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0 18:33:40

文档简介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
1.(2023·洪泽)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个加点字的注音是错误的,请你把它找出来
(1)
A.正月(zhēng) B.吞咽(yàn)
C.圈养(juàn) D.挣脱(zhēng)(  )
(2)
A.掺和(cān) B.嘟囔(nang)
C.哄堂大笑(hōng) D.藏戏(zàng)(  )
2.(2023·洪泽)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项含有错别字,请你把它找出来
(1)
A.沸腾 B.肿胀 C.寂漠 D.念叨
(2)
A.残暴 B.严竣 C.匪徒 D.惊惶
3.(2023·洪泽)下面有一项加点字的意思相同,请你把它找出来。(  )
A.弗若之矣 自愧弗如 B.顾影自怜 无暇顾及
C.今我来思 不知秋思落谁家 D.孰为汝多知乎 惟弈秋之为听
4.(2023·洪泽)下列文言文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
A.走马观花:跑 B.过犹不及:达到。
C.虽与之俱学:鸿鹄 D.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
5.(2023·洪泽)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省略号表示列举省略)
B.“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C.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破折号表示转折)
D.那些鸡没完没了地叫着:“他活该!他活该……”(省略号表示话未说完)
6.(2023·洪泽)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是(  )
A.这个镇长为人很贪财,你行贿是无济于事的。
B.被深埋在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重见天日,引起了轰动。
C.无论这里多么脏乱不堪,勤劳的环卫工人都能在一夜之间妙手回春。
D.这部小说的情节抑扬顿挫,读来激动人心。
7.(2023·洪泽)下列诗句与括号里的描述相符的一项是(  )
A.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珍惜时间)
B.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渴望自由生活)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思念)
D.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元宵赏灯)
8.(2023·洪泽)下面停顿划分正确的是(  )
A.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B.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C.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
D.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9.(2023·洪泽)关于小说内容,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鲁滨逊漂流记》作者是英国的丹尼尔 笛福,主人公鲁滨逊,在一次航行中,不幸遇上大风暴,飘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从此开始了他长达二十八年的孤岛生活。
B.《骑鹅旅行记》作者是瑞士的塞尔玛 拉格洛芙,小男孩子尼尔斯被小精灵施了魔法,变成拇指大小的小人,后来他骑上白鹅和雁群一起旅行。
C.《汤姆 索亚历险记》作者是美国的马克 吐温,主人公汤姆 索亚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他总是能想出各种各样的恶作剧,也总能想尽办法来躲避惩罚。
D.《爱丽丝漫游奇境》作者是英国的刘易斯 卡罗尔,小女孩爱丽丝追逐一只会说话的白兔而掉进了兔子洞,从此开始了一段漫长而又惊险的旅行。
10.(2023·洪泽)下列有关课文内容描述的不恰当的是(  )
A.为了突出北京独特习俗,在写春节时可以选取“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等有代表性的日子进行重点描写。
B.为了表现腊八粥的美味,可以选取喝粥的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重点描写。
C.为了介绍家乡的风俗,可以先问问长辈或查阅资料,尽量了解风俗的主要特点。
D.为了突出藏戏表演的与众不同,要重点描写藏戏的产生历史。
11.(2023·洪泽)名言运用:下列名言运用不恰当的是(  )
A.在外婆的寿宴上,为了表示祝福,妈妈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B.小明经常浪费饭菜,爸爸对他说“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C.王局长为了鼓励员工把事情做好,对他们说“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D.张同学在读书会得到好朋友的启发,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12.(2023·洪泽)综合性学习下面关于制作成长纪念册的不正确做法是(  )
A.要选出最能反映小学生活中有代表性的资料,如有纪念意义的照片、老师和同学寄语等。
B.要想想怎样给收集的资料分类。
C.要用编年体的方式将资料分成“发展足迹、多彩生活、才艺集萃”等部分。
D.通常要有封面、扉页、正文等内容。
13.(2023·洪泽)即将毕业,有一位同学想写一副对联送给老师,他的上联“传道解惑茹苦含辛”(  )
A.宽厚弘毅桃李天下。 B.呕心沥血蜡炬成灰。
C.树人培才鞠躬尽瘁。 D.桃欢李笑春满校园。
14.(2023·洪泽)看拼音写词语。
tōng xiāo rǎn gāng dǎo méi shū jí dān ge
                   
yī wēi mó guǐ chè dǐ qīng cuì zhí xíng
                   
二、阅读与鉴赏
(2023·洪泽)短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____多忙,对我的问题____很感兴趣,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说什么了。
15.在文中横线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从这组关联词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李大钊对孩子们   (填写文中的一个词语)。
16.文中的“含糊”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含糊”地回答我?从文中找出一句最能解释这种行为原因的句子。
17.李大钊为什么不能轻易离开北京?
18.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人在面对国家危难时都选择坚守或牺牲,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人呢?请写出其中两个人的名字:   、   。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一种   的精神(填一个四字词语)。
19.仁人志士们面对这样的困难,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你会想到哪些名言或诗句?
(2023·洪泽)短文:
理想的风筝(节选)
①春天又到了。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飞天空的风筝。
②刘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这条腿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③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转,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的一阵激动的心跳。
④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叫着,拄着拐杖,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我想,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⑤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倘若他还健在,这时候也许又会糊风筝,教给自己的孙子,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他不会的。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⑥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20.文章回忆了刘老师的三件事,照样子,请用小标题方式概括。
①   
②   
③放飞风筝
21.作者苏叔阳之所以描写“放飞风筝”这件事,是想表达刘老师对生活充满希望,他写的前两件事又想表达刘老师什么样的精神品质?请写在横线上。
①   
②   
③对生活充满希望
22.“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中的“泛”字能不能换成“生”?请写下你的理由。
23.刚看到“风筝”两个字你会想到什么?读完文章后你又会想到什么?
