的人并不太多。因为钱塘江不像明媚的漓江,一年四季都向游人敞开迷人的胸怀;也不像美丽的西湖,无论阴晴雷雨都不乏动人之姿;再说偷闲前去,也未必恰巧能遇上最奇特、最令人惊叹的涨潮伟观。所以,无缘见到涨潮伟观的游客,不妨领略一下古人笔下的观潮、听潮的兴味。
钱塘潮历来为人所神往。如宋之问就为之留下“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的名句,苏东坡对之也有“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赞叹。诗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名山胜水见得虽多,但哪一处潮可与钱塘潮媲美呢?于是,他们就通过自己的生花妙笔来描摹这天下奇观,从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
钱塘潮的动人之处,在于它的惊天动地、气魄雄伟。唐诗有云:“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清诗有云:“惊涛直上海门西,欲卷青冥失会稽(jī)。”清诗人施闰章在《钱塘观潮》中形容得更妙:“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可见钱塘潮有如春雷齐鸣,万浪攒动,潮水卷起浪花,浪花追着浪头,漫天铺地,汹涌澎湃,横扫一切,大有气吞山河、包含日月之势。
7.是什么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向浙江海宁?( )
A.一年一度的钱塘潮 B.金鼓雷霆似的潮声
C.一年四季都明媚的漓江 D.不乏动人之姿的美丽西湖
8.钱塘潮的动人之处在哪里?( )
A.惊天动地、气魄雄伟 B.春雷齐鸣、万浪攒动
C.明媚迷人、柔情蜜意 D.动人柔美、气象万千
9.为什么真正能欣赏到钱塘潮的壮观景象的人不多?( )
A.因为钱塘江位置偏远,游人不一定能够前往欣赏。
B.因为钱塘江气候特殊,游人由于天气不佳无法前往。
C.因为普通游客欣赏钱塘潮后无法领略它的独特魅力。
D.因为钱塘潮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才有这样壮观的景象。
10.古人为什么会留下那么多咏叹钱塘潮的名句?( )
A.古人觉得只有将钱塘潮描绘好了,才能吸引游客前来。
B.古人觉得钱塘潮与名山胜水一样美丽,值得用诗赞美。
C.古人虽见过颇多名山胜水,但觉得钱塘潮比其他的潮更加震撼人心。
D.古人被钱塘潮的美景震撼得无法用话语来形容,只好写诗,用文字来形容。
11.文章以“古人盛赞钱塘潮”为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出自宋之问的《灵隐寺》,描写的是灵隐寺的门对着钱塘潮的画面。有人认为这两句诗并没有描绘出钱塘潮雄伟壮观的气势,用在此处不合适。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付不起的小费
①去年8月中旬,我随科考队乘船来到哈苏里土著族部落,考察那里的风土人情。
②中午时分,我们把船停在离岸不远的河面。这时,我看到一家土著人屋后有一棵大树,以前从没见过,问船上的人,也没人知道树名。岸边有个中年妇女正在洗衣服,一个小女孩旁边(wán shuǎ),估计是她的女儿,六七岁的样子,皮肤很黑,光着膀子,清晰的肋(lèi)骨显示出营养不良。我请随行的翻译帮忙问一问那是什么树,他用土著语高声询问,妇女显然听到了翻译的话,停下手中的活,抬头看了看我们,然后转身进屋去了。过了一会儿,她从屋里出来,手上拿着一个小塑料袋,交给了小女孩。只见她对小女孩比画着,用手指着塑料袋,又指指我们。我正感到好奇,只见小女孩跳进水里,向科考船游来。
③“她是过来索取小费的。”我暗自思忖(cǔn)。因为事先看过一些资料,当地有这样的传统,别人为你提供了帮助或服务,就应该付小费。入乡随俗,我赶紧准备好零钱。
④小女孩左手托着塑料袋举过头顶,右手奋力地划水向我们游来,我开始担心她的安全。“仅仅为了一点小费,却让这么小的孩子冒险涉水,值得吗?”我心中不免责怪起那位母亲。女孩最终(shùn lì)地游过来了,被我们拉上船。她的小脸已经涨得通红,把手中的塑料袋交给了我。出乎意料,里面装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一行字,我看不懂,就把它交给了翻译。翻译告诉我,纸条上写着:我是哑巴,不能说话,我让孩子送来树名——大科里亚树。
⑤我十分羞愧,这是“以小人之心度(duó)君子之腹”啊!
