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八号镇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2020七上·南丹月考)“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现了北京人遗址。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但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是打制石器。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过着群居生活,北京人开始使用天然火,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B符合题意。
元谋人是我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1956年发现于云南元谋上那蚌村附近;A不符合题意。
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C不符合题意。
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前的人类化石。1933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里发现。他们的体质特征已和现代人很接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周口店的山洞里”是重要的答题提示。养成良好的时空素养是学习历史基础知识的必备要素之一。
2.(2023·吉林)下列选项中,研究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最可靠的证据是( )
A.传说 B.文献 C.化石 D.影像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化石属于实物史料,是研究远古人类最可靠的证据,C项正确;
传说的可信度较低,排除A项
旧石器时代的内容缺少文献记载的相关资料,排除B项
影像并不是研究远古人类的可靠证据,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3.(2023·汽开区模拟)史料中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时所产生的。下列可作为研究北京人情况的第一手史料是( )
A.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B.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C.知名历史学家著述 D.考古现场影像资料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手资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因此,研究北京人情况时,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北京人头盖骨化石,B选项正确;
北京人头部复原、知名历史学家著、考古现场影像资料均属于第二首史料,AC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需要理解并识记作为研究北京人情况的第一手史料是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4.(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对史前时期的一次推论,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B.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C.劳动在从猿向人转变过程中起着决定性因素
D.北京人的外貌全是靠我们的想象和猜测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通过化石我们可以推断出北京人的外貌等特征,说明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B项正确;
我们无法得出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排除A项;
我们无法得出劳动在从猿向人转变过程中起着决定性因素,排除C项;
北京人的外貌有化石作为依据,不是全靠我们的想象和猜测,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航拍中国》第三季第一集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约170万年前,他们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据此判断,这一集介绍的省份是( )
A.辽宁 B.山西 C.云南 D.山东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这一远古人类就是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判断,题干这一集介绍的省份是云南,C项正确;
辽宁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山西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山东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谋人的相关史实。
6.(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火的使用经历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从恐惧到认识,从认识到使用,从使用天然火到人工取火。我国古代哪一原始居民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C项正确;
元谋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北京人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蓝田人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7.(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A.山顶洞人 B.半坡居民 C.元谋人 D.北京人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C项正确;
山顶洞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半坡居民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北京人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元谋人的历史地位。
8.(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考古学家在山顶洞人的遗址中发现了很多兽牙、石珠等装饰品。这表明山顶洞人已经( )
A.会缝制衣服 B.有爱美意识 C.过集体生活 D.会饲养动物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考古学家在山顶洞人的遗址中发现了很多兽牙、石珠等装饰品。这表明山顶洞人已经有爱美意识,B项正确;
会缝制衣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过集体生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会饲养动物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山顶洞人的生活的相关史实。
9.(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在学完“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种植水稻 B.使用磨制石器
C.用火烧烤食物 D.穿着麻布衣服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在学完“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用火烧烤食物。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C项正确;
种植水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使用磨制石器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穿着麻布衣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10.(2022·绿园一模)下列与“干栏青石微风里,骨耜农耕稻谷收”相符的历史文化遗迹是( )
A.山顶洞遗址 B.二里头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与“干栏青石微风里,骨耜农耕稻谷收”相符的历史文化遗迹是河姆渡遗址,生活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他们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居住干栏式房屋,使用骨耜,最早种植水稻,C项正确;