24.如果给文章加入“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这段话,并说说理由。
25.在你的学校生活中,总会有一些老师用他的行为影响着你,试着写一写。(只写出老师的姓,如刘老师,不要出现老师的名字)
(2023·洪泽)非连续文本阅读。
材料一:本学期学校举行了“爱阅读”系列活动,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方法也不同。通常有这样几种阅读方法:
方法1:浏览书中的目录,然后选择重要的章节详细阅读。
方法2:浏览故事内容,概括故事梗概。
方法3:找出故事中的精彩情节,揣摩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品质。
材料二:在阅读活动中,每位同学根据自己阅读的内容写了一篇读后感。读书的感想,可以由文本中主人公的经历产生,也可以由文本写作的意图产生。
26.阅读材料一,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①一位同学为了给低年级小朋友讲《卖火柴的小姑娘》,他最好采用   (选择“方法1”“方法2”或“方法3”)的阅读方法。
②一位同学为了了解唐朝的历史,他在阅读《上下五千年》这本书时,他最好采用   (选择“方法1”“方法2”或“方法3”)的阅读方法。
27.下面是三位同学分享自己的读后感题目,请你读[材料二]后,选择下面四本书中恰当的书名补充到读后感的标题中。(填序号)
A.《西游记》 B.《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C.《狼王梦》 D.《鲁滨逊漂流记》
①《善于一个人坚守——读   有感》
②《走进紫岚,走进动物情感世界——读   有感》
③《跟着书本去旅行,感受异国地理风貌——读   有感》
(2023·洪泽)课外阅读。
不要抛弃学问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就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图书馆才能读书,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⑥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28.这篇文章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9.仔细阅读文章,思考文章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请梳理文章思路,完成填空。
   →谈研究学问的必要性→谈研究学问的可能性→   
30.作者为什么要列举达尔文的例子?如果你来写这篇文章,还会选择什么样的事例?
31.文中的“眼睁睁”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想表达一份怎样的情感?请写在横线上。
32.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写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习作表达
33.(2023·洪泽)习作
即将毕业,学校中总有一些人或者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总会让你感受到各种不同的情感,题目自拟。
要求:①写清楚事情的经过;②要有真情实感;③注意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D
(2)A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1)A、B、C正确;D错误,“挣脱”的“挣”应读zhèng;
(2)A:错误,“掺和”的“掺”应读chān,B、C、D正确。
故答案为:(1) D;(2)A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字音。要根据加点字所在的词语来分析,声母韵母和声调都要正确,平时要多识记。
2.【答案】(1)C
(2)B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1)A、B、D正确;C有误,“寂漠”应为“寂寞”。
(2) A、C、D正确;B有误,“严竣”应为“严峻”。
故答案为:(1)C;(2) B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字形,要根据具体的词语来分析是否正确,看看是否写成了同音字或形近字。
3.【答案】A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弗若之矣: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弗:不。
自愧弗如:自感惭愧比不上他人。弗:不。
B.顾影自怜:看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原形容孤独失意的情状。现多形容自我欣赏。顾:回头看。
无暇顾及:没有功夫顾及到。顾:照顾。
C.今我来思:如今回来路途中。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不知秋思落谁家: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思:情思。
D.孰为汝多知乎:是谁说你智慧多呢?为:同“谓”,说,认为。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为:表示被动。
结合词语释义可知,A项加点字的意思相同。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多义字。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同一个字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这就是“多义字”和“多义词”的现象。
4.【答案】C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句意: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之:他,前一个人。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字词解释及词语解释。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整个词语或整句话的意思,然后提取出加点字的意思,需要我们在学习中多读、多背,多积累字词。
5.【答案】D
【知识点】标点符号运用
【解析】【分析】A.有误,“要到什么时候才”后面的话没说完,省略号表示话没说完。
B.有误,引号表示引用。
C.有误,破折号表示意思递进。
D.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了标点符号的用法。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平时要多运用。
6.【答案】B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有误。无济于事:对事情起不到帮助作用。“无济于事”与前文“这个镇长为人很贪财”矛盾。
B.正确。重见天日:比喻摆脱了黑暗的环境,又见到了光明。
C.有误。妙手回春:形容医术高明,能把生命垂危的病人医治好。“妙手回春”形容艺术高明,与句子语境不符。
D.有误。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悦耳。句中“抑扬顿挫”用来形容小说情节,不当。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7.【答案】C
【知识点】古诗词翻译
【解析】【分析】A.不正确。“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意思是到实际使用时才懊恨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不知事情的艰难。告诉我们要勤奋努力。
B.不正确。“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意思是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表达了作者渴望为朝廷建功立业的决心。
C.正确。“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表达了中秋思乡之情。
D.不正确。“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意思是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表达了对朝廷官员的讽刺。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理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会的可查阅相关的资料。
8.【答案】A
【知识点】古诗词朗读节奏划分
【解析】【分析】A.恰当,“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意思是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 的看着大吗?根据意义划分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B.不恰当,“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意思是尾巴夹在两股中间,现在你这幅画却画他们翅起尾巴相斗。根据意义划分为: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
C.不恰当,“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意思是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根据意义划分为: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D.不恰当,“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意思是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根据意义划分为: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9.【答案】B
【知识点】《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