⑥我没有付小费给小女孩。因为那是无价的,我付不起。
13.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提供(gōng gòng) 涨得通红(zhǎng zhàng)
14.根据文中所给的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
(1)(wán shuǎ) (2)(shùn lì)
15.联系上下文,“入乡随俗,我赶紧准备好零钱”中“入乡随俗”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短文叙述了“我们”因为不知树名而向土著族部落一名妇女询问,“我”目睹了小女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来塑料袋。“我”以为 ,结果发现塑料袋里装着 。当“我”明白了纸条上的内容时,发现自己是“ ”。
17.遇到土著族母女后,“我”的心情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词语填空。
好奇→( )→责怪→( )
18.第②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小女孩的 描写,从中你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⑤自然段“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中的“小人之心”指的是什么?请用“ ”画出相关语句。
20.作者在短文的结尾说“因为那是无价的,我付不起”,你认为下列哪种理解符合作者表达的意思?( )
A.小女孩并没有跟“我”要小费,“我”担心自己付不起小费。
B.“我”觉得土著族母女虽然生活困难,但是豪爽大方,并不需要小费。
C.“我”觉得土著族母女真诚而又无私,这种品质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D.“我”身上的零钱没有带够,不好意思付给小女孩小费。
阅读短文,回答小题。
神奇的海参
①海参是在地球上已存活了6亿多年的古老动物,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共有800多种海参,其中可以食用的有40种左右。
②经过现代科学研究,海参确实与众不同,它体内含有有机活性因子和矿物质。如刺参含有黏多糖、牛磺酸、维生素B、钙、磷、铁等50多种营养成分,而且适宜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有抗癌、防老化等好处。
③海参非常神奇,在浩瀚的大海中,它渺小得实在是微不足道,从模样上来说,它长得很丑,没有眼睛,没有抗敌的任何锐利武器,虽然从不离开大海,却根本不会游泳,只靠管足和肌肉在海底蠕动,爬行1小时还不到3米远。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在弱肉强食的海洋中它竟生生不息了几亿年,而且很有“人”缘,天敌很少,令人叫绝!
④海参特别顽强,如果不幸被斩断三截,只要不被吃掉,海参都会默默忍受,自我修复。在3-7个月的时间内,它把创伤修复后,每一段又长成一个完整的海参。有的海参还有自切本领,当海参感到外界环境不适宜时,能将自身切成数段,以后每段又可长成新体。碰到危险或受到刺激的时候,它们会把内脏吐出来,诱惑敌人,自己溜之大吉,过大约60天后,新的内脏又会长出来。
⑤海参吃的东西很差,它以海底有机物质和微小动植物为食物,在深至150米海深处,都有海参出没。因为海底可食的东西少得可怜,为了填饱肚子,每天它们要吞大量泥沙,所以生长特别缓慢,有人说这正是它珍贵的原因之一。
⑥海参住的地方也很差,它们喜欢生活在平静、偏僻的海湾,海藻丛生的地方穴居在泥沙或蜷缩在礁石缝中。它们一生都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
⑦海参的生命力很顽强,在0摄氏度至28摄氏度的温度中都能泰然处之,甚至放龙冰水中也无所谓,冰块融化仍安然无恙。到了夏天水温达到 20 摄氏度以上它们就识到深海,栖息在安全的礁石下,进行不吃不动3月之久的夏眠,即使在缺氧的地方,者参也能生存。它们把自己埋在泥沙中数天,绝不会因此窒息而死。
⑧更有趣的是海参会像变色龙一样随机应变,生活在礁石附近的海参,体色会变成淡蓝色,而居住在海草和海带附近的海参则为绿色。海参虽然没有大脑,却真是很聪明,这种变化的体色正是求生的本能,它能有效地躲避天敌的伤害。