山顶洞人是旧石器时代的代表,以采集狩猎为生,还没有过上原始农耕定居生活,排除A项;
二里头遗址是有关夏朝的遗址,排除B项;
半坡人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最早种植粟,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原始农耕的内容的相关史实。
11.(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有人说:“读懂中国,必须先读懂中国传统文化;读懂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先触摸中国的彩陶。”彩陶,中国历史发展的源,华夏传统文化的根。下列远古居民中能够制造彩陶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是“彩陶,中国历史发展的源,华夏传统文化的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过着定居生活,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种植蔬菜,会制造彩陶,D项正确;
元谋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北京人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河姆渡原始居民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重点掌握半坡人。
12.(2021·绿园一模)下列远古人类有助于我们研究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A.元谋人,不符合题意;
B.北京人,不符合题意;
C.山顶洞人,不符合题意;
D.河姆渡和半坡居民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典型代表,通过考古发现,我们知道了这两种不同风格的农业文化,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回答,注意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
13.(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历史图片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 )
A.元谋人 B.半坡居民 C.北京人 D.河姆渡居民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图示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过着定居生活,B项正确;
半地穴式房屋的出现说明当时人类已经开始定居生活,元谋人尚未开始定居生活,排除A项;
北京人尚未开始定居生活,排除C项;
河姆渡居民由于生活在潮湿多雨的长江流域,所以多采用的是干栏式房屋,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石器时代的文明,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2023·长春模拟)运用以下如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拟定的主题是( )
A.早期人类代表 B.原始农耕生活
C.远古神话传说 D.早期国家建立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骨耜可以证明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证明了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屋内有灶坑,多用木头作柱子,这些都体现了原始农耕生活,B符合题意;
题干反映的是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不是我国早期人类的代表是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排除A;
骨耜与出土的炭化稻粒均是实物,并非神话传说,排除C;
题干图片反映的主题是原始农耕生活,而非早期国家的建立,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耕时代。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史实即可作答。
15.(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在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骨耜和一个印有稻穗图案的稻穗纹陶盆,这印证了当时( )
A.制陶技术的发展 B.原始农耕的出现
C.过着群居生活 D.骨耜大量使用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骨耜”是河姆渡文化的典型农具,是用偶蹄类动物(鹿、水牛等)的肩胛骨制成。用它挖土,既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稻谷是河姆渡居民的农作物,稻穗纹陶盆是河姆渡居民制作的陶器,这些出土文物可以说明河姆渡居民会过着原始农耕生活,B项正确;
制陶技术只是部分信息,不全面,排除A项;
材料不能说明河姆渡居民的生活方式,排除C项;
大量使用骨耜只是部分信息,不全面,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特点。
16.(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考古学者在浙江古代人类活动的遗址中发现了炭化稻谷和猪纹陶钵。据此可以用来研究(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会制造陶器,如猪纹陶钵等。D项正确;
元谋人不会种植农作物,不会制作陶器,排除A项;
北京人不会种植农作物,不会制作陶器,排除B项;
山顶洞人不会种植农作物,不会制作陶器,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2022七上·北京期末)2021年1月,考古人员在距今约5000年至4000年的湖南鸡叫城遗址发现一处面积约80平方米、厚度约为15厘米的稻谷谷糠层。通过以上考古成果,我们能够直接认识史前时期的( )
A.社会组织 B.政治制度 C.农耕生活 D.商业贸易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稻谷谷糠层”可知,这处遗址的远古先民已经开始农耕,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史前时期的农耕生活,C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考古发现了“稻谷谷糠层”,无法通过这些发现直接认识史前时期的社会组织、政治制度和商业贸易,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生活,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在学习中掌握考古发现是研究原始社会的重要证据,结合材料中的“稻谷谷糠层”作答即可。
18.(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了解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原始农耕生活的情况,可以通过他们留下的( )
A.遗迹遗物 B.甲骨文字 C.青铜铭文 D.史书记载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了解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原始农耕生活的情况,可以通过他们留下的遗迹遗物。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经进入原始农耕生活时代,但是他们没有形成文字,A项正确;
甲骨文字现于商朝,排除B项;
青铜铭文出现于商周时期,排除C项;
史书记载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9.(2021七上·长春月考)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中国是农业大国,有关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人工栽培农作物的国家,品种只有稻和粟
B.耒耜是用来翻土的工具,它是由青铜制作的
C.浙江河姆渡和陕西半坡遗址分别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和粟的遗迹
D.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被称为“轩辕氏”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人工栽培农作物的国家,主要的品种有稻和粟、黍,不是只有稻和粟,A表述错误;
耒耜是用来翻土的工具,它是由兽骨制作而成,不是青铜,B表述错误;
浙江河姆渡和陕西半坡遗址分别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和粟的遗迹,表述正确,C符合题意;