【解析】【分析】A、C、D正确。B.不正确。《骑鹅旅行记》作者是瑞典的塞尔玛 拉格洛芙。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经典名著。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及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10.【答案】D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
D.说法有误。《藏戏》一文中为了突出藏戏表演的与众不同,要重点描写藏戏的特点和藏戏的发展,其中藏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藏戏面具的特点和作用。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课文理解。课文理解是对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11.【答案】A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A.有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要静也静不下来;儿女想要孝敬父母了,父母却已过世。多用来劝诫人们及时孝敬、陪伴父母。该句不符合语境“在外婆的寿宴上,为了表示祝福”。
B.正确。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生活富裕之时,要时常想到困难时该怎么办,不要等到贫穷了,才后悔当初没有节省。
C.正确。“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淮南子》,意思是: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D.正确。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良多,胜过读许多年的书。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查名言警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12.【答案】C
【知识点】其他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A、B、D说法正确。
C.说法错误。用编年体的方式制作成长纪念册,需要把收集的资料按照年份进行分类,不需要分成“发展足迹、多彩生活、才艺集萃”等部分。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实践作业。所谓实践作业就是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的方式表现出来。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践作业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13.【答案】C
【知识点】对联
【解析】【分析】结合对联对仗工整的特点可知,下列选项中和“传道授业茹苦含辛”对仗最工整的是“树人培才鞠躬尽瘁”。“传道授业”对“树人培才”,“茹苦含辛”对“鞠躬尽瘁”。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14.【答案】通宵;染缸;倒霉;书籍;耽搁;依偎;魔鬼;彻底;清脆;执行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本题是看拼音写词语,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把“通宵”的”宵“写成”霄“,不要把“书籍”的“籍”写成“藉”,不要把“依偎”的“偎”多写一撇。
故答案为:通宵、染缸、倒霉、书籍、耽搁、依偎、魔鬼、彻底、清脆、执行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注意正确的坐姿和写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答案】15.不论,总是;慈祥
16.“含糊”的意思是不清楚,不认真,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17.因为现在的局势越来越严重,北京的工作很重要。
18.黄继光;邱少云;为国捐躯
1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虽死犹荣。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15.本题考查关联词和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本语段为课内阅读,根据对课文的识记填写关联词即可。从“他无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可以看出李大钊对孩子很慈祥。
故答案为:不论,总是;慈祥
16.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含糊:模糊不清。父亲之所以“含糊”的回答“我”,可由后文句子“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含糊”的意思是不清楚,不认真,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句子“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可知,因为现在的局势越来越严重,北京的工作很重要,所以李大钊不能轻易离开北京。
故答案为:因为现在的局势越来越严重,北京的工作很重要。
18.本题考查课内外积累。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人在面对国家危难时都选择坚守或牺牲,比如黄继光、邱少云等,写出两个人物即可,他们都具有爱国爱家、为国捐躯的精神。比如:黄继光、邱少云等。
故答案为:黄继光、邱少云、为国捐躯
19.本题考查诗句、名言积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写出几个表现为国捐躯、爱国等精神的诗句即可。比如: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虽死犹荣。
故答案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虽死犹荣。
【答案】20.笑谈腿疾;艰难板书
21.慈祥乐观、热爱生活;;坚强勇敢
22.这里的“泛”指的是刘老师笑谈自己腿残疾的来历时,孩子们的内心酸涩的感情、淡淡地透出来,“生”写不出这种变化过程。
23.刚看到“风筝”两个字,我自然而然会想到中国传统工艺品风筝,读完文章后,是作者一种托物寄情的写法,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我们”心里播下了理想的种子。
24.③、④自然段之间、③自然段回忆的是刘老师另外的两件事,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的故事。
25.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我的班主任唐老师。她对自己的工作非常认真,她都认真批改,唐老师总是耐心地到给我们讲明白才放心,我因为贪玩,而且有许多错误,把我叫过去,而是语重心长地教育我。从那时候起、不拖拖拉拉的好习惯。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20.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概括能力。结合文中“这条腿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可知,课文写的另外两件事是:笑谈自己腿残疾的来历和刘老师如何艰难板书的。用小标题方式概括为:笑谈腿疾 艰难板书。
故答案为:笑谈腿疾、艰难板书
21.考查了形象分析。作者苏叔阳写前两件事时,通过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突出了刘老师的慈祥乐观、热爱生活的性格和坚强勇敢、爱岗敬业的人格魅力。
故答案为:慈祥乐观、热爱生活;坚强勇敢
22.考查了字词理解与赏析。“泛”字的基本字义有以下几种解释:1、漂浮。2、透出。3、浮浅,不切实泛。4、一般地。5、水向四处漫流.。结合具体的句子和上文,这里的“泛”指的是刘老师笑谈自己腿残疾的来历时,孩子们的内心酸涩的感情,从脸上慢慢地、淡淡地透出来,进而上升为对刘老师的尊敬,“生”写不出这种变化过程。故“泛”字能不能换成“生”。
故答案为:这里的“泛”指的是刘老师笑谈自己腿残疾的来历时,孩子们的内心酸涩的感情、淡淡地透出来,“生”写不出这种变化过程。
23.考查了内容理解。刚看到“风筝”两个字,我自然而然会想到中国传统工艺品风筝。结合题目“理想的风筝”,读完文章后,我知道了文中的风筝,是作者一种托物寄情的写法,因为这风筝中寄托着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我们”心里播下了理想的种子。
故答案为:刚看到“风筝”两个字,我自然而然会想到中国传统工艺品风筝,读完文章后,是作者一种托物寄情的写法,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我们”心里播下了理想的种子。
24.考查了故事情节的安排。“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的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可知,短文第②、③自然段回忆的是刘老师另外的两件事;第④自然段回忆的是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的故事。故这句话应该放在③、④自然段之间。
故答案为:③、④自然段之间、③自然段回忆的是刘老师另外的两件事,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的故事。
25.考查了思维拓展。写出老师用他的行为影响着你的事例即可。比如: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我的班主任唐老师。她对自己的工作非常认真,她都认真批改,唐老师总是耐心地到给我们讲明白才放心,我因为贪玩,而且有许多错误,把我叫过去,而是语重心长地教育我。从那时候起、不拖拖拉拉的好习惯。
故答案为: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我的班主任唐老师。她对自己的工作非常认真,她都认真批改,唐老师总是耐心地到给我们讲明白才放心,我因为贪玩,而且有许多错误,把我叫过去,而是语重心长地教育我。从那时候起、不拖拖拉拉的好习惯。