⑨海参还有一个神奇之处,就是能作“天气预报”,海上常常风云突变!碰到暴风而来临的天气,海参就躲到石缝里藏起来,当渔民发现海底海参不见了,就知道风暴要来了,会立即收网返航。在通信工具还不发达的年代,海参真是功不可没。
21.短文第⑤-⑨自然段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海参的神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短文第④自然段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
23.读下面的句子,并作批注。
(1)如刺参含有黏多糖、牛磺酸、维生素B、钙、磷、铁等50多种营养成分,而且适宜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有抗癌、防老化等好处。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在弱肉强食的海洋中它竟生生不息了几亿年,而且很有“人”缘,天敌很少,令人叫绝!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请你从短文的内容、联系生活经验两个角度,各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针对短文内容提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生活经验提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有关问题。
红菊花
我们校园里有一座花坛。花坛里种了十几种花,虽说不上百花争艳,也可算五彩缤纷了。
每到秋天,各种各样的菊花,有黄的,有白的,还有红的,朵朵盛开,更叫人喜爱。在这许多菊花当中,我最喜欢一种红菊花。(它的茎是墨绿的,挺得笔直,看上去很神气。叶子也是墨绿的,像张开的手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一朵朵红花。花瓣是一丝一丝的,弯弯曲曲的,像是蛟龙的爪子。)整朵花像个火红的绒球。从远处看,花盘微微低垂着,又像个害羞的小姑娘,红着脸蛋低头不语。美丽的红菊花,你多么惹人喜爱呀!
望着这千姿百态的花朵,我想起:要是没有园丁叔叔的辛勤劳动,哪有这么美丽的花朵啊!
25.用“ ”画出文中两个比喻句。
26.第2自然段中用( )括起来的部分,作者抓住红菊花的 、 、 三个部分来具体描写。
27.下面是第2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请选择正确的意思是( )。
(1)红菊花的茎和叶子都是墨绿的,花瓣是弯弯曲曲的,很好看。
(2)秋天,各种各样的菊花开了。我最喜欢其中那美丽的红菊花。
(3)红菊花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惹人喜爱。
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要改变原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朝霞与日出
天亮了!东方天际露出鱼肚白的颜色。渐渐地,鱼肚白变成淡红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的红晕一样。接着。它又由淡红慢慢地变成深红,再由深红变成金黄,这时,周围的白云,仿佛涂上了缤纷的色彩。啊!多么艳丽的朝霞!我真希望自己是一个画家,把清晨这美丽的景色描绘出来。
我爬上山顶,凝望那遥远的天际,彩云在不断地变化:一会儿好像金苹果,一会儿好像紫葡萄,一会几仿佛又变成蓝宝石、珍珠。瑰丽无比的朝霞,变幻莫测。
没过多久,火球般的红日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地升起来。霎时,远近的树木,地上的花草,青青的山,绿绿的水,都披上了晨光,充满朝气。尤其是那草木枝叶上的露珠,像镶了边的金刚钻一般,晶莹闪耀,好看极了。我第一次登山,真没想到,日出的景色,竟是这样的关丽!
原野的清风徐徐地吹拂着,我用力呼吸着清晨的新鲜空气,尽情地欣赏着清晨的美景,不禁喃喃自语:“大自然啊,你多么美丽!”