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被称为“神农氏”,“轩辕氏”是黄帝,D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业的发展。难度适中,掌握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基本情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
A.已从事农业生产 B.住半地穴式房屋
C.以捕鱼狩猎为生 D.懂得人工种植水稻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已从事农业生产。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A项正确;
住半地穴式房屋未体现,排除B项;
以捕鱼狩猎为生未体现,排除C项;
懂得人工种植水稻未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半坡人的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1.(2017七上·厦门期中)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的决定因素是( )
A.建造房屋 B.原始农业的出现
C.使用磨制石器 D.原始手工业出现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始农业的出现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逐渐学会了种植农作物,原始农业出现,人类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开始建造房屋,过上了定居生活。原始手工业出现和建造房屋是在原始农业出现之后,使用磨制石器是原始农业的发展的产物。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学生要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特征。本题难度适中。
22.(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这段材料出自《山海经》,与这段材料相关的事件是( )
A.涿鹿之战 B.盘古开天辟地
C.尧舜禅让 D.大禹治水
【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当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炎帝和皇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当时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后来炎帝战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盟后,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决战,最终炎黄大败蚩尤;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A项正确;
盘古开天辟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尧舜禅让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大禹治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黄帝、炎帝的相关知识点。
23.(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史记 夏本纪》记载: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一传说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
A.夏有禹,终称王 B.除水患,稳民生
C.夏传子,家天下 D.炎黄德,尧舜继
【答案】B
【知识点】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很早以前,黄河经常泛滥,大禹带领自己的部落对黄河进行疏导,为此三过家门而不入。此后黄河再也没有泛滥,并且造福人类。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一传说蕴含的历史信息是除水患,稳民生,B项正确;
夏有禹,终称王与大禹治水无关,排除A项;
夏传子,家天下与大禹治水无关,排除C项;
炎黄德,尧舜继与大禹治水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大禹治水的相关史实。
24.(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匈奴人的祖先。据《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也自称鲜卑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与中原华夏同源共祖。材料体现的观念是( )
A.民族认同 B.民族隔阂 C.民族自治 D.民族冲突
【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匈奴人的祖先”“北魏孝文帝也自称鲜卑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与中原华夏同源共祖”可知,认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黄帝,这种观点有利于强化民族认同,材料体现的观念是民族认同,A项正确;
民族隔阂是民族之间互相猜忌、互不信任、互相戒备的心理感情及其在言语行动上的表现,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
民族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种特别制度,赋予民族自己地区较大的权力,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民族冲突包括外族主动挑起的冲突,也包括了汉族对少数民族的压迫,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材料体现的观念是民族认同。
25.(2022七上·榆树期末)“他们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有很多发明创造。他们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材料中的“他们”是( )
A.炎帝和黄帝 B.夏启和商汤
C.孔子和孟子 D.周文王和周武王
【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华夏族”,结合所学可知,“他们”指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A正确;
夏启是商朝的第二任君主,商汤是商朝的开国之君,孔子和孟子是儒家学派的思想家,周文王和周武王是周朝的君主,均与题意不符,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难度较易,在学习中牢记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即可准确作答。
二、非选择题(共35分)
26.(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历史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记录,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请结合下列发现历史的途径,回答问题。
【遗址中的历史】
【文物中的历史】
【传说中的历史】
材料一:“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遂禽杀蚩尤。”
——《史记 五帝本纪》
材料二:“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墨子 尚贤》
材料三: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云气生虚壁,江生走沙白。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全唐诗 禹庙》
【探究中的历史】
(1)结合图一回答元谋人在我国人类发展的历史中有着怎样的特殊地位?
(2)参观图二中的周口店遗址中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
(3)图三文物被我国哪一原始居民使用过?图四是哪一原始居民制作的彩陶?图三和图四反映的原始居民已经进入了农耕时代,请你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4)材料一记述的是哪一场战役?材料二的内容记载了我国原始社会哪一种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请你列举几位通过该制度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
(5)材料三体现了禹的主要功绩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从大禹的事迹中可以看出他有哪些精神品质?