【答案】26.方法3;;方法4
27.D;C;A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材料,了解材料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26.考查了阅读策略和方法。给低年级小朋友讲《卖火柴的小姑娘》,应该找出故事中的精彩情节,揣摩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品质。因为这时候的小孩子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时候,同时精彩的故事情节能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想要了解唐朝的历史,可以书中的目录,然后选择重要的章节详细阅读。
故答案为:方法3;方法4
27.考查了经典名著。
A.《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B.《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 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在该书中,作者用新颖、灵活的手法,幽默而生动的笔调为孩子们描绘了瑞典一幅幅气象万千的美丽图画,并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瑞典的地理和地貌、动物、植物、文化古迹、内地居民和偏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进行了真实的记录,融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
C.《狼王梦》的作者是沈石溪。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有一只名叫紫岚的母狼,她生下了四只狼崽,三只是公狼,她为了帮助丈夫完成梦想,对她的那三只公狼进行了艰苦的培育。可是,不幸的是,第一只因她的放任,使得狼崽被鹰叼走了。第二只因为爱出风头,而中了猎人的陷阱。第三只因为从小被其他狼欺负,而变得性格懦弱,紫岚为了恢复它的自信,把自己腿都弄瘸了,可它最终还是在狼王争夺赛中被众狼咬死了。最后,她的女儿成了家,自己也和先杀儿子的老鹰同归于尽了。
D.《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 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 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的故事。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结合对名著内容的了解即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D、C、A
【答案】28.不要抛弃学问。
29.论说学问的重要性;表达希望与祝愿
30.说明只要想研究学问,时间是不成问题的。
31.“眼睁睁”就是睁眼看着,写出母校将时刻关注学生们未来的成就。
32.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最大的责任是不断磨炼自己,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是阅读理解。对文章的中心把握十分关键,清楚了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对后面题目的解答很有帮助。
28.考查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由文章第一段“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
故答案为:不要抛弃学问。
29.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概括和梳理。根据题目划分的文章层次,可通读文章,按层次概括。第①段:提出赠言,揭示中心话题:不要抛弃学问。第②段:论说学问的重要性。在这段中,能凸现全段的主要意思的句子是:“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第③—⑥段谈研究学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作者在这一部分中采用总分式,就做学问表达的看法是:“要创造条件做学问,要抓紧时间坚持做学问。“第⑦—⑨段表达了作者的希望与祝愿。据此完成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论说学问的重要性、表达希望与祝愿
30.考查了事例和中心句的关系。第⑤段的中心句是“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此段列举达尔文的例子就是为了说明“只要想研究学问,时间是不成问题的”。如果我来写这篇文章,还会列举鲁迅先生珍惜时间的例子。如:鲁迅先生就是珍惜时间的典范,他将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终成一代大家。
故答案为:说明只要想研究学问,时间是不成问题的。
31.考查对词语的理解。文章最后一段句子中“眼睁睁”就是睁眼看着,写出母校将时刻关注学生们未来的成就。这三个字表达出作者对毕业生们的殷切期盼和长辈对后代学子的关心和爱护。
故答案为:“眼睁睁”就是睁眼看着,写出母校将时刻关注学生们未来的成就。
32.考查对文章句子的理解。结合上文内容理解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这句话的含义,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最大的责任是不断磨炼自己,并最终把自己磨炼成一个有才能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故答案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最大的责任是不断磨炼自己,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3.【答案】难忘小学生活
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了,感慨万千,不必说音乐课上回响过我们清脆悦耳的歌声,更不必说烈士陵园曾留下我们对先辈的无限哀思……这些美好而难忘的回忆,它挥之不去。
忘不了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同学们摩拳擦掌,呐喊助威,最终取得了胜利、手舞足蹈的样子真让人难以忘怀。
忘不了那堂生动的语文课,答错了也没关系。”我从老师那充满智慧的双眼里读出了信任与希望。
忘不了那个下着大雨的黄昏,大雨倾盆而下。这时,笑着对我说:“不介意打一把伞吧,我俩共撑一把红伞肩并肩走在风雨中。
……
忘不了,永远忘不了,在每个画面里都有一则有趣的故事,更是我难忘。
校园里的树叶正由新鲜变为墨绿,蝉开始在树梢吵闹,我可爱的校园生活也快要告一段落了。
再见,在你的怀抱里,从无识的小孩变成了懂事的小学生,从胆小变得勇敢,明天您一定为我们而骄傲。
再见,是您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谁言寸草心,您的哺育恩情。
再见,我们彼此都把友谊的种子播在心田,我们一道成长,请记住我们在一起的每一个日日夜夜。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自命题作文,要求选择学校中的一些人或者事,写一篇习作。回忆一下六年中令你难忘的小学生活,打开记忆之门,选一段最难忘而又最美好的镜头,用笔描述出来。无论写什么都要表达出对小学生活的留恋与不舍。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在叙述的过程中,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注意结构要合理,可运用前后照应的写法,同时要注意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及学到的修辞手法。
【点评】这篇文章中作者描写了自己难忘的小学生活。作者难忘“别开生面的运动会”,难忘“自己的第一次举手”,难忘“同学给自己送雨具”……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小作者对小学生活的不舍,感情真挚。
1 / 1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
1.(2023·洪泽)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个加点字的注音是错误的,请你把它找出来
(1)
A.正月(zhēng) B.吞咽(yàn)
C.圈养(juàn) D.挣脱(zhēng)(  )
(2)
A.掺和(cān) B.嘟囔(nang)
C.哄堂大笑(hōng) D.藏戏(zàng)(  )
【答案】(1)D
(2)A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1)A、B、C正确;D错误,“挣脱”的“挣”应读zhèng;
(2)A:错误,“掺和”的“掺”应读chān,B、C、D正确。
故答案为:(1) D;(2)A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字音。要根据加点字所在的词语来分析,声母韵母和声调都要正确,平时要多识记。
2.(2023·洪泽)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项含有错别字,请你把它找出来
(1)
A.沸腾 B.肿胀 C.寂漠 D.念叨
(2)
A.残暴 B.严竣 C.匪徒 D.惊惶
【答案】(1)C
(2)B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1)A、B、D正确;C有误,“寂漠”应为“寂寞”。
(2) A、C、D正确;B有误,“严竣”应为“严峻”。
故答案为:(1)C;(2) B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字形,要根据具体的词语来分析是否正确,看看是否写成了同音字或形近字。
3.(2023·洪泽)下面有一项加点字的意思相同,请你把它找出来。(  )
A.弗若之矣 自愧弗如 B.顾影自怜 无暇顾及
C.今我来思 不知秋思落谁家 D.孰为汝多知乎 惟弈秋之为听
【答案】A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弗若之矣: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弗:不。