29.本文是按 顺序写的。
30.文中第二自然段用“ ”的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朝霞 的特点。
31.用“ ”画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并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阅读本文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鹅卵石 新鲜 2. 小水塘 水塘里的月亮 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3. 细细的溪水 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月光倒映在水中,随着水的流动,水面闪耀着粼粼的波光。 4. 拟人 温馨 卵石间布满了一个个清澈(可爱)的池塘,小水塘里倒映着一个个明亮(皎洁)的月亮。 5. 溪水流香 水塘抱月 洗衣做船 6. 愉悦 浓浓的情意
【解析】1.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所学拼音知识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生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韵母及声调。书写时注意字的结构和易错笔画,注意“鹅、鲜”容易写错,书写时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写完后读一读看是否正确。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默写。
出自课文《走月亮》,结合原文句子“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可知填写的内容为:小水塘、水塘里的月亮、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结合句子中的关键词“溪水”“山草和野花的香味”仿佛看到了溪水在流动,仿佛闻到了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感受到了这样的画面:奔腾了一天的小溪还不知疲倦的在流淌,晚风一吹,波光粼粼的小溪像一块洁白的长玉,像一条缀满宝石的绸带。
4.本题考查分析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可知赋予了小水塘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抱”给人一种亲切、温馨的感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倒映着圆圆的月亮,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晃的情景。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可以感受到写了溪水流着香味,因此可以概括为:溪水流香;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可知描写了小水塘抱着月亮,因此可以概括为:水塘抱月;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可知描写了阿妈洗衣,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因此可以概括为:洗衣做船。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选段和文章内容,“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反复出现,这句话看似重复,实则妙笔之句,充分表达了小作者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细细咀嚼这种情致,意趣,虽是秋夜,却让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
7.A 8.A 9.D 10.C 11.以“古人盛赞钱塘潮”为题 ,既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以点明了文章中心,表达作者对钱塘潮的赞美之情。 12.不同意。因为这两句诗描绘的是在灵隐寺可以看到沧海日出和钱塘潮的景象,将壮观的沧海日出与钱塘潮并列,从侧面表现出钱塘潮的雄伟壮观,所以用在此处合适。
【解析】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第①段“一年一度的钱塘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向浙江海宁”可知答案,故选A。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第④段“钱塘潮的动人之处,在于它的惊天动地、气魄雄伟”可知答案,故选A。
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第②段“因为钱塘江不像明媚的漓江,一年四季都向游人敞开迷人的胸怀”“再说偷闲前去,也未必恰巧能遇上最奇特、最令人惊叹的涨潮伟观”可知,钱塘潮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才有这样壮观的景象,故选D。
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第③段“诗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名山胜水见得虽多,但哪一处潮可与钱塘潮媲美呢?”可知,古人即使见识过名山大川,仍然认为钱塘潮具有独特的魅力,需要描摹下来,故选C。
11.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标题的主要作用有点明文章主旨,交代写作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背景,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等。“古人盛赞钱塘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可知是围绕“钱塘潮”为对象而写,而且得到了许多古人的称赞,因此作者也是认同的,表达了对钱塘潮的喜爱、赞美之情。
12.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
宋之问的《灵隐寺》“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意思是:登上阁楼远望茫茫沧海,万丈朝阳。寺门清幽,正对着那滚滚而来的钱塘江潮。这两句将大海日出时的壮景与钱塘江汹涌的潮水相提并论,气韵生动,境界幽远,表现出钱塘潮的雄伟壮观,这就是钱塘潮的特点,因此用在此处十分合适。