(6)通过探究我们可以知道,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很多,请你再举出一例来。
【答案】(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打制石器
(3)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都会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建造房屋等(答出两项即可)。
(4)涿鹿之战;禅让制;尧、舜、禹(2个人物即可)。
(5)大禹治水;大公无私、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忠于职守等。(答出两个精神即可)
(6)上网查询、阅读书籍、参观博物馆、考古发掘、观看纪录片等。(任意一个即可)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炎帝和黄帝;禅让制;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170万年,是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类,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根据所学知识知识,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使用打制石器获取食物,已经学会使用火,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他们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故北京人使用的生产工具是打制石器。
(3)图3的文物是猪纹黑陶钵,被河姆渡居民使用过;图4的文物是半坡人使用的鱼纹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居民和半坡人都进入了农耕时代,他们能够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建造房屋,从事原始农业活动。
(4)根据材料信息“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遂禽杀蚩尤”可知,这记录的是黄帝、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之间的涿鹿之战。根据材料信息“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可知,这反映的是禅让制,其中尧、舜、禹都是通过禅让制继承的部落首领。
(5)根据所学知识,禹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成功治理了洪水,从其治水的功绩中,反映出大禹大公无私、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忠于职守的精神品质。
(6)历史能够引导我们了解过去的事物,尤其是当下社会信息技术发达,社会文化繁荣,我们可以通过上网查询、阅读书籍、参观博物馆、考古发掘、观看纪录片等方式来了解历史。(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河姆渡与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与生活、涿鹿之战、禅让制、大禹治水以及精神品质、了解历史的途径等知识。
27.(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史实辨析题(对的填正确,错的填错误)
下面是一名同学想象的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毛毛是个10岁的孩子,说是孩子,其实在北京人当中算是中青年了,因为北京人生活环境恶劣,人们的寿命都不长。这天一大早,毛毛走出住的地方,手里拿着工具。他一个人走到了河边,河边有一棵大树,上面结了很多野果,毛毛摘了许多果子。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到正午,毛毛急忙往回赶,因为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看管火种,要是火堆熄灭了,他们可能会有好长一段时间不能吃上香喷喷的熟食了。”
(1)北京人居住在山洞里。
(2)北京人懂得缝制技术,还有审美意识。
(3)北京人只会用打制石器。
(4)北京人能够单独劳动。
(5)北京人会使用火,还会保留火种。
【答案】(1)正确
(2)错误
(3)错误
(4)错误
(5)正确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1)北京人住在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故“北京人居住在山洞里”的叙述正确。
(2)山顶洞人懂得缝制技术,还有审美意识,不是北京人,故“北京人懂得缝制技术,还有审美意识”的叙述错误。
(3)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已经学会使用火。故“北京人只会用打制石器”的叙述错误。
(4)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已经学会使用火,过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人类社会。故“北京人能够单独劳动”的叙述错误。
(5)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故“北京人会使用火,还会保留火种”的叙述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北京人等相关史实。
28.(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历史小短文写作
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请根据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写一篇题为《传说中的名人》的历史小短文。
要求:
(1)结合图片,介绍每位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以及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或影响。
(2)语言流畅,史实准确,字数在150字左右。
【答案】(1)略
(2)传说中的炎帝,其部落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炎帝教人们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还制作乐器琴瑟。他还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制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距今约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禹的父亲鲧曾主持治理黄河水患,他用了9年时间都没有成功,后被处死。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人,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炎帝、黄帝、大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据所学知识可知,传说中的炎帝,其部落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炎帝教人们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还制作乐器琴瑟。他还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制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距今约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禹的父亲鲧曾主持治理黄河水患,他用了9年时间都没有成功,后被处死。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人,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传说中的炎帝、黄帝以及大禹的相关知识。
1 / 1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八号镇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2020七上·南丹月考)“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2.(2023·吉林)下列选项中,研究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最可靠的证据是( )
A.传说 B.文献 C.化石 D.影像