自愧弗如:自感惭愧比不上他人。弗:不。
B.顾影自怜:看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原形容孤独失意的情状。现多形容自我欣赏。顾:回头看。
无暇顾及:没有功夫顾及到。顾:照顾。
C.今我来思:如今回来路途中。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不知秋思落谁家: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思:情思。
D.孰为汝多知乎:是谁说你智慧多呢?为:同“谓”,说,认为。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为:表示被动。
结合词语释义可知,A项加点字的意思相同。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多义字。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同一个字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这就是“多义字”和“多义词”的现象。
4.(2023·洪泽)下列文言文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
A.走马观花:跑 B.过犹不及:达到。
C.虽与之俱学:鸿鹄 D.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
【答案】C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句意: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之:他,前一个人。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字词解释及词语解释。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整个词语或整句话的意思,然后提取出加点字的意思,需要我们在学习中多读、多背,多积累字词。
5.(2023·洪泽)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省略号表示列举省略)
B.“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C.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破折号表示转折)
D.那些鸡没完没了地叫着:“他活该!他活该……”(省略号表示话未说完)
【答案】D
【知识点】标点符号运用
【解析】【分析】A.有误,“要到什么时候才”后面的话没说完,省略号表示话没说完。
B.有误,引号表示引用。
C.有误,破折号表示意思递进。
D.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了标点符号的用法。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平时要多运用。
6.(2023·洪泽)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是(  )
A.这个镇长为人很贪财,你行贿是无济于事的。
B.被深埋在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重见天日,引起了轰动。
C.无论这里多么脏乱不堪,勤劳的环卫工人都能在一夜之间妙手回春。
D.这部小说的情节抑扬顿挫,读来激动人心。
【答案】B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有误。无济于事:对事情起不到帮助作用。“无济于事”与前文“这个镇长为人很贪财”矛盾。
B.正确。重见天日:比喻摆脱了黑暗的环境,又见到了光明。
C.有误。妙手回春:形容医术高明,能把生命垂危的病人医治好。“妙手回春”形容艺术高明,与句子语境不符。
D.有误。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悦耳。句中“抑扬顿挫”用来形容小说情节,不当。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7.(2023·洪泽)下列诗句与括号里的描述相符的一项是(  )
A.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珍惜时间)
B.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渴望自由生活)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思念)
D.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元宵赏灯)
【答案】C
【知识点】古诗词翻译
【解析】【分析】A.不正确。“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意思是到实际使用时才懊恨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不知事情的艰难。告诉我们要勤奋努力。
B.不正确。“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意思是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表达了作者渴望为朝廷建功立业的决心。
C.正确。“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表达了中秋思乡之情。
D.不正确。“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意思是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表达了对朝廷官员的讽刺。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理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会的可查阅相关的资料。
8.(2023·洪泽)下面停顿划分正确的是(  )
A.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B.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C.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
D.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答案】A
【知识点】古诗词朗读节奏划分
【解析】【分析】A.恰当,“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意思是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 的看着大吗?根据意义划分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B.不恰当,“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意思是尾巴夹在两股中间,现在你这幅画却画他们翅起尾巴相斗。根据意义划分为: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
C.不恰当,“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意思是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根据意义划分为: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D.不恰当,“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意思是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根据意义划分为: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9.(2023·洪泽)关于小说内容,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鲁滨逊漂流记》作者是英国的丹尼尔 笛福,主人公鲁滨逊,在一次航行中,不幸遇上大风暴,飘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从此开始了他长达二十八年的孤岛生活。
B.《骑鹅旅行记》作者是瑞士的塞尔玛 拉格洛芙,小男孩子尼尔斯被小精灵施了魔法,变成拇指大小的小人,后来他骑上白鹅和雁群一起旅行。
C.《汤姆 索亚历险记》作者是美国的马克 吐温,主人公汤姆 索亚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他总是能想出各种各样的恶作剧,也总能想尽办法来躲避惩罚。
D.《爱丽丝漫游奇境》作者是英国的刘易斯 卡罗尔,小女孩爱丽丝追逐一只会说话的白兔而掉进了兔子洞,从此开始了一段漫长而又惊险的旅行。
【答案】B
【知识点】《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
【解析】【分析】A、C、D正确。B.不正确。《骑鹅旅行记》作者是瑞典的塞尔玛 拉格洛芙。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经典名著。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及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10.(2023·洪泽)下列有关课文内容描述的不恰当的是(  )
A.为了突出北京独特习俗,在写春节时可以选取“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等有代表性的日子进行重点描写。
B.为了表现腊八粥的美味,可以选取喝粥的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重点描写。
C.为了介绍家乡的风俗,可以先问问长辈或查阅资料,尽量了解风俗的主要特点。
D.为了突出藏戏表演的与众不同,要重点描写藏戏的产生历史。
【答案】D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
D.说法有误。《藏戏》一文中为了突出藏戏表演的与众不同,要重点描写藏戏的特点和藏戏的发展,其中藏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藏戏面具的特点和作用。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课文理解。课文理解是对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11.(2023·洪泽)名言运用:下列名言运用不恰当的是(  )
