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1-05 21:0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第 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袁
绍10万人3 、4 万人曹 操官渡200年之战官渡之战示意图特点:以少胜多作用:为 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结果:曹操胜利分析官渡之战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谋略得当。
②经济上:开荒屯田,发展生产。
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战略战术得当。
④重视人才,唯才是举。
①骄傲轻敌,
②不听取正确意见. 是岁(汉献帝建安元年)乃募民屯田许(昌)下,得谷百万斛(石)。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曹操)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
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惟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hú屯垦壁画有犁地的耕者 亦有列队而行的士兵 反映了当时军屯的情况208年赤壁之战曹刘孙孙、刘联军5万人刘刘刘刘赤壁208年
之战曹操20万大军赤壁之战示意图特点:以少胜多作用: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结果:孙刘联军胜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赤壁大战》国画
分析赤壁之战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①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②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魏蜀吴三国鼎立形势图三国鼎立的形成(注意: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为公元220年。
而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时间是229年。)
孙刘联军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夷陵之战:蜀军惨败于吴军,刘备病死。陆逊
夷陵之战吴军主帅白帝城(重庆奉节县)白帝城托孤堂诸葛亮
字孔明 号卧龙成都武侯祠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对晤古今情。一句话概括诸葛亮的外交策略联吴制魏(或联孙拒曹)蜀吴关系:赤壁之战前——结盟;赤壁之战后——破裂;
诸葛亮治蜀后——重新结盟吴魏关系:赤壁之战前——敌对;赤壁之战后——靠拢;
诸葛亮治蜀后——对立三国关系的实质:互相牵制,因势调整这是三国鼎立局面维持下去的重要原因。三 国 实 力 比 较当时统一的经济基础和力量对比条件都丧未成熟,这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①一种局面:
②两大战役:
③三分天下:
④四个人物:
⑤五个时间: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魏 蜀 吴袁绍、曹操、孙权、刘备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9年
三国鼎立系统总结: “我们讲到曹操,
很容易就联想起《三
国演义》,更而想起
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
奸臣,但这不是观察
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
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
雄。”
—— 鲁迅曹操
字孟德
小名阿瞒、吉利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蒿里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评价曹操 一、 选择题 第一关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城濮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三顾茅庐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3、在下列人物中最先称帝的是 (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
CAD轻松闯关
二、快速抢答(第二关)
5、魏国的建立者是曹操,这句话有没有
错误?为什么? 1、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谁?
2、说出东汉末年的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3、曹操生活在三国时期,这句话有没有错误?为什么? 4、221年蜀国的建立者是诸葛亮,对吗?1、诗中的“老臣”指谁?2、这位“老臣”辅佐了哪两位皇帝?3、诗中融入了哪写典故?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
材料解析结 束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