3.(2023·汽开区模拟)史料中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时所产生的。下列可作为研究北京人情况的第一手史料是( )
A.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B.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C.知名历史学家著述 D.考古现场影像资料
4.(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对史前时期的一次推论,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B.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C.劳动在从猿向人转变过程中起着决定性因素
D.北京人的外貌全是靠我们的想象和猜测
5.(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航拍中国》第三季第一集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约170万年前,他们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据此判断,这一集介绍的省份是( )
A.辽宁 B.山西 C.云南 D.山东
6.(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火的使用经历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从恐惧到认识,从认识到使用,从使用天然火到人工取火。我国古代哪一原始居民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7.(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A.山顶洞人 B.半坡居民 C.元谋人 D.北京人
8.(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考古学家在山顶洞人的遗址中发现了很多兽牙、石珠等装饰品。这表明山顶洞人已经( )
A.会缝制衣服 B.有爱美意识 C.过集体生活 D.会饲养动物
9.(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在学完“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种植水稻 B.使用磨制石器
C.用火烧烤食物 D.穿着麻布衣服
10.(2022·绿园一模)下列与“干栏青石微风里,骨耜农耕稻谷收”相符的历史文化遗迹是( )
A.山顶洞遗址 B.二里头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11.(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有人说:“读懂中国,必须先读懂中国传统文化;读懂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先触摸中国的彩陶。”彩陶,中国历史发展的源,华夏传统文化的根。下列远古居民中能够制造彩陶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12.(2021·绿园一模)下列远古人类有助于我们研究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13.(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历史图片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 )
A.元谋人 B.半坡居民 C.北京人 D.河姆渡居民
14.(2023·长春模拟)运用以下如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拟定的主题是( )
A.早期人类代表 B.原始农耕生活
C.远古神话传说 D.早期国家建立
15.(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在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骨耜和一个印有稻穗图案的稻穗纹陶盆,这印证了当时( )
A.制陶技术的发展 B.原始农耕的出现
C.过着群居生活 D.骨耜大量使用
16.(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考古学者在浙江古代人类活动的遗址中发现了炭化稻谷和猪纹陶钵。据此可以用来研究(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17.(2022七上·北京期末)2021年1月,考古人员在距今约5000年至4000年的湖南鸡叫城遗址发现一处面积约80平方米、厚度约为15厘米的稻谷谷糠层。通过以上考古成果,我们能够直接认识史前时期的( )
A.社会组织 B.政治制度 C.农耕生活 D.商业贸易
18.(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了解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原始农耕生活的情况,可以通过他们留下的( )
A.遗迹遗物 B.甲骨文字 C.青铜铭文 D.史书记载
19.(2021七上·长春月考)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中国是农业大国,有关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人工栽培农作物的国家,品种只有稻和粟
B.耒耜是用来翻土的工具,它是由青铜制作的
C.浙江河姆渡和陕西半坡遗址分别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和粟的遗迹
D.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被称为“轩辕氏”
20.(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
A.已从事农业生产 B.住半地穴式房屋
C.以捕鱼狩猎为生 D.懂得人工种植水稻
21.(2017七上·厦门期中)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的决定因素是( )
A.建造房屋 B.原始农业的出现
C.使用磨制石器 D.原始手工业出现
22.(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这段材料出自《山海经》,与这段材料相关的事件是( )
A.涿鹿之战 B.盘古开天辟地
C.尧舜禅让 D.大禹治水
23.(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史记 夏本纪》记载: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一传说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
A.夏有禹,终称王 B.除水患,稳民生
C.夏传子,家天下 D.炎黄德,尧舜继
24.(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匈奴人的祖先。据《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也自称鲜卑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与中原华夏同源共祖。材料体现的观念是( )
A.民族认同 B.民族隔阂 C.民族自治 D.民族冲突
25.(2022七上·榆树期末)“他们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有很多发明创造。他们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材料中的“他们”是( )
A.炎帝和黄帝 B.夏启和商汤
C.孔子和孟子 D.周文王和周武王
二、非选择题(共35分)
26.(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历史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记录,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请结合下列发现历史的途径,回答问题。
【遗址中的历史】
【文物中的历史】
【传说中的历史】
材料一:“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遂禽杀蚩尤。”
——《史记 五帝本纪》
材料二:“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墨子 尚贤》
材料三: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云气生虚壁,江生走沙白。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全唐诗 禹庙》
【探究中的历史】
(1)结合图一回答元谋人在我国人类发展的历史中有着怎样的特殊地位?