A.在外婆的寿宴上,为了表示祝福,妈妈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B.小明经常浪费饭菜,爸爸对他说“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C.王局长为了鼓励员工把事情做好,对他们说“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D.张同学在读书会得到好朋友的启发,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答案】A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A.有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要静也静不下来;儿女想要孝敬父母了,父母却已过世。多用来劝诫人们及时孝敬、陪伴父母。该句不符合语境“在外婆的寿宴上,为了表示祝福”。
B.正确。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生活富裕之时,要时常想到困难时该怎么办,不要等到贫穷了,才后悔当初没有节省。
C.正确。“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淮南子》,意思是: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D.正确。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良多,胜过读许多年的书。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查名言警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12.(2023·洪泽)综合性学习下面关于制作成长纪念册的不正确做法是(  )
A.要选出最能反映小学生活中有代表性的资料,如有纪念意义的照片、老师和同学寄语等。
B.要想想怎样给收集的资料分类。
C.要用编年体的方式将资料分成“发展足迹、多彩生活、才艺集萃”等部分。
D.通常要有封面、扉页、正文等内容。
【答案】C
【知识点】其他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A、B、D说法正确。
C.说法错误。用编年体的方式制作成长纪念册,需要把收集的资料按照年份进行分类,不需要分成“发展足迹、多彩生活、才艺集萃”等部分。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实践作业。所谓实践作业就是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的方式表现出来。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践作业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13.(2023·洪泽)即将毕业,有一位同学想写一副对联送给老师,他的上联“传道解惑茹苦含辛”(  )
A.宽厚弘毅桃李天下。 B.呕心沥血蜡炬成灰。
C.树人培才鞠躬尽瘁。 D.桃欢李笑春满校园。
【答案】C
【知识点】对联
【解析】【分析】结合对联对仗工整的特点可知,下列选项中和“传道授业茹苦含辛”对仗最工整的是“树人培才鞠躬尽瘁”。“传道授业”对“树人培才”,“茹苦含辛”对“鞠躬尽瘁”。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14.(2023·洪泽)看拼音写词语。
tōng xiāo rǎn gāng dǎo méi shū jí dān ge
                   
yī wēi mó guǐ chè dǐ qīng cuì zhí xíng
                   
【答案】通宵;染缸;倒霉;书籍;耽搁;依偎;魔鬼;彻底;清脆;执行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本题是看拼音写词语,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把“通宵”的”宵“写成”霄“,不要把“书籍”的“籍”写成“藉”,不要把“依偎”的“偎”多写一撇。
故答案为:通宵、染缸、倒霉、书籍、耽搁、依偎、魔鬼、彻底、清脆、执行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注意正确的坐姿和写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与鉴赏
(2023·洪泽)短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____多忙,对我的问题____很感兴趣,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说什么了。
15.在文中横线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从这组关联词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李大钊对孩子们   (填写文中的一个词语)。
16.文中的“含糊”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含糊”地回答我?从文中找出一句最能解释这种行为原因的句子。
17.李大钊为什么不能轻易离开北京?
18.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人在面对国家危难时都选择坚守或牺牲,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人呢?请写出其中两个人的名字:   、   。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一种   的精神(填一个四字词语)。
19.仁人志士们面对这样的困难,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你会想到哪些名言或诗句?
【答案】15.不论,总是;慈祥
16.“含糊”的意思是不清楚,不认真,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17.因为现在的局势越来越严重,北京的工作很重要。
18.黄继光;邱少云;为国捐躯
1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虽死犹荣。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15.本题考查关联词和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本语段为课内阅读,根据对课文的识记填写关联词即可。从“他无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可以看出李大钊对孩子很慈祥。
故答案为:不论,总是;慈祥
16.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含糊:模糊不清。父亲之所以“含糊”的回答“我”,可由后文句子“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含糊”的意思是不清楚,不认真,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句子“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可知,因为现在的局势越来越严重,北京的工作很重要,所以李大钊不能轻易离开北京。
故答案为:因为现在的局势越来越严重,北京的工作很重要。
18.本题考查课内外积累。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人在面对国家危难时都选择坚守或牺牲,比如黄继光、邱少云等,写出两个人物即可,他们都具有爱国爱家、为国捐躯的精神。比如:黄继光、邱少云等。
故答案为:黄继光、邱少云、为国捐躯
19.本题考查诗句、名言积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写出几个表现为国捐躯、爱国等精神的诗句即可。比如: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虽死犹荣。
故答案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虽死犹荣。
(2023·洪泽)短文:
理想的风筝(节选)
①春天又到了。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飞天空的风筝。
②刘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这条腿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③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转,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的一阵激动的心跳。
④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叫着,拄着拐杖,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我想,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⑤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倘若他还健在,这时候也许又会糊风筝,教给自己的孙子,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他不会的。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⑥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20.文章回忆了刘老师的三件事,照样子,请用小标题方式概括。
①   
②   
③放飞风筝
21.作者苏叔阳之所以描写“放飞风筝”这件事,是想表达刘老师对生活充满希望,他写的前两件事又想表达刘老师什么样的精神品质?请写在横线上。
①   
②   
③对生活充满希望
22.“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中的“泛”字能不能换成“生”?请写下你的理由。
23.刚看到“风筝”两个字你会想到什么?读完文章后你又会想到什么?