13.gōng zhàng 14. 玩耍 顺利 15.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 16. 冒险涉水 小女孩是来要小费的 小纸条,上面写出大树的名字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17. 担心 羞愧 18. 外貌
小女孩一家生活困难 19.“仅仅为了一点小费,却让这么小的孩子冒险涉水,值得吗?”我心中不免责怪起那位母亲。 20.C
【解析】13.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提供(gōng):(动)供给。涨得通红(zhàng):涨得十分红。
14.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玩耍(wán shuǎ):做使自己精神愉快的活动;游戏。顺利(shùn lì):顺从获利的规律。泛指顺应事物的规律。
15.本题考查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入乡随俗”出现在第三自然段“因为事先看过一些资料,当地有这样的传统,别人为你提供了帮助或服务,就应该付小费。入乡随俗,我赶紧准备好零钱。”联系上下文意思是顺从当地习俗,因为当地习俗就是得到了别人的服务就要付小费。
16.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选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写了小女孩给“我”们送来树的名字的过程,她冒险涉水,手上拿着的塑料袋里装着小纸条,上面写着树的名字,开始“我”以为小女孩是过来索取消费的,后来发现不是,就感到很羞愧,自己误解了小女孩。根据选文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即可。
17.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选文中提到“我”看到一家土著人屋后有一棵大树,以前从没见过,想知道树名。然后那家的小女孩开始比划,“我”感到很好奇。
后来小女孩跳进了水里,向“我”们游过来,当看着小女孩右手奋力划水向“我”们游来,“我”开始担心她的安全。
“我”以为小女孩是来要小费,因此而冒险涉水,“我”就开始责怪这位母亲,认为母亲不应该让小女孩冒这个险。
最后发现,小女孩是来告诉“我”们树的名字的,而不是为了要小费的,“我”就开始觉得自己最开始错怪了小女孩一家,“我”因此感到很羞愧。
所以“我”的心情变化是好奇→担心→责怪→羞愧。
18.本题考查对细节描写的辨析。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了小女孩的样子,属于外貌描写。从“清晰的肋(lèi)骨显示出营养不良。”这句话可以看出小女孩一家的生活比较困难。
19.本题考查对句子意思的理解。
“我”觉得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因为“我”误解了小女孩一家,小女孩冒险涉水只为告诉“我”们树的名字,“我”却以为她是来索要小费的,所以最开始“我”最开始想着“仅仅为了一点小费,却让这么小的孩子冒险涉水,值得吗?”
20.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选文中提到当“我”知道小女孩冒险涉水只为给“我”送树的名字,而不是索要小费,“我”就觉得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感到很羞愧,本来“我”已经准备好了零钱,但是没有给。
A.错误,因为原文中提到自己都已经准备好了小费,并不是付不起。
B.错误,土著族母女生活困难,母亲还是哑巴,但是她们乐意尽力帮助别人,有无私的品质,重点不是说“豪爽大方”这个特点。
C.正确,正因为“我”感受到了土著族母女的真诚无私,所以“我”为自己最开始“小人之心”的想法感到羞愧,觉得这种品质是无价可贵的,没办法用金钱衡量。
D.错误,选文中提到“我”都已经准备好了零钱,并不是没有带够零钱。
21.①吃的东西很差;②住的地方也很差;③生命力很顽强;④能改变体色,保护自己;⑤能作“天气预报”。 22. 列数字 举例子 23. 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刺参营养成分多,有抗癌、防老化等作用。 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海参天敌少,存活了很长时间。 24. 什么是海参的“自切”本领? 海参在医疗保健方面有什么实际功效?
【解析】21.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层意。
短文第⑤自然段根据“海参吃的东西很差,它以海底有机物质和微小动植物为食物”可知:吃的东西很差。
第⑥自然段根据“海参住的地方也很差,它们喜欢生活在平静、偏僻的海湾,海藻丛生的地方穴居在泥沙或蜷缩在礁石缝中。”可知:住的地方也很差。
第⑦自然段根据“海参的生命力很顽强,在0摄氏度至28摄氏度的温度中都能泰然处之,甚至放龙冰水中也无所谓,冰块融化仍安然无恙。”可知:生命力顽强。
第⑧自然段根据“更有趣的是海参会像变色龙一样随机应变,生活在礁石附近的海参,体色会变成淡蓝色,而居住在海草和海带附近的海参则为绿色。”可知:能改变体色,保护自己。
第⑨自然段根据“海参还有一个神奇之处,就是能作‘天气预报’”可知:能做“天气预报”。
2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定位到短文第④自然段中根据“3-7个月”“60天后”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根据“当海参感到外界环境不适宜时,能将自身切成数段,以后每段又可长成新体。”可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2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这篇短文是说明文,因此,赏析句子可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进行。
(1)这句话列举了刺参的50多种营养成分,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刺参营养成分多,有抗癌、防老化等作用。
(2)这句话中的“几亿年”,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海参天敌少,存活了很长时间。
24.本题考查阅读策略与方法。
针对短文内容提问指的是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短文内容可以从中找到答案,例如:海参有什么与众不同?海参的神奇之处表现在哪?