(2)参观图二中的周口店遗址中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
(3)图三文物被我国哪一原始居民使用过?图四是哪一原始居民制作的彩陶?图三和图四反映的原始居民已经进入了农耕时代,请你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4)材料一记述的是哪一场战役?材料二的内容记载了我国原始社会哪一种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请你列举几位通过该制度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
(5)材料三体现了禹的主要功绩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从大禹的事迹中可以看出他有哪些精神品质?
(6)通过探究我们可以知道,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很多,请你再举出一例来。
27.(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史实辨析题(对的填正确,错的填错误)
下面是一名同学想象的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毛毛是个10岁的孩子,说是孩子,其实在北京人当中算是中青年了,因为北京人生活环境恶劣,人们的寿命都不长。这天一大早,毛毛走出住的地方,手里拿着工具。他一个人走到了河边,河边有一棵大树,上面结了很多野果,毛毛摘了许多果子。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到正午,毛毛急忙往回赶,因为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看管火种,要是火堆熄灭了,他们可能会有好长一段时间不能吃上香喷喷的熟食了。”
(1)北京人居住在山洞里。
(2)北京人懂得缝制技术,还有审美意识。
(3)北京人只会用打制石器。
(4)北京人能够单独劳动。
(5)北京人会使用火,还会保留火种。
28.(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历史小短文写作
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请根据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写一篇题为《传说中的名人》的历史小短文。
要求:
(1)结合图片,介绍每位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以及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或影响。
(2)语言流畅,史实准确,字数在15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现了北京人遗址。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但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是打制石器。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过着群居生活,北京人开始使用天然火,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B符合题意。
元谋人是我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1956年发现于云南元谋上那蚌村附近;A不符合题意。
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C不符合题意。
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前的人类化石。1933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里发现。他们的体质特征已和现代人很接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周口店的山洞里”是重要的答题提示。养成良好的时空素养是学习历史基础知识的必备要素之一。
2.【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化石属于实物史料,是研究远古人类最可靠的证据,C项正确;
传说的可信度较低,排除A项
旧石器时代的内容缺少文献记载的相关资料,排除B项
影像并不是研究远古人类的可靠证据,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3.【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手资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因此,研究北京人情况时,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北京人头盖骨化石,B选项正确;
北京人头部复原、知名历史学家著、考古现场影像资料均属于第二首史料,AC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需要理解并识记作为研究北京人情况的第一手史料是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4.【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通过化石我们可以推断出北京人的外貌等特征,说明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B项正确;
我们无法得出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排除A项;
我们无法得出劳动在从猿向人转变过程中起着决定性因素,排除C项;
北京人的外貌有化石作为依据,不是全靠我们的想象和猜测,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这一远古人类就是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判断,题干这一集介绍的省份是云南,C项正确;
辽宁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山西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山东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谋人的相关史实。
6.【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C项正确;
元谋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北京人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蓝田人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7.【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C项正确;
山顶洞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半坡居民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北京人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元谋人的历史地位。
8.【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考古学家在山顶洞人的遗址中发现了很多兽牙、石珠等装饰品。这表明山顶洞人已经有爱美意识,B项正确;
会缝制衣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过集体生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会饲养动物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山顶洞人的生活的相关史实。
9.【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在学完“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用火烧烤食物。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C项正确;
种植水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使用磨制石器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穿着麻布衣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10.【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与“干栏青石微风里,骨耜农耕稻谷收”相符的历史文化遗迹是河姆渡遗址,生活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他们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居住干栏式房屋,使用骨耜,最早种植水稻,C项正确;