24.如果给文章加入“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这段话,并说说理由。
25.在你的学校生活中,总会有一些老师用他的行为影响着你,试着写一写。(只写出老师的姓,如刘老师,不要出现老师的名字)
【答案】20.笑谈腿疾;艰难板书
21.慈祥乐观、热爱生活;;坚强勇敢
22.这里的“泛”指的是刘老师笑谈自己腿残疾的来历时,孩子们的内心酸涩的感情、淡淡地透出来,“生”写不出这种变化过程。
23.刚看到“风筝”两个字,我自然而然会想到中国传统工艺品风筝,读完文章后,是作者一种托物寄情的写法,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我们”心里播下了理想的种子。
24.③、④自然段之间、③自然段回忆的是刘老师另外的两件事,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的故事。
25.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我的班主任唐老师。她对自己的工作非常认真,她都认真批改,唐老师总是耐心地到给我们讲明白才放心,我因为贪玩,而且有许多错误,把我叫过去,而是语重心长地教育我。从那时候起、不拖拖拉拉的好习惯。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20.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概括能力。结合文中“这条腿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可知,课文写的另外两件事是:笑谈自己腿残疾的来历和刘老师如何艰难板书的。用小标题方式概括为:笑谈腿疾 艰难板书。
故答案为:笑谈腿疾、艰难板书
21.考查了形象分析。作者苏叔阳写前两件事时,通过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突出了刘老师的慈祥乐观、热爱生活的性格和坚强勇敢、爱岗敬业的人格魅力。
故答案为:慈祥乐观、热爱生活;坚强勇敢
22.考查了字词理解与赏析。“泛”字的基本字义有以下几种解释:1、漂浮。2、透出。3、浮浅,不切实泛。4、一般地。5、水向四处漫流.。结合具体的句子和上文,这里的“泛”指的是刘老师笑谈自己腿残疾的来历时,孩子们的内心酸涩的感情,从脸上慢慢地、淡淡地透出来,进而上升为对刘老师的尊敬,“生”写不出这种变化过程。故“泛”字能不能换成“生”。
故答案为:这里的“泛”指的是刘老师笑谈自己腿残疾的来历时,孩子们的内心酸涩的感情、淡淡地透出来,“生”写不出这种变化过程。
23.考查了内容理解。刚看到“风筝”两个字,我自然而然会想到中国传统工艺品风筝。结合题目“理想的风筝”,读完文章后,我知道了文中的风筝,是作者一种托物寄情的写法,因为这风筝中寄托着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我们”心里播下了理想的种子。
故答案为:刚看到“风筝”两个字,我自然而然会想到中国传统工艺品风筝,读完文章后,是作者一种托物寄情的写法,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我们”心里播下了理想的种子。
24.考查了故事情节的安排。“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的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可知,短文第②、③自然段回忆的是刘老师另外的两件事;第④自然段回忆的是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的故事。故这句话应该放在③、④自然段之间。
故答案为:③、④自然段之间、③自然段回忆的是刘老师另外的两件事,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的故事。
25.考查了思维拓展。写出老师用他的行为影响着你的事例即可。比如: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我的班主任唐老师。她对自己的工作非常认真,她都认真批改,唐老师总是耐心地到给我们讲明白才放心,我因为贪玩,而且有许多错误,把我叫过去,而是语重心长地教育我。从那时候起、不拖拖拉拉的好习惯。
故答案为: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我的班主任唐老师。她对自己的工作非常认真,她都认真批改,唐老师总是耐心地到给我们讲明白才放心,我因为贪玩,而且有许多错误,把我叫过去,而是语重心长地教育我。从那时候起、不拖拖拉拉的好习惯。
(2023·洪泽)非连续文本阅读。
材料一:本学期学校举行了“爱阅读”系列活动,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方法也不同。通常有这样几种阅读方法:
方法1:浏览书中的目录,然后选择重要的章节详细阅读。
方法2:浏览故事内容,概括故事梗概。
方法3:找出故事中的精彩情节,揣摩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品质。
材料二:在阅读活动中,每位同学根据自己阅读的内容写了一篇读后感。读书的感想,可以由文本中主人公的经历产生,也可以由文本写作的意图产生。
26.阅读材料一,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①一位同学为了给低年级小朋友讲《卖火柴的小姑娘》,他最好采用   (选择“方法1”“方法2”或“方法3”)的阅读方法。
②一位同学为了了解唐朝的历史,他在阅读《上下五千年》这本书时,他最好采用   (选择“方法1”“方法2”或“方法3”)的阅读方法。
27.下面是三位同学分享自己的读后感题目,请你读[材料二]后,选择下面四本书中恰当的书名补充到读后感的标题中。(填序号)
A.《西游记》 B.《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C.《狼王梦》 D.《鲁滨逊漂流记》
①《善于一个人坚守——读   有感》
②《走进紫岚,走进动物情感世界——读   有感》
③《跟着书本去旅行,感受异国地理风貌——读   有感》
【答案】26.方法3;;方法4
27.D;C;A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材料,了解材料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26.考查了阅读策略和方法。给低年级小朋友讲《卖火柴的小姑娘》,应该找出故事中的精彩情节,揣摩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品质。因为这时候的小孩子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时候,同时精彩的故事情节能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想要了解唐朝的历史,可以书中的目录,然后选择重要的章节详细阅读。
故答案为:方法3;方法4
27.考查了经典名著。
A.《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B.《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 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在该书中,作者用新颖、灵活的手法,幽默而生动的笔调为孩子们描绘了瑞典一幅幅气象万千的美丽图画,并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瑞典的地理和地貌、动物、植物、文化古迹、内地居民和偏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进行了真实的记录,融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
C.《狼王梦》的作者是沈石溪。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有一只名叫紫岚的母狼,她生下了四只狼崽,三只是公狼,她为了帮助丈夫完成梦想,对她的那三只公狼进行了艰苦的培育。可是,不幸的是,第一只因她的放任,使得狼崽被鹰叼走了。第二只因为爱出风头,而中了猎人的陷阱。第三只因为从小被其他狼欺负,而变得性格懦弱,紫岚为了恢复它的自信,把自己腿都弄瘸了,可它最终还是在狼王争夺赛中被众狼咬死了。最后,她的女儿成了家,自己也和先杀儿子的老鹰同归于尽了。
D.《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 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 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的故事。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结合对名著内容的了解即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D、C、A
(2023·洪泽)课外阅读。
不要抛弃学问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就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图书馆才能读书,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⑥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28.这篇文章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9.仔细阅读文章,思考文章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请梳理文章思路,完成填空。
   →谈研究学问的必要性→谈研究学问的可能性→   
30.作者为什么要列举达尔文的例子?如果你来写这篇文章,还会选择什么样的事例?