联系生活经验提问指的是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短文内容,跟人们的实际生活有关的问题,例如:海参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25.“叶子也是墨绿的,像张开的手掌。”
“花瓣是一丝一丝的,弯弯曲曲的,像是蛟龙的爪子。” 26. 茎 叶子 花瓣 27.(2) 28.望着这千姿百态的花朵,我想起:要是没有园丁叔叔的辛勤劳动,怎么会有这么美丽的花朵呢?
【解析】25.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之上寻找比喻句,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叶子也是墨绿的,像张开的手掌。”把叶子比作手掌。
“花瓣是一丝一丝的,弯弯曲曲的,像是蛟龙的爪子。”把花瓣比作蛟龙的爪子。
26.本题考查对句子中关键信息的提取。
结合“它的茎是墨绿的,挺得笔直,看上去很神气。叶子也是墨绿的,像张开的手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一朵朵红花。花瓣是一丝一丝的,弯弯曲曲的,像是蛟龙的爪子。”这一句话可以得知这一部分描写了红菊花茎、叶子和花瓣三部分。
27.本题考查对段落大意的概括。
短文第二自然段的大意是:每年秋天各种各样的菊花都开放了,我最喜欢的是红菊花。红菊花十分的惹人喜爱。
故本题选(2)秋天,各种各样的菊花开了。我最喜欢其中那美丽的红菊花。
28.本题考查感叹句改写反问句。
首先改为陈述句:去掉句中表示强烈感情的“太”、“真”、“哪”一类词语,去掉句末感叹词“啊”、“呀”等,将感叹号换成句号。即:望着这千姿百态的花朵,我想起:要是没有园丁叔叔的辛勤劳动,就没有这么美丽的花朵。
然后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可分为四步:①将陈述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②在陈述句中的添加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③在句末添加疑问助词(呢、吗等),句号改为问号。④将句子梳理通顺。
即:望着这千姿百态的花朵,我想起:要是没有园丁叔叔的辛勤劳动,怎么会有这么美丽的花朵呢?
29.时间 30. 比喻 排比 瑰丽无比,变幻莫测 31.原野的清风徐徐地吹拂着,我用力呼吸着清晨的新鲜空气,尽情地欣赏着清晨的美景,不禁喃喃自语:“大自然啊,你多么美丽!”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2.一点点上升着的太阳将周围的云朵染上了多彩的颜色,浅红,深红,金黄,瑰丽无比,变幻莫测,当太阳升到地平线上后,山间的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黄。
【解析】29.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顺序的理解。
结合句子“天亮了,东方天际露出鱼肚白的颜色”“没有多久,火球般的红日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地升起来了”可知,本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30.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掌握。
文中的“一会儿好像金苹果,一会儿好像紫葡萄,一会儿又变成蓝宝石、珍珠”是一个排比句,同时还是一个比喻句,这句话中的三个“一会儿”写出了朝霞色彩变化快。在句中作者把“彩云”比作“金苹果”“紫葡萄”“蓝宝石”“珍珠”等。作者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朝霞瑰丽无比,变幻莫测的特点。
31.本题考查作者思想感情。
解答时,我们要通读片段,勾画出与题目相关的语句,然后筛选出有效信息,总结作答即可。
文中最后一段“原野的清风徐徐地吹拂着,我用力呼吸着清晨的新鲜空气,尽情地欣赏着清晨的美景,不禁喃喃自语:‘大自然啊,你多么美丽!’”中“大自然啊,你多么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2.本题考查想象画面的能力。
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体会即可,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文章所表达的文章主旨中心。
文章描写了日出时朝霞景色的变化,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该画面即可,注意语言通顺,画面要富有美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