山顶洞人是旧石器时代的代表,以采集狩猎为生,还没有过上原始农耕定居生活,排除A项;
二里头遗址是有关夏朝的遗址,排除B项;
半坡人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最早种植粟,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原始农耕的内容的相关史实。
11.【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是“彩陶,中国历史发展的源,华夏传统文化的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过着定居生活,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种植蔬菜,会制造彩陶,D项正确;
元谋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北京人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河姆渡原始居民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重点掌握半坡人。
12.【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A.元谋人,不符合题意;
B.北京人,不符合题意;
C.山顶洞人,不符合题意;
D.河姆渡和半坡居民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典型代表,通过考古发现,我们知道了这两种不同风格的农业文化,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回答,注意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
13.【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图示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过着定居生活,B项正确;
半地穴式房屋的出现说明当时人类已经开始定居生活,元谋人尚未开始定居生活,排除A项;
北京人尚未开始定居生活,排除C项;
河姆渡居民由于生活在潮湿多雨的长江流域,所以多采用的是干栏式房屋,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石器时代的文明,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骨耜可以证明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证明了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屋内有灶坑,多用木头作柱子,这些都体现了原始农耕生活,B符合题意;
题干反映的是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不是我国早期人类的代表是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排除A;
骨耜与出土的炭化稻粒均是实物,并非神话传说,排除C;
题干图片反映的主题是原始农耕生活,而非早期国家的建立,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耕时代。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史实即可作答。
15.【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骨耜”是河姆渡文化的典型农具,是用偶蹄类动物(鹿、水牛等)的肩胛骨制成。用它挖土,既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稻谷是河姆渡居民的农作物,稻穗纹陶盆是河姆渡居民制作的陶器,这些出土文物可以说明河姆渡居民会过着原始农耕生活,B项正确;
制陶技术只是部分信息,不全面,排除A项;
材料不能说明河姆渡居民的生活方式,排除C项;
大量使用骨耜只是部分信息,不全面,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特点。
16.【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会制造陶器,如猪纹陶钵等。D项正确;
元谋人不会种植农作物,不会制作陶器,排除A项;
北京人不会种植农作物,不会制作陶器,排除B项;
山顶洞人不会种植农作物,不会制作陶器,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稻谷谷糠层”可知,这处遗址的远古先民已经开始农耕,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史前时期的农耕生活,C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考古发现了“稻谷谷糠层”,无法通过这些发现直接认识史前时期的社会组织、政治制度和商业贸易,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生活,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在学习中掌握考古发现是研究原始社会的重要证据,结合材料中的“稻谷谷糠层”作答即可。
18.【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了解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原始农耕生活的情况,可以通过他们留下的遗迹遗物。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经进入原始农耕生活时代,但是他们没有形成文字,A项正确;
甲骨文字现于商朝,排除B项;
青铜铭文出现于商周时期,排除C项;
史书记载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9.【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人工栽培农作物的国家,主要的品种有稻和粟、黍,不是只有稻和粟,A表述错误;
耒耜是用来翻土的工具,它是由兽骨制作而成,不是青铜,B表述错误;
浙江河姆渡和陕西半坡遗址分别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和粟的遗迹,表述正确,C符合题意;
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被称为“神农氏”,“轩辕氏”是黄帝,D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业的发展。难度适中,掌握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基本情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已从事农业生产。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A项正确;
住半地穴式房屋未体现,排除B项;
以捕鱼狩猎为生未体现,排除C项;
懂得人工种植水稻未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半坡人的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1.【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始农业的出现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逐渐学会了种植农作物,原始农业出现,人类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开始建造房屋,过上了定居生活。原始手工业出现和建造房屋是在原始农业出现之后,使用磨制石器是原始农业的发展的产物。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学生要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特征。本题难度适中。
22.【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当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炎帝和皇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当时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后来炎帝战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盟后,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决战,最终炎黄大败蚩尤;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A项正确;