31.文中的“眼睁睁”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想表达一份怎样的情感?请写在横线上。
32.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写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28.不要抛弃学问。
29.论说学问的重要性;表达希望与祝愿
30.说明只要想研究学问,时间是不成问题的。
31.“眼睁睁”就是睁眼看着,写出母校将时刻关注学生们未来的成就。
32.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最大的责任是不断磨炼自己,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是阅读理解。对文章的中心把握十分关键,清楚了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对后面题目的解答很有帮助。
28.考查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由文章第一段“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
故答案为:不要抛弃学问。
29.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概括和梳理。根据题目划分的文章层次,可通读文章,按层次概括。第①段:提出赠言,揭示中心话题:不要抛弃学问。第②段:论说学问的重要性。在这段中,能凸现全段的主要意思的句子是:“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第③—⑥段谈研究学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作者在这一部分中采用总分式,就做学问表达的看法是:“要创造条件做学问,要抓紧时间坚持做学问。“第⑦—⑨段表达了作者的希望与祝愿。据此完成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论说学问的重要性、表达希望与祝愿
30.考查了事例和中心句的关系。第⑤段的中心句是“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此段列举达尔文的例子就是为了说明“只要想研究学问,时间是不成问题的”。如果我来写这篇文章,还会列举鲁迅先生珍惜时间的例子。如:鲁迅先生就是珍惜时间的典范,他将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终成一代大家。
故答案为:说明只要想研究学问,时间是不成问题的。
31.考查对词语的理解。文章最后一段句子中“眼睁睁”就是睁眼看着,写出母校将时刻关注学生们未来的成就。这三个字表达出作者对毕业生们的殷切期盼和长辈对后代学子的关心和爱护。
故答案为:“眼睁睁”就是睁眼看着,写出母校将时刻关注学生们未来的成就。
32.考查对文章句子的理解。结合上文内容理解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这句话的含义,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最大的责任是不断磨炼自己,并最终把自己磨炼成一个有才能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故答案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最大的责任是不断磨炼自己,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习作表达
33.(2023·洪泽)习作
即将毕业,学校中总有一些人或者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总会让你感受到各种不同的情感,题目自拟。
要求:①写清楚事情的经过;②要有真情实感;③注意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答案】难忘小学生活
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了,感慨万千,不必说音乐课上回响过我们清脆悦耳的歌声,更不必说烈士陵园曾留下我们对先辈的无限哀思……这些美好而难忘的回忆,它挥之不去。
忘不了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同学们摩拳擦掌,呐喊助威,最终取得了胜利、手舞足蹈的样子真让人难以忘怀。
忘不了那堂生动的语文课,答错了也没关系。”我从老师那充满智慧的双眼里读出了信任与希望。
忘不了那个下着大雨的黄昏,大雨倾盆而下。这时,笑着对我说:“不介意打一把伞吧,我俩共撑一把红伞肩并肩走在风雨中。
……
忘不了,永远忘不了,在每个画面里都有一则有趣的故事,更是我难忘。
校园里的树叶正由新鲜变为墨绿,蝉开始在树梢吵闹,我可爱的校园生活也快要告一段落了。
再见,在你的怀抱里,从无识的小孩变成了懂事的小学生,从胆小变得勇敢,明天您一定为我们而骄傲。
再见,是您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谁言寸草心,您的哺育恩情。
再见,我们彼此都把友谊的种子播在心田,我们一道成长,请记住我们在一起的每一个日日夜夜。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自命题作文,要求选择学校中的一些人或者事,写一篇习作。回忆一下六年中令你难忘的小学生活,打开记忆之门,选一段最难忘而又最美好的镜头,用笔描述出来。无论写什么都要表达出对小学生活的留恋与不舍。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在叙述的过程中,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注意结构要合理,可运用前后照应的写法,同时要注意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及学到的修辞手法。
【点评】这篇文章中作者描写了自己难忘的小学生活。作者难忘“别开生面的运动会”,难忘“自己的第一次举手”,难忘“同学给自己送雨具”……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小作者对小学生活的不舍,感情真挚。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