盘古开天辟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尧舜禅让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大禹治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黄帝、炎帝的相关知识点。
23.【答案】B
【知识点】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很早以前,黄河经常泛滥,大禹带领自己的部落对黄河进行疏导,为此三过家门而不入。此后黄河再也没有泛滥,并且造福人类。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一传说蕴含的历史信息是除水患,稳民生,B项正确;
夏有禹,终称王与大禹治水无关,排除A项;
夏传子,家天下与大禹治水无关,排除C项;
炎黄德,尧舜继与大禹治水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大禹治水的相关史实。
24.【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匈奴人的祖先”“北魏孝文帝也自称鲜卑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与中原华夏同源共祖”可知,认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黄帝,这种观点有利于强化民族认同,材料体现的观念是民族认同,A项正确;
民族隔阂是民族之间互相猜忌、互不信任、互相戒备的心理感情及其在言语行动上的表现,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
民族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种特别制度,赋予民族自己地区较大的权力,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民族冲突包括外族主动挑起的冲突,也包括了汉族对少数民族的压迫,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材料体现的观念是民族认同。
25.【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华夏族”,结合所学可知,“他们”指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A正确;
夏启是商朝的第二任君主,商汤是商朝的开国之君,孔子和孟子是儒家学派的思想家,周文王和周武王是周朝的君主,均与题意不符,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难度较易,在学习中牢记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即可准确作答。
26.【答案】(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打制石器
(3)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都会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建造房屋等(答出两项即可)。
(4)涿鹿之战;禅让制;尧、舜、禹(2个人物即可)。
(5)大禹治水;大公无私、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忠于职守等。(答出两个精神即可)
(6)上网查询、阅读书籍、参观博物馆、考古发掘、观看纪录片等。(任意一个即可)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炎帝和黄帝;禅让制;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170万年,是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类,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根据所学知识知识,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使用打制石器获取食物,已经学会使用火,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他们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故北京人使用的生产工具是打制石器。
(3)图3的文物是猪纹黑陶钵,被河姆渡居民使用过;图4的文物是半坡人使用的鱼纹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居民和半坡人都进入了农耕时代,他们能够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建造房屋,从事原始农业活动。
(4)根据材料信息“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遂禽杀蚩尤”可知,这记录的是黄帝、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之间的涿鹿之战。根据材料信息“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可知,这反映的是禅让制,其中尧、舜、禹都是通过禅让制继承的部落首领。
(5)根据所学知识,禹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成功治理了洪水,从其治水的功绩中,反映出大禹大公无私、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忠于职守的精神品质。
(6)历史能够引导我们了解过去的事物,尤其是当下社会信息技术发达,社会文化繁荣,我们可以通过上网查询、阅读书籍、参观博物馆、考古发掘、观看纪录片等方式来了解历史。(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河姆渡与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与生活、涿鹿之战、禅让制、大禹治水以及精神品质、了解历史的途径等知识。
27.【答案】(1)正确
(2)错误
(3)错误
(4)错误
(5)正确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1)北京人住在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故“北京人居住在山洞里”的叙述正确。
(2)山顶洞人懂得缝制技术,还有审美意识,不是北京人,故“北京人懂得缝制技术,还有审美意识”的叙述错误。
(3)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已经学会使用火。故“北京人只会用打制石器”的叙述错误。
(4)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已经学会使用火,过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人类社会。故“北京人能够单独劳动”的叙述错误。
(5)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故“北京人会使用火,还会保留火种”的叙述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北京人等相关史实。
28.【答案】(1)略
(2)传说中的炎帝,其部落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炎帝教人们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还制作乐器琴瑟。他还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制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距今约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禹的父亲鲧曾主持治理黄河水患,他用了9年时间都没有成功,后被处死。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人,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炎帝、黄帝、大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据所学知识可知,传说中的炎帝,其部落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炎帝教人们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还制作乐器琴瑟。他还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制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距今约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禹的父亲鲧曾主持治理黄河水患,他用了9年时间都没有成功,后被处死。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人,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传说中的炎帝、黄帝以及大禹的相关知识。
1 / 1